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6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从而使中国丢掉海湾与中东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产地显然,中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扶持以色列,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从国家利益出发,就不难理解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为什么会发生数次重大转变了
    同样的,从这一点出发,也能明白中国为什么没有在伊朗爆发革命之后发动战争来夺回这个曾经最为重要的盟国
    这就是,发生在伊朗的事情,等于给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敲响了警钟
    俗话说,失之东篱,收之桑榆
    一九八三年,中国就尝到了伊朗革命带来的第一个甜头
    这就是,当年十月,沙特国防在访华时,亲自代表沙特与中国当局签署一份总额高达四八十亿华元的军火贸易合同
    按照合同规定,在未来五年之内,中国将向沙特交付一二十架J…80式战斗机,五四十辆T…82式主战坦克、七二十辆BZ…80式步兵战车、四八十门ZP…78式自行榴弹炮与八八十套单兵反坦克导弹,以及包括四艘护卫舰在内的十六艘舰艇而沙特还保留了增够的权力
    事实上,这笔合同的总价值远不止四八十亿华元
    这就是四八十亿华元只是采购价,而沙特在采购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还需要花钱购买配套的弹药,进行人员培训,而且在装备期间,还需要中**火商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服务
    在整个装备期间,沙特至少要为这些装备花费一千五亿华元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军火企业将从这笔军火合同中获得数亿花园的利润,而中国政府也将获得数十亿华元的税收
    此外中**方则能让沙特分担大量研发费用
    总而言之,这笔军火贸易,让中国受益匪浅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还有一个看不见却更加重要的好处这就是通过从中国采购军火,沙特已经成为了中国实质上的盟国,即沙特在政治上已经做出了投靠中国、依赖中国的决定
    显然这正与伊朗革命有关
    这就是,沙特国王在这个时候访问中国,而且亲签署了之前谈判两年都没有达成结果的军火贸易合同,正是希望通过来自中国的援助,应对伊朗革命造成的威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特国王用一笔巨额军火贸易合同在中国政府这里买了一份保险
    这就是,如果沙特也发生了类似的革命中国将及时采取行动,帮助沙特王室,维护沙特王室在沙特的统治地位
    沙特之后,其他海湾国家也陆续找上门来
    到一九八四年底,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与阿曼均成为中**火商的顾客,这些国家与中国签署的军火贸易合同总金额高达一千一亿华元,购买了数架战机、数千辆坦克战车与数十艘舰艇
    正是如此,中国的军火贸易额在一九八四年创造了冷战的最高纪录
    得益于此,中**方才能在装备采购预算不算充足的情况下,在八零年代初期完成了装备大换装
    拿J…80战斗机来说,因为是空军单独投资研制的,不再像J…66战斗机那样为空军与海军联合采购,所以空军最初的计划订购量仅有六架,因此每架分摊到的研制费用就高达一千二万华元,采购单价高达五千万华元一九八二年,中国空军采购的第一批四十八架的总合同价就高达三十亿华元正是根据这个价格,中国当局给J…80订下了最低七千二万华元的对外售价,而J…66的平均对外售价仅为一千八万华元,即便是最终改进型的售价也只有三千四万华元
    受此影响,J…80在最初两年里的对外销售并不理想,很多希望购买这种战斗机的国家都因为其高昂的售价而望而却步
    比如,沙特在一九八一年就开始与中国谈判购买J…80战斗机,结果因为双方的心理价位相差太大,一直没有谈拢又比如,英国早在一九八零年就出希望成为J…80的第一个海外用户,而且以中英关系,中国当局绝对不会阻挠把J…80出售给英国,可仍然因为价格上的问题,英国一直没有做出购买J…80的决定,甚至算自行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后来还跟联邦美国合作,着设计重型制空战斗机
    沙特等海湾国家首先在价格问题上让步,成为J…80的海外用户,而且总订购两超过了四架
    这就意味着,算上中国空军的订单,J…80在开始量产后就拥有了上千架的订单
    也就是说,J…80的产量超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产生规模效应了
    在均摊研制费用的情况下,产量越大,就以为着单价越低此外,高产量也能够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比如把分散了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以及通过扩大批量采购降低了各零备件的采购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对外销售价格降低到了五千八万华元
    因为J…80的战斗力比J…66高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用J…80完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用实战证明了J…80的强大战斗力,所以其五千八万华元的售价并不显得离谱
    结果就是,J…80迅速成为了“通用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终产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的产量超过三千架的重型战斗机虽然J…66的总产量超过了五千架,但是按照战后的标准,J…66只算得上是中型战斗机,比起飞重量在三十吨左右的重型战斗机差了一大截
    J…80的大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空军的装备成本
    最终,中国空军J…80机群的规模不是六架,而是上千架,而且J…80也不仅仅是重型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即由J…80D发展而来的J…80G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最多能够挂载十一吨炸弹的重型战斗机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
    与J…80一样,中**队依靠大规模军火出口,还获得了其他新式装备
    更重要的是,中**队大规模换装是在装备采购费用不算宽裕的八零年代进行的,而军火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九零年代到来的时候,中**队率先完成了主要装备的更换工作,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坦克与战舰,获得了远超过对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九零年代初期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国在八零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二年之后的军费开支并不少,甚至达到了冷战时期的巅峰
    这就是,中国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工程
    到一九八八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占到了中央政府总开支的分之十七,国家税收总额的分之十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分之五点四,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最高点,也是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极限
    问题是,军费开支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有关的项目上
    也就是说,实际用于军备采购的费用并不多
    在此之前,中国的军备采购与研制费用一般占军费的分之三十五,其中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中的比例在分之十八到分之二十一之间,而在一九八二年之后,这个比例降低到了分之十二到十五之间
    显然,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大规模增长的同时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降低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在巨额军火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中国的军火企业就不可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把新式武器装备出售给中**队,而中**队也就不可能在采购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装备换装
    事实上,巨额军火贸易,等于把装备的研制费用转嫁给了第三方
    拿J…80来说,中**方的采购价格实际上没有包括研制费用,仅出口的J…80就分摊了全部研制费用,还为军火商了足够的利润这样一来,中国空军在采购J…80时,只需要支付生产成本
    显然,没有伊朗革命,也就没有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巨额军火订单,也就不会有八零年代的海量军火贸易
    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中国对伊朗实施孤立政策
    说白了,一个对周边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的伊朗,恰好符合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军火集团的利益
    只是,伊朗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上的好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赛场
    虽然属于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但是军火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有着很大的区别。
    严格的讲,军火贸易不属于经济范畴,而是政治的延续,即军火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国家的对外政治关系影响。
    说白了,军火贸易并不是由价格、以及货物质量决定的,而是由政治关系决定的。
    在冷战时期,这一点体现得极为明显。
    比如,在中国大力推销J…66战斗机的七零年代,J…66并非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Me…440与Bf…500就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而且在一些局部战争中,这两种德制战斗机都战胜过J…66。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J…66甚至被落后了一代的Me…300击落过数十架。
    问题是,J…66仍然是七零年代最畅销的战斗机,总产量突破了五千架,除了中国,还有数个国家拥有生产线或者是生产许可证,装备了数十个国家,成为冷战期间第一种产量超过五千架的战斗机。
    关键就是,中国的盟国绝对不可能采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斗机,哪怕德制战斗机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
    由此可见,军火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与维持国家间同盟与友好关系的基础。
    当然,在同盟集团内部,军火贸易没有多少变数。不管是中国、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其盟国的主要军火供应商。
    只是,对处于两个集团之外的国家来说。军火贸易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拿阿拉伯国家来说。大战结束之后,依靠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众多刚刚获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从中国得到了大批过剩军事物资,并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广泛使用。此后,部分阿拉伯国家转为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军火,以此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保持沉默。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时,这些采购了德制军火的阿拉伯国家。几乎都成了以色列的敌人。只是,这场战争中,德制装备的拙劣表现。让部分阿拉伯国家回心转意,重新成为了中**火商的顾客。这也标志着,部分阿拉伯国家已经放弃了反以立场。转而寻求与以色列和平共处。
    最具有代表性的依然是沙特。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沙特几乎淘汰了所有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换上了从德意志第人帝国采购的军火。结果还不到十年,沙特就再次转变立场,淘汰了处于最佳服役期的德制装备,换上了中国制造的军火。
    不可否认,沙特非常富有。
    虽然沙特是典型的君主制国家,并非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但是依靠石油,以及相对较少的人口。沙特建立起了当时阿拉伯国家中最好的社会福利体制,让大部分国民过上了富足生活。
    问题是,沙特再富有,也不应该如此浪费。
    显然,沙特在军火贸易上的立场。实际上就是其基本对外政策,即通过采购军火,与中国形成非结盟的同盟关系。
    说白了,就是借此获得中国的支持与安全保证。
    显然,其他从中国采购军火的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目的。
    对于没有加入两个阵营的国家来说。军火贸易是与大国维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手段,有的时候甚至是唯一手段。
    在这方面,联邦美国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
    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被肢解成为三个国家,其中民主美国与邦联美国分别由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直接占领,处于两国之间的联邦美国则在一九五四年结束了占领状态,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在一九七四年之前,联邦美国一直奉行亲华政策,其主要武器装备均来自中国。
    危地马拉战争之后,中国由战略扩张转变为战略收缩,基本对外政策也由攻击型变为防御性,联邦美国的对对外立场因此发生改变,在一九七五年就以军火贸易的方式,积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改善关系。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联邦美国当局认识到,中国的战略收缩只是暂时性的,而且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历了由迅速扩张导致的镇痛之后,肯定会再次走上扩张之路,并且全面压倒德意志第二帝国。结果就是,联邦美国的军火采购政策再次发生转变,不但继续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武器装备,也开始积极跟中**火商谈判。
    结果就是,在联邦美国的军队中,即有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坦克,也有来自中国的战斗机。
    显然,联邦美国通过军火贸易,在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些都表明,军火贸易有很大的特殊性,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象,即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对外政策。
    由此可见,伊朗革命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上的利益。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八四年,以色列悍然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通过预防性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叙利亚的武装力量,在数量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中,除了伊拉克等少数,其他都只声援了叙利亚,并没有采取实质行动。
    关键就是,中国并不希望阿以爆发全面战争。
    当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中国为阿以和平相处所做的努力,也使得阿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主要就是,几个实力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中,除了叙利亚与伊拉克,其他都已全面倒向中国,用上了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这些阿拉伯国家根本没有军事工业,也就无法自行维持军队的作战消耗。如果卷入与以色列的战争,中国根本不需要出兵,只需要中断这些国家的军火供应,就能使其战败。
    也就是说,阿以能不能打起来,得看中国的意愿。
    显然,只要以色列在中国的战略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中国就绝对不会让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