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大盗-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实说耿精忠在军事上还是做了一番详细的布置,虽然他政治不行,但好歹也是从军几十年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在秋粮入仓之后他立即强行征发了六万士兵,与残余的七万多军队以福州为中心严严实实的修筑了三道防御体系,这其中横征暴敛劳民伤财更是伤透了无数福建父老的心,于是在除夕大年夜的晚上,当他兴致勃勃的召集全体将领喝酒过年的时候,他最信任的一批部下突然兵变,数名耿军重将连同他的亲兵里应外合,在一个时辰之内将耿家老少仆役数百口屠得干干净净,数十年的香火之情,就这样被台湾郑经区区一纸委任状轻轻戳破。

福州城内的混战以及抢掠强奸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二,台湾郑经的部队正式接管城市之后方才慢慢被镇压下来。事后听闻耿精忠灭亡,福建一省欢呼雀跃鞭炮齐鸣。

台湾郑经以及他的首席谋士陈近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事实上这个史实由于文字资料保留得相当详细的缘故,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成为中国各大军政院校的研究案例。而当时由于政变实在太过突然,近在咫尺的广东尚之信和清康亲王唯一的收获仅仅只是招降了数千名耿军官兵。

这场胜利,隐蔽战线的优势和威力被陈近南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天地会的威名也在金庸先生出生数百年前就已名动天下,在这场无声无息的战争中,忠诚与背叛、欺骗与诚实、金钱与美人、收买与拉拢、大义与私利,人类最高尚的一面与最卑劣的一面交替上场,在淋淋鲜血中轰轰烈烈的燃烧绽放。

与耿精忠恶贯满盈截然相反,吴三桂在公元一六八四年就已步入了人生的巅峰,这真是极具戏剧性的一年——就在年初的时候,大周的军队还在与清兵的交锋中处处落于下风,无论是川陕的马鹞子、王屏藩,还是吴三桂本人亲自坐镇指挥的湖北、江西前线,都从未有过什么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大清的三个王爷和甘陕绿营仿佛势不可挡,甚至连大周耗费无数银两、被上下倚为长城的洞庭水师都已投降变节,就在如此之艰难的时刻,大周的救星汉军林风林大帅如同救世主一般横空出世,在千里之外彻底扭转了这场战争的局势。

当康熙授首的消息传到江南的时候,数十万大周官兵欢声雷动,个个合手祈祷——真是苍天右眼,我大周真天命所归,狂喜之下的“大周天下招讨大元帅”吴三桂元帅阁下差点就此心肌梗塞,当即抓住机会修补上次战败中残破的防线,整训军队以图后举。而与他们一线对峙的大清王师士气低迷,无数将军一夜白头,刚刚投诚的洞庭水师更是哗变内讧立刻溃散,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消息,在转攻为守之后,大清的军营上下居然流传出无数小道消息,三个爱新觉罗家的王爷为这帝位一事已然闹得极不愉快。眼下外寇未灭、内贼未除,而仅存的一支大军内部,居然又有了分裂的危险。

消息传出,大清各地督抚无不心寒胆颤,除了大军驻扎之地的衙门,其他的地方的官员们几乎同时暧昧起来,对征粮支前的的差使推推拉拉。

公园一六八五年春,一个老人的身体状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长期征战的关系,高寿六十八的吴三桂元帅阁下身患有风湿病、神经痛、哮喘等多种重症,在之前紧张的心态压制下,这些疾病似乎并没有对他的起居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此刻大局扭转心情愉快之后,各种疾病却很不合时宜的纷纷袭来,甚至就在确认康熙恶贯满盈的当日,大喜之下的他就险些中风,虽然现在经过一番治疗修养之后已经再次回复了行动能力,但他身边的亲族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却依然为此忧心忡忡。

吴三桂元帅阁下显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实际上这个念头在他当初将李自成赶出紫禁城之后就已经深沉脑海,数十年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鉴于元帅阁下身体虚弱,暂时不能进行长途跋涉,大周的朝廷的文武班子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把政治中心转移到长沙。之后的事情就变得非常之有趣,大周钦天监的官员们刚到长沙就立即发现了宇宙之间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在星宿运动方面的奇异活动;此后,武陵、辰州发现了巨大的果树;然后远在云南的昆明传来了一个神奇的消息,据说某天晚上,无数昆明市居民在平西王府上访发现充满香味的云雾以及金龙飞翔的景象。在接到这许多奏报后,大周统治下的其他地方官员们如同被集体甩了一巴掌般清醒过来,各种稀奇古怪又充满吉祥意味的消息纷沓而来,如此诸多不胜枚举。

之后江南数省变得群情激奋,大家都在为吴三桂元帅阁下竭力推辞皇帝位置而感到不满,甚至连大周皇帝陛下——原崇祯皇帝的太子也对吴三桂元帅的谦虚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下令派遣御林军将吴三桂元帅阁下抓了起来,在城外的早已修筑好的禅让台上强行把帝位让给了吴三桂元帅。

于是吴三桂元帅阁下在原皇帝武力胁迫下不得不接受了禅让。

公元一六八五年春,湖南长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天典礼,大周天下招讨大元帅吴三桂接受皇帝禅让,正式登基为帝,为了表示对前帝的尊敬,国号依然保留为“周”,改元昭武,命湖南长沙为定天府,册原配夫人刘氏为后,立嫡孙吴世番为储。

遵照千秋百世流传下来的规矩,新朝建立之后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当吴家上下老小和皇帝陛下潜邸跟随的十大总兵等都获得丰厚的回报之后,大周朝廷终于想起了还有一位远在北方的大功臣尚未得到好处,于是经过谋士文臣数日数夜的会议讨论,大周皇帝陛下决定把自己的某个公主赏赐给占据直隶北京的汉军林风林大帅。

经过皇帝宫廷内部的紧急家庭会议,这个下嫁的人选落在静贤居士陈圆圆的女儿安平公主吴应珂的头上。

当这个人选出台之后大周朝野为之哗然,在大周皇帝吴三桂陛下的数个女儿当中,最为美丽动人的也就是这位安平公主了,实际上大周朝廷的许多年轻人也一直都为之倾慕不已,当知道皇帝陛下要把这个最为美丽的公主嫁给北方的那位盖世英雄之后,大伙都为那个年轻人的艳福啧啧称羡。

不过羡慕归羡慕,对于皇帝的这个决定大家倒也没有感觉到十分惊奇,因为他们陈圆圆母女在大周宫廷中的地位倒也清楚得很。

这件事情其实也并没有任何出奇的地方,与世界上其他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如出一辙。当年这两位英雄美人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可也算是天下闻名,皇帝陛下甚至还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美名,但可惜的是这段极具传奇色彩的感情终究没有抵挡住时间的洪流,之后的事实再次证明,女人若是过分的相信男人那绝对是一件非常之愚蠢的事情。当吴三桂获封大清平西王爷之后,更多的美女诸如“四面观音”、“八面观音”之类闯入了生活,在伊人逐渐年老色衰的情况下情郎理所当然的做出了取舍。失宠之后的陈圆圆的日子突然变得非常之艰难,之前嫉妒已久的正房夫人趁机落井下石,出于无奈,这位原来轰动天下的美人不得不在昆明旁边的一座小尼姑庵里带发修行。

出生在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安平公主吴应珂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有趣的童年,实际上无论她母亲是否受宠,她在吴家这个大家族中都非常孤立,其他姨娘嫉妒她母亲的美貌和名声,而吴家的长辈则愤恨她母亲误了吴三桂的名节——这当然是某种变态的推诿和诬陷。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可笑的情况:家世显赫、出身高贵的大清惠乐郡主、大周安平公主居然不得不被迫离开王府,和她母亲一起在尼姑庵里生活。

幸运的是,虽然吴三桂薄情负义,却也并不是不负责任的男人,两人的物质条件还是非常之优越,虽然身在庙宇,但生活上却也是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她母亲陈圆圆在这个公主面前时常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和内疚,平日里也是小心翼翼百般呵护,于是灾难就很自然的发生了,在这样孤立的、受歧视的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安平公主脾气坏得可怕,更令人畏惧的是因为小时候寂寞的生活,为了打发时间她还找身边的侍卫学了一些武功,事情发展到现在,她已经成为了大周皇室里一颗极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可以说除了她母亲还能稍微管一管她之外,大周朝廷里还没有什么她不敢挑衅的,甚至连她的父皇吴三桂在她那里也讨不到什么面子,所以虽然她的美貌众所周知,但直到现在,也没什么公子哥儿敢上门提亲。

虽然汉军和大周王朝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外交接触,但这并不妨碍大周使臣的出使,这是一次非常之艰难的外交行动,因为双方疆域之间是连绵千里的敌占区,所以为了这次使者团的通过大周军队还动员了两万多人发起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在充分吸引清军的注意力之后,使者在大周军方精锐士卒的保护下沿着战区的缝隙朝北方穿插。

第十三节 

汉军政府第一次科举行将结束。这一次主考官的经历绝对可以让林风大帅铭记终生,之前他冒冒失失的把这个考官的职责一肩扛上,看来确实是有点低估这件事情的艰巨性了。

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林风的学问不够,实际上以他眼下的这点经义功夫,恐怕连进学也是不够资格的,这里难题主要在程序方面。由于这时大汉政府第一次科举,所以即使林风千不愿意、万不愿意,也得按老规矩走完这个过场。简单来说首先是一大帮子大人物带上猪头牛头什么的“四牲”去祭拜孔孟先圣,傻乎乎的又叫又唱的折腾几个时辰之后再集体杀回贡院,组织一票人马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这个过程相当之复杂,总之外行人根本看不明白,据说本来的原因是对付瘟疫,搞定神仙阎王之后再进行科学的杀毒,比如烧艾香叵炭醋什么的,这还不算完,末了林风和汤斌领头,再对几个莫明其妙的牌位发誓许愿,表示决心为国家社稷选材绝不唯私等等。

这种考试基本上属于持久战,可以说没有很好的体力储备那肯定是有生命危险。通过复试的几百号人被严格搜查之后,再象牛马一样关进小圈子里死磕,而在这段时间之内,所有参与考试的任何工作人员都不得离开岗位——当然林风一定要离开肯定没人敢说不行,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神圣肃穆,林风当然也不好意思中途逃跑,于是不得不闷在那个窄小的厅堂里熬了几天几夜。

之后的阅卷工作林风是彻底交给了那帮学究,这里倒不是他硬要偷懒,实际上那些所谓的策论什么这位主考官大人根本看不懂。根据这段时间他接触的范文来看,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七弯八绕,平均每十个字就会包含一个典故——以大帅阁下的古文以及历史学术,那是决计没有能力评判文章的好坏的。幸好眼下的北京城虽然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就是饱读诗书的进士,这里李光地大人早已把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当卷子收上来之后数十名有真才实料的阅卷官一拥而上,也没有给林大帅留下什么事。

在林风的特意关照下,这一批进士上大多数都是那些外省赶来的士子,其实除了少数出类拔萃的家伙,这里面大多数人之前都已经内定了,总之结果皆大欢喜,那些京城豪门和直隶地主的子弟只要智商没低于50,基本上都被放了水,虽然这么做有损文人气节,但因为是大帅本人的意思,根据“恩自上出”的理论,其他的官员也不好作声,于是这几天之内,北京城内鞭炮齐鸣,各位大人笑逐颜开,林风更是派出了他最精锐整齐的亲兵部队充任仪仗队,让这伙子得意忘形的家伙风风光光的“御街夸官”。

在大帅的授意下,那些籍贯直隶北京和身体较弱的进士被李光地、汤斌有选择的填充进政府机关,而被特意留下的那批外省士子林风则另有他用。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是百分之一百的愤青,根据林风对他们的了解,这些人当官那就是“清流预备队”,感觉除了指手画脚大叫大骂之外在短时间内很难指望他们能出上什么力,所以就直觉上看,让这些人充当炮灰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事情,不过之前很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洗脑。

当这些进士被集体拉到城外军营的时候人人都有垫惴惴不安,这几天眼见那些北京直隶的同僚个个走马赴任,自己的仕途却没有任何消息,而这个时候却又忽然被扯到军营里来,那任谁心里都有点七上八下——这个汉军林大帅在士林中一向以疯狂著称——客气点的叫“枭雄”,损一点都叫他“疯子”,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当林风一身戎服的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他们已经整整等了两个时辰,许多人因为没吃早餐的关系饿得发晕,所以伴随大帅出场的是一桌桌丰盛的酒菜。

“来来来,各位就座、就座!”林风笑吟吟的招呼道,“本帅适才临时有事,倒让列位久等了!——谵人,坐下、坐下!”

“学生高士奇,拜见老师!”高士奇为本科状元,此时以他为首,大伙稀稀落落的报出自己的名字,颂赞着拜了下来,然后在亲兵的引领下纷纷就座。

“先吃饭、吃饭,边吃边谈!”林风笑笑着率先动了筷子,单刀直入道,“各位勿要胡思乱想,这次叫大家来,就是准备安排你们前程!”

见一种士子凝神静听,林风慢慢收敛笑容,“实不相瞒,本帅不打算让你们在李大人那边供职——我准备让你们加入我大汉王师!!”

一种进士愕然半晌,轰的一声喧哗起来,这个消息实在太过惊人,喧闹了好一会,高士奇忍不住站起,恭敬的行礼道,“敢问老师——为何做如此安排!”

“哦,没什么,我见各位为了这大汉复兴的大业,不远千里前来投奔,那自然是热血忠义之士,所以我觉得你们肯定想赶赴沙场、手刃敌寇,那当然得满足你们的心愿了!”

“”

“老师这个实不相瞒,我等虽有满腔杀敌报国之志,可奈何手无缚鸡之力”高士奇苦笑着道。

“不是吧?!”林风惊奇的道,“谵人太过谦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