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伙西山村的团练,居然还携带来了一门式样极为精巧的小红夷大炮。
  这门炮看上去不大,炮身也不算太长,但是做工却非常精良,有着一个制作精良的炮架,被挂在一辆车子后面,看样子运行应该很轻便,这么一门炮,看不出有多重,但是大致也不会太重,即便是加上那辆式样奇怪的前车,也只用了两匹马拖着,应该不会太重。
  什么时候西山村的刘员外还弄到了这么精良的小红夷大炮?这一下赵知州这帮人都有点懵了。
  他们虽然都知道这刘员外非常有钱,而且心狠手辣,据说有通天之能,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背后居然有这么强的手段。
  仅仅从城下站着的这些他的手下以及这些装备,就可以看出来,这刘员外,恐怕绝不会是一个普通发财的商贾那么简单,哪个商贾,可能会暗地里买这么多铳炮?
  所以赵知州的心刚才还处于一种十分兴奋的状态,可是想到这里之后,突然间猛的有一种全身发寒的感觉。
  这刘员外到底是什么人?他暗自养了这么多兵,又有何目的?
  就在有人提出,要开城门,把这些西山村的团练接进来的时候,赵知州忽然间抬手止住了他们,转身对身后两个平时跟刘不同走动很勤的手下问道:“你们平日跟刘不同最为熟悉,那么本官问你们,这刘不同到底跟叛军有没有联系?他会不会是叛军设下的探子?”
  其中一个人也明白了赵知州的担忧,马上摇头道:“大人!虽然刘员外养了不少私兵不假,可是要说他是叛军的探子,卑职以为绝对不会!
  这个刘员外是前年冬天回来这里的,而且卑职见到他的时候,他口音中还多少带着一些南方的口音,绝对没有一点辽东那边的口音。
  而且辽东那边的兵痞都是一些穷汉,哪儿可能这么有钱?更何况他来之后,在这里购置田产,乃是去年初的时候,那时候孔李叛军还在孙大人麾下效力,怎么可能提前派这么一个探子来这里呢?
  再之,卑职打听到,这个刘员外这大半年来,去年海面封冻之前,有不少船只来到养马岛这边,卸下了不少粮食,要是他是叛军的探子的话,东江那边缺粮严重,他为何不把粮食送往东江那边呢?这说不过去!
  而且他到了这里之后,并未作出太过格的事情,去年入冬之后,这边汇聚了大批饥民,这个刘员外却一直在施粥放赈,谁会拿这么多粮食养活这些饥民呢?叛军杀人盈野,怎么可能拿这么多粮食来给这些刁民?
  另外大人恐怕也听说了,这个刘员外这几个月,大批收买年轻女人,并且在封冻之前,不断的运走。
  所以卑职以为,刘员外应该不会跟叛军有什么勾结,而且他这么有钱,叛军恐怕也会觊觎他的西山村,到时候叛军来了,肯定也饶不过他。
  现如今这样的乱局之下,这刘员外肯定也要想办法自保,他在南方估计路子会很宽,要不然的话也弄不到这么多佛郎机人的鸟铳!
  要是说他是叛军的人,他既然能弄来这么多鸟铳,为何不交给叛军,更何况孔李等贼,这次发动兵变,大致情况咱们也都知道了,这件事事发突然,绝非是提前设局,只是一个意外罢了。
  所以卑职以为,大人完全可以放心,起码这个刘员外,绝对不会是叛军那边的人!就算是他养了不少私兵,但是现如今有钱的士绅人家,在城外的村堡之中,谁不豢养一些乡勇家丁,只是他养的多了点罢了。
  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这刘员外却并未纵使他手下的这些私兵做出什么太过出格之事,而且还在这个时候,不惜耗费大量粮食,收容登州那边逃来的难民。
  被指以为,不管怎么说,就算是这刘员外私底下底子不干净,但是起码却算不上坏人,这一次他恐怕也明白,县城有失的话,对他恐怕也没有好处,这才会答应大人,派出这么多乡勇家丁,来此协守。
  如果大人此时怀疑他的话,那么他这些人大可回去,那么对咱们来说,恐怕就少了这么多的强兵了!”
  这个人说罢之后,其他几个跟刘不同熟悉的官吏也纷纷点头称是,他们也不说刘不同一定没问题,但是却基本上都可以保证,刘不同起码跟叛军绝不是一路的。
  (算了,这个月月票就这样了,现在预订一下弟兄们手头上下个月的月票吧!成不?)


 第六十一章 关厢

  这时候管他是什么身份,只要他不跟官府作对,那么就不能得罪,何况现在叛军马上要大军压城了,这会儿不利用他的这些力量,岂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赵知州沉吟了一阵之后,想想也是这个理,这刘不同肯定底子不简单,但是应该和叛军那边绝不是一路的,只要这一点可以确定,那么就算是他豢养私兵,这也不是多大的事情,现如今世道不靖,有钱人家谁不豢养私兵,这也是他们自保的手段,只要他们不跟官府作对,那么大不了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
  有很大的可能,刘不同可能背后在南方有一个超级人贩子撑腰,派出刘不同回来山东这边,收买奴仆或者女人,运往南方贩卖,赚取大量银子。
  现如今既然乱成这样,虽然这么大张旗鼓的贩运人口,并不是能见光的事情,可是这些难民这么多,如果不把他们弄走的话,迟早也会惹出大乱,与其逼得这些难民投靠叛军,倒还不如让刘不同把他们弄到南方去,也省的在这里饿死或者给官府添麻烦。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赵知州也不再犹豫,下令开城门,把这二百多西山村的乡勇团练接入城中。
  但是赵知州下令之后,城外的这些乡勇却并没有马上入城,倒是其中几个人在北门外转悠,似乎在查看北门外的地形。
  古代城池建的都比较早,城墙建好之后,城内的面积就固定下来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一般城内的地方就不够用了。
  于是一些人便在城外特别是城门附近购地建房,自发的在城门外面逐渐的形成了市,而牟平县城的情况也一样,在几个城门外面,都形成了这样成片的房屋,称之为关厢。
  但是今天李三到了这里之后,观察了一下这里的情况,却发现这里的官员简直都是笨蛋。
  现如今叛军马上就要大军临城了,可是北门外的北关关厢的房子却根本没有拆毁,这些北关外的关厢也有一些有钱人家建的房子,屋舍坚固高大,一旦叛军来到的话,就可以利用这些关厢的房屋,在房顶上和城墙上的守军对射,掩护其他人攻城。
  而且叛军根本不需要跑很远的地方去找材料,需要材料就地就可以扒掉关厢的房屋,取房梁之类的东西,就地建造攻城器械。
  可是这一点居然也能被这些蠢官忽略掉,只知道听闻叛军来袭,慌忙钻入城中关上城门,就以为安全了。
  等叛军到来之后,轻松就可以利用关厢的这些房屋掩护身形,对城门发动进攻,这对于守城来说,极为不利,所以李三对此很是不满。
  就在他查看地形的时候,钱巡检凑过来对他说道:“李三兄弟,城门已经开了,请你们入城!知州大人这会儿也在城门内等候你们,不要失了礼数!”
  李三这才点头,招呼了一下,让自己带来的这些人暂时留在城外,自己跟着钱巡检走入了城门,见到了城门内的赵知州。
  “小的西山村刘员外家的家丁李三,参见赵大人!”李三看到赵知州之后,从官服上便立即认出了他的身份,赶紧上前见礼。
  赵知州看李三这个人年纪很轻,但是却相当彪悍,确实像一条汉子,于是点点头微微露出笑容,对他说道:“免礼!李三,既然来了,为何却不让你们的那些乡勇家丁入城呢?眼下叛军距此不远,还是早早入城布置,落下关锁为好!”
  李三赶紧答道:“大人,并非小的不让那些弟兄入城,而是小的有事要向大人启禀!”
  “你说吧!有何事要禀明本官!是不是又和需要,你只管说来,但凡是能办到的,本官尽量满足你们便是!”赵知州这会儿也不太端着架子了,装出很平易近人的样子,放低姿态对李三说道。
  李三摇头道:“要求不敢!小的来之前我们刘老爷已经吩咐过,一定要小的带人守住这北门!至于条件,该说的我们老爷都已经说过了!小的岂敢再提其它条件!
  小的之所以不让那些弟兄入城,是因为刚才小的看到城门之外,北关关厢的屋舍居然都没有拆掉,小的虽然不才,也多少知道一些御守之道,这些关厢的屋舍,一旦不拆掉的话,定会被叛军所用,眼下叛军就要兵临城下,可是这些城外关厢的房屋却都在,这么下去,恐怕会非常不妥
  所以小的这才进来,斗胆请大人能下令,尽快调集人手,出城拆毁这些关厢的房屋,如果能将砖石运入城中最好,如果来不及的话,起码要把房梁等物都运入城中,否则的话这些东西,必将被叛军所用!”
  赵知州一听,脸色顿时大变,这些天他可以说早就慌神了,只顾着到处求援,求救兵,调集乡勇团练入城协防,却完全把这件事忘掉了。
  李三说的确实不错,城门外的关厢,确实对守城不利,可是这里的人却都没有想到,而且有人想到了,可能也不愿意说,怕得罪了一些大户人家!
  现在李三一说出来,他这才想起来确实这是个严重的疏漏,于是面色一紧,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也没敢看着是错,不去承认。
  于是他听罢之后,面色一变,厉声喝道:“这件事到底是谁来办的?本官不是早已经说过,要做好万全准备,为何到现在关厢都没有拆除?
  来人,速速派人去办,今晚就算是干到天亮,也务必要将各门城外关厢拆掉!决不能被叛军所乘!快点去办!”
  其实今天白天的时候,为了准备抵御叛军进攻县城,赵知州已经在州衙门之中,对城中的守务进行了分配,各门都派了专人负责,他自己则亲自负责西门的守务,这样省的到时候乱套,让叛军所乘!
  这会儿听李三这么一提醒,众人也都慌了,因为这件事确实是件大事,居然被他们就这么集体无视,直到现在才感觉到,不拆掉关厢,乃是一个极蠢的事情。
  于是那些各自都有分派的官吏士绅们,一听轰的一下就散开,各自奔向了他们负责守御的城门方向。
  而负责北门这一带的守务的,乃是牟平县的姓吕的知县,吕知县一听,也慌忙下去召集人手,赶紧出城去拆除关厢。
  城内这时候还是有不少人的,这些百姓虽然抄家伙干仗不行,可是为了保命,让他们干点粗活,还是没有问题的,在一番忙活之后,这吕知县就近派人驱赶来了上前民壮,把他们赶出城门,令他们不管想什么办法,都必须要在今晚把城外关厢的房屋拆掉,将其夷为平地。
  至于李三带来的这些西山村的人马,却并不受吕知县的调遣,这是提前说好的,干这种粗活,李三才不屑于让自己的弟兄去费这种力气。
  所以李三要求他的人在外面散开戒备,防止这会儿叛军突然间派出轻骑来此骚扰,一旦要是这会儿叛军派出少量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间出现在城门外,估计这会儿正忙着拆房的那些百姓,肯定一下就乱了套,肯定会疯了一般的朝城里面跑,到时候叛军趁乱完全可以追着百姓,冲入城中夺取城门。
  所以吕知县听罢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便让李三自行行事,让他带人在关厢外面进行设防戒备,并且在天色渐渐黑下来之后,派人在城外点起了大量的篝火,照亮城外大片的区域,防止叛军突然来袭。
  至于拆房的事情,这会儿肯定不能干细活了,只要能把房子推倒就行,至于怎么推倒,老百姓自有办法,找一些房梁,几个人抬着猛撞围墙或者房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房屋推倒。
  但是李三在观察了一番之后,却告诉这吕知县,北关外的关厢,不必全部拆除,靠近城门大约百米左右的一些屋舍,可以保留下来,把外围拆除的房屋的那些砖石,就地堆放在内部一些未拆除房屋之间的通道上,堵住四周可以渗入关厢内的通道,仅仅只留下直通城门的这条主路,不完全封死。
  而这条主路虽然不完全用砖石封死,李三却让自己的人过去帮忙,弄了不少屋梁和椽子的木料,就地找一些大钉或者绳子,将其扎成一道道的鹿砦和拒马,堵在主路上面,形成对叛军的阻碍,令其不能大举推进到城门外面。
  那个吕知县,本身是一个文官不说,而且是个胆小怕事之人,对于守城之事,根本就是一知半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幸好这家伙倒不是个不懂装懂装逼的家伙,看到李三似乎很有经验,于是便对李三言听计从。
  他也看出来李三带着的这些西山村乡勇,都是一些悍卒,他负责北门的守御,当然今后这些天,就要指望李三来帮他镇守北门了。
  所以对于李三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都从善如流,李三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让怎么办,就怎么办,倒是相当配合,一点官的架子都不敢端着。
  (今天小惊喜了一下,月票榜上反爆了两个菊花!感觉不错,哈哈,继续求月票,继续反爆!另外特别鸣谢大爱知白和南南之语二位兄弟的打赏!)


 第六十二章 剿抚不定

  吕知县的刻意降低姿态,让李三也相当满意,觉得这个吕知县,起码不是个难相遇之人,只要这家伙这么配合,那么就他这二百多兵力,守住北门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于是一夜之间,李三在北门盯着,指挥着上千的牟平县内的民壮,飞快的将北关关厢外围大部分房屋都拆毁掉,仅仅留下了靠近城门的一批房屋,但是这里的通道也都被民壮用乱七八糟的乱石砖瓦给彻底堵死,仅留下了一条并不是很宽的通往城门的通道。
  除了这些之外,李三还让吕知县帮他弄来了几百斤的火药,放置在了没有扒掉的一些屋舍之中,并且让自己的人在这一圈关厢之中,构建起了一道简陋的防线,可供他们居高临下的对外面进行射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