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雄兵-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丝绸之路走来的李沪生以为自己到了有2,500年历史的中亚名城撒马尔罕远处矗立着一座雄伟的清真寺,高大壮观、气势宏伟,金碧辉煌他看到一个大广场,成群的牛群、羊群、马群、驴群排站好等着被交易人与动物仿佛站在白云中——

李沪生怀疑自己已经到了天边——“沙特的干果啦!”“卖沙特的干果啦!”又传来了吆喝声。



“他卖酒水,卖珠宝,卖丝绸啊,卖天山的瓜果”李沪生想起印度人湿瘩说的便向一处有着一些矮棚的街道走去,他不知道自己现正站在有两千年历史古代“亚洲最大集市”之称的艾提尕尔巴扎里上午赶集的人群正在涌来,人声嘈杂在摊位商点转了几圈,眼花缭乱,只觉得到了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王国,一个独特的异邦世界——这里粮油、蔬菜、棉花、药材种类齐全,桑葚、蟠桃、酸梅、石榴、苹果、核桃、香梨、西瓜、葡萄、巴旦木、无花果、甜瓜应有尽有有尼绒、丝绸和布匹、毛毯、鞋袜、珠宝、首饰等还有精美手工艺品,有曲曼花帽、英吉沙小刀、镶有金银铜条的衣箱,有富有民族特色的项链、戒指、手镯,还有各种民族乐器,色彩绚烂,琳琅斑斓

他在商埠的出口处一个铺子里见到一支悬挂在柱子上的奶黄色笛子,当地叫“那依”的“鹰笛”——用鹰翅上最大那根骨头做成,上面钻了3个孔,拿起来吹了一下,发出鹰啸般奇特的声音。

突然,他看到一张中国人的脸!那张脸是那么熟悉,以至他有几秒钟楞在那里!那人在铺子外微笑着,转瞬消失在广场上。他丢下鹰笛,三步并作两步,追进广场,广场上正在斗鸡两只长相威猛的公鸡开始在土场上搏杀那些兴奋的男子脸红脖子粗地大声叫嚷着,情绪比斗鸡还激动有人叫好,有人大笑正张望间,身边有人拉他的衣角,他回头,是个脸上红扑扑的娃娃,正在往回跑;这边又有人来扯他的袍子,再回过头,是个穿着破烂的小光头,也撒了腿跑,背后有人踢了一脚,也不知道是哪个孩子,前胸又给扔了一块小石头李沪生张开双臂,环视着自己,长袖长襟,头上裹一块方巾,脖上缠一个围巾,苦笑一声——难道我真是因为初到天国而如此不入乡俗吗?

他摸出几个分币,撒在地上



此时,一个中亚装束的人,围巾覆面,泥布拖地,似乎从天空走来,喃呢而过:



“无盐,就无糖。

灰烬来自燃烧。

教袍是用来掩饰愚人的。

他低低在下,因为你高高在上。

如果牧师往右转,教师必定向左转。

如果某人是懦夫,那证明他有意志。

一个人的满足不是来自食物丰盛与否,而是缺乏贪欲。”





中亚有很多这样沿街乞讨的,这是当地生活方式的一部份。



一个藏袍衣装的青年用围巾捂住脸,雪地上无目标地游荡,悄随其后。



附近的集市上换毛驴卖豌豆的熙熙攘攘。艳阳下冰雪融化,屋檐滴水。

茅棚前,一印度人模样的在卖烧酒,从酒坛里勾捞出一斛兑在几个杯子里,向棚内瞥了一眼。棚里坐着几个英国人。一个英国人正用高倍数单眼镜向公路一侧窥望。

远方雪光中,中国解放牌军车正缓缓碾过泥路一辆、两辆、三辆



一个英国人谑笑着:“好啊,终于要打起来了!”

“哈哈哈哈”狂笑,一只瑞士军用靴架到铺着克什米尔粗麻纱的桌上。



一维族模样的姑娘把酒端进棚里。藏族青年悄然溜进一张土桌,眼睛向外溜去。

一个金毛的英国人掏出小梳子往头上梳了两把:“来来,我来给你梳梳头。”他淫笑着把维族女往怀里拉。维族女翻了他一眼,挣扎了一下没挣脱,一下倒在他腿上。金毛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把杯里剩下的酒一滴滴淋在维族女脸上,猥亵地在她脸蛋上捏了一把:“来,让我瞧瞧中亚细亚的妞”

维族女尖叫一声!



“啊!娜塔莎!”她怎么会在这里!?李沪生大惊!!



“啪!”地一声砸桌!那个藏族青年甩开脸上的围巾,拍案而起!

俄语教师!?一双剑眉下的闪电!!

5。“泥布拖地”

5。 “泥布拖地”



李沪生正接近茅棚,见状一愣!



金毛一怔,眼前是一张亚洲人的脸,他甩开姑娘,站起来,醉醺醺迎上前,伸出拳头:“我倒要看看,你,中国病夫!”

拳影舞来,藏族青年双臂一夹,金毛“哎哟!”一声,似断了臂似的弯下腰,青年一个回臂,掌背扇在金毛脸上,金毛仰面朝天,满面是血,重重向后倒去,乒呤乒啷桌子椅子倒了一片。另外两个英国人冲了上来,一个端起椅子砸来,青年甩头让过,一个飞脚,那个洋人嗁哩嗵咙踢了个丈八远;另一个唰地抽出匕首,向前一刺,青年闪身,就手一拉,那洋人迎头栽进一只大背篓里。金毛已经爬起来了,手里捏着枪,哪容得着你来放肆,青年扬脚踢飞他手中的枪,退出棚外,且战且退,两个英国人也挣扎着跑出来。

“好功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李沪生早就拳痒,见鬼子出来,侦查员正好大展身手,三拳两脚,几个洋人全部打趴在地上。抬头看,那个藏族青年已抽身走了。



再回看,那个维族姑娘——娜塔莎也已经远远地消失在热闹的集市中了!



李沪生这时内心惆怅难以名状,一时茫然失措!



一个泥布拖地的中亚人闪了一下眼白,黑巾遮面喃呢而过:



“真理就是良心得以安息之处。

如果没有大象也没有马匹甚至驴子也神勇起来。

在黑暗中虱子比老虎更糟。

如果一个人的身上有‘我’存在,那幺上帝与魔鬼就无足轻重。

一旦你能扛起它,它就成了世界上最轻盈的事物”



李沪生突然从那片蒙布后看出一道光芒——那双眼睛里闪亮着一种磁性的温柔。



那个藏族青年消失在巴扎里,李沪生不敢迟疑,悄悄跟在后面。李沪生看着他走近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①。



李沪生来看的时候,清真寺大门用黄砖砌筑,白石膏勾缝,看上去线条清晰,非常醒目。正门高高,两侧有高塔。门前一个扇形台阶,走上台阶便是门厅头伸进去看,嚯,像个花园,一片葱茏的绿色,简洁明亮,没有菩萨,只有虔诚的老人在回廊里重复跪拜对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简朴吃惊而略感失望

李沪生因为尊重,身上穿的破烂羊皮衫,一身瘟臭,蓬头垢面,不敢进清真寺,就在一旁探头探脑,朝里看,像个二流侦探一样,躲着等。这下坏了,一直没见那个藏族青年人影。过了好一会,他看见远远旁门里出来一个维族青年,走进附近一个有着形形色色手工艺者聚居的巷道——这里就是所谓的匠人街李沪生立即跟了上去喀什最有特色的一片街区——绘有古朴纹饰的土陶器皿,精雕细刻的铜盘、铜壶、铜镜,手工编织质地柔软的地毯,色彩艳丽的艾德莱斯绸布、装饰精美刀口锋利的英吉沙小刀,和田玉石、造型拙朴的木制烛台和陀螺种类繁多规格齐全的传统乐器都塔尔冬不拉等等琳琅满目有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神灯吗?李沪生在里面转了一圈,有点沮丧地离开了。





注① 中国最大的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于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又译为“艾提尕”“艾提卡尔”。艾提尕尔清真寺,维语意为“最高级的清真寺”。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正门高12。6米,两侧的塔高近18米,大门高4。7米,宽4。3米。 门前一个扇形13级台阶,走上台阶便是门厅,铜包的两扇木门,高大雄伟。寺门上方的墙顶是一条长8米、距地面10。5米的巨大平台。正殿东墙两侧各有一个双扇大门,供人们出入,正中有一个宽1。8米,高近4米的米合拉普(墙壁上圆拱形图案),其中两侧各有两扇窗户。正殿西墙也有一个米合拉普,高4。3米,宽3。1米。在这里放有大毛拉讲经的坐台,米合拉普北侧有五个壁龛,南侧有四个。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始建于1442年。明正统(1436~1449)年间喀什噶尔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葬于此,其后裔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即艾提尕尔清真寺之前身。曾经,整个喀什都围绕它而生长——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是新疆地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重要学府,天山南北以致中亚地区许多教阶较高的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和学者都从这里毕业,还有更多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早年也在此受过严格学业培训。寺内平时有二三千人做礼拜,“居玛日”(星期五)有六七千人,逢节日时在寺内外跪拜的穆斯林可达二三万人之多。在开斋节(回历10月1日)和古尔邦节(回历12月10日)期间,可看到盛大穆斯林朝拜活动。喀什老城有小阿富汗之称,每到重要节日,艾提尕尔清真寺平台上就会传来通宵达旦响彻云霄的羊皮鼓和锁呐乐声,为云集于艾提尕广场的数万穆斯林制造节日的欢乐气氛。大规模的“撒满”群舞盛况空前,为全疆各地所罕有。这里既是宗教圣地,又是节日喜庆的场所,“艾提尕”——“节日礼拜与集会之所”因此得名。作为大清真寺入口的寺门塔楼,在造型艺术上位列整个建筑之首,堪称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早已成为喀什噶尔古城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

6。 口岸旅馆

6。 口岸旅馆



李沪生去军车休息的兵站接了马,连夜骑马到清真寺附近转了几圈,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社,这是一家林边供来往客商过夜的简易住处,下面是土墙结构,上面是木结构三角架,没有天花棚,屋顶搭的铁皮,有点像内地汉人的建筑,门前是一条大路,通往莎车、叶城等地。老板是位当地老乡,说了两句半通的汉话,李沪生交了5毛钱,在中间一间房里住下来,就在考虑明天怎么赶西藏。



“下面宣布法庭开庭带XX部原侦察员李沪生上庭”

“原XX部原侦察员李沪生与XX部原侦察员XXX,于1969年8月间赴中苏哈萨克斯坦边境执行任务,擅自越界,图谋叛敌,逾期不归,玩忽职守,贻误军机,实属重罪,其罪责应由李沪生主要承担并一人承担,现宣判罪犯李沪生有期徒刑10年,原XX部侦察员柏辉常无罪释放!”



“我承认”

“李沪生还有什么说的?”



“我是来执行宣判的——”自己大叫起来!



“啪!”一记拍桌!李沪生惊叫一声,从打盹的桌子上醒坐起来,脚下碰倒了一张椅子。

“娜塔莎?还有俄语教师,都在这里?!”



喀什…奇异之境啊!

“他们来干什么?!”



这里是边境口岸,有英国人在这里,有很多外国人那么彼得和湿瘩会不会也在这里呢?

虽然上级两年前铁列克提通报:代号“夜莺”的境外特务——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前苏军上尉彼得为中亚突厥独立运动分子劫持后,参与阴谋活动,在企图越境进入中国时被中方击毙但会不会是敌人也使下了“瞒天过海”计呢?总之,不可全信!

或许,是敌人以彼得的死,掩盖真实的“夜莺”逃走,亦未可知!



不过晚上8点钟,旅馆里油气灯亮亮的。李沪生要了盆热水,肩上换了雪雪给的两块膏药,烫了脚,床上躺下。听到一边房子两个汉人的议论,话题是边境口岸。不禁侧耳静听:



“请问老哥,这里到南边口岸怎么走啊?”说话的是陕北口音,听起来有点侉气。

“你是说红口,还是明口老哥做什么生意?”传来了倒开水的声音,可能在洗脚,这个口音倒是正宗的山东人。

嚯,山东人也跑喀什了!

“俄是跑羊绒毛的,听说克什米尔的毛子不错,想去见识一下呵呵。”

“新疆的也不错啊,不过比较一下也好,货比三家不吃亏办证明了没有”

“唔。老哥做什么呢?”那个陕北佬问。

“俺是来刨玉的。这个口子啊”



红其拉甫山口位于新疆与克什米尔之间,海拔4800米,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也是中国与南亚西南亚各国陆径之一,向南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从喀什经那里到巴基斯坦吉尔吉特有一条国际公路,中国称为中巴公路,国际上称作喀拉昆仑公路。其山脊线即国境线。红其拉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天气情况恶劣,只在4月15日—10月15日开关,其它时间都关闭。开关时期这里游人商客络绎不绝。从喀什到红其拉甫长415公里,《西游记》中提到的葱岭就在这一带。一路经奥依塔克森林、卡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峰、石头城、公主堡等,离国境线一公里多山坡下,有中国边防军哨所,驻有一个连军人,终年穿大衣。从这里沿着古驿道一直向南,便可到达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重要关隘——红其拉甫达坂。站在那座海拔近5000米的山口,即使是艳阳高照也让人生出寒意。向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方向眺望,雪山冰川连绵不断,千年不变的威严感和县城边上石头城相似。



明铁盖 ①山口是帕米尔高原上地势最开阔的河谷地带,向西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瓦罕走廊相连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一直是帕米尔高原上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海拔4700米,历史上被认为是中国进入阿富汗的唯一通道,靠近巴基斯坦边界,是帕米尔高原上与红其拉甫并驾齐驱的交通和军事要塞。从塔什库尔干县乘车沿塔什库尔干河南下,溯游而上60多公里,就到了明铁盖和红其拉甫两条路的分叉路口。所谓路就是两条崎岖的山沟。顺着向西山沟慢慢行驶,沟里乱山重迭,山势峥嵘可怖,好像无数倒插着的刀戟,直指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