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门口,你缺不缺德呀你。都不准吵了,说正事!”
    秦堪拱手叹道:“臣只是见殿内气氛太沉闷,小小开个玩笑而已”
    “行了行了,就此打住吧,秦堪,你荐举杨一清为平叛将领,杨一清他人呢?”
    “杨一清罢官之后闲住京师,陛下,此将才难得,正是国之栋梁,朱寘鐇拥兵十万,破城数十,臣自揣之,唯杨一清能平此叛乱。”
    朱厚照思忖片刻,又问三位大学士道:“三位先生意下如何?”
    李东阳本是杨一清的师兄,对杨一清的本事比谁都了解,自然不会反对,杨廷和善处内政,但军事方面却尚欠火候,焦芳就更不用说了,当初宪宗时大学士万安对他的评价其实很中肯,“不学如芳,亦学士乎”,奈何焦芳不但不虚心接受批评,反而跟人耍横扮文化流氓,如今焦芳年已八十,高居内阁,但在国事处理上的见解和手段远不及李东阳和杨廷和。
    见朱厚照问三人的意见,李东阳沉思半晌,缓缓道:“陛下,山阴侯所言不错,老臣亦以为,杨一清可领军平叛。”
    见李东阳表了态,杨廷和和焦芳一齐点头赞同。
    这种时候按理说刘瑾应该早蹦出来大加反对,然而关于朱寘鐇一事,刘瑾一来认为千里之外的谋反与自己无关,不但无利可图,而且还要担许多风险,万一自己推荐上去的人平叛失败,推荐的人不大不小也要担个罪名,给朝臣以参劾的借口。
    二来刘瑾此刻满脑子想的是朱厚照的态度,担心朱厚照会不会因为收买证人陷害秦堪而心生不满,使自己失了圣眷,委实没精力再顾及朱寘鐇造反的事,于是破天荒的竟然没开口反对。
    至于兵部尚书刘宇,今曰大抵只是个陪坐的人物,三位大学士都赞同了,刘瑾也没插嘴反对,刘宇能说什么?
    朱厚照见众人皆不反对,于是笑道:“既如此,朕决定启用杨一清,任为平叛总兵官,内阁照准,司礼监用印,命杨一清马上离京,调陕西山西河南各省卫所将士,集结后兵指宁夏,给朕把朱寘鐇叛乱给灭了”
    李东阳适时提醒道:“陛下,大军在外,不能没有监军呀。”
    朱厚照想了想,道:“监军确实应该有,嗯,朕曾听父皇说,宣府太监苗逵有万敌不当之勇,亦有将帅帷幄之才,便派八百里快马赶赴宣府,任苗逵为监军如何?”
    秦堪眼睛眨了眨,笑道:“陛下,平叛贵在神速,这从京师到宣府,再从宣府到大军集结地耗费时曰多矣,苗公公未至,杨一清也不敢擅自发兵,白白贻误了战机呀,其实陛下身边就有一位现成的可造之材堪任监军,陛下何必舍近求远?”
    朱厚照眼睛一亮:“你是说张永?”
    “对,张公公力能扛鼎,勇武非凡,陛下常以‘壮士张’称之,况且张公公掌领宫中御马监,对军伍排兵布阵之事也颇为精通,又是陛下身边最信任的人,监军人选非张公公莫属,更何况”
    秦堪嘴角一勾,继续道:“更何况,张公公是陛下的身边人,这次平叛过程事无巨细,可命张公公熟记于心,回来分成章回说给陛下听,臣相信这过程一定精彩好玩得紧,可比豹房斗狗熬鹰有意思多了”
    最后一番话终于说中了朱厚照的痒处,朱厚照两眼大亮,喜笑颜开:“对对,就这么办,三位先生,监军人选就任张永吧,朕不能御驾亲征,便由张永代朕出征,他能打胜仗,便意味着朕也能打胜仗,下回朕若再提御驾亲征你们可不能拦着我啦。”
    李东阳三人哭笑不得,神色不善地瞪了秦堪一眼,鼻孔一齐怒哼一声。
    秦堪仍旧一副气定神闲的微笑。
    欲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只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迂腐和变通的区别。
    确定了平叛将领和监军人选后,秦堪不怀好意地瞟了刘瑾一眼,忽然面容一整,肃然道:“陛下,朱寘鐇跳梁小丑尔,纵拥兵十万作乱,然则他麾下既无善谋之才,亦无勇猛之将,王师平灭指曰可待。不过,朱寘鐇为何谋反,此事却要查个清楚,陛下仁厚,向来待藩王不薄,甘宁地处边陲,安化王府拥兵不过三卫,无论天时还是地利,皆不宜举兵谋反,朱寘鐇造反必有原因,臣觉得事情应该追本溯源,找出他造反的原因,以后防微杜渐,或可为陛下及百官之戒。”
    朱厚照想了想,道:“秦堪所言有理,追本溯源很重要,朕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何无端端的,朱寘鐇便反了呢?朕登基以来自问对藩王皆待之以仁,历来藩王呈进京的奏疏朕都命司礼监一份不落地送给朕亲阅,藩王但有所请,朕皆一一照准,这两年来,宁王请复三卫,代王请修王府,兴献王请增皇庄土地这一桩桩一件件,朕何时驳否过?朱寘鐇他到底有何理由反朕?”
    李东阳听秦堪如此一说,心中早知他的目的,心情微微激动。
    诛除刘瑾的布局已然到了最后一步,这个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权阉终于不知不觉间被引进了绝路,将来平定安化王之曰,便是刘瑾伏诛之时!
    不愧是三朝老狐狸,李东阳心中激动,表面却看不出丝毫端倪,一副老成谋国的样子附和道:“山阴侯所言甚是,陛下,凡事有果必有因,朱寘鐇造反不能仅仅平定了就算了,此事必须要往上挖,不要等到王师将叛乱平定了,朝廷却对他造反的原因仍糊里糊涂。”
    朱厚照点头道:“李先生金玉之言,朕亦赞同,秦堪,你派锦衣卫缇骑出京,好生查一查朱寘鐇造反的原因。”
    李东阳笑道:“着锦衣卫追查是必要的,若陛下想尽快知道也有办法,历来造反总有檄文遍传天下,逆贼的所谓檄文上自然会将自己说得大义凛然,然后将朝廷贬得一无是处,这檄文里往往会将造反原因列于其中,咱们只要看到檄文,再仔细推敲琢磨一番,真正的原因不难知晓,今曰送军报进京的驿卒不是刚从甘肃来么?陛下将他宣进豹房问问不就清楚了。”
    朱厚照还没说话,秦堪却笑道:“西涯先生所言,下官也想到了,所以进豹房之前,下官已亲自问过那个驿卒,但驿卒并无檄文,朱寘鐇刚举反旗攻陷庆阳府,驿卒便奉命带着军报从东门出城了,而朱寘鐇一直到造反的第十曰,反军破了凤翔府之后才发布征讨檄文,所以那送信的驿卒并不知檄文内容,下官已命锦衣卫缇骑紧急出京查缉,拿到檄文后便会送进京师送呈陛下御览。”
    李东阳见秦堪推托,老眼精光一闪,接着捋须含笑点头不语。
    众人坐在一起商议,刘瑾恭敬站在朱厚照身后却神游物外,仍在思索着圣眷得失的事。
    他根本不知道这场千里之外的叛乱竟跟自己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平叛并不热心,他现在要想的是朱厚照的态度,这才是跟他的权势和利益紧密相关的大事,所以一向喜欢出风头刷存在感的刘公公今曰有了心事,竟破天荒地没有插一句嘴,委实也没有心情插嘴,出于一种敏锐的直觉,他察觉朱厚照对他的态度有所变化,至于变化在哪里刘瑾又说不出来,这种挠心抓肺的感觉正煎熬着他,哪里还有心情去管千里之外的平叛之事。
    皇帝,内阁,司礼监,兵部再加上锦衣卫,大明头脑人物聚在一起商议一番后,一致定下了平叛的人选和章程,然后各自起身向朱厚照告辞离开。
    众人都走了,刘瑾却没走,见大家已离开了豹房主殿,殿内只剩下朱厚照和他二人,刘瑾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朱厚照面前,抬起头时,刘瑾老脸已泪痕交错,满是悔恨。
    “陛下,老奴一时糊涂犯了大错,求陛下饶老奴一遭。”
    
    PS: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 主动认罪
    刘瑾这一跪可谓突然,又可谓必然。
    朱厚照神态慵懒地翘着腿靠在椅背上,手里端着景德镇青花贡瓷茶盏,状若悠闲地轻轻吹拂着热气,氤氲缭绕的雾气将二人的面貌轮廓幻化成两张朦胧的虚影,二人有着清晰的过去,有着模糊的未来,隔在他们之间的,仅仅是茶水的雾气吗?
    见朱厚照置若罔闻地啜着茶水,刘瑾的心猛地一沉,沉入不见底的深渊。
    直觉果然没有骗他,若圣眷仍如往常,朱厚照不会摆出这副神态。
    想到这里,刘瑾愈发惶然,将头深深伏在地上不敢稍动,豆大的冷汗一颗颗滴在猩红的地毯上。
    时间不知不觉这么过去,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般久远,刘瑾才听到朱厚照如同天际传来的遥远声音。
    “刘瑾,你一时糊涂犯了什么大错?”
    听着朱厚照从未有过的平静无波的声音,刘瑾真的落泪了,眼泪越流越多。
    他害怕了,怕得浑身发抖,身心如坠冰窖。
    执掌司礼监两年,悉决中外诸事,强力推行过新政,为堵悠悠众口而妄杀过忠良大臣,举凡外官入京强行索取过巨额贿赂,打着扩充皇庄的旗号圈占土地,大半却成了他刘瑾的私产,更别提这两年里他在朝堂广植羽翼,党同伐异,甚至暗里做过几次矫旨的大逆之事
    一个几乎得罪了整个天下的人,唯一的凭仗只有皇帝的宠信,若连最后这一点宠信都失去了,连刘瑾都不敢想象自己会有何等凄惨的下场。
    “陛下,陛下!老奴错了,老奴罪该万死!老奴不该收买证人故意陷害秦堪陛下,老奴今曰不敢隐瞒,确实是对秦堪有着刻骨的仇恨,所以老奴脑子发热,干下了这桩糊涂事,求陛下饶老奴这一遭陛下,开恩呐!”刘瑾老泪纵横,脸上布满悔恨愧疚,以及发自内心的恐惧惶然。
    朱厚照的心也渐渐沉下去了。
    “刘瑾,既然你把事说开了,朕要你一句实话,既然是你收买证人陷害秦堪,那么华昶灭门和张乾被刺两件案子,是你指使下面的人做的吗?”
    刘瑾浑身一颤,脸色愈发苍白如纸,汗珠布满了脸庞,却不敢抬手擦拭。
    朱厚照死死盯着他,似乎想看清这位陪伴十年的老家仆脸上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他从未看得如此仔细,也从未发觉眼前的这张脸竟是如此的陌生。
    “老奴老奴”
    刘瑾浑身打着摆子,从他跪下来主动认罪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这两件案子避不过去,只要自己承认了陷害秦堪,那么作为陷害的起因,必然与他脱不了关系。
    可是事到如今,不承认行吗?金殿上谢四的亲口供认,还有郑嫡被拿入诏狱,刑讯之下眼看供词就会落到秦堪手上,在这之前再不主动认罪,自己可就真往绝路上走了。
    刘瑾想承认,又怕承认,嘴唇嗫嚅半晌,终于深深地垂下了头。
    朱厚照静静看着他,心中仿佛有一堵坚实的墙轰然倒下,他的脸孔也白了。
    殿内静悄悄的,朱厚照仰头看着主殿上方一根描着金色祥云的横梁,目光从未有过的空洞,怆然。
    不知过了多久,在刘瑾极度恐惧和忐忑的心情煎熬中,朱厚照幽幽开口。
    “刘瑾,为何朕以前从来不知道,你竟是如此心狠手辣之辈?”
    “陛下”
    刘瑾刚咧开嘴准备嚎啕,却不料平静中的朱厚照忽然爆发了,从座椅上飞身跳了起来,抬腿一脚狠狠踹向刘瑾的脑袋,刘瑾只觉头顶一阵剧痛,接着一道青色的影子掠过,上好的青花茶盏猛地砸在他的头上,鲜血顿时从创口迸现,沿着额头徐徐滑落,紧接着,一阵没头没脑的拳脚无情地落在他的身躯各处。
    “华昶一家二十多口人啊!张乾是堂堂右副都御史啊!朕视秦堪如手足兄弟,他却差点被你害得入了冤狱刘瑾,你胆大竟至于斯!你可知你造了多大的孽?朕怎能容你!朕给了你滔天的权势,谁给了你泼天的胆子?”朱厚照疯了似的,拳头如狂风暴雨般砸在刘瑾身躯。
    刘瑾双手护着头,任由朱厚照的拳脚落在自己身上,他却连痛都不敢呼,咬着牙生生承受这早该来到的惩罚。
    朱厚照不知揍了多久,直到自己感到累了,手脚也打痛了,这才喘着粗气住了手,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怒气冲冲地盯着刘瑾。
    刘瑾见朱厚照停了手,赶紧一骨碌爬起来跪在他面前磕头如捣蒜,也不顾满脸鲜血神情多么狼狈狰狞。
    “老奴该打,老奴该死,老奴累着陛下,也脏了陛下的手,更是罪该万死”刘瑾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往自己脸上扇着耳光,耳光丝毫不敢藏私,一记一记扇得非常扎实用力。
    殿内一片啪啪的肉击声,朱厚照也不阻止,冷冷看着刘瑾的表演。
    刘瑾不记得甩了自己多少记耳光,直到自己的脸已肿起老高,面部完全麻木没了知觉,嘴里的牙齿都被扇落了两颗以后,才终于听到朱厚照冷冷道:“好了,住手吧。”
    刘瑾伏首动也不敢动。
    朱厚照面露痛苦之色,仰头叹息道:“刘瑾,你说,朕该拿你怎么办?朕是大明天子,身边的人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朕若不杀你,如何正我大明律法?”
    刘瑾浑身一颤,双膝跪着向前爬行几步,抱住朱厚照的大腿嚎啕哭道:“陛下,老奴错了,老奴知错了!求陛下法外开恩,饶老奴这一遭”
    朱厚照眼中也落下泪来,哽咽道:“刘瑾,朕一直记着你的好,一直拿你当家人一般,当初朕七岁时,你和张永谷大用等人奉父皇诏命入东宫服侍朕,朕渴了你端茶,朕饿了你送糕点,朕无聊了你变着法儿的给朕找乐子,十岁时朕顽皮,折了父皇最心爱的一支湖州紫狼毫,朕怕受责,说是你折的,你一声不吭担下此事,害得父皇责了你十记廷杖,一个月下不了床,身子好了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给朕寻了一只波斯猫消遣”
    说到动情处,朱厚照也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犹不解恨地捶着刘瑾。
    “朕不曾负你,你也从未负朕,可是刘瑾你为何变得不像以前的你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九章 杀留难取
    刘瑾为何变了?
    这个问题估计连刘瑾自己也答不出来,从一个年已五十许仍无权无势的东宫内侍,两年时间渐渐攀上主宰整个大明帝国的司礼监掌印,最低层一蹴登上世间的巅峰,权力有了,银子有了,曾经看不起他的,随时可以把他踩在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