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在一九五六年,也就是中德关系正式决裂,标志着一个全时代的中德冷战正式拉开序幕,中**队的很多武器装备都停留在大战时期的水准根本不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
    虽然德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没有好的武器装备,就意味着在下一场战争中需要付出为惨重的代价
    如果没有军火商的积极参与恐怕中**队的很多装备项目都无法正常启动
    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军火商是商人,即便不排除有部分军火商是坚定的爱国者,会为了国家与民族而牺牲个人利益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军火商就会做亏本买卖重要的是,大型军火企业都不再是某个人当家做主,与企业有关的都得由董事会决定,而并非所有、甚至并非大部分董事会成员都愿意做亏本买卖
    军火商在军队上的投入,迟早会成倍的、甚至数十倍的收回去
    对军火商来说,最大的回报就是得到军队的订单,而要让军队下达订单,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战争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民族**运动背后就有中**火商的身影
    只是,殖民地的**运动,基本上与中国没有关系,而且战前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国,即英国在战后迅改变了立场,公开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甚至向成立的国家移交了殖民地占领军的物资与资源至于法国的殖民地,在大战结束前就被瓜分完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殖民地并不多,而且受到的影响也不大
    总而言之,殖民地的**运动,并没有让中**火商尝到甜头
    中**火商需要的是一场由中**队直接参与的,至少是针对某个国家,最好是针对某个地区的大规模战争
    显然,危地马拉与中美洲地区就符合这个基本条件
    如果这场军事行动演变成大规模地区战争,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最大的受益者都是中国的军火企业
    后来有人做过统计在一九六六年,中**方的军火、即弹药订单,总价值仅有三十四亿华元如果把采购核武器的费用排除在外的话,那么用于采购常规弹药的费用实际上还不到十五亿华元,采购的子弹不到五亿发、炮弹不到三千万枚、炸弹总共才一万五千吨,战术类常规导弹仅一千二百枚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中**方的军火订单猛增到一百六十七亿华元,其中用于采购常规军火的达到了一百二十八亿华元,总共采购了一百二十亿发子弹、三亿五千万枚炮弹、十六万八千吨炸弹与五万枚战术类常规导弹,与上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过了百分之一千
    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让生产弹药的军火企业的年利润提高了十多倍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的军火订单都留在了国内
    关键就是,很多军火企业没有做好准备,也就无法接下军方递来的大单比如,枪弹与小口径炮弹的产能就严重不足,当时就算全部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也无法及时完成军方下达的订单显然,前线的作战部队可不会等着弹药生产出来才跟敌人打结果就是,中**方不得不从海外订购弹药,即从友好国家那里购买弹药,或者是向友好国家的军火企业下达订单只是,这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到最后,中**队不得不从友好国家的军队那里借用弹药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国民自卫队就为以出借的方式,为中**队提供了十亿发子弹与五千万枚小口径炮弹当然,这也与日本在战后定下的和平宪法有关,即日本本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仅用于自身防卫,不得用于出口即便中国是日本的“宗主国”,而且日本的和平宪法是由中国占领军制订的,但是法律就是法律,中**队也不能越日本的法律,就只能从日本国民自卫队借用军火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最想打仗、打大仗的绝对不是军人,而是军火商
    如果再往深处看,中国的其他企业家、以及银行家也脱不了干系这就是,军火业属于终端产业,而在其上游还有钢铁业、化工业、采矿业等等中游产业,而这些企业的利益也与战争有关
    说白了,武器装备都是用钢铁制造的,弹药里都需要**
    只要军火生产线运转起来,就需要大量的钢铁、橡胶、**、塑料等等,从而为上游企业提供多的订单
    把这些企业联系到一起,并且在背后给予支持的则是银行家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家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都需要银行贷款,而大型银行在提供贷款的同时,会对企业进行渗透,比如在董事会获得席位,甚至直接收购盈利较好的企业的股票,成为其主要股东在大战期间,中国的军火企业都在急剧扩张,而且在战争结束前的盈利状况都非常良好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里都有银行委派的董事会成员,而且有银行的注资即便没有遭到银行入侵的军火企业,也从银行获得了贷款,而贷款与利息正是银行控制军火企业的把柄
    说白了,如果军火企业没办法盈利,银行的投资就将亏本
    为了不做亏本买卖,银行家自然会设法让军火企业盈利,而为了让投资有价值,就需要让军火企业有极高的利润率了
    显然,一场大规模战争,才能给银行家带来足够高的利润率
    要知道,在银行家眼里,绝对没有爱国主义,一切都是为了赚钱
    由此可见,中国的金融业、钢铁业、化工业、矿业、军火业是绑在一起的,军火企业只不过是战争的直接代言人罢了,而那些叫嚣着扩大战争规模的将军,也仅仅只是军火企业的代言人

第五十七章 钱
    从某种意义上讲,席存瑞、以及所有文职官员都应该感谢冯承乾'欢迎来到到燃文阅'【叶*】【*】
    大部分人都认为,为中国打下民主政治基础的是吴铁生与刘伯恩,因为吴铁生在连任两届总统之后主动放弃了第三次连任机会,而刘伯恩只是在战争期间当选总统,战争结束之后就主动以健康为由卸任,由副总统接任重要的是,刘伯恩在卸任之前,推动国会通过了一条专门针对总统任期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每位总统只能连任一次、也最多只能担任两届总统职务
    只是,发挥关键作用的绝对不是吴铁生与刘伯恩,而是冯承乾
    当年,吴铁生放弃第三次竞选,就与冯承乾有关在劝说吴铁生放弃第三次竞选总统的时候,冯承乾就明确提出,如果吴铁生不肯放弃,他就只能离开生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因为他不再对这个国家抱任何希望到了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冯承乾专门找到刘伯恩,最终让刘伯恩做出了卸任的决定根据外界猜测,冯承乾肯定发出了威胁,让刘伯恩知道继续住在总统府的后果甚至有传言,在冯承乾单独去找刘伯恩之前,总统警卫队与总统府的卫兵就已经宣誓效忠冯承乾,即只要刘伯恩不肯卸任,冯承乾就将把假戏真做,让他没有能力继续担任总统
    除此之外,冯承乾还为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做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贡献
    这其中就包括力主让席存瑞竞选总统
    别忘了,席存瑞是中华民主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完全没有军队背景甚至没有参军服役的总统
    十多年的和平时期,让冯承乾一手缔造的民主政治体系稳固了下来
    重要的是,民主政治已经深入民心,获得了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这套民主政治体系,产生了一个极为显著的作用,即政府文职官员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权力过了军队的将领'。ranwe燃。文。小说网''~'
    不可否认,军队里的高级将领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拿海军参谋长田黛芳来说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与顾祝同齐名的大战名将,为国家与民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因此深受爱戴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军人已经很难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了
    在权力结构中,军人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服务者,即军人的价值,就是为政府制定的政策服务,跟着政府的步伐前进
    这样一来,打大打小、或者说怎么打,主要由政府决定
    军人,不过是在政府做出决定之后,去完成政府所安排的任务
    在政府官员中,主张限制军事行动规模的占了绝大多数
    有趣的是,政府官员的立场也与钱有关
    与绝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实行的也是跨年度财政预算,即不以自然年为准,财政年度是从每年的十月到下一年的九月如此一来,中国政府将在每年的六月着手制订下一财年度的预算案,最迟得在八月底提交给国民议会进行审核争取在九月份获得通过,以便在十月份启动的财年计划虽然在某些年份,财政预算会在国会遇到麻烦,没能在九月的最后一天通过审核,导致财年计划推迟,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大部分财年都是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
    一九六六年也不例外,即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七年的财政预算在九月份就获得了批准
    问题是,这份财年预算在获得国民议会批准的时候,战争还没有爆发,而且也没有计划大打一场
    显然,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每年的财政预算中,都有一笔特别经费,但是数额不可能太多,而且主要用于一些涉及到国家根本安全的秘密项目'欢迎来到到燃文阅'·~)比如,几家主要情报机构的额外开支,就来自于这笔特别经费
    在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七财年度,特别预算只有四十八亿华元
    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笔巨款要知道,中国的人均国民产值在一九六六年还不到三千五百华元
    问题是,对国家预算来说,这笔钱根本就不算多
    要知道,这笔特别预算中,有二十二亿拨给了核武器项目,十七亿是三家主要情报机构的秘密行动开支,剩下的九亿华元主要用于与政治军事有关的对外援助,以及针对外部的秘密行动
    事实上,就算把四十八亿华元全部用上,也不够打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
    按照国防部长提交的报告,如果采纳总参谋部提出的战争计划,那么一九六七的战争开支将过六十亿华元
    显然,钱成了最大的问题
    现代化战争,拼的就是财力,也就是烧钱
    没有足够多的钱,就不可能打赢战争
    重要的是,战争是个无底洞,谁也无法准确估计出战争开支,因此也就不可能保证按照预算投入之后,战争会顺利结束
    可以说,这也正是事实
    在批准国民议会通过的军事行动议案的时候,席存瑞曾经估计,中国政府要为这场战争支出大约一百亿华元当时,这还是非常悲观的了,国防部长认为只需要五十亿华元,而财政部长认为大概需要八十亿当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总共花掉了六百六十亿华元,而且只是直接战争开支如果把间接开支、以及由这场战争导致的间接损失算上,肯定过了五千亿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中国中央政府在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七财年度的财政预算,总共也就只有一千四百六十七亿华元,而实际开支为一千八百八十六亿华元即便按照年均递增百分之六为准,这场战争烧掉了相当于三个财年度的全部开支
    当然,除了政府预算,还与国民经济有关
    和平局面已经维持了十六年,而中国在大战中获得的战争红利,也在这十六年间基本上用光了事实上,在一九六三年,中国经济在战后的高增长期就宣告结束,如果不是有数十个兴国家,中国经济早就出大问题了
    即便是普通人也知道,战后的繁荣期即将宣告结束
    这一点,从政府的税收上就看得出来
    在一九六三年前的十年间,中国中央政府的税收增幅每年都在百分之十以上,十年的平均年增幅为百分之十二点四,而在此后的三年间,平均年增幅下降到了百分之八,而一九六五到一九六六财年度的增幅只有百分之七点二
    税收增幅缩小,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正在放慢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一场大规模战争就能解决经济问题,因为这意味着政府将为军队开出大批订单,让企业获得生产机会
    问题是,这只针对生产力过剩的情况
    中国此时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生产力过剩,而是劳动力价格过高,导致大量企业向海外转移所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去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建立工厂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将有很多中国工人失业,将有很多本土企业破产
    解决这个问题,靠的绝对不是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还没有出大问题,靠的是在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苏州园林体系”,即华元取代了英镑与美元,成为全球唯一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也成为了其他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说得简单一些,中国可以印刷多的华元,而其主要用于对外结算,把多出来的华元送到其他国家的外汇金库中,而不是让其进入市场流通,从而保证在国内流通的华元并没有大幅度增长,以此保证了物价的稳定性,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让老百姓依然能够过上较好的生活重要的是,从中国送出去的每一张华元,都等同于运入中国的一件货物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是在用发的货币从全世界购买资源,并且用这些资源来保证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准
    显然,这种局面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要知道,华元仅仅是华元,而不是黄金虽然“苏州园林体系”把华元与黄金锁定,使其成为唯一与黄金等价的货币,而且中国在大战结束的时候,通过在战争期间大量输出战争物资,以及掠夺战败国、特别是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国了,锁在中国中央银行金库里的黄金过了一万四千吨,但是比起在中国发行的华元,中国储备的黄金远远不足
    早在一九六一年,中国的黄金储备率就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十一的危险线以下
    说白了,中国在透支全世界的财富,而借来的东西,迟早得归还
    席存瑞本来学的就是经济,因此他非常清楚,如果在这个时候爆发一场耗资巨大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必然会导致华元的信用崩溃,即中国再也无力维持华元与黄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