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雄兵-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种真相可能是:李沪生从赵忠诚手中得到的日记,和五班长牺牲前留下的日记确是同一本日记。李沪生惦记着这本日记,部队长“逼令”他找回这本日记,所以当他从牺牲前的五班长手中重新得到日记时,他确实兴奋异常可是,铁列克提事件中他严重负伤,住转院回合肥一年多后,重新翻阅日记时,已经被掉包了这时候,在他手中的所谓“日记”,只不过是一本‘空白日记’

那么,他到合肥后直至从露露家中“偷跑”返回西域开始的所谓阅读日记,呈现在他眼前的,不过是他自己大脑中的全部记忆

而这些“记忆”又不过是他自己真实往事的记录

他一定和日记中的所有人物、事件有过真正的接触



一声沉雷从天边传来!



“他的真实性?只有百分之50啊”



“那么,他到底是不是那个‘红夜莺’?!”



这也就是红蓝盾要问的!



“他的记忆力如何?”

“1800%”

“惊人!”

“不可思议!”



最后,还有一种真相可能是:确实有一本真实的日记,甚至记录了当年他到大别山革命老区接兵的史实当他和央金就五班长的故事展开交谈,并且从央金的哭诉中隐约听出日记的“出入”,敏感地察觉出一个完整可怕的戏剧过程,猜测出自己正在遭到围捕中,而捕猎者的真实目的并不是部队长、不是高虎声、甚至也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夜莺,而是这本日记后,他销毁了真实的日记,而置换了一本空白日记



红蓝盾专家分析到这时,全都蔫了!



他是侦察员!



到底真相如何?他现在昏迷中幻觉中睡梦中!



红蓝盾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日记的源头?



可能是因为所谓的罪名“苏联主义者”,可能是因为日记中透露了士兵们曾经‘幻觉’过的所谓“计划”、可能是希望探明西藏和新疆两地侦察员的“过往”,可能是因为想查出部队长、高虎声等一批老战士和后来的新兵之间的思想传承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掩饰了,或者说——道白了一种重大的时代趋向

“现在看起来已经很简单了!”



“什么?”



“消灭异端!”

“噢”



“在那个恐怖的60—70年代,社会笼罩在严酷的禁止邪说、压制异端的血腥空气下人人噤声”

“可奇怪的是,偏偏在这种高压下,产生了高虎声、部队长、‘中亚泥布拖地’等老一辈优秀侦察员和李沪生…日记主人公闵斌斌等这样一批异见者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生命力”

“他们瞩目的是世界!”

“他们从一片荒芜中升起了目光!”

“他们的忠诚、真诚、诚实的精神照亮了昏睡虚妄的社会,照进了一颗荒谬腐烂中的果核,后者开始异变,一些与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封闭思想截然不同的、崭新的、远远高于平庸政治的种子,开始在东方亚细亚的山河大地生长起来!”

“中国新兴的独立思想意识!”

“开放的世界观!”

“人类的、人性的和人道主义的



“理性思维的、质疑的时代精神!”



他们顶着“叛国罪”、“间谍罪”、“伪证罪”等等的罪名,奋不顾身地、义无反顾地献身于这片爱的土地



“因为有一只鸟,飞翔在整个西域地区”

“有一只可爱鸟,红夜莺她唱着我们的青春、热烈和爱情”



“曾经有一片心灵的土壤是那么的美好”

“是什么?”



“50年代!”

“一片和平发展的大好时机丧失了!”



让一切用心写的小说都成为好小说吧:“一切都是政治,我们必须使政治超凡脱俗



“伟大的思想家要让本民族的历史经验能够变为思想,而今日中国正缺乏这样的动力!”



一声巨雷从天而降!

3。 现代人格

3。 现代人格



审查室里,数据查核继续在进行——



“他有英雄感吗?”

“有!”

“有荣誉感吗?”

“有!”

“有羞耻感吗?”

“有正义感吗?”

5“有临阵脱逃感吗?”

1“有助人为乐感吗?”

7“有幽默感吗?”

z“有逻辑思维吗?”、

小“爱情观是什么?”

说“有整体观吗?”

网“顾全大局吗?”

“忍辱负重吗?”



“有没有过犯罪记录?”

“有!他在铁列克提耽误军机”

“这重罪还是大功?”主审官皱皱眉头。



“有过小偷小摸行径吗?”

“有在伪装小棚曾偷吃过老乡的两个香瓜”

“嘘”主审官气羸地出了一口气。



“有为他主义吗?”

“有献身主义吗?”

“有理想主义吗?”



“他是印度文学的崇拜者吗?”

“他读过泰戈尔歌颂神与爱的诗集《吉檀迦利》吗?”

“他是神秘主义者吗?”



在李沪生的审查表上列举了1000多个调查项目——



“他有迷信观吗?”找到切入点了!

审查员都皱起了眉头,“我们是无神论啊!?”

“他有什么宗教倾向?!”单刀直入!

主审官也皱起了眉头——在他的眼前是一张鲜血染透的纸片,他取下眼镜,恍惚、惶惑一张从李沪生贴身衣兜里搜出来的文字摘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又戴上眼镜,镜片前,纸片上是一些模棱两可、神秘莫测的字句:



“诗人的使命是吸引在空气中尚不可听闻的声音;在尚未实现的梦想中激发信念;把尚未诞生的花朵的最初趋势引进一个怀疑的世界。①”

“”



“问题就在这里了!就在这里了!”主审官恨意未消,手指在桌上啄了两下。



“他在给我们灌迷魂汤!”主审官愤懑地咆哮。



“他是怀疑主义、厌世主义者!”狠狠地抛出一句!



“啊!?这不可能!”



“听说他和露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一个露露想了很久的小侦察员露露说,将来长大了,孩子要去祖国的西域”





“嘘——!” 都舒了一口气,对英雄的结局,总希望落入一个大团圆的老套。



军史编辑部坐满了故事的搜集者,鸦雀无声,听说书人讲述最后的故事②



“那高虎声呢?”



“我军直升机飞临野营大军上空,特种人员迅速降落在团禁闭室门口,破门‘抢’出时在禁闭反省中的高虎声当时帐篷里还有另一个人”



“谁?”

“吕小诗!”



“吕小诗是谁?”



“闵斌斌!”



“高虎声登机后接到红蓝盾转达部队长口令是救出李沪生,可电报指令却说‘格杀红夜莺’李沪生在军校时是优秀生,高虎声知道他直升机飞临山谷上空时,李沪生正和举着地图的湿瘩打斗高虎声顿时回想起部队长在酒泉基地“土墙对话”时说过:“他现在正为一张图去西藏找你他要去解救!”湿瘩胡叫乱喊:“快打啊,他是高虎声啊!”高虎声一下明白了——李沪生此次“拯救”行动与自己有关!当李沪生抱着苏制电台,引开印军可能击伤进香妇女儿童的子弹,呼叫‘我是红夜莺’时,直升机迅速降下绳梯高虎声从天而降从印军的枪弹中抱起李沪生,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罪恶的子弹印军一直想消灭宿敌“红夜莺”,射向李沪生身上的子弹,实际上是击中了正在前来拯救他的高虎声”

“绳梯升上直升机的时候,高虎声已经牺牲了,可是他还是紧紧搂着李沪生”

“高虎声牺牲了,上衣口袋里还掖着调任红盾军团长的命令!”



“而国民党潜伏相师下令为高虎声报仇,毒箭齐发,射死了印军狙击手!”



“潜伏相师?”

“国民党逃亡缅北军长,当年解放大西南战斗中,高虎声的手下败将”



“而高虎声为之奋斗终身的“保卫西南边陲”任务,由李沪生完成了!”

说书人讲到这里,长期的期待压抑,终于一吐为快,松了一口气,脸上现出舒坦的神情。



“他看见了彩虹!”

“祖国的西南卫士!”赞叹声啧啧传来!



“吕小诗认识露露,很快就承担起照顾的任务”

“央金也在一旁还有乌玛”主讲人继续说。



“部队长呢?”



“他又重新被拘押审查了!”

“啊!?”



“因为当时社会还没有真正的转轨变型因为那时整个国家还笼罩着浓重的‘消灭异端’政治空气红盾的总指挥,闵斌斌新兵连时的王主任,坚持他所认为的正确的主义,认为部队长思想太超前了他也是部队长先前的老战友”

“红盾一直在暗中地追踪着李沪生,而蓝盾,则一直在实施暗中保护。69年铁列克提事件之前,蓝盾从李沪生西去列车上盗走日记,而后该日记实际上落入红盾手中而李沪生在酒泉基地被第二次拿走日记蓝盾负伤后,又落入红盾手中,于是提前放在奎屯北疆医院停尸房,引诱李沪生继续西行,以侦破‘日记之谜’”

“红蓝盾一直在打斗着,试图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谓的真理寻求自己所谓的真相纠缠不清”

“这也符合古老的东方辩证法吧呵呵”说书人说到这,呷了一口茶,笑容里掩隐着神秘的东方意味。



“所有争执的两派,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在如何处理异端的问题上,红盾是强硬派,而蓝盾主张人性的、合理性的处理蓝盾是部队长亲自领导的,当然具有更强大的世界观”



“这就发展到,在‘抓住’李沪生后,随后他们宣布,李沪生与当时全国的一项重大案件有关因为部队长一直不同意这种绝对化、简单化处理而这似乎是两种命运的较量——部队长再次被拘押审查

可是,最终发现李沪生日记不过是一片空白,没有伪造、没有暗液涂写一本浸染了鲜血的空白日记!

对部队长的审讯再次失去了证据!



“可惜了,部队长!”



“不!”说书人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注①:该诗句出自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

注②:这里出现的军史编辑部,就是在第六部 《兵士日记》篇首中曾出现的编辑部,在前是一次大胆的穿插,在此也是一次重要的照应。因为本文是一个大结构的作品,望读者留心注意。

4。士兵与间谍

4。 士兵与间谍



“嗯?”问话的编辑一愣。



“哈,部队长二次出山,而且这次真的是别开生面!”讲课人眼中溢出喜乐。

“噢?!”一片惊讶。



“记得1969年部队长和李沪生从哈萨克斯坦侦查回来,突厥山洞里面的对话吗?”

“山洞里除了两个匪首、湿瘩、彼得、众匪徒外,还有一个陌生人的声音”



“这个陌生人说的话,夹杂着浓重的北京口音不像中亚人的新疆普通话口音”

“这在很长时间都一直引起我方侦查机关的怀疑,他是不是67年叛逃我军某部副参谋长”

“后来经查证,我方叛逃人员已于次年在海边溺水而亡。就是说,这个陌生人是个新角色”



“而这个人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就一直再也没有‘露面’,他才是敌方真正的‘夜莺’!而我们故事的所有参与者也都再也没有注意过他,除了一个人!”

“谁?”

“部队长!”



“部队长在‘身陷囹圄’苦肉计时,就不断思虑这一问题,在不断破获的突厥匪徒前来暗杀的刺客中,也没有找到这个人他断定,这个所谓的陌生人一定隐藏很深,是个旗帜性的人物,轻易不会露面而当他出狱开始组建中国西部红蓝盾军团时,就为这个陌生人选好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谁?”



“蓝盾!”



“华光1号——好啊!”



“不!可惜蓝盾大尉已经牺牲了!”



“啊!?这不可能!有人1975年还在土伦山口看到他的!”



“那李沪生呢?”一个声音怯生生地问。

“他能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还是让历史来检验吧!”

“检验有什么用?他不是也牺牲了吗?”沮丧的声音。



“好了!不要争了!”编辑部领导发话了。

“这个陌生人到底是什么人?”主任的声音。



“他就是部队长最早在中亚古堡说过,而李沪生后来也猜测到的,那个在中国情报机构和境外间谍组织之间最高对决的一个敌人!”

“最早的一次对决发生在1968年中哈边境塔城山口,两个红五星军士,为了各自的主义和理想,搏命格斗,拳剑相击那时他的身份是苏联下级情报军官,从驻外使官任上渡假期间到中国边境耀武扬威,向蓝盾挑衅;而那时的蓝盾,是我军基层连队锻炼的一名普通士兵。”



“现在已经查明,他是苏印混血儿,名叫尤恩,曾与蓝盾和另一位苏联女孩莎夏一起参加过1957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世界和平”青少年夏令营,到中国北京留学一年,和蓝盾又是石景山中学同学,他们三人曾有过感情纠葛尤恩回到莫斯科完成大学学业,一直在列宁格勒的克格勃总部接受训练,曾作为苏联某加盟共和国驻华三等武官在北京一年,后来在哈萨克斯坦与一位中亚姑娘发生过恋爱就是湿瘩在沙暴古堡之夜向李沪生讲过的那个‘红夜莺’故事的男主角”

“啊!?古堡还真有一段浪漫故事啊?”发出了惊讶的欢笑。



“那个姑娘是巴基斯坦人,真实身份是美国情报局特工。FBI实施美人计,还是想要找到一张地图,就是部队长和李沪生在苏军坦克阵地上发现的那张”讲课者眉飞色舞。



“后来李沪生一直带在身上去找高虎声的大俄藏地图吗!?”

“啊——是的!”



“湿瘩也一直想找这张地图,印度国防部开了高价这张地图对美、印各方都有价值”

“目的都是觊觎西藏!”



“美苏为争夺中亚霸权都在争取的东突势力,也在找一张地图,那天夜里在沙漠古堡上演了一幕陆地版的加勒比海盗,掠走了这对‘鸳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