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上下有别,尊卑有序。”

看尚远不吭声,李鸿启忍不住轻叹一声。“望山,我这人你知道的,向来不爱说古不如今。哪怕是古儒现在沦落成腐儒,我也只觉得这是儒家气数尽了。可提起三代之治,我却觉得断然没错。望山,你把手伸出来我看看。”

不知道老师这是何意,尚远伸出了自己的手。那是曾经习惯于握笔的手掌,皮肤也曾经细腻光滑,现在却因为参与过不少劳动,变得粗糙起来。

“这茧子还不够多。”李鸿启笑道,“我听说你们在安徽和湖北治水救灾,虽然担心你和文青,可我这心里头却着实为你们骄傲。大禹之时,他三过家门就且不说了。大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这也是上古先皇,看起来还不如个老农。你干的有大禹多,有大禹重么?你光看文青调动众人时指挥若定,可文青若没有亲自干过,若不是曾经日日夜夜在一线劳动,他怎么可能知道该怎么调动众人?”

安徽水灾时陈克一直在第一线,带领着同志们顶风冒雨,吃了无数的苦,干了无数活,经历了数不清的危难。尚远那时却只是在县里头承担县令的工作。论起吃苦干活,他自知的确不如陈克。想到这里,尚远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

“望山,你是不是觉得文青是个不怕吃苦的怪人?”李鸿启一语又点破了尚远的心思。

“老师”尚远只觉得自己的老师李鸿启先生此时极为可怕,他连声音都有写结巴了,“您,您怎么知道的。”

“文青不是不怕吃苦,也不是书里面说的以此为乐。你若是以苦乐来想文青那就不对。”李鸿启说完又忍不住叹口气。这对李鸿启来说是极为少见的。若不是自己真心的关爱弟子,按照李鸿启平日里的做法,早就把尚远打发走了。

尚远见老师如此,连忙起身道:“老师,我心中的确有无数疑团,请老师一定赐教。”

李鸿启毕竟是对尚远有着极大的期待,他沉吟了好一阵才再次开口,“其实我要说的,文青在给你的信里头都已经说过了。望山,你觉得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么?”

“这,老师,我觉得有。”

“你和文青的不同就在于,文青不信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是真的相信劳动创造人本身。若是做不了正确的事情,那只是劳动的不够。我知道你为什么不信,因为真的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其实不爱劳动的,也真的不想去相信劳动创造一切。他们想要的是不干活,不劳动。而这天下,看似的确有那么一些人,不干活,不劳动,却坐享荣华富贵。扪心自问,大家都想坐这个位置,都想不劳而获。以前满清关起门来自己这么干,已经闹得天下大乱。而外国人肯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结果人家不远万里的打过来,把咱们中华祸害成这般样子。文青给你说的清楚,外国人祸害中华那是一码事,咱们自己劳动不如外国人那又是另外一码事。望山,以前你知道不劳而获不对,可等你有机会的时候,你也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不劳而获。文青就是怕辛辛苦苦的革命搞起了,死了这么多人,打了这么多仗,结果推翻了一群不劳而获的,却又如同轮流坐庄一样,再上来一批不劳而获的。那这革命中死的人这些人岂不是白死了。他写信告诉你的始终就是这么一码事。”

尽管没到冬天,尚远的脸色如同在寒夜中伫立过一样变得惨白。但是李鸿启的话并没有到此终结。“望山,你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人么?”

尚远原本想顺着老师的意思说自己知道自己愚不可及,不过他明白的知道自己若是这么说其实是在说瞎话,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老师也会清楚的知道这是谎言,迟疑了一下,他才答道:“这,我觉得不是。”

李鸿启微微点点头,“我看文青也说过,一件事若有一百个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到,那整件事定然面目全非。光从头到位知道这一百个环节到底是什么,就艰难无比。而且知道这些环节之后,亲自去尝试着干了,定然会发现自己蠢的不可救药。这一百个环节,自己能干的就没几个。常人做事则完全不同,大家总是浮光掠影的一看,找到几个自己能做的环节,便自以为是,认为若是别人能把其余的九十几个环节给配上,他就能做出无人能及的功业来。只看到自己能做的,看不到自己做不到的,这才是真正的愚不可及。”

自打革命以来,就从来没人这么痛批过尚远。但是尚远此时反倒开始恢复了常态,神色态度也渐渐恢复的与平常一样。

李鸿启跟没看到一样,继续谈了下去,“文青的书我看了些,谈及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方面的确是真知灼见。生物性方面就是以自我为主,社会性则是以社会关系为主。所以文青狠批低级趣味,低级趣味就是在社会里头生物性没有被改造完毕。以自我为中心,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生怕自己的优越性别人看不到,生怕自己的社会价值被别人低估了。可真的能干什么,你自己清楚的很。你若是连自己都骗了,那也不打紧。只要事情真的干起来,骗不了别人的。所以我看文青信里头就只说了一件事,要你们人民党的同志改造自己,老老实实当个劳动者。我觉得这说的没错,所以我实在是不知道你到底困惑在哪里。”

“老师,我觉得我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可是我总感觉有地方与文青不一样。让我说有什么不同,我怎么都说不出来。这就是我困惑的地方。”尚远看向李鸿启先生的目光又热切又焦急。

“望山,这是我小看了你,原来你已经能明白到这等地步了。”李鸿启先生忍不住笑起来,“那是因为文青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该做的。而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想做的。”

对老师的这个说法,尚远觉得不能接受,“老师,为何我感觉恰恰相反呢?”

“那因为你不觉得自己是个坏人。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是个圣人。你太爱给自己做个评价了。”李鸿启冷笑着说完,又指着尚远说道,“小人哉,望山也!”

给了这么个不明就里的评价之后,李鸿启就把尚远给撵出去了。

第二天的议会讨论延续了昨天的风格,一群议员表面上完全不管游戏规则制定,而是云山雾罩的从古至今,从南到北的一通发言。文人说话都是这个熊样,从不同时空,不同背景,不同方式的事情中强行总结出个“道理”,然后以“道理维护者”的身份自居。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其他各省代表都在反对议会一人一票制。

尚远满脑子想的都是老师昨天说的话,也是云山雾罩的不明就里。也不知道是想的太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到了最后,尚远竟然想不起来老师到底说了什么。当天晚上尚远再次去老师那里登门拜访。

尚远认真的告知“老师的教导完全没有记在心间”这个事实之后,李鸿启先生忍不住大笑起来。

“看来你却没有记恨我。”李鸿启先生笑的极为开心。

“我怎么可能会记恨老师呢?”尚远连忙说道。

“望山,上次你走的时候我给你说过什么?”李鸿启先生问道。

“这,我忘了。”尚远回答的很干脆。

李鸿启先生的记性却好的很,他答道:“上次我说,如今天下残暴悖佞,已是大乱。而哪次朝代更迭不是如此。如何对待天下的暴虐、残酷、无耻,如何从这些暴虐、残酷、无耻中挣脱出来,以坚定的态度革除一切不义,对于像你们这样有志气的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当今中国,只要满清一倒,便是大乱。注定是哀鸿遍野,伏尸百万。你们便是让天下更乱,也不用在意。这是中国之气运,单凭你等是绝对阻止不了的。你等能做的,就是治了这大乱,趁着这大乱,扫尽沉疴,从根子上铲除了一切不义。”

听到老师重复这些话,尚远的神色已经严肃起来。

李鸿启看着自己的爱徒,同样严肃的说道:“上次文青看着迷茫的很,你是自以为了不起。我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其实天下的每个人心里头都有着暴虐、残酷、无耻。只是这人心的黑暗之处,谁都不肯承认。凡是肯承认的,必定是踏踏实实的劳动者。如同袁世凯,慈禧,他们受了那么多罪,干了那么多事之后掌了权。掌权之后就用这暴虐、残酷、无耻干起事来。不管天下人怎么看他们,他们的确干了非同一般的事情。你能明白么?”

“老师,我明白了些。”尚远答道。

“我看了文青给你写的信,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黑暗之处,而且他已经找到了克服心里头这些暴虐、残酷、无耻的法子。那就是当个真正的劳动者,坦坦荡荡的活着。这暴虐就变了勇敢,残酷就变了坚定,无耻就变了谦虚。望山,你觉得袁世凯和慈禧那等人龌龊不堪,不愿意学了他们。满心只想学着当个勇敢、坚定、谦虚的人。学了这些样子那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便如同和尚,精研佛法,记诵明辨,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又有何用。”

听了这话,尚远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可按照老师所说,自己与陈克之间的差距竟然如同天堑鸿沟般。这让尚远完全不能接受。

李鸿启并没有让尚远顿悟的意思,他接着说道:“所以我昨天说你是个小人,你太爱给自己做个评价了。评价的事,说白了是身后事。当前的事,是大家要好好生活。革命也好,造反也好,甚至当个拦路抢掠的剪径强盗,所求的也不过如此。所以文青在信里头反复说,不是你们领导革命,而是人民需要革命。我觉得他说的对啊。你若是觉得文青说的有理,自己愿意为天下百姓的生活出把力,那就跟着文青干,若是你不愿意。那我劝你还是早早的自谋他路好了。文青现在写信劝你,那说明他以后定然会努力让你们人民党所有党员都有共同的信念。你若是做不到,还强行坐在现在的位置上,下场一定不会好。”

尚远对老师的预言并不在意,他思忖一阵问道:“老师,你为何说,文青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该做的。而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我想做的。”

“是你觉得文青做事勇敢、坚定、谦虚。他自己对别人的评价根本不在意,哪怕天下人都骂他,他觉得这事情该这么做,他就一定会这么做。你做事是为了得到别人勇敢、坚定、谦虚的评价,若是你在意的人一批评你,你只怕就不会这么做了。”

听了老师的话,尚远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他苦笑道:“老师,我现在才知道,我真是蠢的不可救药。”

听了这话,李鸿启大笑道:“你若真的这样想,那可就太好了。若是真的知道自己蠢的不可救药,那就一定会谦虚谨慎的学习。看,有了这个念头,你立刻就成了一个谦虚的人。”

尚远本以为老师在嘲笑自己,可仔细一想,老师说的竟然一点没错。越是知道自己蠢的不可救药,反倒会真的谦虚谨慎起来。所谓的美德不过是这么一码事,尚远发现自己除了苦笑之外,也只有苦笑了。

莫道前路无知己五十四争夺与重组(六)

或许是尚远终于明白自己“蠢的不可救药”,精神上所有的压力反倒释放一空。以前尚远也是个爱挑剔的人,看每个人都是不合道义礼法,现在收了这个心思,尚远从来没有觉得像现在一样轻松舒适。整个世界仿佛变了一个全新的样子,那些无耻卑鄙若是从个人利益角度看起来,也变得“新鲜可爱”起来。例如,议员们的诸多奇葩发言甚至能引发尚远的轻笑。

严复和冯煦完全不知道尚远到底遇到了什么好事,不过两人素来自持身份,不肯在这等事情上寻根问底。另外他们对满清朝廷里头的大臣了解的远比尚远多,两人已经清楚的看到,局面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边缘。

各省督抚都下了决心,绝对反对一人一票的议员投票模式。袁世凯若是不答应,他们宁肯现在打道回府。督抚们的想法很简单,“反正你袁世凯现在也不敢动我们,你不肯同意我们的要求,我们就给你拖。若是你敢动了我们的官职,那就是袁世凯你背信弃义。”

不能不说,这种充分利用规则的手法还真的很有议员们的风采。

各国使团一直在关注中国这场疾风暴雨似的变化。中国的神奇让使团们感到颇为棘手。一般来说,各国叛军都会努力获取外国的支持。这是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可人民党这支叛军恰恰相反,他们不仅没有试图获得外国的支持,某种意义上他们还在努力保卫中国的利益。若是叛军肯花了大力气出卖些东西,外国使团固然不会真的立刻支持,至少也会利用叛军问题来要挟仓促上台的袁世凯。

可是叛军坚持底线,袁世凯也没有真的想和叛军一决雌雄的动向。这对看似深刻的矛盾里头居然没有外国人插手的余地。这还真让使馆团感到很是意外。

直到人民党的更多情报传到了外国使团这里,他们才恍然大悟,无论是台上的北洋还是台下的人民党,居然都是李鸿章北洋一系的。使馆团很快达成了共同看法,“轰轰烈烈的中国内战,只是北洋中激进派与保守派的内斗。在对付外国人方面,两派是一致的。”

洋鬼子对与中国了解的还不够深刻,对于各种尔虞我诈的条约却有足够的认识。欧洲这一百多年来净玩这个了。他们已经确定,北洋与人民党之间一定有某种密约。双方的区别是,人民党坚决要求满清下台,袁世凯北洋集团则希望对满清进行最后的利用。

认识到了这个程度,曾经比较一致的外国使馆团立刻分裂了。袁世凯北洋集团是外国在中国最信得过的集团。支持袁世凯上台并不违背列强的利益。但是列强并不在乎在这个关键时刻狠狠给袁世凯添点乱,让袁世凯多吐出点东西。在列强看来,既然无法挑动“北洋与人民党这对表兄弟的关系,别的省份就大有文章可做。”

英国人自持身份,他们认为袁世凯只要想夺权,就必须让英国人满意。法国是早就图谋云贵广西很久了,这帮自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