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家庭”实在是不忍心用这个可怕的消息去破坏这美好的气拜
    “怎么了?有什么事吗?”沙皇用难得一见的温和语气问道。
    忐忑不安的雷泽夫斯基少将不自觉的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这个惊天噩耗报告了沙皇。
    出乎雷泽夫斯基少将意料的是,沙皇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他预想的竟然完全是两码事!
    心情相当不错的沙皇直起身子,走到雷泽夫斯基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面带微笑的宽慰着他诚惶诚恐的臣子,“别为这些事情烦恼了,今天的天气真是太好了,您想不想陪我们去打猎?”
    俄罗斯帝国的皇帝以一种完全不为所动的轻松的态度,向眼前正显得惊惶失措的臣子询问着完全不相干的话题。这番景象足以令世间最雄辩和最正经的人当场语塞,因为相比于沙皇这种“级别”的思维跳跃,一般人的大脑显然进化得还不够“达
    看着有些无所适从的脑子里还没有完成从心急火燎的报告帝国舰队的惨败到理解皇帝的询问的真正含义之间转化的雷泽夫斯基,沙皇笑了起来,“就这样吧,对了,告诉普列韦伯爵(内务大臣),把伯爵夫
    索菲的母亲也请来,我有事要对她说。”
    听了皇帝的话,雷泽夫斯基这才现,在安娜斯塔西娅公主和玛丽亚公主中间,还有一个黑头黑眼睛的穿着和公主们一样服饰的可爱的小女孩。
    对于这位沙皇的“养女”的身份,雷泽夫斯基少将当然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了。
    就在不久前,她已经沙皇被册封为了公主,甚至还有了封邑。很多人在正式场合见到她,都称呼她为“公主殿下”在宫廷中,她的地位。现在已经和欧州各皇宴的公主,蒋。只比沙皇的四位亲生女儿级低一级(她们在正式场呢呼是“皇女殿下”因为她们的头衔是“女大公爵”比公主的地位要高)。
    “索菲是不是还没有见过中国是什么样子?”安娜斯塔西娅公主笑着向她问道。
    索菲蒂娅,亚历山德罗芙娜点了点头,“我只在照片上看过。”她用纯正的俄语回答道。
    “非常荣幸,陛下。”雷泽夫斯基总算大概想明白了沙皇问话的用意,立刻点头答道。
    直到雷泽夫斯基少将告退,沙皇也没有询问关于已经覆灭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和马卡洛夫将军的情况。这让雷泽夫斯基感到十分的困惑。
    对俄罗斯帝国来说,有多少光荣、命运、努力、希望、计划,都随着第二太平洋舰队一起沉入了大海。而那些为了捍卫俄罗斯帝国最后一点尊严而战死在地球的另一端的忠诚勇敢的海军将士们,为什么在沙皇眼中,似乎连一次夏季的郊游都比不上?!
    和那些内6国家不同,俄罗斯帝国的地理个置决定了它易受攻击的特点,因此海军是必须的,由于俄罗斯帝国的多数海岸线存在于他国可封锁的海域内,从彼愕大帝开始的数百年来,俄罗斯帝国对外扩张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温水不冻港。而且由于俄国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冉都有其传统竞争对手,海军又是保证俄罗斯帝国的国家安全的第一道
    。
    现在,俄罗斯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已经不复存在,但为什么沙皇居然不感到吃惊和慌张呢?
    当年的宫廷记录完整的记载下了这个生在沙皇一家和他的将军之间的奇怪场面,后人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常常对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第二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所表现出来的少有的平和态度而感到迷惑不解,很多人认为,也许沙皇的无动于衷只是为了在危急时玄表现出作为一斤小帝王所应有的那种临危不乱的气度,但是直到后来罗曼诺夫王朝覆灭,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死于布尔什维克之手,历史终究还是没有能给后人以了解这一情景背后的事实真相的机会。
    但后人经过研究后认为,沙皇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平淡甚至可以说有些漫不经心,是因为尽管俄国在东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失败,但实际的情形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和绝望。
    先是英国对俄政策的转变。给了俄国以化解国内外危机的机会。
    由于俄国在欧州和亚州的扩张都被有效的抚制(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和法国曾经联手击溃了俄国黑海舰队和俄国南部的军事力量,遏制了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以及将“熊掌”伸入地中海的势头,而英国一直是“国际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领头羊),俄国在“华俄战争”当中的全面失败使得俄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上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而英国出于对“大6平衡”政策的考虑,同时又为了彻底瓦解俄国和德国之间的“传统情谊”仅仅一年前还在极力谋求削弱俄国的英国开始一反常态的向俄国靠拢,就在巴士海战开始前的几个月,英国和俄国之间已经签订了一个秘密的“友好协约”而英国和俄国之间的这种“和睦”关系将会随着德国武装力量的继续增长而加强。而正是这个“英俄友好协约”最后展成了“协约国”的基础!
    其次是由于俄国在东方的扩张遭到了全面失败,引了国内的诸多危机,威胁到了罗曼诺夫王朝存在的根基,也使沙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沙皇考虑对国内的立宪势力做出较大的妥协,早在打手;咕年旧月8日,财政大臣同时又是大臣会议主席的维特伯爵就上书沙皇,劝说沙皇同意设立立法杜马和实行宪政。沙皇表示了同意,并且责成维特制定一份详细的“政体改革方案。供他参考,维特和他的助手奥德连斯基花了十天的时间草拟出了一份《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在旧月旧目面呈沙皇,并再次进言:“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宣布军事独裁,镇压一切;要么让步,实行立宪改革旧月打手;7日,沙皇终于在这个《整顿国家秩序宣言》上签字。同时该宣言立即以诏书的形式布全国,后来被称为《十月十七日宣言》。
    继续求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未完待续)





    正文 (八百零七)四国联合“调停”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5…24 1:06:32 本章字数:3990

    这个《十月十七日宣言》促使沙皇尼古拉二世召开了国。并答应在国内施行宪政,这在很大程度缓和了俄国国内尖锐的矛盾,从这一点来说,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完全是一个笨蛋,至少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
    虽然在东方的扩张遭到了惨败,加上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系列的施政失败,使俄县国内埋下了革命和暴乱的种子,但就当时俄国的现状而言。国内革命的威胁算不上迫在眉捷。由于沙皇对国内的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做出了很大妥协,并召开了国家杜马,准备实施立宪政治,因此俄国国内的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又重新“团结”在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周围,而历来以保守著称的俄国农民和土地所有者依然习惯性的“拥护”沙皇,表示要共同应对“黄祸”的威胁。因此沙皇的这又一次军事大冒险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所谓“失之麋鹿,收之桑榆”俄国国内的革命形势很快陷入了低潮,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反而稳固了许多,对沙皇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手中的权力得到“巩固”更值得高兴的事了。
    有的学者还特别提到一个例子说。劝多年前;同样在欧州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一代雄主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在得知他远征英伦的无敌舰队覆灭之后,也曾象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样“豪迈”的感慨说:感谢上帝,使我拥有这样大的权力。只要愿意的话,我可以轻而易举的再建立一支舰队只要源泉不断,一道流水固然有时被阻止,究竟无碍大局。”
    对这些君主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手中的权力,只要有了权力。重建一支舰队又有何妨?对于某种程度上特别擅长“断章取义”的解读历史的后人而言,“无敌舰队”的故事往往就是伴随着覆灭而告终的,史学家们和教科书在叙述覆灭的时候加上了诸如“英格兰的海上霸业从此开始”之类的字句,但历史其实并不应该是被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删节”来进行解读,很多后人并不知道,菲利普二世在后来实现了他的豪言壮语,凭借鼎盛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的雄厚财力重建了他的无敌舰队,并且在以后的许多年月里使英格兰陷入苦战之中。打手;缆年5月的战争其实只是英格兰走向海洋的开始,远远不是全部,虽然历史后来说明了最后的结局,但在当时,谁也不敢定义说那就是结局。
    同样,对沙皇来说,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覆灭并不能说俄罗斯帝国的海军从此一蹶不振,相反,却很可能是一个新的。
    俄国海军的主力虽然覆灭了。但如果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讲,俄国人也很容易就能找到新的寄托,因为从日新月异的海军技术展角度来看,“无畏舰”的时代已经悄悄的来临打手;只要俄国海军能够跟上这个“潮流。”以前的损失都不算什么。
    从某位已经无法考证的俄**事评论家 也就是被后人戏称为“五毛党”的所谓“评论员”(不论其前缀是股市、国际时事还是网络游戏)曾经得意洋洋的在当时的俄**事杂志上表过的一段话也许能瞥见当时沙皇和俄罗斯贵族们的这种心态:俄国其实不必为海军的覆灭而感到多存惋惜,即便是在同中国人的战争中损失的舰艇当中那些最为新锐的战舰,对于现在的海军展来说,都是即将过时的老东西
    单单从武器方面来理解,这句话或许是对的,但是这种视海军将士的生命为无物的论调未免和他们的皇帝一样太过冷酷无情,而且这种完全忽视巨大的人员损失和基本的国家现状及潜在的社会危机的逻辑已经不能简单用“愚蠢”再个字来形容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后世。这种看了不到一个月的国际新闻就敢胡说八道的所谓“爱好者”和“评论员”仍然大有人在(就象“清流”也不光是大清朝独有),当然了,既然只值“五毛”那也就不能强求太多了,
    从俄国后来的新造舰计划来看。很可能,这就是答案。
    北行的火车上,孙纲坐在车厢里。正在看信。
    他现在手上的,是一封来自俄国都彼得堡的信。
    “不知你那里怎么样了。亲爱的,虽然我们的联系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但我还是盼望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因为,有一件事,虽然难以启齿,但我不得不和你说。就在昨天,内务大臣普列韦伯爵说叶明的皇帝陛下要且我,在郊游的晚会上,皇帝陛下说,他咀叭能给你写一封信,陛下对我表达了俄国皇室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的意思,”我无法拒绝陛下的要求,只能写了这封信,因为我也知道。我们的信他们肯定都看过,我和我们的孩子毕竟生活在俄国,作为一个女人。我不想参与到政治交易当中来。但我知道,从我们的孩子降生那天起。我们本身就已经成为了这当中的砝码,我想你也明白,从你上次打算让我们去法国,我就知道了,我想你已经听说了,我们的孩子有了“公主,的封号,我觉得,我现在已经无法作出选择了”也许只有战争的结束,才能让我们重聚,盼望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皇帝陛下交给我的任务,应该算完成了吧?我知道,他们是会知道这封信的内容的”
    “她在信里说了些什么?替沙皇求情?”马月看着孙纲面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样子,好象感觉有些奇怪,就问了一句。
    “差不多,是沙皇让她写的。”孙纲把信递给了她,“你自己看吧。”
    马月微微一笑,摆了摆手,示意她并不想看这封信,“这一次回京谈判,为什么不走海路,而是要这么在火车上晃荡?”她问道。
    “谈判着什么急回去?天气正好不错,我们难得全家出来上南方一趟。网好看看风景。”孙纲笑了笑,说道,“而且在谈之前,正好晾晾他们,省得他们觉得面子挺大的。”
    这些天,孙纲并不止是收到了远在彼得堡的塞琳娜写给自己的信,美国海军司令杜威上将也给他写了亲笔信,回顾了一下中美海军之间的“友好交往史”以外,语焉不详的向孙纲说了一下关于“中国和俄国的战争结束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局势的影响。”并表示对“因这场战争引起的难以预料的后果感到不安”希望中俄之间“早日结束战争。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重新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下”。
    美国人在信里面所表达的“和平渴望。”孙纲已经体会到了。
    美国和中国虽然算不上是盟友。但关系一直很友好,可这一回美国人居然想着帮俄国人说话了,主要是因为美国担心强大起来的中国海军威胁到自己在菲律宾的利益。
    而且,这一次中国将俄国势力踢出了太平洋二对于俄国人等于白送给美国人的阿拉斯加(尽管俄国人卖的便宜,但美国人到最后也没付钱),美国人现在虽然兴趣不大。但也不想看着这片幅员辽阔的雪原在未来被中国夺走(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除了杜威,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费希尔和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也都来了信,虽然信的内容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孙纲知道,他们想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集思。
    孙纲虽然没有回到北京,却也已经得到了消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英国相尼维尔张伯伦都给李鸿章写了亲笔信,内容不用说孙,纲也能猜出来。
    法国人这一次没有跟着凑这个热闹,很可能是因为“法俄同盟”的关系使法国人的身份比较尴尬,怕影响不好,但法国公使萨兰为俄国人的事一直在各国公使间奔走,表现活跃,也是很说明问题的。
    现在这个“英法美德”四国联合“利停”的局面,应该是已经形成了。
    这一次能有这么多的西方列强跳出来帮俄国人说话,俄国人的“面子”还真是不小。
    而孙纲心里明白,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国崛起的度过了西方国家的预料,他们担心强大起来的中国在战胜俄国后会威胁到自身的利益,所以才这么“热心”的要表示“调停”的。
    “反正你也不想打下去了,正好给他们个面子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