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师-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信应一声,道:“皇上,韩信以为大秦可以把匈奴欲灭东胡的阴谋告诉东胡王,虽然东胡王不会相信,但是可以为将来出兵打下埋伏。”
    秦始皇韩非尉缭张良李斯王翦蒙武看了一眼周冲不言,万未想到韩信的主意和周冲的法子如出一辙,两人都是这样认为,好象早就商量好了似的。
    韩信接着道:“只要我们把这事一说,等到东胡给冒顿打得一败涂地之时,他就会转而向大秦求援,大秦军队北上就是名正言顺了。大秦的军队一出动,名为援助东胡,实为占领土地,行动一定要快,尽可能多地占领土地,越是占得多,对大秦越是有利。”
    周冲计策的翻版,正所谓英雄所见皆同是也,秦始皇笑问道:“你就不怕冒顿派人来责问我们不守信用?”
    “他肯定会那么做。”韩信想也没有想。道:“只要我们手里有了更多的土地,就可以和冒顿谈判,一谈起来我们就更有利。甚至,大秦可以与东胡和匈奴同时谈,因为大秦地态度决定着他们的生死存亡,大秦的价钱他们不敢不给。”
    秦始皇带头,众人一齐鼓掌。周冲叹道:“周冲当日也曾如此说,只是没有说到谈判一节,还是韩先生高明。”
    韩信谦虚一声。接着出主意,道:“韩信大胆妄猜,冒顿最后不得不屈从于大秦的条件,以实际占领地区为分界线。这个实际占领线又可以做文章,我们可以蚕食冒顿的领土,他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不敢和大秦翻脸。”
    秦始皇指指韩信。再指指周冲,笑道:“你们两个想到一块去了。正所识英雄所见皆同,妙妙妙!”
    “周冲先生大才,韩信佩服!”韩信略一谦逊,接着道:“韩信听说草原上有很多部落,冒顿要想与大秦分庭抗礼,就得把这些部落灭掉。正所谓积弱成强。他在灭了东胡之后,一定会掉头西进,去灭那些小部落,这些部东深处大漠深处,大秦要想和处理东胡一样处理不太可能,因而大秦应当奉行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
    “楼烦白羊一带有好些小国小部落,大秦应当出兵迅速灭掉。尽可能减少匈奴增强实力的机会。灭了楼烦白羊,大秦就在河西走廊上站住了脚跟。到那时,大秦就要兵分两路,一路与匈奴争夺邻近地小国小部落,一部分南进,与西羌开战。
    “西羌民风骠悍,但是物资奇缺。而大秦富饶。以大秦之金玉绢帛来驭使西羌百姓。必得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为日后与匈奴决战打下基础。”
    当时的西羌主要是现在西藏和青海一带。这一带的原住民悍不畏死,但是生活条件奇差,要是运筹得当,韩信所提之事未必不可能实现。
    这一带土地的开拓是汉武大帝击破匈奴,解除北边强大的威胁之后,西汉王朝才能腾出手来进军这一带,赵充国是中国历史上击西羌取得重要成就的第一个名将。到了东汉时期,段炯,张焕两大名将继续开拓这一带领土,历代用兵不绝,才有了我们现在地青海西藏一带的领土。
    若是韩信这一计划实现的话,那么中国的版土就会扩大很大,秦始皇的功业将更甚,而且开拓西羌之地将整整提前差不多两百年时间,功莫大焉!
    韩信的计划和周冲的看法大同小异,这没什么值得称道地。只是,周冲却没有说到西羌之事,而韩信却说到了,周冲轻拍脑门,心想自己这个现代人却没有韩信的胆略,太也惭愧,首先附和道:“韩先生所言极是有理,周冲附议。”
    当时对西羌的认知虽然不深,但是能够得西羌之力而制匈奴的话,那是很好的战争负担转嫁措施。金银绢帛用了可以再生产,人死了却不能复生,当时的中国极需的就是人力资源,百姓不能损失过大,何乐而不为呢?秦始皇抚掌赞道:“妙妙妙!这事朕看没什么问题,就这么定了。不过,一定要派一位得力的干员去坐镇北方,朕看就让扶苏去吧。”
    他这一手谋得很远,是在为后事做安排,目地是煅炼扶苏,再者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一旦立下功勋,将来登上帝位,驾驭群臣就更容易,众人不会不明白这个理,齐道:“任凭皇上圣裁。”
    扶苏忙道:“父皇,儿臣年幼,恐误国事,不敢担此大任。”
    秦始皇笑道:“这事你不用担心,朕请周先生与你一道坐镇北方,总理攘夷大业。”
    扶苏虽然精明过人,但毕竟年幼,缺少阅历经验,把周冲这个老谋深算威名素著的老手派过去保驾再好不过了,周冲道:“周冲领旨!”
    秦始皇看着萧何道:“萧何曹参就留在朝中,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萧何曹参齐道:“遵旨。”一来就把他两人放到中枢之地,那是重点培养,只需要他他熟悉政务之后,自然飞快提升。
    “韩信,虞子期,樊哙你们就随太子一起去北边,一切听从太子调度。”秦始皇下旨。
    韩信虞子期樊哙领旨。
    秦始皇看着扶苏道:“扶苏,你与周先生陈平去应付一下匈奴使者。”
    扶苏周冲陈平领旨,扶苏问道:“请问父皇,儿臣该怎么说呢?”
    秦始皇笑道:“这事你自个去想,不要什么事都来问朕。周先生,陈平,你们要记住,尽可能由太子去应对。”
    这是给扶苏处理外事的机会,周冲和陈平自然明白秦始皇安排他们去的目的,只是起个辅助作用,要是扶苏有欠思虑之处,他们才能出面纠正,齐道:“遵旨!”





    第七卷 攘夷篇 第二章 匈奴使者(一)
    更新时间:2008…7…2 18:18:08 本章字数:2335

    大匈奴使者须罗见过太子殿下。”须罗操着字正腔向站在门口迎接他的扶苏行礼。
    扶苏还礼道:“贵使请免礼。”
    须罗打量着扶苏身边的周冲和陈平,问道:“这两位贵人气质非凡,好生让人敬仰,不知太子能不能为我引介。”
    扶苏爽朗一笑,道:“当然可以。这位是周冲周先生,这位是陈平。”
    须罗满脸堆笑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周先生,幸会幸会。须罗早就听说周先生大名,一直在想什么时间能见周先生一面,没想到今日方才成真。借用你们的话来说,真是三生有幸了。”恭恭敬敬地向周冲行礼。
    中国史书把游牧民族写成不识华夏礼仪的蛮夷,各种传奇演义把他们描写成只知盘马弯弓的野蛮人,没想到这个须罗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华夏语言不说,还彬彬有礼,比起中原的礼仪之士也不见得会逊色,周冲在心里暗赞匈奴并非无人,笑着回礼道:“贵使过奖了,周冲是盛名难符。”
    须罗笑道:“周先生真是谦虚,我听说周先生激流勇退,不做大官,宁愿做太子殿下的师傅,周先生这美德让我好生钦佩。须罗见过陈先生。”向陈平施礼。
    陈平回礼道:“陈平见过大人。”
    须罗笑容不变地道:“不客气。你们是不是很奇怪,我也能说你们的语言,懂得你们地礼仪?”在当时。胡人心慕华夏文化,以懂得华夏语言为荣,心气都高了三分。
    对于这事,还真是有点奇怪,不过扶苏却另有话说,道:“华夏礼仪之邦,声名远播,蛮夷之邦仿效不绝,匈奴人学习我们的语言礼节本太子倒也不惊奇。”其实他心里蛮惊奇的。只不过了维护脸面,才如此说话。
    扶苏的话可是有所指,特别是蛮夷二字对于匈奴人来说带有侮辱性,不过须罗的涵养很好,并没有动怒,而是道:“太子瞧不起我们匈奴人,说我们是蛮夷。这我能理解。我们匈奴人是自小就长在马背上,喜欢盘马弯弓,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不了解外面的的世界。
    “大单于就曾在中原小住三年,学习你们的语言礼节,可以这样说,大单于对华夏的了解比起你们地饱学之士一点也不差。”
    冒顿曾经到过中原,还住了三年。这事还真是有点难以让人相信,很让人震惊,扶苏不动声色,缓缓开口问道:“大单于在中原做什么?是窥测华夏的山川地理,还是别有用心?”
    须罗笑道:“太子如此质疑,须罗能理解。大单于当年到中原并不是为了窥测华夏的弱点,而是心慕华夏前来游览,为华夏的富饶殷实所动。这才小住三载。大单于经常说,大匈奴要向华夏学习,要有我们自己的语言,要有我们自己的礼仪,更要有我们的富饶。”
    冒顿实际上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地君主,他不仅仅是统一了匈奴各部,同时他还是一个改革家。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匈奴一时之强。甲于天下,传檄所至。万国震恐,他能有如此雄心很有可能。
    外交场合嘛,占的就是口头便宜,扶苏问道:“照这么说,还是华夏比你们匈奴好了?”
    须罗不卑不亢地道:“太子殿下,大单于认为华夏和大匈奴各有所长:华夏殷实富厚,这远非我们大匈奴所能比。大单于还认为华夏的礼仪很是规范,而我们大匈奴的子民礼仪简洁,这也是我们不能比的。不过,大匈奴的百姓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行踪飘忽,难以捉摸。”
    他地话只说了一半,周冲笑道:“你后面的话是不是说要是华夏与大匈奴开战的话,我们连你们的人影都找不到,你们完全可以利用大草原把我们拖累拖疲,然后再攻击我们,是不是?”
    须罗心里的确是如此想的,不过这话不能承认,笑道:“周先生言重了,大秦与大匈奴是好朋友,是好兄弟,哪里会打仗呢。”
    这时就把话说得太狠就显得不够礼貌,周冲笑道:“贵使所言极是,华夏与贵国礼尚往来,兄弟之邦嘛,不要打仗才是两国的福份。”
    “周先生所言极是,周先生所言极是。”须罗附和。
    周冲接着道:“你说了两个方面匈奴不如华夏,其实你还忽略了一个你们大不如我们的方面。”
    须罗有点好奇了,道:“还请周先生赐教。”
    周冲微微一笑,道:“我们华夏地科技远非你们所能比,科技对我们华夏来说那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可对于你们匈奴来说,那也太难了。”
    有学者戏称科技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太难了,游牧民族骠悍善战,可到了近代,曾经横行天下的游牧民族彻底没落了,原因就在于热兵器的出现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那是致命的,他们的辉煌不可能重现。
    这话可是击中了匈奴地要害,须罗心里暗自震惊,只听周冲接着道:“河套之战,你们地军队打得很顽强,作为对手我们对你们地这种精神还是尊重的。你们之所以败得那么快,就在于你们没有我们地武器先进。你们自诩的骑射之技在我们先进的武器面前根本就没有施展的地方,我们的弩是你们的射程两倍之多,而且我们的箭射得比你们多,比你们准确,你们的骑兵在我们的打击面前不过是活靶子罢了。”
    河套之战,秦军的弩很好地压制了匈奴的骑射,这是秦军能够获胜的重要原因。冒顿登上大位以后,曾经仔细研究过这次战争,他也如此认为,须罗本想不卑不亢弄得体面点,谈起来才能更加有利。没想到周冲搬出这事一说,他的底气就不足了,忙笑道:“周先生所言极是,河套之战纯属误会,大秦与大匈奴经过这一战和好如初,成了兄弟,不会再打仗了。”
    姜还是老的辣,周冲一开口就把须罗的心气压下去了,扶苏暗自向周冲一竖大拇指,笑容满脸,道:“贵使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屋里请,屋里请。”
    斗嘴已经输了一阵,须罗巴不得就此收场,道:“太子殿下,请!”跟着扶苏进屋了。





    第七卷 攘夷篇 第二章 匈奴使者(二)
    更新时间:2008…7…3 16:08:24 本章字数:2320

    了屋,扶苏邀请须罗坐下,侍候的兵士送上热茶,退
    在匈奴人的印象中,中原有几个样东西是他们非常想得到的东西,一是美丽的绫罗绸缎,二是粮食美酒,三是中原美女,四就要算茶叶了。
    前三项,不用解释朋友们都知道原因,茶叶在匈奴很受欢迎就有说明的必要了。匈奴的日常食品是牛羊肉,一辈子都吃这东西,油脂沉积得多,要去油就得用茶叶。茶叶的主要成份是鞣酸,而油脂带氢氧根离子,可以视为碱,可以视为酸碱中和反应,因而茶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那是生活必备品,是宝贝。
    顺带告诉朋友们一个小秘密,游牧民族喝的茶多是浓茶,原因在于体内的油脂太多,不是浓茶没有太大的效用。
    须罗这个很有修养的人看着茶杯,仿佛体内的油脂又在作怪了,一股很不好受的油腻味涌上心头,真想端起茶杯一口喝干,只是主人没有开口,不好意思罢了,只得强忍着。
    扶苏没有现代化学知识,虽然不能从根本上理解须罗的反应,但他知道匈奴人对茶叶别有偏好,微微一笑,端起茶杯,道:“贵使请。”
    须罗等的就是他的这句话,道声:“太子殿下请!”端起茶杯,就着嘴猛喝起来。这茶是新泡的,很是滚烫,他急于喝下去,也没有感觉到有多烫,牛饮起来,三两口就把一杯茶给喝得精光。
    按照中原人的习惯,茶是用来品的,要慢慢喝,而不是牛饮,不明所以的扶苏很是惋惜地摇摇头。心想蛮子就是蛮子,连品茶都不会。
    扶苏的念头没有转完,须罗接下来的举动更让他吃惊,须罗用手把茶叶抓起,塞进嘴里,象牛吃草一样咀嚼起来,咀嚼一通之后吞了下去。
    中原人吃茶叶地事情也有,但是不多。对于匈奴人来说茶叶是宝贝。很难得,象中原人一样把茶叶倒掉太可惜,废物利用一下,吃下去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须罗把茶杯放下,很是舒爽地吐口气,赞道:“好茶。好茶!”废话,这是皇宫中的茶叶,经过精挑细选的,哪里是卖到大漠的粗茶所能比,能不是好茶吗?
    “贵使要是爱喝,就再上点。”扶苏吩咐下去,兵士端着茶叶上来。放在须罗面前,退了下去。
    这次,须罗没有牛饮,而是慢慢品了,倒也有好茶的中原人之风范。
    扶苏呷了一口茶,把茶杯放下,问道:“贵使到咸阳已多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