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寿春行死间瓦解四家联盟,下蔡力挽狂澜于即倒,龙亢临危受命,一战重创孙策,再到居巢大战周瑜,以不到三千兵却令三万江东大军裹足,再到大别山中,破掉周瑜之谋,再到汝南郡以彭越挠楚之法,令得曹操疲于奔命……
  凡此种种,连邺城的乞丐都对袁否的事迹耳熟能详。
  其实,袁否之所以能够人未至便在邺城有如此名声,还真得拜他在淮南、庐江两郡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居巢之屯田。更极大助涨了他的名声。
  秦汉时代。由于交通不便,朝廷想要提拔某个人时,派人了解这个人的品性优劣就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就取了一个巧,拿这个人在士林中的名声来作为评判的标准,结果就在士林营造出了一种互相品评的风潮。
  不仅如此,甚至还出现了品评专业户。
  譬如许邵,譬如水镜先生。都是品评专业户,谁要是经过许邵、水镜先生的品评并且得到了好评,那基本就仕途可期。
  袁否的名声就在淮南士林的口口传颂中推涨起来的。
  淮南士林又将袁否的名声传入徐州士林,徐州士林再传入青州,然后传入冀州,在到了冀州之后,由于袁否身份使然,再加上袁绍的性格癖好,袁否的名声得以彻底发酵,由是袁否迅速成为了整个邺城乃至整个河北都家喻户晓的人物。
  所以当袁谭回到邺城之后。才会吃惊的发现袁否竟已名满邺城。
  不仅如此,更令袁谭瞠目结舌的却是。父亲袁绍在与麾下文臣武将聚会时,也是每每谈起袁否,而且满口都是溢美之词。
  袁绍夸赞袁否是袁氏千里驹,将来必成大器,袁绍话里话外更流露出来一个意思:一旦袁否到河北,袁绍就必予以重用,而且极可能以袁否为主将领兵征讨公孙瓒,剿灭公孙瓒之后,也极有可能就地委任袁否为幽州刺史!
  袁谭深知父亲袁绍的性格,知道这绝非随便说说而已。
  因为不久前,袁绍才刚委任他的表兄高干为并州刺史!
  高干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能力,都远不足以与袁否相提并论,仅仅只是因为他是袁氏的外戚,父亲就肯委任他为并州刺史,现在袁否是袁氏的嫡系子弟,父亲委任他为幽州刺史那那就太正常不过了。
  这也就是说,他若能得到袁否的支持,那么河北四州,他袁否就有了两州的兵马,既便是表兄高干倒向袁尚,他袁谭也是无所惧。
  正因为这个原因,袁谭才会如此急切。
  袁谭说完便紧盯着袁否,等着袁否表态。
  袁否笑吟吟的回看袁谭,却没立刻发话。
  对于袁谭的心思,袁否可说是洞若观火。
  如果袁否只是想当一个游手好闲的富贵公子哥,最好当然还是置身事外,就凭他袁氏嫡系子弟的身份,就凭他将传国玉玺献给袁绍的功劳,将来无论是袁谭当世子,还是袁尚继承大位,都不会影响他的富贵。
  然而,袁否却是知道历史走向的。
  袁否知道,如果不设法改变历史,袁绍终究会败给曹操,他这个富贵公子哥当不了几年就得完蛋大吉。
  更何况,袁否并不打算当个游手好闲的富贵公子哥。
  袁否可是个有大志向的,他可是有志于一统天下的。
  所以,袁谭、袁尚的世子之争他必须参与,而且必须深入参与。
  还有个原因,袁绍这人还是挺具有胸襟的,对自己也极有信心,他非常之确信,只要自己还活着,他的几个儿子就绝对不可能取代他,所以他并不介意几个儿子在那里争,也不介意手下的文臣武将选边站队。
  袁绍甚至于还在隐隐的鼓励几个儿子争夺世子大位。
  所以,袁否在世子争夺战中选边站位,政治风险是非常之小的。
  “兄长放心,小弟当然是站在你这边。”袁否没让袁谭等太久,当场就表了态,而且态度还出人意料的干脆利落,干脆利落到让袁谭都有些意外,这种事,不是应该云遮雾绕隐隐约约,哪有这样直截了当,对吧?
  确信袁否会支持自己,袁谭的态度又变得不同,变得更加亲热。
  袁否也不失时机的向袁谭提出了请求:“小弟有一事还得麻烦兄长。”
  袁谭便概然说道:“贤弟何需如此见外,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说吧。”
  “是这样,我在庐江选了一门亲,虽然未完婚,却已经有了婚约,对方是乔氏,也算是当地名门世家……”当下袁否便将他和刘晔分别与小乔、大乔定亲,并且在北上途中,大乔和妻兄乔玳让曹军给掳走之事原原本本都说了。
  袁谭听完了,问道:“贤弟,你的意思是说,并不确定大乔、乔玳是否还活着?”
  “是的,并不确定。”袁否说,“但我相信,大乔和乔玳多半是被曹军给俘虏了。”
  “行吧,这事小兄记下了,回头便派人前往许昌与曹操交涉。”袁谭点了点头,又不无担心的说道,“不过曹操这人素来狡诈,既便是他真的抓到了人,也多半会推说不知,所以小兄却不敢向你打保票。”
  “这是自然。”袁否忙道,“再就是,小弟也抓了曹操的养子曹真,可以作为交换。”
  袁否其实抓了曹真、李典两人,但他只打算拿曹真去交换大乔与乔玳,李典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走的。
  “贤弟还抓了曹真?那这事就容易。”袁谭闻言大喜。
  当下袁谭便命亲兵将辛评唤入大帐,让辛评前往许昌与曹操交步此事。
  待辛评走后,袁谭又说道:“贤弟,既然你与乔氏已经有了婚约,何不唤来一见?”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袁谭身为袁否的长兄,自然是要与小乔见面的,袁谭还得奉上一份见面礼,这既是袁谭的长兄风仪,也是对小乔的肯定。
  当下袁否便命人唤来小乔与袁谭相见,袁谭也依礼送了小乔一块玉佩。
  送走了小乔,袁谭打趣袁否说:“贤弟真是好艳福,能娶得如此佳人。”
  袁否笑瞄了后帐一眼,笑着说:“兄长的艳福又岂在小弟之下?方才之美人,想必也是兄长你的侍妾罢?”
  “你说阿奴?”袁谭的脸色便立刻阴下来,沉声说,“贤弟有所不知,阿奴此女却是阿媪送给小兄我的。”
  袁否闻言便微微一窒。
  袁谭这里所说的阿媪,当然不是他的生母,袁谭的生母早故,现在袁绍的正妻却是袁熙以及袁尚的生母,袁刘氏,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悍妇,在袁绍死后不久,即将袁绍的四个小妾切成人彘,可谓凶残到了极致。
  想到方才的那个娇滴滴的小美人竟是刘氏送给袁谭的,袁否便不禁替袁谭感到肝颤,身边无时无刻不绑着这样一颗定时炸弹,只怕也是日子难过,可恼的是,因为刘氏的缘故,还不能随随便便的就拆了这颗定时炸弹。
  兄弟俩聊了大半夜,直到丑时过才沉沉睡去。
  次日辰时过,袁谭、袁否兄弟便拔营北上,返回青州。
  在北上青州的途中,袁否将小若榴叫到跟前,小声说:“若榴,公子交给你一样任务。”
  小若榴娇憨的问道:“公子,什么任务呀?”
  别看小若榴身体已经长成,个头都一米七出头了,说不出的高挑、苗条,可她终究只是个十三岁的丫头,依然是小姑娘心性,袁否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才选中的她,因为这样的小若榴才不会让人生出提防之心。
  此时的袁否自然不会想到,在短短十几年后,小若榴就会成长成为让天下各路英雄豪杰闻风丧胆的蜂后。
  袁否伸手一指前方的马车,说:“看到那辆马车没有?”
  小若榴点头,说:“看到了。”
  “知道里边坐的是什么不?”
  “不知道,谁呀?”
  “是我长兄的如夫人。”
  小若榴哦了一声,就没话了。
  袁否又说:“你想个办法,找个机会接近她,跟她成为好姐妹。”
  “行,公子,你就瞧好吧。”小若榴很爽快的就应承下来,却没有问袁否为什么要让她去接近袁谭的如夫人,袁否也不可能告诉小若榴,这只是他随手布下的一枚闲子,至于将来是否会发挥作用,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未完待续。。)


第260章 大儒郑玄

  由于有了袁谭大军的庇护,北上青州再无波折。
  曹操虽然很想把袁否干掉,可现实却是残酷的,以他今时今日的实力,是断然不敢招惹袁绍的,只能够任由袁否北上。
  不过曹操还是小小的恶心了袁否一把。
  当辛评赶到许昌并向曹操道明来意后,曹操直接告诉辛评,他只从乱军中抓到乔玳,大乔却是不知所踪,为了给辛评或者说袁谭一个交待,曹操还煞有介事的派人去大肆调查,最终结果却是大乔死在了乱军中。
  不过,曹操为了表示诚意,还是主动放了乔玳。
  辛评没奈何,只能带着乔玳回青州向袁谭复命。
  (分割线)
  回头说袁否,跟着袁谭逶迤北行,于旬日之后抵达青州首府临淄。
  到临淄之后,袁否却并没有急着继续北上冀州,而是向袁谭告假,只带着刘晔、徐盛还有太史慈昼夜兼程往北海而来。
  这次来北海,袁否是专程拜访大儒郑玄而来的。
  在刘晔给袁否所制订的宏图之中,大儒郑玄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说到郑玄,就不能不说经学,说到经学就必须说今文经、古文经。
  说到今文经以及古文经,就必须先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开始,便是法家一家独大,秦始皇兵吞六国之后,也想依葫芦画瓢在六国故土推行法治,却遭到了极大的阻力,尤其是儒家。更成了反对法家的急先锋。于是有了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之后。秦代以前的文献大多散失,直到刘邦定鼎天下,由一部分老儒生凭借记忆默写下部分经书,用当时通行的隶写并整理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取舍,使之更贴合当时人文环境,这便是今文经。
  然而,到了西汉成帝、哀帝年间。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皇家库藏,发现了一部用古文字书写的《左氏春秋传》,然后孔氏后人也从老宅的隔墙里凿出了不知道什么年代藏进去的《仪礼》《尚书》等古藉,在这些古藉的基础上,就衍生出了古文学派。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在解说、观点上存在极大分歧,逐渐成了水火难以相容之势。
  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分歧,互相倾辄,不仅无法推动学术进步,反而因为内耗极大的影响到了经学的权威,于是有些有识之士便开始致力于弥合、统一两派学说间的分歧。而郑玄便其中的集大成者。
  郑玄因为遭受党锢之祸,绝了仕途之念。便开始集中全部精力注解经书,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融合古文、今文经学于一体的郑学问世了,郑学一经问世,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便告废止,郑玄成了公认的士林领袖。
  袁否如果想要争霸天下,仅凭武人是不行的,还需要大量的读书人相助,建国之后,治国就更需要读书人鼎力襄助,所以,获得郑玄的认可并支持,可谓终南捷径,别的不说,只要郑玄发一句话,给他举荐几个军师那就不得了。
  袁否一行马不停蹄,两天后便抵达了高密县。
  自进入高密县地界,问及郑玄,于路的牧童、樵夫、猎户及贩夫走卒无不争相指路,所以没费太大波折,袁否一行便找到了郑玄所居的郑公村。
  一进郑公村,袁否便看到村口有一颗数人合抱的百年古松,古松虬枝横出,树干上布满了龟裂的枯树皮,仿佛在向世上诉说着它曾经经历的无尽苍桑。
  百年古松下,一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跪坐在蒲席之上,娓娓而谈。
  在老者四周,如拱星拱月般跪坐着数以百计的儒生,侧耳聆听。
  史载孔子讲学,最盛时有数千人听讲,对经袁否是非常怀疑的,因为几千号人围坐在一起,就算能够保持良好的秩序,孔子的声音也不可能传达外围,孔子不过一介书生,没有张飞那样的大嗓门,外围的学生听个蛋?
  以袁否估计,能有几百人听讲就不错了。
  然而,在看到了眼前这一幕之后,袁否却开始相信,孔子讲学的盛况许是真的。
  眼前围坐在老者四周的儒生纵然没一千,却也不会差太多,袁否粗略的数了数,少说也有八百人,古有三千弟子听孔子传道,今有八百士子听郑玄授业,郑玄老夫子还真是不让孔夫子专美于前哪。
  郑玄讲的认真,士子听得更认真,竟没人注意到袁否的到来。
  徐盛蹙了蹙眉,当时就要上前打断郑玄授课,却让袁否给制止了。
  袁否制止了徐盛的无礼举动,然后翻身下马,恭恭敬敬的走到人群最外围席地坐下,跟着认真的聆听起来。
  郑玄的声音有些低沉,却极具穿透力,袁否虽在外围却仍能听清。
  却是巧了,郑玄正在讲解的正好是尚书,袁否便命徐盛打开包袱,从里面翻出了之前在庐江时候印刷、装订成册的郑注尚书,这册郑注尚书,用的是蔡侯纸,雕版的却是马钧,所以印刷质量非常好,可谓精美。
  旁边的儒生手里拿的都是竹简以及木牍,袁否却捧着一本印刷精美的纸质书册,两相比较,真是高下立判。
  不过周围的儒生都在认真听讲,竟没有人注意到。
  袁否这一举动,当真是媚眼抛给了瞎子,白瞎了。
  郑玄足足讲了一个时辰,始才停下小憩,袁否便收起书册,上前拜见郑玄。
  “学生袁否,草字显责,拜见郑老夫子。”袁否按着学生礼,向郑玄大礼参拜。
  如今的袁否在士林中间可谓是名闻遐迩,听闻是袁否当面,郑玄也起身长揖回礼。不管怎么说。袁否都是袁氏子弟。而袁绍如今却是冀、青、并三州的主人,郑玄虽然超然世外不问俗务,却也不敢太过托大。
  有贵客到访,郑玄便命士子们散去,然后将袁否等人引入了草庐。
  分宾主入座,袁否也没有半点客套,直奔主题问:“敢问夫子,士子读书所为何?”
  郑玄微笑笑。不动声色的反问袁否:“若以公子之见,士子读书所为何?”
  郑玄原以为袁否会回答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既便不是,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