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对重大议案的表决,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烦琐的事情。
    虽然在技术手段上,已经可以提高表决效率,但是国民议会依然采取最为原始的表决方式,即举手表决。如此一来,就需要仔细清点表决结果,还需要反复审核,以确保表决结果真实无假。
    某些时候,仅表决后的计票工作就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如果表决结果的悬殊不是很大,肯定有议员提出重新计票,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对投票表决进行统计与审核。
    直到晚上九点,席存瑞才收到国民议会的表决结果。
    一个让他非常失望的结果。
    国民议会中,有三百四十七名议员对出兵危地马拉的议案投了否决票,但是有三百五十三名议员投了赞成票。
    结果就是,该议案获得了国民议会的支持。
    摆在席存瑞面前的选择只有连改革,一是在议案上签字,让议案变成法案,二是动用总统的否决权,让议案无效。
    如果选择前者,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选择后者的话,席存瑞将面对更多的考验。首先就是,国民议会有权重新对遭到总统否决的议案进行表决。当然,总统有权连续三次使用否决权。问题是,在连续动用三次否决权之后,如果国民议会依然坚持通过遭到否决的议案,就将自动启动弹劾程序,而且对议案的最终表决,就是对总统的信任表决。按照中国的法律,只要国民议会坚持原有的表决,总统就将遭到弹劾。
    席存瑞非常清楚,如果他选择后者,遭到弹劾的可能性非常大。
    显然,于己于国,席存瑞都不想遭到弹劾。原因就是,在他被弹劾之后,不会立即进行大选,按照法律规定,将由副总统接替。当初,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团结党内的军方势力,席存瑞选择的搭档是一位退役将领。这就意味着,即便他牺牲一切,依然不可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正是如此,席存瑞不可能牺牲一切。
    当然,这并不表示席存瑞不能动用总统的否决权。
    十一月七日,席存瑞驳回了国民议会的决议,动用总统否决权,要求国民议会对议案进行修改与再次表决。
    此举,只为他争取到了半个月的时间。
    可惜的是,安理会没有能够在这半个月内做出对中国有利的决议,与希腊、土耳其的双边谈判并没取得进展。
    十一月十五日,国民议会再次发起表决。
    虽然议案做了修改,比如把出兵的目的由在危地马拉建立民主政权,改成了终止人道主义灾难,但是最核心的东西并没改变,即中国仍然得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行动范围是整个危地马拉。
    这次,席存瑞依然动用了总统的否决权。
    只是,这也是他最后的努力了。
    如果他第三次动用否决权,国民议会将自动发起弹劾案,而任何人都不相信席存瑞能够得到信任。
    所幸的是,席存瑞做的努力,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回报。
    这就是,国民议会再次进行表决之前,议案的内容做了决定性的改变,即把军事行动的范围缩小到了危地马拉局部地区,即把危地马拉北部的佩腾省排除在外,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危地马拉城,组建民主政权。
    十二月六日,获得表决通过的议案送到了席存瑞手上。
    这次,席存瑞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当天下午,他离开了总统府,在一名秘书与两名警卫的陪同下,去了密云的军队高级疗养院。
    当然,这不是什么秘密。
    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席存瑞不会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冒险,而且这样的冒险毫无价值。
    说白了,如果席存瑞不把自己当一回事,他也将变得无足轻重。
    这个时候,席存瑞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时,中国的所有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席存瑞通过第三次否决议案启动了弹劾总统的程序之后,副总统接任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副总统会不会继续否决议案。
    在社论中,各大新闻媒体都认为,席存瑞第三次动用总统否决权,无异于自掘坟墓。
    更重要的是,有着强烈军方背景,而且在对外态度上一向强硬的副总统,绝对不是席存瑞那样的政治家。
    也就是说,席存瑞即便不顾自身利益,也不过是让国民议会在年底进行第四次表决。
    席存瑞的自我牺牲,无外乎让战争到来的时间延迟了半个月。
    这有什么价值?
    可以说,即便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也相信,席存瑞为这半个月所做的牺牲,根本是得不偿失。
    要知道,这要席存瑞还是总统,他就有影响力,能够制约军事行动。
    相反,如果由信奉强硬政策的副总统接手,那么军事行动的规模与范围都将超越中国当局的控制能力。
    显然,一场失控的军事行动要比有限的军事行动糟糕一百倍。
    只要席存瑞还有一丝理智,就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RQ

第三十三章 一意孤行
    席存瑞只有四十八小时,他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做出选择,要么批准、要么驳回。
    按照中国的法律,如果席存瑞没有在议案获得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后的四十八小时之内保持沉默,议案将自动打回国民议会,由国民议会进行再次表决,而国民议会在已经对这份议案进行了三次表决。
    也就是说,席存瑞保持沉默,等同于启动弹劾程序。
    在这四十八小时之内,席存瑞必须为最后的希望而奋斗。
    十二月七日,在中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对出兵危地马拉的提案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投票表决。
    显然,这是获取联合国安理会支持的最后机会。
    表决开始前,周润康做了最后的努力,而且把希望放在了土耳其与希腊身上。
    到这一步,周润康用不着隐瞒什么,可以直接向这两个国家的常驻联合国大使亮出最后一张底牌了。
    在与土耳其大使单独会晤的时候,周润康直言不讳的提到,只要土耳其肯在出兵决议上投赞成票,中国将加大对土耳其的经济与军事援助,在亚美尼亚人与库尔德人的民族问题上网开一面。
    当然,这些是之前就已经开出的条件。
    在这最后关头,周润康还明确暗示了土耳其大使,如果土耳其投了反对票,而出兵提案又在安理会遭到否决,那就意味着中土关系将急剧倒退,土耳其在中国的战略体系中的地位肯定会大幅度降低。
    说白了,就是中国肯定不会原谅土耳其的背叛。
    只是,土耳其大使依然没有表明立场,甚至没有给出会投支持票的暗示。
    接下来,周润康还单独会见了希腊常驻联合国大使。
    严格说来,中国与希腊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但是在周润康看来,希腊将是提案在安理会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
    原因很简单,希腊一直把土耳其当成最大威胁,在国际事务上往往与土耳其背道而驰。
    也就是说,如果土耳其投了反对票,希腊就很有可能投支持票,而中国只需要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投支持票。
    面对希腊常驻联合国大使。周润康明确表示,只要希腊在此事上给予支持。中国肯定会感激希腊,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报。
    相对而言,希腊大使的态度明确得多,即希腊在原则上支持中国发出的提案,只是碍于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希腊不可能明确支持中国发起的提案,只能保证肯定不会投出反对票。
    事实上。这也是希腊当局所坚持的立场。
    问题是,希腊只是不投反对票,并不足以保证提案获得通过。
    可惜的是,周润康的时间用完了,双边外交斡旋也就此宣告结束。
    与中国国民议会相比,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与计票工作较为简单,即由各个成员国的代表进行举手表决。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
    希腊大使兑现了承诺,没有投反对票,但是也没有投支持票。而是放弃了投票权,也就是投了弃权票。
    让周润康稍感意外的是,土耳其投出的不是反对票,而是弃权票。
    显然,周润康的暗示发挥了作用。
    问题是,中国需要的是至少一张支持票,而不是两张弃权票。
    投票表决的最后结果是,三个常任理事国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都弃权,十一个轮值国中,四个投了支持票、五个投了反对票、两个投了弃权票。虽然算上中国。有五个国家投出了支持票,但是并没有达到提案获得通过的最低限度。按照安理会的规定。在两个常任理事国弃权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六张支持票才能让提案获得支持,因此中国发起的出兵危地马拉的提案再次遭到否决。
    对席存瑞来说,这无疑是最为糟糕的结果。
    十二月八日上午,席存瑞在总统府签署了由国民议会表决通过的议案,使其正式成为中国的法案。
    也就是说,在总统签署之后,议案具备了法律效力。
    到此,中国出兵危地马拉已是铁板钉钉,再也不可能更改的事情了。
    只是,这也意味着一场灾难的开始。
    当天下午,席存瑞发表了电视讲话。
    虽然早在十多年前,电视就开始普及,但是在席存瑞之前,还没有哪位总统把电视做为主要的公众媒体。
    在十五分钟的讲话中,席存瑞强调了出兵危地马拉的重要性。
    当然,主要是道义上的重要性,即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民主与自由的推广者与维护者,中美洲地区诸多国家的坚定盟友,有义务与责任去结束危地马拉的战乱,帮助这个国家恢复秩序,在这个国家建立起以民众利益为基础、以为国家服务为主的民主政权,把民主与自由带到这个国家。
    事实上,这也仅仅是摆在台面上的理由。
    在席存瑞发表电视讲话的时候,中国在政治、外交与军事上的行动已经开始,而且首先就是争取到更多国家的支持。
    联合国不是唯一的国际机构,也是中国最为倚重的国际机构。
    在联合国之外,还有两个规模较大的国际组织,即以中国为核心的寰球民主国际同盟集团,以及由德意志第二帝国充当核心的泛北大西洋集体安全公约集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集团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原因很简单,联合国是大战时期的产物,其根本价值在于维护同盟国集团的利益,特别是维持中德关系。可惜的是,大战结束后不久,中德就因为利益斗争而分道扬镳,联合国成为了中德斗争舞台,其价值与影响力大打折扣,也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战后发生的一系列国际事件,都使联合国的声望遭受了严重打击。
    比如,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而新兴独立国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使得很多国家都不得不质疑联合国的能耐,也就对联合国的存在产生了怀疑。
    正是如此,众多中小国家必须把重大国家利益寄托到国家联盟上。
    这也正是寰球民主国际同盟集团与泛北大西洋集体安全公约集团诞生的大背景。
    这两个集团,分别代表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也是其众多成员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石。
    中国没有能够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支持,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寰球国际上。
    仅仅一个下午,中国的政府与军方要员就分头会见了寰球国际十多个主要成员国的政府与军方代表。
    所幸的是,在寰球国际,中国的主张获得了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支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土耳其做为成员国,不但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反而提出了很多的质疑。
    当然,对中国来说,有没有土耳其的支持都无关紧要。
    到了当天晚上,寰球国际中,除土耳其之外的其他所有成员国都表示,支持中国对危地马拉采取军事行动。
    只是,获得政治支持只是第一步。
    十二月九日,寰球国际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中国代表正式提出,希望各个成员国在军事行动上给予支持。
    也就是说,出兵的不仅仅是中国。
    或者说,中国在失去了安理会的支持之后,并不打算单独出兵危地马拉,而是要以寰球国际的名义发起军事行动。
    显然,这就需要获得集团内的军事支持。
    所幸的是,在政治上给予支持的各个成员国都纷纷表态,愿意出兵参与在危地马拉的军事行动。
    当天,就有十多个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出兵方案。
    虽然大部分国家只是象征性的派遣了军事力量,比如泰国只答应出动一个工兵营,参与在危地马拉的军事工程建设,为中**队提供后勤支援,但是中国当局与中**方也没有指望这些国家能够挑起重担。
    说白了,中国需要的也仅仅是象征性的支持。
    在寰球国际获得了足够的支持,并不等于就能立即展开军事行动了。
    十二月十日凌晨,周润康启程前往萨尔瓦多,开始对中美洲六国,即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伯里兹、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与巴拿马的紧急访问,为中国出兵危地马拉争取最后的基础条件,即外交支持。
    这六个国家中,只有巴拿马是寰球国际成员。
    另外五个国家,都只算得上是中国的友好国家,还没有正式加入寰球国际。
    更重要的是,这是六个与危地马拉一样的中美洲国家。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赢得这六个中美洲国家的支持,那么在外交上,中国就有更多的立足空间了。
    此外,针对危地马拉的军事行动,显然需要足够多的军事基地。
    显然,在政治、军事与外交上,中国必须得到足够多的支持,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才能抵消掉在安理会之外对某个主权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把战争控制在对中国有利的范围之内。RQ

第三十四章 战争之门
    中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纠集其他国家对危地马拉发起军事行动,显然不是小事
    一时之间,所有国际闻媒体的主要话题都与即将爆发的战争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