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骑-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压价?”
    “对,得把价码压得低了,低到比正常水准还要低,然后当我们让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准时,诸部就会感恩戴德了。”郑渭说。
    张迈听了嘴角不由得咧出一丝轻笑,心想别看郑渭一副斯文样,原来骨子里头仍然是个奸商。
    “可是,”杨定国道:“你这样的话,岂非以暴易暴,那样他们肯定会站到回纥那边一起来反我们的啊。”
    郑渭道:“这就要看手段和技巧了,其实无论是唐民也好,胡部也好,对于能与我们同生死、共进退的,可以先行减税,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到来对大伙儿来说乃是莫大的福祉。至于还在和我们耍心机的诸部”他说着望向张迈与李膑。
    张迈支着下巴,道:“伯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是要营造出一个局面来,让胡沙加尔做丑人,而我们来做好人,对么?”
    ——————————————————————在大昭寺僧侣的招待下,前来觐见的诸部个个吃得汤足饭饱,张迈和杨定国轮流接见他们,认真地聆听着他们的苦难史,并与他们分享安西唐军以前被回纥人压迫侵扰的痛苦,说到回纥人奸淫掳掠的罪恶,双方真个是投契得不行,对于回纥,也大生同仇敌忾之感。
    “钦差大人啊,”吐蕃葱岭部的使者默泣着,说:“我们每年将牛羊交上去后,留下的东西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这样下去,我葱岭吐蕃非亡族不可!”
    “放心放心,”张迈道:“等打败了胡沙加尔,驱逐了回纥,我大唐一定会还大家一个太平世界!”
    跟着疏勒突厥的使者也来哭穷,道:“我部本来就年年闹饥荒,不怕钦差大人笑话,我部连族长都是皮包骨头,可都已经穷成这样,胡沙加尔还不肯罢休,今年夏天,忽然说什么北方有战事,说每一帐要上交羊四蹄,合族上下贡马一百匹,可怜我们羔羊才刚刚长成,又被回纥给抢了去,只是回军势大,我们突厥没落之余却又不敢违抗,只好听从,如今部内牧民个个空着肚子强撑,三岁孩童都跟着羊儿啃草根了,再这么下去,我们怕是挨不过今年的冬天。”
    大昭寺群僧在旁听了,无不难过,藏经院首座慈悲之心大发,几乎就想开口借粮几许,却听张迈指着疏勒的方向怒道:“这些回狗,真不是东西!”拍了拍那突厥使者,说:“放心,咱们一起发兵,等打下了疏勒,他们抢了你们的东西,我都帮你们抢回来!”
    那使者有些尴尬,说:“我部人饥无力,怕帮不了唐军什么。”
    张迈道:“放心!只要大伙儿都肯来,将疏勒围住了,打仗的事情,自有我大唐的铁骑冲锋!至于饿肚子的老弱妇孺,可送到大昭寺来,暂时由寺僧抚养,我们虽然也没有多少存粮,但大家是兄弟,是亲人,有饭一起吃饭,没饭一起喝粥。等打败了胡沙加尔,驱逐了回纥,大家就都有好日子过了!”几个小部落的族长被张迈同甘共苦的诚意打动,纷纷点头。
    张迈因说起当初起兵之初艰苦奋斗的日子,道:“当日我们才起兵时,也是瞻前顾后,觉得以我们眼下在西域的兵力比起回纥来少了许多,哪知后来接战之下才晓得,原来回纥只是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了,所以千里远征,如入无人之地!各位无需顾虑,尽管起兵,只要我们肝胆相照、联手抗敌,胡沙加尔的灭亡便只是时间问题。”
    唐仁孝、石拔等听张迈说起往事豪情,无不振奋,诸部使者对共同出兵一事却只是信口答应,但表示要先回去跟族长确定,大多没什么热情。他们又在山上留了一夜,第二日便淡淡而去,只有三个和大昭寺关系最密切的部落——昭武九姓中的石、安、何三部,才同意出兵帮助唐军共抗回纥,虽然这三个部落加起来还不到两千丁,但三个族长都是亲自上山,张迈便好生招待,对他们与其他不同。
    法信娴熟世务,见其它各部如此反应,已经揣摩到了他们的心思,不由得有些失望,来对法如道:“郑渭、李膑说的不错,这些人都不可倚靠,他们不会出兵的。”
    法如却淡淡一笑,说:“在这西域之地,无威者不能立德,大昭寺山下一战只是让诸部知道了张特使的大名,要使诸部从命,需得先破胡沙加尔,手握生杀之刀,使诸部敬畏,而后再收民心,使诸部敬爱。世间若无地狱,谁人敬重佛祖?佛法如此,世务也如此。”
    法信心中有悟,低头默念善哉,又道:“可是若无诸部助阵,只凭唐军四府三部的话,能在博格拉汗赶到之前攻下疏勒么?”
    法如道:“这不是你我考虑的事情。但我看今天张特使的应对,显然是心有成算,他有如此自信,必有道理,你我全力协助他便是。”
    法信想想这一路来唐军的战绩,精神亦为之一振,再无犹豫。
    ————————————张迈自昭山夜宴之后,对诸胡的习性已经了然于胸,这次虽然没争取到诸部的出兵支持,心情也半点不受影响,前方郭师庸与安守敬调兵遣将,将战线推到了疏勒城外三十里,张迈率领三百唐骑,法信率领三千民壮,押解了粮草,赶到军中,郭师庸指着前方给张迈看,原来胡沙加尔亦已派兵出城,与唐军对峙。
    郭师庸对张迈道:“眼前的局势,对我们不利。”
    “为何这么说?”
    郭师庸道:“据阿布勒派人送来的消息,城内胡沙加尔大概有一万多的兵马,他又在城内造谣,说唐军每得一城,男子杀尽,女人全部掳为军…妓,所以城内居民人心惶惶,尤其是天方教徒,都有决死守城之志。祆教的长老也都表示会支持胡沙加尔哩。”
    张迈道:“胡沙加尔有居民帮忙守城,可我们在城外的农村也有数万农夫拥护我们啊。”
    郭师庸苦笑道:“特使啊,你说这话,是在跟我抬杠么?回纥军的兵力不在我们之下,可是他们却比我们多了一座大城——若是城外野战失利,随时可以退回去据城坚守,我们要是失利,却是缺乏退守的城防——众多乡村都无险可守,大昭寺的情况我听说了,也不是个可以坚守的地方。可以说,回纥是有矛有盾,我们却有矛无盾,攻守之际,局面自然会对我不利。至于那些农民,他们虽然拥护我们,可锄头和镰刀能用来攻城么?我和守敬商量过了,若我们要在这个地区和回纥取得均势,得先取下疏勒,但阿易虽然已经去了下疏勒,可他兵力单薄,未必能够取胜,最好我们这边拖住胡沙加尔的主力,却分兵前往迂回援助阿易,先取下疏勒,一步步削弱胡沙加尔的外围防线,然后再谋夺疏勒本城。”
    张迈听郭师庸说道城市、镰刀,心中一动,就在这时,敌阵奔驰出一队骑兵来,试探性地攻击唐军的左翼。
    左翼是安守敬的部队,训练精足,阵势十分坚硬,安守敬军中远程部队本来就多,在组成陌刀战斧营时,又从第一折冲府那里选换了不少弓弩手,这时前线立起盾牌,后方弩箭齐发,当先十余骑纷纷落马。
    郭洛一招手,唐仁孝率领龙骧营驰出,回纥那支骑兵只是试探性进攻,眼见无法得利便斜斜撤回,龙骧营尾随着这支骑兵,直犯回纥本阵!回纥军中阿拉伯弓箭手亦射箭回击,郭洛望见,下令鸣金。
    这个小小的试探战,双方都没捞到什么好处,张迈想了一想,道:“不,不能分兵!这种战术既然我们想得到,胡沙加尔也就想得到——那样做肯定会中对方的圈套。兵以正合,以奇胜!咱们先设法打上一场野战,而且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打赢,然后”
    “然后怎么样?”
    “然后”张迈勒了勒汗血王座,眺望四野,道:“然后我就让大伙儿见识见识镰刀的力量!”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横槊扫千军
    唐军以四府二部共七千人的部队逼近疏勒城,又有本地民壮一万三千人助阵,声势颇为浩大,疏勒本城告急之后,下疏勒的兵力也逐步抽调回去,胡沙加尔原本是打算短期之内攻陷下疏勒的,这时也更改了战略目标,变为先对付远来的唐军,毕竟明教的叛乱在他看来不过纤芥之疾,那曾经数次打败过回纥英豪的唐军才是不可测的劲敌。
    战略调整以后,下疏勒的攻势顿时缓了下来,城外只剩下正规军一千二百人,带着三四千牧民攻城,城内明教教徒有五千多男丁,其中八百多人曾受过回纥的军事训练,乃是回纥的下层士兵,就人数来说城内明教起义军比起城外围攻部队还多一点,但仍然无法突围,杨易在远处眺望,又派出探子匍匐而进偷看下疏勒的攻防局面,见明教教众几次企图出城作战,却都无成而退,便知这些摩尼教教徒,比起回纥来战斗力还是差了一个等次。
    不过下疏勒也是一座不小的城市,回纥军不到五千人的军队,只能堵住城门,而无法将全城围个水泄不通。
    “迪赫坎,这几日出现在背面山丘之间的那部牧民,只怕有些古怪。”
    回纥军中,副将给主将提了个醒,主将亦举得这一部牧民来得怪异,正要派人去问个明白,却见那部人马已经缓缓逼近。
    三百唐骑的逼近,引起了城内攻守双方的警觉。
    “这不是突骑施部,也不是突厥,更不是吐蕃!”
    这些胡族虽然也人强马壮,但行走时队列不会这么齐整,而眼前逼近的这三百骑却很明显是经历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从其所散发出来的气势看,分明久经战火的洗礼。
    “打出旗号!”杨易下令!
    安西唐军在新碎叶城时本有旗号,但蜗居在西北边隅之地,资源缺乏,旗帜也不过用麻布之类做成,十分寒碜,连克坚城之后,物资逐渐丰裕,一路上,民部的妇女已经赶制了几面大旗,都是用绸缎做料子,金丝为线,除了“大唐”之外,更绣出了张、郭、杨、安等几个大将的旗号,杨易的这面旗帜以雄鹰为图腾,居中一个大大的“楊”字,与龙底“唐”字旗交相辉映,在风中猎猎作响!
    “唐?”
    回纥军中有人认出了那个汉字!
    “唐军?唐寇!”
    回纥军从南面来,军队主力亦主要分布在南边,这时发现有了异状,兵力就渐渐往北面移。
    而城头明教教众也注意到了这件事情。
    “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萨图克长期袒护天方,压迫明教,明教教众受不了这压迫,本来就想起事,这次阿布勒带回信息,说有一部厉害的大唐军队在北面打败了博格拉汗,占据了怛罗斯,如今将进入疏勒,明教教众闻讯大喜,当场就决定与唐军结盟共抗回纥。然正如李膑所料,这些明教教徒毕竟是乌合之众,运谋行事都不够机密,尤其在听说外有大援之后更是心浮气躁,整日价翘首西盼,结果本来只有五大长老才知道的事情,渐渐发展到中层干部也晓得了,终于出了一个叛徒,将明教教徒造反的事情捅破以邀赏,结果逼得明教长老不得不提前起事,疏勒地区境内七千多男女教徒因此被杀,幸而下疏勒地区根基巩固,但也花了极大的代价才将天方教教徒驱逐出去,负城顽抗,直到眼下。
    这时明教教众望见城外三百唐骑打出“大唐”旗号,从士兵到妇孺人人欣喜若狂,自回纥围城以来,明教教众的心理防线屡受打压,因其高层不像安西唐军在守城之时有着一整套的计划,将计划层层铺开,守住了城池士气自然不堕,明教的高层却缺乏这等统筹全局的能力,被迫起事之后只是见一步走一步,负城抗敌,抗得一天是一天,也不知道守住城后要做什么,是要守到唐军到来,还是准备削弱敌人的力量?都没有个确定的打算,加上回纥不断射入箭书,威吓、劝降,硬的软的无所不至,以至于城内人心惶惶,明明有城可守,有兵可战,却是惶惶不知明日如何,正如一个盲人行走在悬崖边上,虽然眼前有路却是战战不安。直到这时望见唐军旗号,全城欢呼,便仿佛瞎子陡然间看见了一线光明一般。
    杨易策马走到下疏勒北门附近,回纥已经结阵以待,慕容春华从一处高地驰下来,说:“城内兵马也在行动,看来有出城接应我们的意思。”
    而回纥军却也料到了这一点,三千多兵马已经在北门之外结成了阵势,两千余人面向城门,七八百人面相唐军,杨易笑着对慕容春华道:“看来回纥人还是不将我们放在眼里啊。”
    慕容春华一笑,说:“他们用两倍多的兵力来对付我们呢,怎么叫不将我们放在眼里?很看得起我们了。”
    杨易哈哈一笑,手一提,横过一支丈八长槊来,丈八长槊乃是马战重兵器,槊身乃坚硬堪比铁石却又兼具韧性的硬木制成,分为头、柄两部分,槊头钝,密排着八行铁齿,状如虎牙,所以杨易的这支槊又叫虎牙槊,可用于劈、盖、撩、砸,槊柄结实而粗重,非骑兵中武技纯熟的大力士不能用,杨易十六岁以后就曾反复练习。
    只是马槊的制造论起繁难程度来不在陌刀之下,上等马槊不是直接用木杆削成,而是取优质拓木剥成大小粗细均匀的细蔑,然后将细蔑用油反复浸泡,约莫用上一年的时间,泡到不再开裂变形方才成料,然后将细蔑取出,用几个月的时间风干,再以上等胶漆胶合,外层缠以麻绳,待麻绳干透,再涂上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身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这槊身才算合格。这样的槊身虽是木制,却坚逾铁石,又有木质的柔韧性,可以说是同时兼有金木之长。槊身制成之后去掉其首尾,前装精钢头,后安红铜柄,可冲锋、可近战,妙用无穷。然而选料太刁、造价太高、费时太久、制作太难,根本无法普及,非骑战世家不能有,安西唐军中现存也只有两柄,一柄在郭师道处,一柄在杨定国处,这次直等到在葛罗岭山口西面,杨定国才在父子别离时将此槊传给了儿子。
    如今正是秋季,疏勒地区刮起风来已满是寒意,东北方向死亡之海的沙尘扑飞至此,刮得漫天犹如蒙上一层淡淡的黄纱。
    风沙之中三百唐骑慢慢逼近,只见杨易座下汗血马,手中虎齿槊,身上铠甲闪闪发亮,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