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7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于孝天考虑了一下之后,又一次入宫面圣,在文华殿之中见到了已经被软禁在皇宫之中三年时间的崇祯皇帝。
  三年不理政事的崇祯,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基本上放下了,见到于孝天之后,显得很平静,甚至于还和于孝天天南地北的闲聊了一通。
  而且崇祯因为不必再劳心劳肺,天天日理万机,在宫中的日子过的相当清闲,人也变得胖了一些,精神看上去也相当不错。
  于孝天去年发明了一种扑克牌游戏,被人带入了宫中,偶尔崇祯接触到了这种新游戏,很是感兴趣,于是经常和宫里面的嫔妃以及太监们打牌,日子倒是也过的相当清闲有趣。
  当于孝天入宫,崇祯和他闲聊了一通之后,忽然间对于孝天问道:“于孝天,朕现在还当真有些佩服于你了!
  虽然当初你入京夺权,朕对你恨之入骨,但是这么长时间来,朕思前想后,朕也不得不承认,朕不如你!
  大明在朕登基掌权之后十余年之中,确实不得不承认,虽然朕日夜殚精竭虑,但是却并未力挽狂澜,却使得国事日渐混乱,外不能御建奴于关外,内不能平各地乱民。
  但是你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便做到了朕所不能之事,所以朕现在即便是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你确实强于朕很多!”
  这次于孝天入宫,崇祯也没再端着架子,坐在龙案之后和他说话,而是让人摆了两张椅子,一个不大的小桌子,又在桌上摆了一些茶点,两个人相视对坐,看不出什么君臣之分。
  所以于孝天也很享受这样的待遇,听了崇祯的话之后,点头笑道:“圣上也莫要妄自菲薄,微臣能做到现在这等地步,也并非是微臣就真的强过圣上什么!
  只是微臣生于这世上的底层,比圣上更知道民间的饥苦,更明白官场的弊端罢了,另外微臣侥幸获得了一些旁人所不知的事情,使得微臣有机会得以练就出了一支雄兵,这才会做到了这些事情!
  对于圣上登基之后勤于政事,微臣一直都很钦佩,虽然现在微臣执掌大权,但是微臣为人却比较懒惰,远赶不上圣上那么勤勉。
  有时候其实当权者,并不见得要事必躬亲,只要抓住要害,让有能力之人,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去,偶尔鞭策一下,让专业人士去做专业之事,比起万事事必躬亲,有时候还要好上百倍!
  最关键的就是监督,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面,一旦要是失去监督的话,那么这些官吏们绝不会像现在如此勤勉!
  其实现在微臣并不算太忙,很多事情其实微臣并不亲自过问,下面的官员们便可以做的很好了,微臣只需要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让他们自行去办就是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比起微臣亲自去督促要省力得多!”
  崇祯喝了一口茶,品了品于孝天的话,点点头叹息一声道:“说的有道理!朕当初最大的失误之处,就是并不能做到知人善用!另外也受到了那些大臣们的蒙蔽,以至于他们在下面一手遮天,各自自行其是,但是朕却始终被蒙在鼓中!
  而朕生于皇家,虽然也听闻不少民间饥苦之事,但是却远没有你对于民间的事情了解更多,对于官场之中的那些贪鄙手段,更是无法了解清楚,所以虽然朕很勤勉,但是却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做!
  倒是你起于民间,对于这些事情知之甚清,当你上位之后,正可对症下药,一击而中其要害!才得以做起事情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朕不如你!”
  于孝天很好奇崇祯为何今日会变得如此谦虚,按照他对崇祯的了解,崇祯的性格一直比较刚愎自用,从来都很少认错,但是今天不知为何,却连连对他进行了肯定和称赞,这让他还真是有点不太习惯。
  于是于孝天开口对崇祯问道:“圣上谬赞了!不知圣上此次招微臣入宫,有何事吩咐?”
  这句话算是正式把话题扯到了正题上面。
  崇祯看着于孝天稍稍沉默了一阵,开口说道:“现如今你已经把大明天下置于你的羽翼之下,朕也猜得出,你想要什么,但是朕想要问一下你,你以后打算如何处置于朕?”
  于孝天也微微的沉默了一下,喝了一口茶,看着崇祯,而崇祯的脸色变得紧张了起来,死死的盯着于孝天的眼睛,试图从于孝天眼中看出一些东西。
  于孝天思量了一下之后,笑答道:“圣上不必为此担忧,不瞒圣上,于某却有夺天下而居之之心,但是却并未想过要加害圣上,虽然圣上的存在确实对于我是一种威胁,但是于某认为,只要我能将天下治理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么谁又愿意回到以前呢?
  就算是有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利用圣上兴兵作乱,但是于某也有信心将其轻易扑灭,所以圣上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反倒是一种鞭策,所以微臣不会加害圣上!”
  听了于孝天的话之后,崇祯脸上现出了一丝怒色,但是还是强行忍住了想要发火的**,闭上眼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再次睁开眼望着于孝天道:“事已至此,你谋朝篡位也已经水到渠成,朕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无可奈何!
  朕并不怕死,你如何处置与朕,朕都无话可说,但是朕膝下几个皇子,却并无错可言,他们只是生于皇家罢了!朕只是希望你能留下他们的性命,哪怕是今后让他们隐姓埋名,做个普通人也好!不知你可否答应朕?”
  于孝天摇头道:“圣上言重了,于某虽然双手沾了很多血不假,但是却并非是嗜杀之人,请圣上放心,于某可以保证,只要圣上和几位皇子没有重复大明之心,那么我可以保证,绝不加害你等!哪怕是一根毫毛都不会动你们!这一点于某自认为还有这点信誉,绝不出尔反尔食言自肥!
  当然前提是圣上和诸位皇子,也要答应我,不可做出过格之事,那么微臣绝对可以保证诸位的安全!”
  崇祯深吸一口气,强自忍住心中的愤怒,于孝天今天的话已经说的非常明白,这皇位他是已经决定谋篡定了,而且当着他的面毫无掩饰的说出了他的野心,对于他这个当今的记名皇帝来说,任谁恐怕都不会欣然受之。
  但是这三年来,崇祯在宫中软禁的生活,天天陪伴嫔妃皇子以及公主,使得他的心变得软了许多,如果是三年前于孝天入京的时候,说要谋朝篡位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自杀殉国,并且会毫不犹豫的带着这些妃嫔、皇子公主一同陪葬,但是现在他发现他已经舍不得了。
  以前他身为父亲,因为日理万机,绝少有时间陪伴一下皇子和公主们,所以即便是疼爱他们,感情上也不是非常深,可是经过这三年时间之后,他已经和皇子公主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想想有朝一日于孝天要图穷匕见,将屠刀加在他们的项上,崇祯就觉得不寒而栗。
  这也是他这次招于孝天来见他的原因,他不求于孝天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能放过他一条生路,但是却希望于孝天能放过这些皇子公主,不要加害他们。
  今天于孝天也终于说出了他的野心,摆明车马要夺取他的大明天下然后自己居之,崇祯作为皇帝,岂能不生气,但是现在他也很清楚,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他只有听之任之的份,却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誓师出关

  于是崇祯努力按耐住了想要掐死于孝天的想法,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朕自会告诉皇子们,令他们以后安分守己,不做非分之想!但是也希望你能恪守承诺,莫要食言!”
  于孝天点头答应了下来,对于今天他把话说透,他自己也觉得轻松了一些,这几年来,他麾下原来最早跟着他起事的那些手下们,已经多次劝进,劝于孝天废了崇祯登基称帝,但是都被于孝天给拒绝了。
  但是他也很清楚,这些手下们心中想的是什么,虽然现在他已经执掌天下,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虽然他可以让这些手下们当官的当官,为将的为将,但是这些人还是希望能有一个从龙的身份,而不是穿着一件大明的马甲,这方面于孝天是有一定压力的。
  今天崇祯把话挑明了,他也不想再干那种当婊子还想立牌坊的事情,索性也干脆把话挑明,把他的野心毫不掩饰的说了出来。
  但是崇祯的反应还是让他有点惊讶,崇祯居然按耐住了暴怒的心情,能平静的和他商量,这说明崇祯这次在招他来之前,已经把该想的事情都提前想透了,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
  崇祯沉默了一阵之后,忽然对于孝天问道:“那么你想要何时登基称帝?是现在吗?”
  于孝天摇摇头道:“不急于一时!于某还答应过圣上一件事,到现在尚未做到,当微臣做到这件事之后,自会来和圣上商量的”
  崇祯十五年夏,平静下来的天津卫以及山东的登州府、浮山所(现如今已经被于孝天改称为青岛),又一次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一支支军容整肃的于家军从大明各地收到了军令,开始按照命令赶赴了这些地方集结了起来。
  一共大概有八个旅的于家军,一共大致有六万人左右的兵力,被集结在了这些地方,包括海军方面,也调集了大量的战船和货船抵达了登州和青岛两地,做好了装运兵马启程的准备。
  同时还有各种入山一般的物资,也被从全国各地调至了这些地方,囤积在了出征的出发地。
  这些地方的人声鼎沸,一队队身穿新式军服的于家军兵将,来来往往,还有大批民壮,在帮着军方运送着各种物资,在码头上帮忙装卸各种物资。
  一群群膘肥体壮的战马,也在骑兵们的引领下,在各个军营一带活动,军医、兽医也纷纷到位,检查兵将的身体情况抑或是战马的情况,为最后的出征做着准备。
  一列列的四轮或者两轮轻便马车,在军营之中整齐排列,还有一门门罩着油布的火炮,同样整齐排列在军营之中。
  各处大营之中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好一番出征之前的热闹景象,官兵上下人等,各个精气神十足,把他们的盔甲和武器擦拭的盔明甲亮。
  特别只在天津卫集结的四个旅,兵将们自上而下,更是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连带着把他们的战马也梳洗的整洁异常,列队于天津卫城之外的大校场之中,队列如同刀切一般的工整,横成排竖成列,从任何角度望去,都呈现出一条条的直线。
  各种武器整齐的持握在兵将们的手中,抑或是手持,抑或是背于背上,近三万兵马列队于校场之中,除去风吹旌旗发出的猎猎声响之外,就只剩下那些兴奋的战马时不时的打几声响鼻,掩饰不住它们的兴奋,不时的在骑手们的约束之下原地踏着马蹄。
  近三万大军如同钢浇铁铸的一般,无形之中散发着一种肃杀的气氛,让人一眼望去,无不叹服不已,忍不住都要暗自叫一声好,竖起大拇指称一声当真乃是一支铁军也!
  这样的军容,有着一种天然的暴力美感,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任何人当见到这样一支雄师的时候,都恐怕兴不起与之对抗的念头。
  就在这支兵马在大校场之中列队完毕之后,一队人马护着一些车仗缓缓的从远处开入到了大校场之中。
  令人惊讶的是已经几年不曾视事的大明皇帝崇祯的车仗以及全套的皇家仪仗这个时候居然也出现在了天津卫城外的大校场之中。
  而一辆大辇被装饰的金灿灿的,充满了皇家的威严,崇祯安然端坐于大辇之上,黄袍素带颇有一些气势,在全套的皇家仪仗护卫之下,进入到了大校场之中。
  而陪同在崇祯的大辇之侧的,却正是现如今的大明监国于孝天,而今天于孝天同样也身穿了全套的银盔银甲,披着一件薄薄的大红披风,胯下骑着一匹神骏异常的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配上他原本就高大健壮的身材,使得于孝天看上去颇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风头大大的压住了乘坐在辇车上的崇祯皇帝。
  当于孝天陪同着崇祯进入到大校场的一瞬间,迎接他们的官员立即纷纷跪下,高呼道:“恭迎圣上驾临!恭迎监国大人驾临!”
  那近三万于家军兵将们,则立即两眼发光,一个个满怀着热切的神色,用崇拜的目光紧紧注视着于孝天的身形,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忽然间山呼海啸一般的高呼道:“参见大帅!”
  但凡在于家军之中的兵将们,都一直习惯于称呼于孝天为大帅,在他们眼中只有于孝天,却完全无视了应该作为主角的崇祯皇帝,所有人都忽然间单膝跪下,发出了一片哗哗的甲胄碰撞的声响。
  崇祯听到这些兵将们的呼声之后,脸皮微微的颤动了一下,眼神中微微流露出了一丝愤懑的神色,但是很快就又控制住了情绪,开始仔细观察起了眼前的这支兵马。
  虽然他在三年前就已经领教过了于家军的厉害,并且偷偷的登上宫墙,偷眼打量过皇宫外守御抑或是可以说是监视皇宫的于家军,但是像今天这样,第一次正视这么大一支于家军的兵马,却还是第一次。
  当他见到了这支岳峙渊渟的兵马的时候,崇祯还是被彻底震撼了,这是一支完全不同于他曾经见过的大明官军的兵马,这支兵马所散发出的这种气势,是他平生仅见过的最令人震撼的一支人马。
  虽然他们旌旗和服饰并不花哨,但是却让人产生出一种如同山岳一般,忍不住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支兵马虽然只是朝那里一站,便产生出一种不动如山的气势,让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此乃是一支完全可以纵横天下的雄狮的感觉,无法与之抗衡。
  崇祯不由得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他在位十几年里,虽然励精图治,整日里想要打造一支雄师出来,替他平靖天下,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但是于孝天却不知道怎么,就轻轻松松的打造出了这么一支钢铁一般的雄师,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业。
  这一次于孝天破例请了崇祯一起出京,到天津卫钦点大军,誓师出关对关外建奴发动反攻,彻底收复辽东失地。
  崇祯虽然不情愿,但是也耐不住寂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