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征天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晔诧异的看了李忠一眼,问道:“不知将军如何看出他是武将”,就表面来看的话,这小子倒像是哪家的公子哥儿,长得也颇为俊俏,只不过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原因,却显得非常成熟。
  当然是不能跟李忠这张小白脸似的外表相比,至少李忠是这么认为的。
  李忠摇了摇头,说道:“这位壮士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异常成熟,而且手掌有老茧,一看就是练武之人,而且恐怕还是一员猛将”。
  “将军果然慧眼如炬”,刘晔佩服的说道。
  李忠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要不是他来自另外一个世界,鬼才知道他是谁,只不过李忠不会跟他解释这么多。
  说完了这些,李忠对刘晔说道:“子扬先生能来投奔我,我是非常的高兴,那有推却之礼”,李忠也不含糊,直接回答道。
  刘晔见李忠答应,连忙下拜道:“属下拜见主公”。
  “先生快快请起”,李忠扶起他,暗道,这人品好了真是没办法,这人才还不用你去找他,他自己就送上门来。
  “不知这位壮士”,李忠转头朝刘晔问道。
  “刘宪乃是我同乡,而且他也是大汉皇族,只不过和我一样,都在父亲那一辈没落了”,说着刘晔便苦笑的摇头,显然对于自己的遭遇感到一丝讽刺和自嘲。
  “主公,其实子令(我自己取的这个字,希望大家不要笑话)同我一样,都是来投奔主公,不过”,刘晔看了李忠一眼,显然有些难以出口。
  “子扬先生但说无妨”,李忠笑道,其实刘晔不说他都猜到了。
  刘晔无奈的说道:“只是子令希望能跟主公麾下最厉害的武将比武”。
  李忠听完后哈哈大笑,道:“我幽州军大将无数,这点要求又有何难”。
  “是最厉害的”,这时刘宪开口说话了,当然显得有些生分,给人一点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李忠也没有在意,对一旁的许褚说道:“仲康,既然如此,你就陪他比一场吧”。
  许褚那点小心思他哪里不明白,见许褚那对牛眼瞪得老大,李忠就知道这家伙有想打架了,于是便朝许褚说道。
  许褚点点头,感激的看了李忠一眼,然后转头看着刘宪,作为一名绝顶武将,许褚觉得此人绝对是他遇到过的最强的人,由不得他不谨慎对待。
  其实刘宪只是三国里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请大家不要当真。而且文章引述了很多三国里的剧情,这也是为了给大家说得清楚一些,请大家见谅。而且对于刘宪的解释是很必要的,所以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的话就埋在心里吧。对于刘宪武艺的推测如果大家不满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去证实,不必纠结。
  另外求收藏!!


 第两百二十三章 不堪往事(求收藏)

  虽然李忠对于刘宪本人的武艺充满着怀疑,不过也没有过于武断的下结论。
  正好让许褚试一试他的武艺,看看是否就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其实说去来李忠心里还隐隐有些期待。
  两人紧盯着对方。
  吼!!!
  突然许褚大叫一声,就如一辆坦克般朝刘宪冲了过去,气势汹涌,如战熊啸林,让人望而生畏。
  对面的刘宪的表情始终都没变,或许这和他的性格有关吧,多半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或者说是不善于与人交通交流。
  虽然许褚身材高大,用雄壮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但是速度却是非常的快。
  眨眼之间就冲到了刘宪的面前,两人顿时战成一团,尘土飞扬,深水激烈。
  战斗冲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但是许褚的额头上渗出了一粒粒豆大的汗珠,而刘宪却仍然是一副死人脸,这也让李忠对他的兴趣更为浓烈。
  不一会儿,五十招已经过去,双方不分胜负,但是明眼一看就知道许褚落了下风,而且已经开始喘这粗气。
  朝一旁的陈到使了个眼色,陈到会意,解下了腰间的佩剑便冲入了战团。
  有了陈到的加入,战局一下稳定了下来,许褚更是怒吼连连,使劲浑身解数进攻,一旁的陈到则是为其掩护。
  二十招过后,刘宪开始了反击,一脚逼退了许褚后,右拳如旋风般朝陈到面门上砸去,陈到一见拳头已经快要到了,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同刘宪对了一拳。
  沉闷的声音响起,陈到感觉到自己的左手发麻,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他同许褚硬拼一记都不会有这么大的损伤,难道这小子真是天生神力不成,陈到在心里蓦然想着。
  “好了”,见三人又欲战斗,李忠大喝一声,如今陈到已经受了轻伤,但是胜负已分,就没有必要在拼个你死我话了。
  对于刘宪的武艺,李忠只能用变态来形容,真是恐怖,当然李忠也问了旁边的黄忠,问他有没有把握战胜刘宪,黄忠却是郑重的摇了摇头头说道:“主公,这位小兄弟武艺之高实属罕见,末将只怕也只能抵挡住他的进攻,想要取胜实在太困难”。
  李忠不禁瞠目,黄忠的武艺他可是知道的,基本是和吕布一个级别的,现在有出现这么一个怪胎,真是历史误认啊,李忠不禁在心里苦笑一声。
  好在他是来投奔我的,要不然以后会有很多麻烦?没办法,李忠只有在心里这么想着安慰自己。
  “这位壮士的武艺真是令我佩服”,李忠来到刘宪面前笑着说道。
  看了看李忠,再看了看刘晔,只见他朝自己点了点头,刘宪明显犹豫了一下,然后朝李忠下拜道:“草民刘宪愿投效将军,望将军收留”。
  “快快请起”,李忠扶起他,连忙说道。
  虽然知道是这个结果,但是却是有不同的心态,李忠都不知掉说什么好了。
  得到了这么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将,也确实值得高兴。
  一番谦虚行礼之后,大队人马便朝庐江舒城前行。
  但是李忠却看出了刘宪似乎是有心事,将他唤到了一边,问了起来。
  起先刘宪本是不愿回答,但是李忠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主公,而且他也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倾听,于是便向李忠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小时候刘宪便痴迷于武艺,而且同天下大多数习武之人一样都渴望入朝为官,能建立如霍去病,卫青一样的不世功勋,能够扬名立万,封妻荫子。
  他同他的妻子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两人便成了亲,终于如愿以偿。
  但是一年前他从外地学武回家,却被人告知自己的妻子被县里的县令强占,事后妻子受辱自尽而亡。
  一气之下的刘宪被闯入县衙杀死县令以及县衙内共计三十六口人,但是这县令跟庐江太守交好,听闻县令被杀,遂通缉刘宪,无奈之下刘宪便开始了逃亡之路。
  最后在会稽遇到了正在游历的刘晔,两人见面之人一阵唏嘘。
  从此以后刘宪便终日借酒消愁,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令刘晔十分的惋惜,但是却也毫无办法。
  妻子的死对于刘宪的打击非常大,而且非常痛恨大汉朝的官员,但奈何双拳难敌四手,于是便生出了颓废之心,知道今年李忠大破高句丽和乌丸,让刘晔看到了希望,于是便经过很长时间的劝说,终于是让刘宪点头,同意先见一见李忠,至于是否投效却要看他自己的意愿,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一幕。
  听完了事情的起末,李忠也是一阵心酸,同时又感到一丝庆幸,至少他能够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而她们有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呢?
  “子令,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况且你的妻子在天上也不希望你如此沉沦悲戚,我相信她无时无刻不在天上看着你,只要你活得开心,活得幸福,我相信她也会很高心的祝福并且保佑你的”,李忠轻声的劝慰道。
  看了李忠一眼,刘宪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如此痛彻心扉的创伤如何能被李忠的几句言语所抚平,所谓时间才是最好的创伤药,李忠也希望他能够自己想通,要不然没有一个人能帮得了他。
  但是李忠还是不想放弃,继续劝慰道:“而且你现在还没有子嗣,一旦你想不开,如何对得起你的列祖列宗”,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思想在古代封建百姓的心里可谓是根深蒂固。
  听完李忠的话,刘宪明显颤抖了一下,他如何会不明白李忠的意思,但是他实在是被伤的太深,而且心里很是愧疚,自己虽然学到了绝世武艺,但是自己的妻子却与他天人永隔,而他则是把这一切归咎到自己的身上,认为如果不是自己要外出学武的话,妻子如何会离自己而去,这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接受。
  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忠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却安慰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离开了这里,他知道现在他需要一个人静一静,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还得靠他自己。
  不过李忠走出几步后,转过头看着他说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子令你有如此绝世武艺,然而我华夏百姓却在遭受着一族的荼毒和迫害,每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被杀,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妇女被异族奸杀,多少家庭破裂,虽然我幽州军能够保证幽燕百姓的安全,但是并州北方的百姓呢?司隶的百姓呢?凉州的百姓还有扬州的百姓和益州的百姓,他们要怎么办,难道他们也要像你一样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就能够免受这些灾难吗?不是他们勇敢的面对生活,他们不屈不挠的抵抗者异族的侵略,他们在想着如何替他们死去的亲人报仇,他们要活得好好的,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死去的亲人”,说完李忠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但是李忠字字如珠的话语却是在他的心里激起了波澜,是啊,相比起其他正在遭受异族荼毒的百信来说他却是要幸福的多,自少他的心里还有牵挂,然而那些死去父母,失去兄弟姐妹的普通百姓呢?
  他们每天只有活在痛苦与挣扎之中,看着自己的亲人在自己的面前被屠杀却没有丝毫的办法,与他们相比起来他确实要好得多。
  是啊,不能够自为了自己而活,况且玉香已经走了,我因该要保护更多的百姓,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刘宪望着李忠的背影在心里想着。
  求收藏!!


 第两百二十四章 刘晔其人(求收藏)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县东南)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
  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
  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其母临终时说:“你父亲(刘普)的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你和你哥哥(刘涣)长大后能除去此人。”
  刘晔十三岁时就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杨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
  扬州当地有郑宝、张多、许干等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
  当时郑宝想掳略百姓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看中了刘晔是当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强逼他倡导这个计谋。
  刘晔知道后很害怕,但都没有被郑宝找到。此时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郑宝于是带数百人带着牛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
  刘晔则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机会杀掉郑宝。
  但郑宝原来不好酒,并且很留意他们,令那人不敢下手。刘晔于是亲手用佩刀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向他的部众恐吓:“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
  当时营中尚有精兵数千,刘晔为防他们作乱,即骑郑宝的马匹到郑宝的营门前,向一些首领陈说祸福利弊,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
  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拥兵,与是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
  刘勋当时在江淮之间有很强的兵力,受到孙策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使节特以卑下的言辞和财宝要求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
  刘勋相信孙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各人都祝贺,但刘晔则不感喜悦。刘勋询问,刘晔则说:“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今出,祸今至矣。”
  但刘勋不听,坚持出兵。而孙策果时从后乘虚袭击刘勋,刘勋失败后,于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投奔曹操,刘晔亦跟随。
  后来,曹操到寿春,当时山贼陈策在庐江聚众数万人,并据险而守。
  曹操曾派偏将试图消灭但不果。曹操于是询问群下问可否征伐。
  很多人都认为山贼据险而守,难以攻克,而且无足轻重,不应征伐;但刘晔认为其实是偏将资历不足和天下未定而令到山贼仍敢对抗,而当时局势已经大致稳定,应该先悬赏劝降,再用军事实力进逼,那山贼就会自己溃败。
  曹操同意,并派猛将在前,大军在后,最终如同刘晔所预测般平定陈策。战后曹操辟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任用刘晔为主簿。
  当时张鲁弟弟张卫领兵坚守,曹操攻阳平山上各个屯寨,但山势险峻难登,难以攻克;而且士兵死伤甚多,粮食又缺乏,曹操于是打算撤军,命令夏侯惇和许褚呼叫山上的军队撤退。
  此时有一些军队在夜里误闯张卫别营,营中士兵大惊四散,当时在军队后方的刘晔见此认为可以取胜,劝夏侯惇等不要退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