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袭严复提出的计划,甚至连字都没怎么改。徐世昌根本不在乎阁僚的想法,他已经决定自己要在这件事情上展现出自己的实力来。

莫道前路无知己一四九划地和份额(四)

“徐总理,这不行。”工商民部大臣张謇是第一个起来发难的。

徐世昌既然想创立属于自己的政绩,就得有功绩。在徐世昌看来,把原本的京张铁路延伸到包头,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绩。北洋手里有着中国一流的铁路工程队伍,总设计师詹天佑负责修建京张线大获成功之后,他始终玩命的游说北洋政府修建从张家口到包头的线路,甚至准备修建从包头到绥远的铁路线。

修铁路是好事,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只是赚到万两黄金之前得先期投入万两黄金。徐世昌策划的这笔铁路资金来源让北洋内阁相当成员很不满意。袁世凯允许人民党在张家口建立羊毛收购企业,成效不错。自打铁路修成之后,张家口就是草原上的牧民们销售商品的目的地,穷苦的牧民不要钱,他们缺乏工业品。人民党依托了京汉线,把大量茶叶,布匹,运去了张家口,与牧民直接进行交易。各种贸易加起来,北洋一年就收了七十万两的税银。

徐世昌要把这笔钱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去,这可是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张謇负责工商民部,商税就是他的政绩。张謇是“空降干部”,严复只是被内阁厌恶,好歹严复出身还是北洋集团。张謇前清状元出身,名声虽然响亮,根基却是在江苏,在北洋内阁里头更是势单力孤。

北洋地盘里面其他税收早就被各势力控制,新开辟的税收完全靠人民党开办的生意,徐世昌不动别人的钱,直接要拿张謇好不容易笼到手中的利益,他自然不肯让步。

不过徐世昌可不是严复,北洋内阁能够逼严复出国,却动弹不得徐世昌。

“张公,詹天佑先生谈起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路,大概三年就可以完工。铁路一通,商贸就更加兴旺,何必只管眼前呢?”

张謇针锋相对,“当下中央财政很是艰难,修建铁路投入甚大。就算是拿了新开办的诸多企业的税收,只怕也不够。到时候商贸税收还没收上来,倒先把国库掏空了。那时候光守着铁路又有何用?不若发行铁路债券吧。”

徐世昌怎么肯让张謇挡住了自己的路,他立刻答道:“铁路债券从发行到卖出去,至少也得大半年。现在只要先紧紧,铁路就可以立刻开工。而且铁路一旦开工,先修好的路段上也能通行火车,这羊毛生意还能做的更大,税收也能上来的更多。有些时候可以从长计议,有些时候就必须得立刻干。”

争执持续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徐世昌找到了袁世凯,“大总统,我觉得修建铁路之事不能再拖。”

袁世凯倒是支持徐世昌的,修建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路,意味着北洋对当地控制能力的极大提升。詹天佑修建京张线是袁世凯亲自负责,原计划六年通车,耗费700万两白银的京张线,只用了四年,花掉了500万两白银。袁世凯对詹天佑很有信心。

“我会和张謇说此事。”袁世凯答道。

徐世昌很是满意,严复就是因为没有袁世凯这种支持,才最后被逼出国访问。内阁阁僚们给你对着干的时候,内阁总理日子也不好过。这可不是撤掉对抗的内阁成员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每一个内阁成员背后都代表着相当一大批人的利益,名面上跳出来的内阁阁僚反倒最好对付。可不能和那些势力达成协议的话,任何一件事都会遇到来自暗处的层层阻碍。袁世凯的威望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优势了,只要袁世凯旗帜鲜明的支持。好歹不会有人敢反对过甚。

然而徐世昌并没有高兴太久,袁世凯接着说道:“菊人,张謇所说的国库空虚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发行债券的话,铁路倒也能够暂时省不少钱。”

作为袁世凯的铁杆兼知己,徐世昌是敢说些实话的,“大总统,发行债券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以现在债券的利率,那就是高利贷。我是不敢走这一途。”

一说到利率,袁世凯不再吭声。放债的如狼似虎,袁世凯真的不愿意再惹麻烦上身。

张謇对债券的看法就和袁世凯完全不同,在袁世凯为这件事找张謇谈话的时候,这位前清恩科状元气势汹汹的说道:“大总统,发行债券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民间资金有处可用,国家也能搞建设。”

“那还债之事当如何说?”袁世凯问。

“铁路本就不该国有!”张謇大声回答了袁世凯的问题,“谁投资,谁收益。国家无须自己动手,只是筹划项目,铁路利益极大,商人们都知道。所以组建铁道公司,商家投资后自主经营。国家只是收税,无须承担风险,还平白有了一大利源,这才是当作之事。徐总理完全由国家出面建设铁路,国库承担不了且不说,就是承担的了,经营上的收益也是个问题。”

这种理论张謇一直在宣传,袁世凯听过多次。沉吟了一阵,袁世凯说道:“若是让季直你来承担一条铁路的话,你可愿意?”

张謇先前的激愤主要是针对徐世昌,自己控制的税收被生生挖走,任谁都忍不下这口气。听袁世凯这么一问,张謇没敢立刻回话。私营公司承担铁路建设,能办成的话倒也不错,只是这里面水太深。让张謇对抗徐世昌,他有这个胆量。因为张謇不用办成什么事,他只用阻止徐世昌办成什么事。反过来,如果张謇想办成什么事,徐世昌背后下绊子的话,张謇并不相信袁世凯会坚定的支持自己。

袁世凯也不过分逼迫,他转而谈起了当前的政务。“季直,你一直推行实业,民间的门路也很广,这对外出口的事情,你这工商民部当承担起来。”

“大总统,我计划在山东兴找几个县种棉花。”张謇立刻答道。他原本在江苏北部几个县种棉,本来在当地经营的倒也不错。但是人民党夺了苏北,张謇家的事业就化为乌有。听袁世凯一说,张謇立刻就有了劲头。

“如此甚好,你当努力。”袁世凯勉励道。

平息了内阁的争端,袁世凯回到自己办公室后笔直的坐在沙发上,脸上终于露出了疲惫的神色。现在一度激烈动荡的局面看似平息下来,国家也在向着发展的轨道上走。这本来是好事。可是外部压力一消减,内部斗争立刻就激烈起来。

眼下因为北洋缺钱,徐世昌与张謇的冲突还是围绕着怎么发展经济这个主轴。这已经是很正常的斗争。即便如此,徐世昌与张謇两人因为公事冲突大概已经结下了私怨。袁世凯本来还想通过让张謇承担一条铁路建设,一来平衡一下局面,二来也看看张謇到底有多大能耐。张謇的风评从来是“敢于任事”,没想到他居然临阵退缩了,这些读书人真的靠不住。

看着北洋内部的问题,袁世凯忍不住想起了人民党。据情报,人民党今年同时开始三条铁路建设,连云港到徐州,枣庄到徐州,连云港到上海。人民党内部就完全没有北洋的这种内部斗争么?

人民党当然有斗争,斗争还挺激烈的。陈克本想在广东开设椰子加工基地的事情遭到了财政部的反对。

每年从十一月到次年一年是财政部最繁忙的日子,年度总结,第二年的财政规划。财政部的统计处一栋楼有二十几个房间,四百多人噼噼啪啪的拨打着算盘的声音,让整栋楼中充满了生气。

1912年一月,人民党统计科里面出现了很多新面孔。这些新面孔里面男女都有,唯一的共同点则是这些新面孔十分年轻。根据地教育体系里面正规毕业的第一批初中生正式迈上了工作岗位。

自打1906年开始,人民党到了凤台县根据地就开始推行义务教育体系。小学生们的年龄从五岁到十四岁应有尽有。转眼五年多时间就过去了。有些学生有些文化底子,四年制小学两年多点就毕业,加上三年初中教育,他们通过毕业考试后正式拿到了初中毕业证。

这年头十四岁的孩子就按劳动力看待,根据地尽力鼓励大家上完初中。既然是人民党这么宣传,不少家长倒也支持。可是上万高中又得三年,不少家长们也不愿意让快二十岁的孩子继续吃家里的。他们要求孩子们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就出去工作。

人民党公开招工,在百姓看来这就是“加入官府”。以前想“加入官府”得掏钱,现在上了学,考试过关就能“加入官府”,百姓自然是乐意的。特别是连女孩子都能在官府里面混个差事,更让根据地百姓格外惊讶。

要知道,当时人民党曾经承诺过,女孩子们只要能够初中毕业,国家就给安排工作。那时候百姓都觉得人民党再胡说八道。直到今天,大家才知道人民党绝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珠算是小学和初中都要学习,并且一定要掌握好的学科之一。加上五年多的文化教育。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们被拉过来就业,除了还不太能理解自己到底在计算什么之外。对于该怎么完成工作倒是难度不大。

财政部长秦武安对这些学生出身的新同志工作很是满意。他和同志们仔细研究了一部分已经统计完毕的数字后,开了会,统一了意见。就找到陈克,“陈主席,我们财政部反对在广东开辟新根据地的计划。”

莫道前路无知己一五零划地和份额(五)

“到现在为止,根据地财政仅仅是现金支出没有问题,财政并不平衡,整个经济结构完全不平衡。”秦武安很少激动,这次也难得的声音洪亮,脸上也有些因为焦虑产生的红光。

“你注意到了?”陈克则是赞赏与欣慰的神色。

秦武安很不理解陈克哪里来的这种自信,“根据地现在完全是寅吃卯粮,如果没有进出口,整个财政要崩溃。咱们现在就是站在悬崖边上,一只脚就踩在半空里头,一旦对外贸易跟不上,立马就掉下去了。”

收支平衡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挣多少,花多少。这个理念甚至不用专门学习算数就能认识到。这是针对没有货币发行能力,必须依靠别的货币体系运转来参与社会的人或者团体的观点。对于人民党这种承担起货币发行责任的政治实体来说,收支平衡仅仅是他们需要“创造”出来的营运国家的手段。不仅仅可以实实在在的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可以把“不平衡”伪造成平衡。

成为财政部长之前,秦武安只是在党课和干部培训学校里面学习过这些知识,那时候他对这些玩意还觉得云里雾里的,直到亲自当了财政部长,秦武安才真切看到了人民党经济的不平衡之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地对钢铁行业投注了巨资,花费了极大的财力与物力。如果以普通百姓的“收支平衡”的直接感觉来看,投入就有产出应该是正常的。实际上完全不是那码事。

看报表的话,根据地自打第一个冶铁炉子建立起来之后,钢铁产量增长并不是平滑的一条曲线,而是阶梯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建成的钢铁厂产量是有设计的,从开工第一天要努力达到的,就是尽快达到设计产量。真的完成了这个设计产量之后,需要的则是维持这个产量。想增加钢铁产量,得靠继续修建钢铁厂,增加高炉平炉。所以对钢铁厂来说,“没有完成生产任务”才是常态,至于增加产量,除非得到品质更高的矿石,以眼前拥有的高炉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本就不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问题就在于,在亲眼看到这个事实之前,人民党里面除了陈克之外,绝大部分同志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哪怕是上课听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之后,该错的时候,同志们也毫不马虎。

想扩大产能,只有靠追加投资,增添设备一途。想维持产能,同样需要更多的投资。设备是会耗损的,后期维护同样是吞金的老虎。在维护方面的投入,只怕比直接购买新设备更费钱也说不定。

这甚至还不算啥,设备运行中会出现很多从未见过的问题,想解决问题就要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秦武安总算是明白了,陈克为什么如此重视义务教育。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与其说重点培养,一个萝卜一个坑,反倒是大规模的实施义务教育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义务教育也是要钱的,老师们也是人,不可能早中晚三次面向西北方向,张大嘴,靠高呼咒语“吹吧,吹个饱”来维持生命。教师的工资,学校的建设,教育设备的购置。这都得用钱来购买。例如秦武安的几百精通珠算的新手下,财政部是从几万名初中毕业生中选出他们满意的人来用,珠算考试不合格的根本不录用。问题是广为了根据地的学校添加算盘,财政部就支付了极大的一笔费用。这笔费用要是雇佣杀手的话,能把这几百人杀上几十遍

“陈主席,现在根据地完全是靠现金流维持营运的。对外贸易出一丁点问题,现金流受到任何影响,放到咱们根据地就是天大的事情。在广东投资需要前期的极大投入,这笔钱我们出不起。”秦武安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陈克没有立刻回答秦武安的问题,他心里面都是欢喜。如果用一个合格的财政部长标准看待秦武安,至少秦武安现在并不合格。如果以一种进步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同志,秦武安对社会与世界的认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绝非一般人可比。更冷酷点说,秦武安已经拥有了统治阶级的素质,他已经能够看到一部分真相,并且敢于直视这些真相。

“秦部长,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害怕?”陈克问了一个题外话。

秦武安并没有被这个小圈套唬住,他认真的答道:“咱们根据地的贵金属贮备还行,即便是财政不平衡,就现在人民币发行量,与商品供应量,不会出现挤兑问题。”

陈克点点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只要是工业化的政体,经济上都是信用经济和信心经济。欧美列强在全世界抢夺了几百年,积攒的这些黄金白银是他们拿来充当信心支柱的。咱们根据地单从经济上来讲,比他们更需要信心和信用才行。这点上,从咱们根据地的发展过程里面能够看得非常清楚。人民相信咱们,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如果没有建立这个信任之上的支持,咱们什么都不是。”

秦武安静静的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