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以晃又看到一份福建的奏折,打开看了一遍,对李云中禀报道:“皇上,福建左宗棠来报,广东、广西共有几十万天地会的会党与他联络,谋求大汉官职,左宗棠也不知如何处理,请皇上决断。”
  李云中吩咐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左宗棠为征南大将军,这些事情就由他处理,不必报到南京请示,万一耽误了前线军情,反而得不偿失。”
  胡以晃点头称是,立马在奏折上批示。
  李云中看着户部报上来的账单,训斥:“户部做的是什么账单,乱七八糟,不知所谓!”
  蒙上升赶紧丢下手头事务,请罪道:“微臣知罪,请皇上恕罪,户部人手奇缺,计算每年的赋税实在是力不从心。”
  李云中看着上面全是繁体字,难看又难认,没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吩咐:“户部马上拨银三万两,建立一座技术学院,专门教授学生算术方面的学问,中国那么多的人才,总有几个对这方面擅长的人物,至于壹、贰等数字就学习洋人的那一套,简洁易算,通俗易懂。”
  蒙上升道:“微臣领命”
  常大淳浏览了一份奏折,面色微笑,起身将它呈上,开口道:“恭喜皇上,庐州大捷!”
  李云中欣喜的接过奏折,认真看了起来,喜笑颜开:“没想到江忠源如此不智,庐州城小兵弱,他竟敢只率五百人就入住庐州,被我军逼得跳河自杀,哈哈总算为冯先生报了仇。”
  胡以晃道:“江忠源所部皆为悍勇,除了留在南昌的两千人,余下的全被我军歼灭,清军又损失了一员良将,安徽全境光复指日可待!”
  李云中对蒙上升道:“今年皖北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户部要准备足够的粮食运往安徽,安抚百姓。”
  蒙上升道:“请皇上放心,商人今年在南洋采购了不少粮食,全都被户部收购,皖北大旱的事,户部能够应付。”
  李云中道:“粮食也多越好,商人无利不起早,我军既然攻占福建,就命商人将收购来的粮食运往福建,户部派专人管理,再由福建运往各地。”
  胡以晃赞道:“此计甚妙,商人最重成本,运到福建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节约成本。”
  真是荒唐!常大淳见胡以晃身为相爷竟为商人考虑不由感叹,对皇上谏道:“微臣劝谏陛下多防备商人,商人重利轻义,往往顾私利而不顾国法,乱世用重点,大汉律法宽容,对商人特别优待,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
  陆建瀛也跟着谏道:“大汉有三害,一事商人,二是洋人,三是清国,请皇上限制商人行为,以免他们得意忘形。”
  胡以晃也觉得商人在大汉地位太高,劝道:“行商之人远离家乡只为求取钱财,皇上鼓励经商,民间百姓十室九空,田地无人耕种,地里的麦子、稻米没有人收取,大汉根基不稳,社稷动摇,而且商人多行不法之事,小商贿赂官员,巨富私养奴仆,此风不可长。”
  蒙上升见李云中的脸色并无预想中的阴沉,附和道:“皇上三思,商人行事毫无顾忌,猖狂无道,地方官员多有被其所制,商人犯法不敢受理,反而相互推脱、延后,民间百姓多有苦之。”
  李云中想起了马克思的名言: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我不就是想培养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阻力,除了商人没有一人赞成的,李云中颓然丧气,决定暂时退让,打起精神道:
  “几位爱卿所言有理,商人骤然活跃,是分不清自己地位,传令刑部、户部、礼部与商会几位代表,联合制定出一部法律,这部法律专门为商人而设,不许有偏颇之处,亦不许故意打压商人,只为了规范商人的行为,比他们做一名儒商!一手拿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
  听皇上带个儒字,陆建瀛颇为兴奋,觉得是自己劝谏的效果,在这大汉为官真是轻松,不用跪安,不用担心劝谏被杀头罢官,扶着三寸胡须笑道:“皇上英明,儒商儿子才是行商的精髓所在,这一手算盘一手论语说的更是精妙。”
  蒙上升问道:“只是这制定律法,何必让商人参加,如果到时他们胡搅蛮缠,我等该如何应付?”
  商人真有那么厉害?李云中问道:“你是官,他是民,商人还敢胡搅蛮缠!”
  常大淳脸色愤懑道:“这帮奸商仗着有后台撑腰,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偷奸耍滑,屡屡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李云中很惊讶,问道:“什么后台那么硬,还可以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敢如此吧!”
  蒙上升、陆建瀛等人一齐惊讶的看着李云中,这商人的后台不就是当今皇上吗!
  李云中看着他们怪异的眼神,这才明白过来,讪讪笑道:“这商人也有利于国家的地方,西洋人虽然唯利是图,不知廉耻为何物,但是工业发达,国力强横,我们大汉再不思变革,迟早沦为他们的猎物,常言道:落后脚要挨打,洋人可不会给我讲道理,只会狠狠的扑上来,搜刮民脂民膏。”
  PS:上个星期一,一天会员点击300,昨天才70,难道这本书真要沉默下去?都已经50万字了,求支持,求支持。。另外,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批评可以写在书评里,昨天就有好几个有用的意见。


 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国藩去职

  陆建瀛与常大淳这一年也开了眼界,明白洋人的先进之处,叹道:“难道堂堂天朝上国,只能学习洋夷才能强盛吗!”
  常大淳听了陆建瀛的感叹,也面有戚戚之色。
  李云中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难道告诉他们,奴隶制被封建制取代,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这些都是历史潮流?
  恐怕说出来,陆建瀛会第一个反了自己。
  李云中见他们垂头丧气,只能尽量安慰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只是学习洋人的先进之处,去其糟帕,就像魏源说的那样,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陆建瀛似有所悟,明白了李云中的良苦用心,诚心诚意的恭维道:“皇上大可不必如此,我等并非食古不化之辈,只要皇上认为有道理,我们做臣子的也只能支持皇上,毕竟这天下都是皇上的!”
  李云中哀叹:说了半天等于白说,这天下怎么会是朕的呢?
  曾国藩觉得自己毫无奋斗方向,在湖北,好不容易赶走了杨霈,又来了官文;在江西,将陈其迈弹劾罢官,又换了文俊,这皇上太不识相,曾国藩决定回家呆一些时候,等到大厦将倾的时候,再出来临危受命,讨价还价。
  郭嵩焘看着曾国藩把行礼收拾妥当,最后一次劝道:“大帅何必如此,伯母逝世。我等都很悲伤,但是江西局势危急。非大帅不可挽救,何必要回湖南呢?”
  感觉无官一身轻,曾国藩深吸口气,对着满屋的将领说道:“我这个儿子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尽孝,一直在外奔波,如今母亲过世,难道我还能不在身边守孝吗!”
  朱孙贻已经升为江西按察使,所以对江西有很深的感情。跟着众人附和道:“大帅可以夺情啊,现在湘军离开不了大帅,江西也离开不了大帅!大帅三思!”
  郭嵩焘跟着劝道:“是啊,大帅,您申请夺情,皇上一定会批准,这样就可以避免天下非议。大帅要为天下百姓考虑啊!”
  曾国藩这次是心意已决,他对咸丰实在是太失望了,用到湘军的时候就软言相劝,好处许了一大堆,用不到湘军的时候,就将他曾国藩扔在一旁。不管不问,之前许诺的督抚之位也落到别人头上,自己办团练的是侍郎头衔,现在还是侍郎头衔,麾下的将官职位都升的比他高。这让他情何以堪。
  “江西的情况我已经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大人谈过了,他会派人前来指挥。你们好好的配合,不要因为意气之争,而坏了我与胡大人之间的情谊!”
  见曾国藩决意要走,郭嵩焘大急,索性摔破罐子,直言道:“湘军是大帅一手创建的,没有大帅,湘军就不再是湘军!既然大人只顾自己得不到的封赏而回乡,这大大有违了我们当初建立湘军的初衷!那我们还不如趁早解甲归田,隐归乡里,免得大汉得了天下找我们秋后算账!”
  曾国藩被郭嵩焘损的喘不过气来,使劲的咳嗽几声,作为一个理学家,他一生最重诚信二字,平时也是‘诚信’不离口,听郭嵩焘讽刺他见利忘义,火冒三丈,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对郭嵩焘多了一丝芥蒂,还是装谋做样的回道:“官员有父母丧事,必须回籍守孝,这是惯例,岂能因我一人而有所违背?你们快快回到营中带兵,现在短毛李云中称帝,忙着大封功臣,江西都督赵烈文刚到江西,也要熟悉军情民事,暂时是没有战事发生的,你们不必担心。”
  众人见曾国藩带了几个仆从,径直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心中全都变得无所依靠起来。
  胡林翼刚升为湖北巡抚时,能指挥的湘军不足一万人,五个月过后,勇丁就扩充到了两万人,七个月后,达到了三万人,十个月之后,更是激增到四万人,如今光是湖北的湘军就有五万人,规模早早的超出了曾国藩时期的总人数。
  供养这庞大的队伍,当然需要很大一笔银钱,每月需要白银三十万两,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万两,胡林翼早就明白,在大清招勇易,供养难,没有银钱招不来的勇丁,招来之后如果维持不下去,发不出薪饷,勇丁非但不听话,反而会逼上官发饷,处处惹是生非,上次武昌之战。胡林翼对此深有体会。
  曾国藩说得好,要当战神,先请财神,胡林翼已经想过所有办法,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湖南每年都要为湖北湘军提供粮饷,他还改革了包括田赋、捐输、盐税等项目,直到徐州琦善想出的厘金政策,湘军才步上正轨。
  短短一年,胡林翼经营的武汉已经是湘军的第二个大本营。
  罗泽南走进大帐,对着沉思的胡林翼说道:“大人,下官估计,武昌城内的粮草所剩不多,是否现在攻城?”
  胡林翼道:“不急,这次我们湘军一定要把长毛成建制的歼灭在湖北,上次攻克武昌,让长毛主力逃窜,这才有后来武昌复陷于贼的结果,等到春霆攻克汉川,再克武昌不迟!”
  罗泽南急道:“江西来报,短毛整军备武,似乎有意攻占南昌,江西乃是湖北前沿阵地,如果丢失,湖北必将一日三惊,谈何歼灭反贼,恐怕守住偌大的湖北都成问题!”
  胡林翼惊道:“既然南昌有事,武昌战事宜速战速决!自古攻城无善策,我们不能像上次那样只顾取巧,你带兵主攻北门,我带领大军佯攻其余两面城墙,只留文昌门不攻。”
  罗泽南领命而去。
  自从秦日纲封了燕王,韦俊就嫉妒的发狂,最然知道天王不可能同时封他们韦家兄弟二人为王,但是此番攻克武昌,全是他韦俊的功劳,为什么秦日纲封王!
  看着手中韦昌辉的书信,韦俊犹豫不决,上面说天京将有大事发生,要他保存实力。
  PS:最近事有点多,码字凌乱,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每天要码一万字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昌沦陷 罗泽南授首

  “国宗大人,城内所有弟兄都已经准备妥当。”
  韦俊看着城下准备攻城的湘军,深吸口气,对众将领说道:“武昌被围,湖北局势一天不如一天,我天兵占领的府县相继被湘军攻占,昨天我收到天京圣旨,天王命我军突围,现在城下湘军并无准备,大家听我命令,打开城门之后,全军冲出城去,将湘军杀败,不许追击,所有队伍开到西面金口镇集合,那里有我天军水师接应。”
  “遵令”
  韦俊道:“开城门!”
  “杀”
  武昌城内一万守军全部向城外冲去,湘军部众猝不及防,看着气势汹汹的太平军,丢下云梯就往后跑。
  看着即将奔溃的本部兵马,罗泽南奋力大呼:“顶住,大家上前杀敌!杀敌!”
  不一会,溃兵就将罗泽南淹没,战场上只有一边倒的屠杀,湘军前阵冲垮了后阵,李续宾等人无奈,只有随着溃兵往后退,打算在后面收编溃兵,重整旗鼓。
  罗泽南见湘军越败越远,气的全身哆嗦,挥剑阻拦溃兵迎敌,边跑边喊:“杀敌!杀敌大家都回去杀敌。”
  “砰砰”
  一阵硝烟飘过,罗泽南无力的躺在地上,心里突然有种嘲弄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自诩知兵,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死在战场上。
  湘军逃到长江边上终于停下,李续宾就在长江边上整军,不到半个时辰就率领湘军嗷嗷叫的杀到武昌城下。太平军早已消失,看到的只是满目狼藉的战场。湘军旗帜丢的满地都是,一具具死尸都是背向城墙,还有不少伤兵躺在地上哀嚎。
  李续宾、李续宜等人看着上百名伤病围成一个圈子,仿佛在哀悼什么,想到恩师不见,两人都有种不降的预感,跌跌撞撞的朝那边冲去。
  伤病见知府大人冲过来,稀稀落落的喊道:“布政使大人死了!”
  李续宾、李续宜看着罗泽南的尸体。心慌意乱,嚎啕大哭,他们与罗泽南十几年的师生情谊,就在今天阴阳两隔。
  胡林翼、刘蓉、王錱等人在太平军撤退的时候就冲进城内,看着阔别已久的巡抚衙门,胡林翼感慨万千。
  刘蓉对着愣在原地泪流满面的胡林翼笑道:“润芝何苦做出如此小女儿之态,我军奋战一年。终于收复武昌,润芝应该高兴才是!”
  胡林翼解释道:“学生只是喜极而泣,自从受封湖北巡抚之位以来,学生只在里面住了三晚,如今故地重游,深有感触啊!”
  王錱半是认真半是玩笑道:“下次可不能把武昌的兵马全部调走。这长毛就是猎犬,鼻子灵着呢,两次攻占武昌都是趁我军出征在外,城内空虚。”
  胡林翼带头走进巡抚衙门,笑道:“璞山说得对。就算湖北全境沦陷,也要把武昌给守住。每次攻占武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