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这与部署在法迪福卢环礁上的岸基航空兵有关。
    前面已经提到,英军加了修复野战机场的速度,因此到二十六日清晨,英军就能向法迪福卢环礁部署作战飞机。因此在卓宇凡看来,第二印度洋舰队在这个时候返回,肯定与岸基航空兵有关。
    说白了,斯科特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也非常清楚在没有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他根本打不过第21舰队。如此一来,如果第21舰队撤退到了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那么斯科特就肯定不会追击。
    这下,问题严重了。
    如果选择撤退,就等于主动放弃了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的机会。
    要知道,卓宇凡做了这么多努力,就是想获得一次决战的机会。
    现在,机会就在他的面前,他会放弃吗?
    深思熟虑之后,卓宇凡做出了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的决定。
    当然,这也没错。
    可以说,卓宇凡手上有足够多的优势。
    在主力舰方面,第21舰队并不比第二印度洋舰队差,双方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关键就是,第21舰队有一支规模不算大,但是足够用的舰载航空兵,而第二印度洋舰队没有舰载航空兵。
    当然,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兵力。
    为此,卓宇凡做了巧妙的战术安排。
    航母编队依然向南航行,只是开始做战斗准备。按照卓宇凡的部署,航母编队将在天亮之前出动第一支攻击机群,对法迪福卢环礁进行一次高强度轰炸,确保英军的野战机场无法使用。考虑到英军也有可能在天亮之前出动航空兵,因此要为攻击机群安排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完成攻击之后,准确的说是在炸毁了法迪福卢环礁上的野战机场之后,航母编队将转为执行对海打击任务。
    只是,卓宇凡没有急于安排攻击任务。
    主要就是,是否需要出动舰载航空兵对付第二印度洋舰队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到时候会出现什么麻烦也难以预料。
    为此,有必要保留一支机动兵力。
    夜间战斗,主要还是由主力编队承担。
    当时,卓宇凡完全有理由在进入卡尔迪瓦海峡之前炮击法迪福卢环礁,减轻航空兵的作战压力。
    只是,他没有这么做。
    不是卓宇凡不想这么做,而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
    主要就是,他并不知道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在哪。如果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已经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而他又让主力编队炮击法迪福卢环礁,就等于把自己的行踪明确无误的告诉了斯科特。
    显然,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要知道,至少在夜间,主力编队的首要威胁不是来自英军岸基航空兵,而是拥有两艘主力舰的第二印度洋舰队。
    结果就是,在一点半左右,卓宇凡也下达了转向命令。
    此时,海峡里的战斗已经开始了,交战双方正是两艘执行侦察任务的轻巡洋舰。
    必须承认,在各方面,“欧里亚勒斯”号与“蚌埠”号没有太大的差别。
    “欧里亚勒斯”号是“黛朵”级的第二艘,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大战初期建造的为出色的轻巡洋舰,甚至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防空为主的轻巡洋舰。前面已经提到,英国皇家海军中,除了几艘速战列舰之外,并没有多少适合执行防空任务的战舰,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一向不大重视重巡洋舰。在火力上,“欧里亚勒斯”号是该级中强的之一,拥有十门五十倍径一百三十三毫米舰炮。只是相较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其他轻巡洋舰,“黛朵”级在排水量上小了许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即在“黛朵”级上,主炮就是主要的防空火炮,因此没有必要安装多的大口径高射炮,也就能够把排水量降下来,从而降低建造价格,用同样的投入建造多的战舰。
    “蚌埠”号是在战前建造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五千吨出头,主炮是八门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
    虽然“欧里亚勒斯”号的主炮口径大,而且数量多,但是“蚌埠”号的火控系统加先进,而且主炮的射速高。至于防护与速度,两艘战舰是旗鼓相当,都不要指望能够挡住对方打来的穿甲弹,也不要指望能够摆脱对手。
    对两艘轻巡洋舰来说,火力都不算强大,但是有足够的威胁。
    当然,轻巡洋舰之间的战斗,远没有主力舰对决那么惨烈。交战的时候,轻巡洋舰的主要防御手段是机动性与灵活性。说得简单一些,没有任何一位轻巡洋舰的舰长会指望用舰炮轰沉对手,能够拖住对手,给对手制造一些麻烦就非常不错了。如果能够重创对手,使对手主动撤退,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
    事实上,两位舰长的目的是一样的,即拖住对手,等待己方的主力舰到达,并且尽可能的压制住对手,发现对手的主力编队。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尖端技术
    原创第三百二十四章尖端技术
    到三点的时候,卓宇凡率领的主力编队率先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
    此时,斯科特率领的第二印度洋舰队离卡尔迪瓦海峡西端还有大约二十公里,也就是约莫半个小时的航程。
    海峡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两艘轻巡洋舰均在遭到重创之后主动撤退。
    当然,两位指挥官都再次派出了侦察舰。
    虽然卡尔迪瓦海峡是马尔代夫群岛中部为宽阔的海峡,但是海峡追宽处也只有五十公里,窄处不到三十公里。如果舰队在海峡中部航行,主炮就能覆盖整个海峡。此外,海峡的南面与北面都有大量环礁。虽然这些环礁的海拔高度大多仅有几米、高不过十多米,但是依然能够对战舰上的雷达产生干扰。如果不出动侦察舰,那么主力编队在进入海峡之后就很容易遭到伏击。
    显然,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在如此狭窄的海域内,任何一方遭到突然袭击,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击。特别是在海峡为狭窄的海域,如果敌舰突然出现在十多公里外,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让毫无准备的主力舰遭受重创。
    只是,这个时候,两位指挥官心里都充满了疑问。
    这就是,对方的主力编队迟迟没有出现在海峡里面。
    要知道,从遭遇的时候算起,双方的轻巡洋舰已经缠斗了两个小时,如果主力编队就在侦察舰的后方,那么早就进入海峡了。
    有趣的是,两位指挥官做出了相似的判断。
    即在他们看来,对方的主力编队没有出现,不是没有进入海峡,而是刻意没有参与轻巡洋舰之间的战斗。
    原因也很简单,对方不想过早暴露,并且需要时间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
    也就是说,双方都认为对方将利用海峡里的特殊环境来发起伏击,而不会打一场面对面的决战。
    正是如此,双方再次派出了侦察舰。
    问题是,如果对手采取伏击战术,那么己方的主力编队就不可能也采用类似的战术,因为这将导致双方无法遭遇,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力决战了,而两位指挥官都渴望在主力决战中击败对手。
    结果就是,派出侦察舰的同时,双方的主力编队都进入了海峡,而且没有刻意隐藏。
    显然,这一局面对卓宇凡有利。
    四点不到,卓宇凡指挥的主力编队已经到达海峡中部,而斯科特指挥的两艘速战列舰进入海峡还不到二十公里。
    此时,双方相距大约五十公里。
    以双方对海搜索雷达的作用距离,再个几分钟,就能用雷达探测到对方了。
    看上去,斯科特的处境加有利。
    主要就是,卡尔迪瓦海峡总体上是两端宽、中央窄,即第二印度洋舰队所处的海域加宽敞,而第21舰队主力编队所在的海域较为狭窄。只是,如果把水深算进去,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受北印度洋暖流影响,卡尔迪瓦海峡是西浅东深。在海峡东部出口附近,平均水深超过了二十米,可以供任何舰船同行。在海峡西部,平均水深还不到十米,而且主航道的水深也就在十米左右,因此可供大型战舰通行的航道并不宽敞。如果偏离了主航道,吃水在八米以上的主力舰就很容易触底。
    也就是说,当时第二印度洋舰队所处位置,可供两艘主力舰机动的海域并不宽敞,而在第21舰队主力编队这边,两艘主力舰的活动区域要大得多。如此一来,在交战的时候,第21舰队主力编队的灵活性将强一些。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在进入海峡之后,如果斯科特打算撤退,他就只能让两艘主力舰单独转向,而不能进行编队转向。原因很简单,编队转向需要加开阔的海域,而是卡尔迪瓦海峡西端没有这个条件。
    事实上,就算是进入战列状态,两艘英舰的处境也不够理想。
    这就是,两艘英舰的间隔距离不能拉得太开,而且战列舰的指向不能与敌舰所在方向成九十度夹角。
    相反,在卓宇凡这边,他完全可以用两艘战列舰占据有利的位置。
    当然,也不是没有麻烦。这就是,卓宇凡必须降低主力舰的航行速度,而且得不断的调头航行。如果两艘主力舰的战斗航速为十四节的话,平均每十五分钟,他就得让战舰把航线掉转一百八十度。
    所幸的是,这肯定要比无法把所有主炮都朝向敌舰的英舰好得多。
    四点刚过,“河北”号的雷达就探测到了两个巨大的目标,随即“河南”号的雷达也发现了英军的主力舰。
    卓宇凡没有感到震惊,反而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该来的总算来了。
    下达了战斗命令后,卓宇凡就把指挥工作交给了“河北”号的舰长,即赵壮飞上校。
    显然,卓宇凡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虽然做为海军军官学院的高生,卓宇凡并不是不懂得炮战战术,但是比起货真价实的战舰指挥官,他差了很大一截。
    在中国海军中,赵壮飞算得上是资格老的舰长之一了。
    大战爆发前,他就是“河北”号上的舰长,只是因为得了一场大病,没有能够赶上大战第一年的战斗,结果他的舰长位置被别人抢了过去。等他康复出院,回到海军的时候,很多跟他同时加入海军的军官,要么已经升为了将领,要么已经调到了加重要的岗位上,而他仍然是舰长。
    所幸的是,他回到了“河北”号上,并且晋升为海军上校。
    赵壮飞接过指挥官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英舰逼近,而是调整航向,让两艘主力舰进入了战列状态。
    显然,赵壮飞很聪明。
    英舰正在向东航行,就算他呆在原地,英舰也会送上门来。
    随后,赵壮飞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进行电磁干扰。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全的东西。
    电磁干扰早出现在空战战场上,而且是在欧洲战场上,而且早的使用者是英国皇家空军。前面提到,在美国参战之后,美英就对德轰炸做了分工,英国皇家空军主要负责夜间的轰炸行动。如此一来,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要敌人就是德军的夜间战斗机、以及地面的大口径高射炮。关键就是,不管是夜间战斗机、还是大口径高射炮,都只有在依附于雷达的情况下,具有实质性威胁。对于进行高空投弹的轰炸机来说,功率再大的探照灯也有多少用处。结果就是,英国皇家空军首先想到,如果能够干扰敌人的雷达,那么轰炸机的作战生存概率就能大幅度提高。在一九四二年初,英国皇家空军就首次采用电磁干扰手段,让德军的防空部队吃了不少苦头。
    很,这一招就被中国空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学会了。
    当时,主要的干扰方式就是在高空撒布金属箔条,用其发生的电磁波,让敌人的雷达无法接收到战机发射的电磁信号。
    初的时候,中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电磁干扰技术。
    道理也很简单,舰载航空兵属于战术航空兵,而且多在白天活动,没有必要对敌人的雷达进行干扰。
    此外,海军也没有适合用来执行干扰任务的舰载机。
    只是,到了一九四二年下半年,海军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主要就是,雷达在战争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不但用于防空,还用于指挥炮战,因此干扰雷达不仅仅可以为轰炸服务,还能为其他作战方式提供帮助,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海军舰队的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海军开发出了抛洒式电磁干扰设备。
    当时,主要有两种干扰器,一种是用火箭向空中撒布干扰箔条,另外一种则是用类似于迫击炮的发射器向空中发射装填了箔条的干扰弹。当然,具体工作原理都一样,即在战舰附近的空中撒布金属箔条,让敌舰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说,在一九四三年初,这绝对是“尖端武器”。
    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中国海军从来没有使用过电磁干扰设备,因此英军也就不可能知道中国战舰上有这种设备。
    当时,赵壮飞下达的命令非常及时。
    如果他晚几分钟下达命令,“威尔士亲王”号的雷达就探测到“河北”号了。
    结果就是,在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三十多公里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上的雷达操作员突然发现雷达出了“故障”,屏幕上白花花的一片。很,“约克公爵”号上的雷达操作员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要命的是,这一情况并没有引起两艘战舰上的军官重视。
    当时,两艘战舰的舰长只让雷达部门尽修复雷达,并且派遣人员去检查连接雷达的线路是否出了问题。
    可以说,根本没人想到,雷达不是出了“故障”,而是受到了干扰。
    显然,斯科特也不清楚这一情况,他依然在耐心的等待着。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两艘英舰进入了“河北”号与“河南”号的主炮射程,而两艘中国海军的战列舰早就严阵以待。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好运坏运
    原创第三百二十五章好运坏运
    对斯科特来说,打击来得非常突然。⑸
    炮弹呼啸着砸下来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上的官兵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甚至连该舰的舰长都犯了糊涂。
    原因也很简单,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