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到我们方面。
  在开封的林彪,把毛泽东近来的电报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他虽然已经下令部队休整,但这几封关于下一步作战行动的电报特别是那句“一气打到赣州、郴州、永州之线”,使他明显感到了毛泽东的急切心情。至于“像刘邓从江边一气打到闽北那样”,林彪更感到在比较之下,四野主力行动确实迟缓了一些。
  作为华中局书记、四野司令员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觉得久住开封不太合理,离主力部队也远了一些,于是决定:主力各部队继续休整、筹粮,四野总部机关移驻武汉。
  6 月14旧,四野总部机关动身,从开封乘火车至郑州南下。火车过信阳后,由于鸡公山隧道塌方,火车无法通行,机关人员全部换乘汽车,继续南下,于18日到达汉口。司令部住进了白崇禧的原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大楼内。林彪一向不计较房子的大小,装修得是否豪华,只要远离闹市,环境安静,他就满足了。这样管理人员为他找了一座小二层楼,在跑马场附近,离四野司令部也不远。
  在这里,林彪继续要求部队:在筹措粮食的同时,抓紧军事训练,重温“四快一慢”、“一点两面”等战术原则。那是林彪的法宝。
  与林彪相比,白崇禧就没有那么悠哉游哉。
  撤出汉口后,白崇禧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设于长沙番正街一座旧式的建筑内。为了挽救战局,白崇禧多次飞赴广州、桂林,与李宗仁和何应钦等商讨方策,拟以张涂、陈明仁、黄杰兵团守武(汉)长(沙)路正面,以徐启明兵团守赣西为右翼;以宋希濂部自沙市南撤至常德、芷江一线,以坚固防线。阻止林彪南下。
  “小诸葛”挽救华中战局的方略不可谓不精。从军事角度上说,各兵团的部署成犄角之势,相互策应。他的嫡系守住武长铁路进可取武汉三镇,窥视中原;退可沿粤汉铁路,直撤两广。
  坐镇武汉、统领华中军政大权的林彪思绪万千,浮想联翩。那张看似平静的脸,掩饰不了他如潮的激动和绵长的回忆。
  他不禁想到了两位堂兄林育南、林育英(即张浩)。正是在两位堂兄的帮助支持下,不足18岁的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19岁的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12月来到武汉,由中共武汉军委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4 军独立团第3 连,当了一名见习排长。
  武汉,是林彪辉煌的军事生涯的起点。从武汉起步,转了一个圈,又回到武汉。时间过了23个春秋。
  在故地神游的林彪,突然听到机要参谋的报告,精神为之一振。
  参谋说:“据敌情报告,宋希镰部第2 军,由古老背、白泽一带渡江北进,前锋进抵鸦雀岭一线。驻宜昌之敌第124 军第60师主力也在北进;保安第4 旅向当阳方向移动;驻沙市的第15军也蠢蠢欲动。”
  林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少见的、稍纵即逝的笑容。“马上查明情况。”林彪果断地说。
  情况很快查明:宋希濂发动“机动攻势”作战。
  林彪、邓子恢、肖克、赵尔陆、谭政等一起讨论了敌情。讨论时,林彪只是静静地听,极少发言,偶尔插上一句别人的话,常常是纠正诸如敌军、我军的位置、部队番号等等。
  实际上,敌情报告中,关于宋希濂发动“机动攻势”作战的说法,根据并不足。当时,宋部号称10万大军,其实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装备优良的第2 军。而其他部队到老百姓那里抢点东西还可以,不要说同四野主力对抗,就是碰上湘鄂边山区的惯匪,谁输谁赢都不一定。
  林彪对“机动攻势”的提法是有保留意见的。他想,宋希濂乃蒋介石心腹,与白崇禧一向不和,侧后的白崇禧按兵不动,他会去当“出头鸟”?再则,我军南下以来,蒋系主力在华东等地被歼殆尽,作为黄埔门生,宋希濂会冒这个险吗?
  想到这里,林彪在6 月28日给军委的电报中说:“宋部是否真能发动攻势,江西方面是否能抓得到敌人,目前仍无绝对把握,我军仍有扑空可能。但我军不管宋部是否发动攻势,拟在7 月中旬发动攻势。”
  林彪的考虑是符合实际的。宋希濂此时已是惊弓之鸟,他的主力出动主要是为了抢夺粮食。
  宋部补给,随着国民党政府迁粤和白崇禧退往长沙,已经断绝来源。而川粮接济不上,鄂西是贫穷山区,离新粮上场还需几个月,10余万人的部队基本处于半饥饿状态。因此,与民争食,乃至强夺百姓、宰杀耕牛的事情时有发生。宋希濂为此焦虑不安,老百姓也怨声鼎沸。
  宜昌专员公署和第124 军等部,先后向宋希濂报告,当阳、远安等县城各有相当数量的存粮。这一带,是江汉军区部队经常活动的区域,离四野主力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宋希濂决定以主力掩护兵站、军需部门,直趋远安、当阳抢粮。
  不管“宋部是否真能发动攻势”,我军也要发动攻势。这是林彪的决心。他口述的命令指出:宋希濂将集中14至18个师的兵力向当阳、荆门发动攻势,“我军应全力准备乘此良机,全部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乘胜渡江”。决定由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该兵团所属第38、47、49军及第14兵团之第39军和湖北军区独立第1 、2 师,共约25万人,发起宜(昌)沙(市)战役,围歼宋部主力于宜、沙地区。整个战役的方针是:以先头部队迂回宋部突出部分,断其退路,围而不攻;先完成迂回,然后组织攻击,以达成打大歼灭战的目的。
  6 月底,各部开始行动,向指定地点开进。湖北两个独立师在当阳、荆门地区诱敌深入。
  7 月1 日,第38军抵钟祥长寿店;第39军抵天门皂市。瓦庙集。
  2 日,第47军抵武安堰;第49军抵旧口、永乐河地区。
  3 日,宋希濂部第124 军及第2 军由宜昌附近继续北进,7 日,到达当阳、远安一带抢粮。
  林彪的兴致很高。对高级将领来说,枪炮声就是兴奋剂。离开平津到开封,再到武汉,将近两个月了,看到的都是其他战区的捷报,惟独华中方面一直是那么沉寂。现在,一场激战的序幕终于拉开了。
  7 月9 日,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指挥第47军,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向宜昌快速迂回。右翼先头第141 师一部到达当阳以北的观音寺后,由于干部思想麻痹,部队进入村子休息时,未派任何警戒,遭到宋部第2 军第9 师一部袭击,致使伤亡、被俘100 余人,不仅没有完成迂回包围任务,而且暴露了我军战役企图。
  消息报到四野司令部,林彪闻讯一怔:歼灭战要泡汤!林彪当即对肖克说:严令第47军,要抓住敌人,不能让敌人跑了!命令其他各军加速前进,对宋部江北部队展开迂回包围。告诉程子华,估计敌人发现我军攻击后必然迅速撤退,各部在奔袭中遇敌时,切勿碰着就打,而首先必须完成迂回切断的任务。如敌大,则等候友军到后再打;如敌小,则以小部监视敌人,主力仍应向敌后迂回去抓住较大的敌人。
  7 月10日,遭遇战再次发生:当第13兵团各军迅速开进,对敌展开迂回包围时,第47军左翼先头第140 师又在黄土坡与宋部第124 军第223 师后卫接触。该师领导发觉敌人全是一色美式装备,而且是以逸待劳,我军则长途奔袭,已经疲劳不堪,便没有果敢地下达攻击命令,而是与敌对峙达9 个小时。黄昏时,敌军乘机逃走。
  两次与敌遭遇,使我军主力完全暴露。宋希濂大吃一惊,急忙下令全线撤退,南渡长江。
  林彪得到第140 师与敌对峙达9 个小时,而没有发起攻击,任敌人利用黄昏和夜色掩护逃掉的消息后,气得在作战室里走来走去,而踱步的速度明显不那么匀速了。末了,林彪在地图前仔细看了一下第47军的位置,气急地把铅笔投到桌子上,转身走出了司令部大门。
  好不容易接触到敌人,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溜了。曹里怀挥师急追。干部、战士们冒着酷暑炎热,紧紧追了上去。鄂西地区,山高路隘。斗折蛇行的山路,在林繁木茂的山岭中穿行。时值7 月,时而赤日当空,烈日炎炎,时而大雨滂沦,浊流溢壑。北方来的干部战士,坐在树阴下尚且气喘嘘嘘,汗流浃背,急行军于高山峻岭中,加之没有配雨具,预防中暑、肠道疾病的卫勤保障工作也不可能跟上,致使部队减员情况日益严重。
  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为部队的这种状况大伤脑筋。原本想经过休整,部队情绪已有改观,再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干部战士肯定会嗷嗷叫。这下可好,歼灭战未打成,却打成击溃战,实在窝火。曹军长心里憋得慌,方才想起两顿饭都没吃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吃。警卫员想尽千方百计,好不容易弄来几个土豆,前边忽然枪声大作。一听见枪声,饥饿感顿时全无,曹里怀命令部队立即出动,军部首长和随行人员每人抓了几个烫手的土豆,塞进口袋赶路了。
  军长的日子不好过,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也在为把仗打成这样而焦躁不安。在一间不大的民房里,他和政委肖华焦急地等待各主力部队的战报。由于天气热,更由于心急如焚,他们都未系衣扣,汗水早把白布背心湿透了。
  他同肖华一起,讨论了林彪、邓子恢的命令,感到问题不是出在兵团的指挥上,而是作战对象、战场条件等已经与东北、华北完全不同了。
  他对作战参谋说:“通知各军加速追击和截击,力求在当阳、宜昌间歼敌一部。第47军和湖北独立第1 、2 师及第38军一部,迅速包围宜昌,以炮火封锁江面,阻敌南撤;第38军主力在古老背一带渡江,迂回到宜昌对岸之磨鸡山一线,切断宜昌守军的退路,决不能让这股敌人再跑掉。第49军加速向沙市前进,第39军暂集结在建阳驿至沙洋一带,会同第49军攻占江陵。沙市。”
  肖华补充说:“把情况同时报告林总。”
  作战参谋还未转身,林彪的电令已到:趁宋希濂各部还在移动之际,督促各部队以急行军速度,对敌展开迂回包围,务歼该敌。林彪强调,各部抵达指定位置后,均须用炮火封锁江面,不使敌人从水上跑掉。
  曹里怀率部赶到宜昌。宜昌守敌向宋希濂告急。
  宋希濂在常德。收到宜昌告急的电报,连夜赶往津市,然后换乘小火轮,于7 月15日到达枝江,再改乘等候在那里的军舰溯江而上。
  宋希濂乘舰抵达宜昌、宜都间时,解放军第38军的追击部队正准备在北岸古老背一带渡江。发现敌舰后,顿时展开猛烈射击,暴风雨般的机枪声炸得军舰钢板啪啪作响。当时,由于运输不便,加之主力又是急行军,火炮没有跟上,火力不足,才使宋希濂得以逃进宜昌。
  当天黄昏,曹里怀下令攻击,在这种田三缺一的态势下,敌军顽强抵抗,第47军伤亡不小。
  战斗最为惨烈的战场,是宜昌西北的镇境山。这是一座海拔1400米的高山,是宜昌外围制高点和守城的屏障。敌人经营有年,碉堡纵横交错,战壕互相连接,明堡暗堡互衬,外围一道道铁丝网和鹿岩。当曹里怀下令攻击时,宋希濂也下了死命令,丢失阵地者一律枪毙!
  战斗中,敌军以逸待劳,以坚固的工事为掩护,顽强抵抗。解放军长途奔袭。疲惫不堪,冲锋中仍然英勇顽强。连长倪思善,身患疟疾,浑身打着哆嗦,仍然坚持指挥,不下火线。战斗英雄张连发英勇果敢,机智敏捷,带领全班同敌人刺刀见红,敢打敢拼,最后全班只剩下他和一位负伤的年轻战士。在激战镇境山的战斗中,第47军415 团的大部分连队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16日凌晨,第47军攻克镇境山,宜昌之敌全线溃逃。
  16日3 时,第47军进入宜昌。
  与此同时,第49军先后解放沙市、江陵。第门兵团各军全部南渡长江。
  各军奉命继续向湘北前进。至29日,相继占领慈利、临澧、常德、桃源等城,宜沙战役结束。此役,共歼国民党军15000 余人,解放湖北、湖南17个县市,切断了白崇禧与宋希濂部的联系,打开了我军南进湘西的大门。
  林彪在指挥宜沙战役的同时,指挥了湘赣战役。
  为配合宋希濂部作战,并阻止四野大军沿粤汉路南下,白崇禧在兵力部署上,以第97军置于岳阳及其以南之铁路沿线,以第103 军置于益阳;以第126 军置于长寿街、铜鼓,沿汨罗江组织运动防御;以第3 兵团之第48军置于高安、万载地区,第46军置于分宜、新余地区,第7 军置于萍乡、澄陵地区;以第58军置于平江、测阳地区。
  林彪判断,宋希濂在西线行动时,白崇德在东线湘赣地区可能有所动作,遂决定:在宜沙战役同时,以第12兵团所属第40、45、46军,第15兵团所属第43、44、48军,二野第4 兵团所属第13、14、15军及第14兵团第41军,共10个军约43万人,发起湘赣战役,围歼白部主力第3 兵团于万载、宜春地区,为进军华南开辟通道。
  6 月29日,林彪根据白崇禧部“侧翼甚敏感,而正面则较麻痹”的特点,命令第15兵团先头第43军一部,由靖安。安义直插奉新以南,主力则由武宁地区直插高安以西以南地区,目的是首先抓住突出于奉新、高安之敌一个师至一个军,围而不攻,诱敌增援;以长江北岸之第二、48军,由九江至武穴之线渡江,向武宁、永修一线前进。第12兵团待第15兵团在高安以南打响后,先头第40军即由通城直插浏阳、澧陵,第45军即由咸宁以南地区直插铜鼓。二野第4 兵团待第15兵团打响之次日,即由新涂、丰城一线渡过赣江,插至萍乡、宜春,造成对敌包围之势,然后聚而全歼。以第14兵团之第41军和第15兵团之第46军,分别向安义以南和永修、德安移动,作为总预备队。
  6 月30日,根据林彪的命令,各部队从集结位置出发,向指定地点开进。
  7 月8 日,李作鹏、张池明的第43军长途奔袭,其主力第129 师如猛虎般扑向奉新、高安之间,然而仅歼敌一个连。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