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弄出来的泥胚当然是卖相奇差,若拿到集市上去卖,怕是白送都没人要。
  但是袁否却不挑,只要大瓮不漏水,而且足够大足够牢,样子难看点又有啥?
  但只见断魂泽畔,已经摆满了大瓮的泥胚,正在七月里的烈日下曝晒,按说,陶器泥胚的晾干最好还是阴干,因为烈日曝晒容易开裂,但袁军却是没时间等泥胚阴干了,所以只能选择在烈日之下曝晒,就算有部分开裂也是在所不惜。
  再看挖在小土包背面的瓮窑,也是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就是一个大型土窟窿,底下用砖块砌出一个拱形,顶部留出了漏格,袁否虽然对烧窑技术不甚明白,却也看得出来,这底下大约便是燃烧室,而上层就是摆放泥胚的窑室。
  为了防止火光外泄,刘晔还特意在土窑的排烟口加盖了砖房,砖房的开口朝向大泽,这样背对大泽的江东军就怎么也看不到端倪来了。
  “好!”袁否粗粗看完,欣然说道,“今晚就开始烧!”
  “诺!”刘晔长长一揖,欣然点头。
  (分割线)
  断魂谷口,江东军要塞。
  周瑜正在据案抚琴,可是弹着弹着,只听得铮的一声,其中的一根琴弦竟然无缘无故的突然间就断了。
  悠扬的琴声便嘎然而止。
  正跪坐在旁观看孙子兵法的吕蒙便讶然抬头,问周瑜:“都督,怎么了?”
  “无事。”周瑜摇摇头,却感到手指一阵隐隐的刺疼,微微曲起手指一看,却只见右手中指的指尖竟沁出了一点嫣红,很是醒目。
  “都督你受伤了?”吕蒙便赶紧起身,准备唤入医匠。
  “子明不必着忙。”周瑜却赶紧制止,说道,“不过区区小伤,不妨事。”
  说完,周瑜便将右手中指放进嘴里轻吮几下,血很快便止住了,只不过,周瑜之前静止如水的心境,却是怎也平静不下来了。
  “子明,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周瑜皱眉问道。
  吕蒙跑出去看了看计时的日晷,回来禀报说:“都督,已经未时三刻了。”
  “已经未时三刻了么?”周瑜的眉头便越发的蹙紧了,低声说,“这么说,袁军今天是不会前来攻了,也罢,令各军将士卸甲吧。”
  “诺!”吕蒙揖一揖,传达军令去了。
  目送吕蒙的身影远去,周瑜又站起身,登上了简易要塞的望楼,然后站在望楼上,居高临下看着对面的袁军要塞,暗忖道:袁否,你还真的是沉得住气呢?然而我倒要看看,你又能忍到什么时候,若是三天之内不来进攻,袁军怕是就要粮尽了吧?
  (分割线)
  一般的陶器,至少也要烧上一个昼夜。
  但袁否不需要高质量、精美的陶器,他只需要不破不漏、入水不化,并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大瓮即可,根据这个要求,烧结的时间便可以极大的缩短。
  所以,一个晚上的时间,对于这批大瓮来说却是足够了。
  第二天天色才刚刚放亮,袁否便急不可待的来到了土窑前。
  骁骑司马邬思良带着数十名骁骑卫打开了土窑,既便隔着几十步远,袁否等人也仍能感觉到一股热浪迎面袭来,不过,无论袁否这个公子哥还是刘晔这个书生,都丝毫没有受到这热浪的影响,脚下都不约而同的向着土窑迈了几步。
  因为是一次性土窑,所以邬思良他们在打开土窑时,手下毫无顾忌,将土窑的正面整个都给扒了开来,所以袁否他们很容易就看清楚了窑室里垒放得整整齐齐的大瓮,但只见,数百口土瓮的土色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青黄色泽。
  邬思良跟一名骁骑屯长披上打湿过的葛衣,冲进窑室,用木架抬出了第一口大瓮。
  大瓮才刚被抬出来,袁否、刘晔便不约而同的围上来,袁否更是急不可待的操起一根小木棍轻轻的敲在大瓮上,只听嗡的一声轻响,音色很是清越,那口大瓮却是毫发无损,袁否加重力量又连敲了数下,大瓮仍是牢固不破。
  “哈哈哈,成了!”袁否喜不自禁的道。(未完待续。。)


第169章 逃出生天

  大瓮已经造好,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小渔村的房屋都是用芦苇搭成的茅草屋,几乎找不着木料,但在魂断谷两侧的悬崖下却仍然长着一些树木,此前修建简易木塞,徐盛带人砍伐了一些,却也剩下不少,这些木材却正好拿来打造木筏。
  而且江东军也不会怀疑,还道袁军伐木只是为了加固要塞。
  若是没有大瓮,因为比重问题,这些原木打造的木筏肯定是入水即沉。
  但若在木筏的周围绑上大瓮就不同了,中空的大瓮可以产生巨大的浮力,将整个木筏连同筏上的人员、马匹托起在水面上。
  刘晔总共烧制了四百多口大瓮,完好无损的也有三百多口。
  凭借这三百多口大瓮,刘晔足足打造了三十多艘大型木筏。
  每搜木筏足可以搭乘四十个人或者十匹战马加十个人,来回一趟就可以把将近一半人或者三百人加三百匹战马摆渡过去,甘宁手下的三百部曲却是最好的船夫,仅用了不到半个晚上的时间,就将袁军三千余人连同七百余匹战马大部送过了断魂泽。
  袁否和刘晔却是第二批走的,袁否临上木筏前,还将最后留守的徐盛叫到跟前,如此这般叮嘱一遍,徐盛听了连连点头。
  袁否离开之后,袁军的简易要塞里便只剩下了徐盛和手下三百骁骑。
  当然,这三百骁骑此刻全成了步兵,所有的战马却已经先一步过湖。
  徐盛他们的任务就是留下来欺骗周瑜。做出袁军仍然被困在小渔村的假象。以尽可能的为大军的逃亡赢得足够的时间。天地良心,此时此刻,袁否脑子里想的就是逃亡,他只想早些逃离这个鬼地方,离得周瑜这个妖人远远的。
  大别山这一战,几乎已经在袁否心里留下阴影了。
  徐盛忠实的执行了袁否的命令。
  (分割线)
  又是平静的一天,周瑜心中的不安却更加强烈了。
  眼看日头已经过了中天,而袁军却始终没有发起突围之战。周瑜便再也沉不住气,再一次登上了要塞的望楼。
  站在已经加高到三丈有余的望楼上居高临下看去,但只见百十步外,袁军修建的那座简易要塞依然还是那样,上百名披甲士兵仍然是手执长矛,一丝不苟的坚守在寨墙上,要塞两侧的望楼上,哨卒也不断的向着这边张望,警惕性极高。
  然而,要塞后面。袁否驻扎的小渔村却是一片宁静!
  周瑜的眉头再一次蹙紧,太宁静了。不对,太不正常了!
  这又不是正常情形下的两军对峙,若是正常的两军对峙,袁军这番表现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可袁军现在却是已经被江东军困在了绝境中,军粮也是所剩无几,眼看着就要全军覆灭了,他们竟然还能够如此从容淡定?
  莫非,这仍是袁否的欺敌惑敌之策?
  吕蒙也跟着爬上了望楼,问周瑜说:“都督,袁军的表现很是反常啊,这都已经是第三天了,他们为什么还不突围?难道,袁否竟要等到军粮耗尽,然后再让他手下的将士饿着肚子跟我们拼命?袁否该不会这么愚蠢吧?”
  周瑜下意识的摇头,袁否当然不蠢,而且聪明得紧!
  那么,袁否迟迟按兵不动,葫芦里卖的究竟又是什么药?
  这一刻,周瑜竟也感到了一丝茫然,生平第一次生出猜不透别人心思的苦恼。
  此前,既便是在居巢之战最艰难时,周瑜也没有茫然过,袁否凭借那神秘的利器,虽然迫使江东军签了城下之盟,但周瑜知道,那一战若再打下去,最终败的就一定是袁军,而不会是江东军,所以那时候,周瑜并没有茫然。
  然而现在,周瑜却真真切切的感到了茫然,彻底茫然了。
  这就好比一个钓者,面对着一池浊水,却看不清水面下的猎物时,就难免会心慌,上钩的究竟是一尾大鱼呢?还是一头怪兽?
  水面之下,会不会隐藏着噬人的怪兽?
  吕蒙说道:“都督,要不由末将率军发起一次佯攻看看?”
  周瑜默然,手指轻叩着望楼的护栏,脑子里却在急剧盘算,投入少量兵力发动佯攻,只怕是很难打出袁军的真实意图,但若投入兵力过多,一旦攻击失利,袁军再趁机发动反攻的话,就有可能趁机突入江东军大寨!
  这会不会就是袁否的真实意图?
  袁否会不会就是在等,等他周瑜首先沉不住气?
  想到这里,周瑜又抬起头看了看断魂谷两侧的峭壁,峭壁直立犹如刀削斧凿一般,既便是经验最丰富的药农也绝攀爬不上去,何况是数千大军?
  “不,不可轻举妄动。”周瑜终于做出决断,再等!
  (分割线)
  袁否带着大军渡过断魂泽之后,天色只是子时刚过。
  有将士准备打起火把,却让袁否厉声喝止了,袁否怕呀。
  袁否真是被大别山中无处不在的烽火、狼烟整出了阴影,袁否担心,这附近的某座高山上还有江东军的烽火台,万一打起火把,让江东军的烽火台发现了行踪,再点起烽火,那可就大事不妙,周瑜立刻又会带着大军追上来。
  要知道,眼下可还没有完全走出大别山,焉知此前的悲剧不会重演?
  袁否绝不敢有一丝的掉以轻心,当下命令全军将士摸黑行军,宁可摔个鼻青脸肿,也总好过招来江东军,再次陷入到绝境!
  不过,到了白天,袁军的行踪却是再无所遁形。
  所以,天亮之后,袁否便开始不断的睃巡沿途所经过的高山。
  邀开之幸,袁军一路所经之处,山路两侧的高山上再没有升起狼烟,袁否不知道,断魂泽已经是周瑜给他选定的葬身之所,所以江东军的烽火台也只到断魂泽,过了断魂泽,却再没有设置更多的烽火台了,说到底,设置烽火台也是极耗人力的。
  沿着山路往南急行了五十多里,前方山坳里出现了两条岔路。
  袁否勒马回头,问随行的丁奉:“阿奉,这两条路分别通向哪里?”
  丁奉指着两条岔路说:“公子,左边这条通往皖城,右边这条通往寻阳。”
  袁否听了没片刻犹豫,立刻说:“我们走左边这条,回寻阳!先回寻阳!”
  话还没说完,袁否便已经一催坐骑,当先踏上了通往寻阳的那条小路,袁否身后的刘晔、杨弘、纪灵等人便也纷纷催马跟上。
  然而,往前走了还不到半里地,袁否却忽然勒住马,不往前走了。
  看到袁否勒住马不再往前走了,刘晔等人也纷纷跟着勒住马,杨弘更是勒马回头,问袁否道:“公子,怎么忽然又不走了?”
  袁否却没理会杨弘,只有一对眼珠子在那急速乱转。
  杨弘一看袁否这样,立刻就知道袁否又在动歪脑筋,便赶紧闭上了嘴。
  袁否的那对大眼睛乱转了好一阵,忽然回头问刘晔:“子扬,我记得孙策跟周瑜应该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好基友,呃不,应该是至交好友,对吧?”
  刘晔点头说:“没错,孙坚被黄祖射杀之后,孙策一家曾经借住在周家,周瑜因为跟孙策年龄相若,意气相投,所以交称莫逆。”
  袁否又说道:“上一次居巢大战,周瑜跟孙策向来是形影不离,对不对?”
  刘晔略一思想之后说:“好像是,居巢之战,孙策虽然将印信都给了周瑜,也将全军托付给了周瑜来指挥,可每次出战,孙策都必然会随周瑜一起登上巢车,临阵观战,居巢之战结束前的城下之盟,孙策也是跟周瑜一并前来出席,两人果然是形影不离。”
  袁否再说道:“可三天前,我与周瑜于两军阵前相见时,孙策却不在。”
  刘晔回答道:“孙策在龙亢受了重伤,箭疮未愈,自然是不敢走山路,所以没能够出现在断魂谷,这却也不足为怪。”
  袁否嘿然说:“这么说,子扬你也认定孙策没来断魂谷?”
  “定然没来。”刘晔说,“否则以孙策跟周瑜的交情,周瑜于阵前与公子会面时,孙策也定会来凑热闹。”
  “就是这个!”袁否的眸子里已经放出了凌厉的冷焰,又对刘晔说,“那么子扬你说,孙策现在人在哪里?”
  “孙策人在哪里?这个在下如何知……”刘晔最后一个晓字还没说出口,忽然间就反应过来了,当下脸色一变,疾声道,“孙策对大乔姑娘有意久矣,若不出意外,孙策此时定然在乔家坞无疑,没错,他定然在乔家坞!”
  “说的就是这个!”袁否狠狠击节,眸子里的冷焰变得越发的凌厉,说,“那么,子扬你说说,现在袁否身边还能剩下多少兵马?”
  刘晔皱眉沉吟说:“江东军出征庐江时,共计发兵三万余人,居巢一场恶战,江东军死伤甚众,若再剔去伤者,此时可战之兵定然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
  此前在大别山之中,我军于路遭到江东军围追堵截,发现的江东军不下八路,每路约五百人,便是四千人,更有吕蒙一千精兵于身后穷追不舍,这便已经是五千人众了。
  三天前,周瑜又至少带了八千大军过来,关于这点,在下可以通过清点江东军的营帐数量而大致判断出来,既便有所出入,相差也绝不会太大,由此计算,此时孙策身边剩下的人马绝不会超过三千之数!”(未完待续。。)


第170章 逆袭

  ps:  月初,含泪求月票。
  刘晔以笃定的语气说道:“公子,此时孙策身边剩下的人马绝不会超过三千之数!”
  “三千?”袁否却仰天打个哈哈,大笑说,“子扬,我告诉你,孙策身边现在根本就没有三千人马,因为你算漏了其中一条。”
  “在下算漏了其中一条?”刘晔蹙眉说道,“还请公子示下。”
  “寻阳!”袁否嘿嘿一笑,说道,“子扬,我也是刚刚才想到的,以周瑜之算计,你觉得他还会把寻阳这条后路留给我们吗?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周瑜乃当世之兵家,他能不知道这点?他能把寻阳再留给我们?”
  就是说,周瑜再是对自己有自信,也必须提前考虑,万一在大别山中堵不住袁军,让袁军从大别山突围出来,这时候,提前夺取寻阳,截断袁军回归寻阳之路就很有必要了,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