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忘了,被英国海军视为精神象征的纳尔逊,就是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阵亡的,而在屡次战争中阵亡的英国皇家海军将领并不在少数。
    这种精神,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并不多见。
    可以说,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
    在遭遇强敌时,英军往往会越打越猛。
    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约克公爵”号的两座首部主炮炮塔均被摧毁,“威尔士亲王”号的a炮塔也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敲掉了天灵盖,但是在五点左右,两艘英舰没有转向撤退,而是以接近九十度的航向夹角,以二十节以上的速度冲向两艘中国战舰,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缩短交战距离。
    显然,这是非常冒险的打法。
    虽然直接冲过去,大幅度降低了英舰的被弹面积,也就降低了中弹概率,但是随着交战距离缩短,中国战舰的命中率开始直线上升,而且英舰的中弹部位都在舰首方向上,最容易被击中的就是高大的舰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被多次命中,包括斯科特在内的上百名官兵阵亡。
    斯科特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但是最终依然失败了。
    在距离缩短到一万二千米左右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的
    炮塔被直接命中,如果不是损管人员反应及时,关闭了通往弹药库的提弹通道,而且弹药库的通海阀门在第一道防火防爆水密门被炸开后就自动打开,海水在第三道防火防爆阀门被冲开之前就已经灌满了弹药库,恐怕“威尔士亲王”号的路就走到尽头了。
    当然,“威尔士亲王”号剩下的路也没有多远了。
    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米左右的时候,两艘英舰几乎同时转向。
    可以说,这是英舰唯一的机会。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转过来,用尾部的主炮开火,就有希望重创中国战舰。
    可惜的是,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威尔士亲王”号还没有完成转向机动,“河北”号打出的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就击中了其后部舰桥。在此之前,“威尔士亲王”号的主舰桥已被击毁,因此该舰已经丧失了火控指挥能力。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威尔士亲王”号尾部炮塔里还能用的三门主炮打出了二十多枚穿甲弹,但是没有一枚击中中国战舰,甚至没有一枚炮弹的落点离中国战舰低于五百米。
    对战列舰上的主炮来说,一万米已经算得上是非常近的距离了。
    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是十四英寸穿甲弹也能打穿“河北”号的主装甲带,以及除司令塔之外的其他任何部位的装甲。
    问题是,对于炮手来说,一万米不算短。
    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合适的观瞄设备的情况下,炮手靠目视瞄准,对战列舰类型的大型战舰的最大瞄准距离在七千米左右。更何况,此时还是夜间,两艘中国战舰都没有受到严重损伤,英舰上的炮手根本看不清目标,只能根据中国战舰开火时产生的炮口闪光,大致确定中国战舰的位置。
    在没有统一火控指挥的情况下,这种间接瞄准方式根本没有意义。
    五点半左右,“河北”号用一轮精准的齐射,不但打掉了“威尔士亲王”号的最后一座主炮炮塔,还在该舰的舰体上留下了两个直接超过十米的大窟窿,造成“威尔士亲王”号左侧舰体严重进水。
    此时,“威尔士亲王”号左舷的副炮也都成了哑巴。
    也就是说,“威尔士亲王”号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在舰体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威尔士亲王”号的航行速度降低到了十四节,而且已经向左倾斜了好几度。
    相对而言,“威尔士亲王”号的情况还算好的了。
    因为首部的两座主炮炮塔早就被摧毁,所以“约克公爵”号在向中国舰队冲击的时候根本无法进行还击。
    在此情况下,“河南”号从容不迫的打了十多轮齐射。
    根据“河南”号的作战记录,在此期间,总共击中“约克公爵”号十四次,而且命中部位都在舰首方向上,其中击中舰体的炮塔就有六枚之多。
    结果就是,“约克公爵”号转向的时候,已经严重首倾。
    与“威尔士亲王”号一样,“约克公爵”号在转向之后,曾经用尾部炮塔向“河南”号打出了几十枚炮弹,但是没有击中“河南”号,反而在转向后不久,就被“河南”号打掉了最后一座主炮炮塔。
    更重要的是,“河南”号的主炮并没有刻意瞄准“约克公爵”号的尾部炮塔。
    当时,“河南”号的八门主炮都瞄准了“约克公爵”号的舰体中间部位,而且枪炮长特意让炮手降低了主炮的开火仰角。也就是说,枪炮长刻意压低了弹着点,刻意打击“约克公爵”号的舰体。
    结果就是,到五点半左右,“约克公爵”号的舰体左侧水线部位至少挨了二十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
    当时,“约克公爵”号的左倾角度已经超过十二度。
    这就意味着,该舰左侧舰体的进水量超过了四千吨,而“乔治五世”级的干舷高度本来就偏低,储备浮力还不到四千吨。说得简单一些,在满载排水量的情况下,“乔治五世”级在进水量超过四千吨之后就会沉没。即便当时“约克公爵”号不是满载状态,在进水四千吨之后也别想逃走了。
    五点四十分左右,卓宇凡下达了停火命令。
    此时,“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还没有沉没,但是离沉没已经不远了。
    卓宇凡下达停火命令,不是怜悯英军官兵,更不是发扬军事人道主义,而是两艘主力舰的主炮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了。准确的说,是专门用来对付主力舰的穿甲弹用得差不多了~~爆弹与半穿甲弹反而还有不少。
    当然,也没有必须继续消耗昂贵的大口径穿甲弹。
    “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已经彻底瘫痪,还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因此只需要一艘满载鱼雷的驱逐舰就能把这两艘英舰送到海底。
    也正是如此,在下令停火后,卓宇凡就派出了两艘驱逐舰。
    只是,他的动作慢了半拍。
    两艘驱逐舰还没有启动,“威尔士亲王”号就发生了大爆炸,连远在十公里之外的“河北”号上的官兵都能听到巨大的爆炸声。紧接着,“约克公爵”号也发生了大爆炸,火光照亮了半边夜空。
    卓宇凡等人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在卓宇凡看来,肯定是英军官兵自行炸毁了战舰,以免战舰落入中国海军手中。
    问题是,当时两艘英舰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官兵疏散,又如何会炸沉战舰呢?
    此外,两艘英舰的大爆炸都发生在战舰的右侧,如果英军官兵想炸沉战舰,那么就应该在左侧安放定时炸弹。这样一来,就算没有炸沉战舰,也会导致战舰翻覆,从而无法被中国海军所用。
    当然,此时落水的英军官兵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海战中,炸沉己方受损严重的战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的时候,即便是海战的获胜方也会这么做。主要就是,如果战舰在遭到重创后没有沉没,那就有可能落入敌人手里,从而为敌人所用。
    别忘了,就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海军的“雾岛”号战列舰就被中国海军缴获。
    结果就是,卓宇凡让两艘驱逐舰留了下来,没有画蛇添足。
    天亮前,“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相继沉没。卓宇凡只呆到八点左右,在得知舰载航空兵已经轰炸了法迪福卢环礁之后,就离开了卡尔迪瓦海峡,因此第21舰队只救起了部分英军官兵。
    直到回到新加坡港,卓宇凡才知道,不是英军炸沉了那两艘战列舰。
    当时,是一艘潜艇击沉了这两艘战列舰。
    结果,还因此引发了一场战果纠纷,即到底应该把击沉两艘英舰的战果记在哪支部队的账上。
    RT!。

第三百二十九章 乘胜进军
    原创击沉“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的是“海鳗”号潜艇我要精彩开始——
    “海鳗”号在一九四二年底服役,并且直接被派往第二舰队,一直在印度洋上执行破交任务。在第21舰队离开加坡港的时候,“海鳗”号还在阿拉伯海里活动,主要搜寻从印度前往波斯湾的船只。
    当时,从印度到波斯湾的航线,正是驻印英军的主要物资运输通道。
    收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的命令后,“海鳗”号离开了巡逻海域,在三天之后就到达了拉克沙群岛。只是,该艇非常不走运。根据“海鳗”号的航海日志,在二十三日的时候与第二印度洋舰队的距离不到三十公里,而且在第二印度洋舰队右前方,因此完全有机会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问题是,当时海面上的天气状况极不理想,“海鳗”号根本没有发现第二印度洋舰队。
    要知道,“海鳗”号是第一批装备了对海搜索雷达的潜艇之一,在水面航行状态的时候能够用雷达搜索周围海域,发现敌舰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天气极为恶劣,“海鳗”号肯定会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
    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海鳗”号就没有遇到几艘船只,搭载的鱼雷一条都没用掉。
    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失之交臂之后,“海鳗”号继续南下,在二十四日到达了马尔代夫群岛北面海域。
    这时候。“海鳗”号又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
    这就是。没有能够发现负责运送工程设备与物资的英军船只。
    在连续错过了几次机会之后,“海鳗”号终于逮住了后一次机会,即在二十五日夜间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
    当时,“海鳗”号发现了“欧里亚勒斯”号轻巡洋舰。
    可惜的是,距离太远了,而且英舰的航速非常高,“海鳗”号根本追不上。
    有趣的是,“海鳗”号的艇长在此时做出的一个错误判断,让他撞上了大彩。
    这就是,“海鳗”号的艇长认为第二印度洋舰队不可能在“欧里亚勒斯”号后面。不然早就被发现了,因此“欧里亚勒斯”号很有可能是第二印度洋舰队里的断后战舰,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舰在前面。
    结果就是,“海鳗”号继续向海峡深处航行。
    “欧里亚勒斯”号与“蚌埠”号交战的时候。“海鳗”号就在十多公里之外,但是爱莫能助。
    显然,“海鳗”号没有攻击“欧里亚勒斯”号是很明智的举动。
    要知道,“欧里亚勒斯”号没有太强的反潜作战能力,因此没有发现“海鳗”号,如果“海鳗”号攻击了“欧里亚勒斯”号,肯定会暴露行踪,至少会引起斯科特的警惕,从而错失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的机会。
    在苦等了数个小时之后,“海鳗”号终于发现了出现在海峡西端的英舰。
    可惜的是。“海鳗”号没有占据有利的伏击阵位。
    这也可以理解,即在此之前,“海鳗”号的艇长认为第二印度洋舰队在海峡里面,根本没有想到第二印度洋舰队会出现在西面,也就没有做相关的准备。
    此外,第二印度洋舰队进入海峡的时候,航速并不低,比“海鳗”号得多。
    结果就是,“海鳗”号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起攻击,只能跟在第二印度洋舰队后面寻找机会。
    正是如此。“海鳗”号获得了好的机会。
    在与第21舰队交战的时候,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两艘主力舰必须降低航行速度,而为其提供掩护的驱逐舰并没有进入战线,还与主力舰保持了一段较长的距离,因此无法为主力舰提供直接掩护。
    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驱逐舰在附近。也没有多大意义。
    原因很简单,不断落下的炮弹,对驱逐舰的反潜设备造成了严重干扰,让驱逐舰根本无法进行反潜搜索。
    也正是如此,“海鳗”号能趁机逼近两艘英舰。
    当然,“海鳗”号的艇长很聪明,没有急着下手,而是等到两艘英舰遭到重创,几乎瘫痪在海面上的时候,发起了致命一击。
    效果非常理想。
    “海鳗”号总共发射了六条鱼雷,其中三条击中“威尔士亲王”号,另外三条击中“约克公爵”号。
    因为是几乎同时发射的鱼雷,所以几乎同时击中英舰。
    从远处观察,就像是英舰发生了大爆炸一样。
    根据战后对英舰残骸的考察,当时至少有一条鱼雷进入了“约克公爵”号的舰体,并且在其右侧的副炮弹药库附近爆炸,然后导致了副炮弹药库殉爆,所以“约克公爵”号上发生的爆炸加猛烈。
    当然,在计算战果的时候,确实有点麻烦。
    虽然海军司令部终把击沉“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的战绩算在了第21舰队的账上,毕竟即便没有“海鳗”号,第21舰队也能击沉这两艘英舰,但是海军司令部也同时嘉奖了“海鳗”号的全体官兵,并且提拔了“海鳗”号的艇长,冯承乾还亲自授予“海鳗”号集体荣誉勋章。
    当然,这只是一段小插曲。
    天亮后不久,航母编队出动的舰载机就攻击法迪福卢环礁上的英军野战机场,让英军无法向前线派遣岸基航空兵。
    八点过,卓宇凡下达了撤退命令,并且给李向龙发了一封电报。
    第二印度洋舰队基本上全军覆没,两艘主力舰均被击沉,剩余的几艘中小型战舰已经逃离战场。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第22舰队没有必要过来助战了。
    下午的时候,卓宇凡收到了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发来的命令,第21舰队立即返回加坡,准备对在战斗中受损的战舰进行维修。至于是否前往南印度洋作战,则得看第22舰队是否需要支援。
    一月三十日,第21舰队回到加坡港。
    虽然在海战中,第21舰队的两艘主力舰没有遭到重创,但是都挨了不少炮弹,舰面有所损伤,需要进行维修。
    此时,南印度洋战场上,第22舰队也取得了为重大的胜利。
    在成功轰炸了珀斯港之后,第22舰队没有走远,一直在美军远程巡逻机的搜寻范围之外活动。一月二十八日,第22舰队成功拦截了从德班开往珀斯的美军船队,击沉与俘获了数十艘万吨级货轮。
    到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