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生化狂人-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号令传下,令旗摇动,战鼓之声冲天而起。
  齐军大阵,在震天的鼓声中,很快开始发生变化,“徐”字大旗出阵,一万多名刀盾手先行,五千余弓弩手紧随其后,缓缓向着剑门关逼近。
  剑门关上,曹操扶剑而立,焦黄的脸上,没有一丝忌惮。
  眼见齐军进攻,曹操冷笑道:“剑门雄关,你纵有百万雄兵又如何。”
  隆隆的战鼓声中,齐军已推进至弓弩射程之内,曹操当机立断,命关城之上,近万名的弓弩手,狠狠的射杀齐军。
  嗖嗖嗖!
  号令传下,剑门关上,转眼已是箭如飞蝗,铺天盖地而下。
  这袭来之箭,可是名符其实的从天而降,借着居高临下之势,不但射程增大,连力道也倍增。
  面对这暴雨般的箭袭,徐晃沉着冷静,喝令前排盾手,高举着大盾,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
  然曹军箭雨太密,齐军很快就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但这些勇敢的齐军将士们,却无人畏缩,顶着敌人猛烈的箭雨,依旧在艰难的前行。
  在损失了数百人后,刀盾手和弓弩手们,终于推进至了己方射程之内。
  “弓弩手,给我放箭!”徐晃高举大斧,厉声啸喝。
  原本被压制的齐军弓弩手,听得号令,纷纷从盾牌的间隙闪身而出,五千余支利箭腾空而起,向着关城敌军扑去。
  一时间,曹军猛烈的箭袭,稍稍被压制下去几分。
  “时机已到,给我擂鼓,攻城——”袁方敏锐的发现战机,扬戟一声大喝。
  咚咚咚!
  几十面牛皮大鼓,齐声疾擂,齐军的战鼓声,顷刻间达到了最高亢的地步,震得整个山谷都轰轰作响。
  攻城的徐晃得令,战斧一扬,大叫道:“攻城队,给本将杀上去!”
  “杀~~”
  震天的咆哮声中,当先的三千攻城队,轰然而动,抬着云梯,如潮水一般向剑门关蜂拥而上。
  剑门关地势较高,关前并没有护城壕,徐晃精锐的攻城之兵,轻易的就进抵关前,从容的展开了登城作战。
  齐军已经接近城墙,城头之上,曹操却依旧一脸自信,目光向整个关城扫了一眼。
  放眼四周,整个剑门关一线,箭塔林立,瓮城齐备,主城墙之内,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寨,与正面的主关城构成了立体的防御体系。
  眼前徐晃所部进攻的,只不过是剑门关正面,第一道防线而已。
  曹操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挡住齐军的进攻。
  当徐晃率着齐军冲至城前,开始树起云梯攻城之时,他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剑门关的城墙,比己军先前列阵之地,更为狭窄。
  三千余齐军,拥挤于城下,而能一次用于爬城的,却不过六七百人的空间,其余挤在城墙下的士卒,皆成了曹军的活靶子。
  军令在身,徐晃也管不了许多,喝斥着他的士卒,奋不顾身的顺着云梯向上爬去。
  而这时,关城之上,檑木、罗石,无休止的箭矢,已纷纷落下。
  鲜血飞溅,惨声震天,不断有被命中的士卒,从云梯上栽落下去,摔成肉泥。
  尽管曹军的反击,异常的凶猛,但袁方这此精锐之士,却军纪如山,没有撤退的命令,便无畏生死,前赴死继的向城头爬去。
  然而,齐军虽众,却无法发挥兵力的优势,城下的弓弩手,又无法压制住敌人居高临下的箭袭,攻城未久,三千精锐之士,已折损数百,后继的士卒,只能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
  关城前数百步,袁方已用远望瞳,清楚的目睹了己军的惨烈。
  他立时就清楚,这剑门关太过险要,再这么强攻下去,只能是徒损士卒而去。
  “王上,剑门实在太过险要,今我们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强攻无益,撤退吧。”先前建议进兵的法正,也提议收兵。
  “剑门关,果然是西川第一雄关”
  袁方感慨了一番,遂是下令,鸣金收兵。
  金声一响,前线苦战的徐晃和他的将士,急是举着大盾,匆匆的撤了下去,只将近千余具尸体,留在了关城之前。
  关城上,曹军士卒眼见齐军撤退,无不欢呼嚎叫,向着齐军耀武扬威。
  曹操那紧凝的眉头,终于也浮现出一抹,久违的欣慰之笑。
  而曹操身边,坐着轮椅的司马懿,嘴角也扬起冷笑,喃喃道:“袁方,有我司马懿在,你休想攻下这剑门,更别想染指西川,哼。”
  傍晚时,十余万的齐军,已退回大营。
  中军大帐中,气氛颇为凝重。
  “剑门关太过险要,强攻是无法攻破的,只能智取,尔等可有何良策?”袁方扫视众谋士问道。
  大帐之中,陷入了沉寂,一时间,诸位谋士们,都在苦思着破敌之策。
  “王上,末将这里倒有一计,或许可击破剑门关。”
  一片沉寂中,很少发表意见的年轻将领魏延,忽然缓缓的开了口,年轻英武的脸上,还泛起一丝诡色。(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唯袁方有此魄力

  魏延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坚定与自信,堂中众人,都清醒可闻。
  霎时间,所有人的身形均是一震,目光不约而同的齐刷刷望向魏延,望向这位在梁县一役,倒戈归顺袁方的年轻小将,眉宇间毫不掩饰着惊讶之色。
  在场的众谋士,法正、贾诩、刘晔,哪一个不是绝顶聪明之士,他们都一时片刻想不出退敌之策,而一个武将出身,年轻轻轻的小将,却号称有破敌之策。
  如此海口,焉能不令众人惊讶。
  魏延却没想到自己一句话,会招来众人异样的眼光,心情顿时有些紧张。
  但下一个瞬间,他却又恢复从容,提高嗓门,大声重复道:“启禀王上,末将魏延有一条计策,或可为王上攻破剑门关。”
  唯有袁方,却是目光如常,并未对魏延感到惊奇。
  因为袁方熟知历史,他最清楚不过,魏延非只是单纯武将,而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将才,否则,历史上,焉能为蜀国镇守汉中,抵御强大的魏国。
  于是,他便点头问道:“文长有什么计策,尽管说出来吧。”
  年轻的魏延,丝毫没有丁点拘束,便是挺起胸膛来,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将自己的计策诿诿道来。
  先前时,法正等绝顶智谋之士,对魏延还存有几分不以为然,见得袁方要魏延讲,才故作认真的倾听。
  但当他们听罢魏延的计策后,眉宇间所有的轻视却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则是强烈的惊异之色。
  惊奇的众谋士们,齐刷刷的又将目光转向了地图,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而袁方的心中,更是涌起了一股惊喜之情。
  听得魏延的计策,他仿佛是某段沉埋的记忆,忽然间被唤醒了一般。
  鹰目如刃,在地图上扫来扫去,一个成熟的用兵方略,正在心中酝酿而成。
  思索半晌,袁方是愈发的兴奋。不禁欣喜道:“文长。你这一条计策,当真是妙啊,此计若成,曹军不被大震才怪。”
  “真的吗。王上也觉得。末将这条计策可行吗?”魏延得到袁方这齐王的赞赏。不禁是又惊又喜。
  “此时曹操大军尽集于剑门关一线,必是疏于防备,文长将军此计。确是不失为打破僵局的一条好计。”
  法正立时一扫对魏延的轻视,当即面露微笑,附合了魏延的计策。
  “不过,此计虽妙,却颇有些风险,还当慎重才是。”刘晔虽也表示此计可行,但却存有顾虑。
  袁方却豪然道:“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想逼退曹操,夺取剑门,非用此计不可,冒些风险也值了。”
  众谋士们见袁方决心已下,便也没有人再表示反对,毕竟,似法正这等略谋过人之士,平素最擅长的就是出奇,自然不会太过保守。
  “此计只可成功,不可失败,必须得挑选一名智勇双全之将来实施不可。”法正进言道。
  袁方也微微点头,旋即将目光扫向魏延,欣然问道:“文长,此计既是你所献,你可有胆量领军去实施此计。”
  “王上王上要命末将,去担此大任?”
  魏延面露惊喜,似乎不敢相信,袁方如此重视于他,不但用他的计策,更还要让他担当统帅,去实施这破敌之计。
  袁方一笑,反问道:“怎么,难道文长你没这个胆量不成?”
  袁方也在想,魏延虽有大将之才,但到底还年轻,何不借着这个机会,让魏延通过一场实战,彻底的蜕变成一名合格的将才。
  感激于袁方如此器重,魏延已是热血沸腾,拱手慨然道:“延愿担此重任,为王上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见得魏概然领命,袁方精神大作,腾的站了起来,高声道:“有文长你这句话,本王还有什么好担心,我就命率两万精兵,即刻出兵,依计行事。”
  “末将遵令!”魏延慨然应命。
  得令的二人,当天便点起了两万精锐的山地兵,趁着夜色的掩护,不攻剑门关,反是折返北上,往阴平郡方向而去。
  
  烈日当头。
  那一支沉默的的军队,正在烈日的炙烤下,沿山开凿的栈道上艰难行走。
  大齐的战旗,依然是飞舞。
  崎岖的山路,一边是不见底的深渊,另一边则是接近十度的万仞之崖。
  如此险岭之路,纵然是走惯了艰险山道的这些精锐山地步兵,也无不为之心惊胆战。
  士卒们每迈出一步,都必须倍加的小心,否则稍有闪失,就可能会滚落山崖,摔成肉泥。
  这支军队的统帅魏延,现在已汗流湿透,疲惫不堪。
  他一手提枪,一手扶着崖壁,小心翼翼的行走在了那吱吱呀呀作响的栈道上。
  在这里,将军和士兵的生命是同等的,决定他们生死的不是身份,而是步迈和运气。
  一声凄厉恐惧的惨叫在身后方响起。
  魏延转身看去,目光中,只见一名士卒正大叫着坠落下去,转眼之间,那远去的尖叫声,便由“砰”的一声闷响结束。
  又一名不幸的士卒,坠山身亡。
  齐军的两万名士卒们,似乎早已习以常,只是稍稍唏嘘后,便继续的小心翼翼前进。
  黄昏之前,魏延和他的军队,终于顺利的通过了这座叫作摩天岭的险峻山岭。
  最为险峻的一段已经走过,前方路途虽依然艰难,但魏延和他疲惫的士卒们,已是大松了一口气,感到前路已轻松了许多。
  累到筋疲力尽的魏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和其他士卒一样,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亲兵递上了水囊,魏延接将过来,仰头一口气灌了个干净,精神方才稍稍好转。
  “我们还有多远才能穿过这小道?”魏延抹着嘴上水汗,向身边的向导问道。
  “过了这摩天岭,前边的路就好走许多,我看再有四天,必能走出去。”
  四天,只剩下不到四天。
  魏延仿佛一下子恢复了力气,拭干净了嘴角的水渍,继续大步前行。
  两万名的齐军将士,没有太多的时间休息,继续在骄阳的映照下,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望北而行。
  昼夜兼程,山势渐低,前路逾显平坦。
  
  四天后,魏延翻过最后一个山头,站在山顶,举目远眺,便瞧见一条玉带,正在山间蜿蜒前行。
  那条玉带,就是涪水。
  而涪水之畔,一座城池的轮廓,已经依稀可见。
  “魏将军,前边那座城,就是江油城了,我们活着翻过这阴平小道了。”向导遥指前方,激动的叫道。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些累到几乎筋疲力尽的大齐将士,立时激动得要热泪盈眶,互相拥抱,欢呼吼叫起来。
  魏延眼眸中,激动得更是热泪盈眶。
  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走过七百里的无人之地,他们终于坚持下来了。
  目标江油城,就在眼前!
  这就是魏延为袁方所献的计策,从阴平郡偷渡阴平小道,绕过剑门关曹操的大军,奇袭江油城,直插曹军侧后。
  曾经的历史中,邓艾就是自北向南偷渡阴平,绕过姜维在剑阁的蜀国大军,直取成都,覆灭了蜀汉。
  只是,阴平小道太过难走,也只有邓艾这种不怕死,善于用奇之将才敢用。
  和邓艾一样,魏延正也是这种人,曾经历史中,他就曾给诸葛亮献上过,走子午谷奇长安城的计策,却被诸葛亮以太过用险为由拒绝。
  今这偷渡阴平之计,与子午谷奇袭之计,皆是十分用险,以奇制胜,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袁方麾下,不乏奇谋之士,但也只有魏延这样的人,才能想到如此奇策。
  而魏延的献计,正好也提醒了袁方,让他想起了历史之事。
  当今天下,也只有袁方,才有这个胆量,敢用魏延之计。
  江油城就在眼前,此时的魏延,离他名扬天下,只差一步之遥。
  年轻的脸上,杀气如潮而生。
  魏延将手中战刀紧紧一握,豪然道:“弟兄们,随我杀下山去,夺了江油,杀曹军一个措手不及,扬名天下,就在今日!”
  “杀——”
  震天的啸声之中,两万多齐军将士,如下山的猛虎一般冲下山去。
  纵是翻身越岭,历经了艰苦。
  纵是九死一生,艰难的行进至此。
  纵是将士们的体力,消耗几尽。
  但现在,所有辛苦和疲惫都烟销云散,原本惫疲的虎狼之士,此时却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将生命的潜能尽数的爆发。
  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死亡,每一个挥刀狂冲的士卒,脑海里只余下一信念头:
  拿下江油城!
  山崩地裂般的杀声中,两万多将士漫山遍野而下,过不得多时,便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依山傍水而建的江油城北门。
  此时的江油城,不过千余蜀军,完全没有防备。
  齐军神兵天降般出现,转眼间,让这座原本以为置身事外的小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县府大堂。
  “报——”斥候飞奔而入,惊叫道:“禀将军,城外突然杀到数不清的齐军,正朝着咱们江油城杀来啊。”
  “什么!”
  正自自饮着闷酒的吴懿,神色惊变,一跃而起。(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奇袭!逼降!

  齐军,杀到城外!?
  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