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金手指-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村长,这些来我们这里住下来的,怎么感觉和汉人不太一样啊?”在某个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居的村庄里,一位少数民族的同胞,正在向老村长询问到。
    “他们是北方鞑靼内附的鞑靼人,当然说鞑靼人你或许会有点陌生,实际上他们就是蒙古人。”老村长解释到。
    “啊?这蒙古人怎么跑来我们这里定居啊?”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就算是汉人也有点担心了。
    毕竟他们也算是属于南方人,身材比较矮小。而蒙古人一个两个人高马大的,站在一起对于云南原住民,尤其是男性来说亚历山大。更别说,数百年前,蒙古一度统治着华夏,其中包括了云南。
    “这是陛下的意思,他们已经南下归附了我们,愿意遵守共和国的法律,积极履行一名公民的义务,所以他们获得了在共和国定居的权利。但是北方按照朝廷的规划,人口已经饱和,所以就迁移到了我们云南来了。”老村长多少知道一些内情,故而也算是非常自豪的解释到。
    “可是老村长,我听说蒙古人都是吃人的而且无女不欢又不尚婚嫁,往往都是在路上逮着一个女人就往上了。”有一些比较八卦的村民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那是以前,别说他们已经加入了共和国,必须要遵守共和国的法律,他们敢这样做难道就没警察处罚他们?再说以前那些传闻不过都是老一辈吓唬人的,就算是,这几百年来鞑靼人也有婚娶,也重视血统的传承问题了。”老村长连忙解释到,这可是他的政治任务,若是处理不好他要升迁只怕是无缘了。
    在村长好说歹说之下,村民们暂时接受了这批人的存在。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也存在这样的疑虑,但在各级主管的主动调和下,双方暂时没有发生任何不高兴的事情。
    不多时,在云南省政府的提议并且拨款下,数十个国营养殖场被兴建起来。不仅仅养猪,也养羊和养牛。当然,自然也少不了云南最出名的滇马。而这些养殖场的主要工作者,就是来自这些移民到云南的鞑靼人。
    以前他们就是通过放牧来交换生活用品的,不过从放牧到正规的养殖总还是需要一定的培训。所幸他们本来基础就不错,很快就适应了下来,并且非常高效率的在养殖场工作起来。
    有个别不愿意进入养殖场的,也可以耕种或者伐木,反正云南空出来的职位很多,政府愿意负责他们的技术培训。但若是这样都不学习的,那就对不起,政府不是慈善机构,仁至义尽若还不领情,只能驱逐出境。
    蒙古人和当地的居民一开始都是各忙各的,所谓的交易也是在各自的小圈圈里进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发现对方的生活方式里面,都有自己的影子。故而慢慢的就有了话题,有了话题就开始交流,然后开始成为朋友。这时间久了,蒙古人就顺利的融合了进来,并且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另外还有一批汉人,自然也被移民到了这里。和蒙古人不同,他们经商的经商,耕种的耕种,对未来充满了热情。
    终其原因,主要是张弘斌许诺,耕种的每人至少可以有十倾的私有土地。若是经商的话,则可以享有三个月的技术培训,以及三年的免税,若是经商失败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再培训安排工作。
    前者而言,很多人都知道共和国在陆续回收土地,并规定耕地将逐步国有化。换言之,日后所有的耕地都将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不会再成为任何人的私有物。在这样的前提下,有十倾土地的私有权,这就非常宝贵了。在别的地方只能当‘佃农’,在云南和缅甸可以当‘自耕农’,傻子才会不选去云南。
    甚至缅甸那边,还放宽了这个标准,土地可以有二十倾的私田。若是经商的话,还会予以一定程度的贷款和扶植。
    最后还附加上了最致命的一击,那就是表示,会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在缅甸行省与云南,云南与四川这三个地方,修建六条主干道,三条铁路,方便地方百姓的出行。
    同时,缅甸行省已经开始办公的官员们,也集体进行内部环境的整肃。对认可共和国宪法的百姓予以优待,对反对并且反抗共和国的缅甸人予以再教育,但若再教育失败,或者发动暴动的,将立刻予以消灭!
    在这样的双重标准下,缅甸的安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耕种和经商的环境得到了保障。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移民得到了最有效的贯彻落实。当然,国会也必须要为自己的承诺,不得不辛苦上好长一段时间。不过这个规划好了,不管是对陕西还是山西,又或者四川、云南和缅甸行省,都会最大限度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共和国的综合实力。
    所以,就算辛苦,也只能痛并快乐的辛苦下去。 哪怕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张弘斌陛下,此刻也是在孙廷芳的帮助下,不断的签发着各项命令。同时看着身旁那一堆的文件,无语凝噎

第53章 爹惑儿来解
    随着公元1636年的到来,新一轮的科考也随即进行。
    有意思的是,这次前来考试的不仅仅是汉人,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考生也在其中。不过张弘斌可不会设置什么门槛或者福利,少数民族的考生允许他们参加考试,但是否考得上,全凭自己的实力。
    毕竟他一直叫嚣着民族平等,所以自然不会拒绝少数民族报考公务员,甚至进入国会的权利;但同样不会给予优惠,这是源自他以前听说的一件事情:一名考生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其父母发现其外公具有四分之一的满族血统,故而想办法把这名考生的民族改为了满族,以此获取加分。
    后世的少数民族福利政策到底是是好是坏,说真的张弘斌不予评论。
    但总的来说,多少给人一种逼着汉人当少数民族的感觉莫非当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数一致,才能够证明五十六个民族心连心,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算了,张弘斌本来就不是执政者,他想不明白这点。
    在这些少数民族考生里面,缅甸行省也有一批人参加了报名。
    或许他们打算为自己的家乡,多少争取多一些的权利。毕竟家乡在共和国的统治下,他们担心这些官吏会多多少少偏袒汉人而为难他们。若是能够完全掌控缅甸行省的行政职位那就最好,只可惜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公务员考试的成熟,故而考生们已经完全可以在当地进行报名考试,不需要统一来到长安进行。否则几十万人蜂拥而至,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
    再说,今年长安放出来了的公务员职位只有十个,五十几万人争这十个职位当真是有点悬了。都是在最基层做起,何苦非得在长安?只可惜,还是有不少人看不透这点,这次公务员考试依然有十万人来到了长安考点进行报考。
    结果,地方有些报考点明明已经放出去有三十多个位置,但报考的人才十多个。除非是真来捣乱的,否则基本上可以考得上了。只怕到时候还要在别的地方调一些过来弥补空缺的部分才行。
    至于华夏各地,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算和张弘斌抢人。不仅派了大量的情报工作者来到长安,劝诱拉拢这些考生,同时在他们自己的势力里面也开设了科考。不仅仅是华夏本土,满清居然也是这个时候开设了科考,只是到底有没有去参加这就不得而知了。
    几个势力一起进行科考,这场面的确是挺壮观的,只是这种明显有着针对性的行为,多少让张弘斌有点不爽。
    还好,共和国的待遇和福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去是最公正的,考生只要有真正的才华,就能够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不是说就没有‘官。二代’这种特殊的集体,但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才华才允许走后门。而且能够走的后门比率非常的低,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只能乖乖当他们的纨绔子弟去了。
    正因为公平,所以大家更认可共和国。而其他的势力真正要做到公正这点,或许大明还凑合,再过去就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做到了。最坑爹的自然就是满清,头三名必然是满人,不管考了多少分。
    从入场到发榜,长安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是最辛苦的。为此张弘斌不得不在别的部门调了一批人过去帮忙,这才勉强应付好了二十万人的食宿问题。也不是说别人没钱住宿,而是根本没那么多的房子给他们住宿。地方民政局不得不紧急搭设了一大堆的帐篷,这才勉强够他们住宿的。
    几天考试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考试好的自然顺利成为了公务员,考砸了但成绩还凑合的,或许还会在简单培训后,填补一下各地空出来的职位。当然,要不要去也是考生自己选择的。
    不过时至今日,就算是云南和缅甸,治安和环境都好了不少。经过前期过去的官吏大半年的努力,多少也建设好了一个雏形,别的好处姑且不说,只说要让这些考生过去任职,却是没多少抵触了。唯一可惜的是,张弘斌取消了在缅甸行省任职的相关特殊福利。这当然也使得,最初一批不想去的人,此刻是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没有考上的,有些心理素质不过关又接受不了诱惑的,自然就去了别的势力那里当差。此刻广西和交趾指挥使司刚刚被张献忠打下来,他也需要大量的官吏。而李自成则是坐拥广东和福建两地,也打算安定下来了。
    至于大明,它的版图暂时还没有扩大,但合格的官吏他们一直需要。尤其近段时间随着君主立宪制,以及《大明宪法》的制定,新的行政结构开始进行改革,这一改革同样需要大量的官吏去工作,仅仅依靠临时工也不是办法。
    不管如何,随着大移民的工作结束,公务员考试的完结,国会的众人,尤其是张弘斌总算是松了口气。
    “都说让我扩张扩张让我往哪里扩张啊?”张弘斌在吃饭的时候,稍微抱怨了句。
    “你这小子,说胡话了不是?华夏那么大,你还没有全占了呢!”张老爷子对于张弘斌吃饭的时候说话很不满。
    “爸,三弟的意思是‘如今那么点地方就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管,若是再多上几个地方,他忙也得忙死了。’”张弘文作为大哥,自然要稍微帮帮自己的小弟。
    “所以说,这小兔崽子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别人历朝历代都是一口气征服了天下再慢慢改造,哪有他这样一边治理一边缓缓推进的?结果被政事拖住了后腿,这下吃亏了吧?”张老爷子还是有点怨气的。
    他好歹也算是一个太上皇,虽然不理事,但也经常出去玩。和那些士绅之间联系久了,被那么说的次数多了,心里就不爽了。似乎天下的士绅都在嘲笑儿子的发展路线一般,但仔细听着似乎也有点道理反驳没办法,只能回来当年要儿子给出一个答案了。
    “爹,若我一开始就把华夏打下来,然后再慢慢改革。那么在打下来的过程中,我要用什么人来帮我治理这个天下?”张弘斌随口回答道。
    “大明也不全都是贪官污吏,也是有不少好官的再说那些文人墨客,世家大族总不缺人才吧?”张老爷子自然是把自己听到的话说了出来。
    “是啊,依靠世家大族老爹你可知道,唐朝初期,这些世家大族甚至拒绝与李世民通婚,甚至尾大不掉,让李世民想杀他们有杀不得?而且在大唐的整个历史里面,这些世家大族不断的给朝廷添麻烦,但朝廷又没办法灭掉他们,只能一次次的容忍妥协,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你觉得当着就舒服?”张弘斌反问到。
    “这个怎么说?”张老爷子不傻,他似乎听出了什么。
    “说穿了,朝廷的所有官吏都来自世家大族,所有的人都收到世家大族的影响。而在当时,百姓就如同大明一样,愚昧无知,只知道听从舆论的引导,而充当引导者的主力,就是世家大族。
    朝廷占据了足够的份额,他们若是不干了,这天下你打算让谁来帮你治理?你要改革,他们不高兴了罢工了,甚至发动舆论和你做对了,你要如何自处?要知道,到时候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世家,还要面对收到他们煽动的百姓们,也就是说到时候你几乎是要以全天下为敌。”张弘斌非常认真的说到。
    “我们共和国广开民智,先不说什么让百姓认同共和国。首要的目的,就是削弱文人墨客,世家大族对百姓的舆论控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广开学校,培训合格的学子,让他们有能力也有资格参加科考,淡化世家大族在朝廷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就算是世家大族,也必须要在我们的建立的政治主张下低头,不敢有半点僭越。
    说到底,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朝代的继承者,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体制,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规矩。也就是说,我们从继承者的规矩遵守者,变成了规矩的制定者,这使得我们具备了绝对的主动权,可以最有效也最安全的推行各种制度,而不需要担心反弹。
    或许,这会使得我们征服华夏的速度下降许多。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我们有足够的人才,在我们打下一个地方之后,迅速填补上去。我们不必依赖任何所谓的世家大族,甚至舆论都会被我们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我们只需要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而不需要去适应过去的那些潜规则。
    所以说,在执政理念方面,我是赞成三弟的。”张弘文也站了出来,为张弘斌解释了起来。
    “人老了这天下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看样子我是太老了”张老爷子也不由得感慨,自己是老了。
    很多东西,已经固化了,没办法看得穿,看得清了这年轻人的时代,还是不要继续束缚住他们的脚步吧。
    两兄弟见状,自然又是一番奉承,好不容易才让张老爷子笑了起来,一家好歹吃了一个和睦的午餐

第54章 年度总结会
    公元1636年3月2日,这一天是上年度国会工作总结会议召开的时候。
    这是去年开始有的习惯,实际上类似的会议以前也有召开过,只是没有那么正规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