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由长子蒙天恩继承。”
  蒙上升刚才反思了自己所作所为,带头结党营私,与常大淳发生党争数次违逆皇上旨意,只因为皇上不顺他的意思行事。种种事情,每一件都够凌迟处死,知道此番绝难幸免,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皇上不但不杀他,还把爵位也保留下来。情不自禁的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跪拜哭道:“微臣谢过皇上不杀之恩,微臣对不住皇上重托,微臣告辞。”
  胡以晃看着失魂落魄的蒙上升,欲言又止,他早就劝过蒙上升注意言谈举止,行事方式。可是当时蒙上升骄傲自满,自恃是众人的结义大哥,强行将众兄弟结为一体,自认首领,行事越来越霸道,就连皇上也不放在眼中,还当他是当年的七弟。
  户部主事胡万胜看了自家老爹胡以晃一眼,暗自抹了把冷汗。从袖中掏出一张奏折,出列道:“微臣弹劾常大人结党营私、任用私人、阻碍新政三条罪名,请皇上定夺!”
  胡万胜心里祈祷老爹胡以晃可以帮他一把,本来他接到皇上暗示,以为只是例行公事,弹劾常大淳,让他收敛一下。没想到刘永刚出招,自己的上司的上司就被革职幽禁,如果此番告不倒常大淳,他不但在皇上心里留下了无用的印象。还得罪死了常大淳,以后的日子不用说也很难过。
  陆建瀛暗道坏事!常大淳也逃不过一劫,想在广西籍人士恨他如骨,不趁机落井下石才怪。
  张遂谋不待李云中说话,就亲自出马,上前道:“常大淳结党营私满朝文武都有目共睹,礼部侍郎叶名琛、刑部郎中赵宣立、都察院佥都御使王德奔、赵科元、钦天监袁立权、翰林院学士沈葆桢等等,此十数人日日聚会,奏事偏颇,党同伐异,请皇上明察。”
  沈葆桢等人心中慌乱,暗地里进行的事,大家心知肚明就算了,没想到张遂谋竟然堂而皇之的说出来,大大违反了官场默契,他们几个永远贴上党争的标签,功名利禄因为这番话也不翼而飞,盖因历代君主最痛恨的就是官员暗地里结党。
  刑部郎中赵宣立脸红脖子粗,出列抗议:“绝无此事,我们与常大人只是同僚,没有结党营私,我们更不是常大人党羽,你血口喷人,这是报复!”
  林大基冷冷一笑,问道:“只是同僚,你们为何日日聚会,我也是你同僚,怎么没有叫上我?”
  钦天监袁立权哀叹,躺着也中枪,他投靠常大淳纯粹只是为了升官发财,绝没有为清流奋战的意思,为了自身功名,立即回道:“大家平日聚会,只是研讨学术,至于不邀请林大人,您也是心知肚明,至于常大人为人,我等实在是不清楚,不过常大人学问那么好,人品也应该是好的才对!”
  常大淳又是尴尬又是气愤,这袁立权平日里表现的人五人六,没想到一到关键时刻就露出了真面目,一个投机的阴险小人!
  常大淳将目光看向沈葆桢,他这一个小圈子,因为林则徐的关系,沈葆桢最受皇上信任,刚投靠过来,就被授予翰林学士职位,希望他可以出面替自己美言几句。
  沈葆桢低眉沉思,仿佛没有看见常大淳的目光,他也是有苦难言,前几天皇上找他谈过话,意思就是:想要升官发财就闭嘴,想要沉寂二十年就张口。意思很明显,如果自己替常大淳求情,就要被压制二十年,他现在三十四岁,正是施展抱负的时候,怎能为了刚认识的常大淳而做出如此牺牲?
  都察院佥都御使王德奔暗想自己已经与常大淳连为一体,不能不救,上前跪在常大淳身旁,大声道:“启禀皇上,常大人一心为国,况且孙女刚刚入宫,身为皇亲国戚,怎会对社稷不利?请皇上三思。”
  胡以晃冷笑,上前说道:“常大人一心为国会结党营私?常大人身为皇亲国戚不思报恩,反而变本加厉的排除异己,阻碍新政,罪加一等!”
  陆建瀛被逼无奈,如果再沉默下去,他这清流首领位置恐怕就不稳了,左移两步,躬身道:“常大人所行之事,皇上最清楚,况且皇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公正的处断此事,大家与其争论不休,不如听候皇上裁决!”
  张遂谋心情舒畅,刚才的郁闷之情随着常大淳落难而排解一空,暗道:此番你常大淳不死也脱三层皮,阁辅的职位也该让贤了,哈哈哈!
  张遂谋上期说道:“臣附议!”
  林大基、李秀成、陈承瑢、林绍章等人也出列附和。
  李云中见大局已定,轻描淡写的说道:“常大淳虽然功劳,但是不掩其过,看在常娘娘的面子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令其闭门思过,三月之后呈上自罪书,至于王德奔、赵科元二人,贬为西北县令,以观后效。”
  常大淳磕头,声音沧桑:“谢主隆恩!”
  张遂谋灵机一动,暗想现在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上前言道:“启禀皇上,据李鸿章来报,西北战事堪忧,回民纷纷结寨自守,据听王命,马文录、白彦虎数次率军屠杀军民,其中匪首马化龙提出割据陕甘称臣纳贡的主张”
  “砰!”李云中大怒,责问:“五万装备精良的大军,竟对一帮报名束手无策,告诉李鸿章!如果他无能,朕会派别人去,三个月之内,陕甘还没收复,就让他在那里终老一生!”
  张遂谋缩了缩头,本想给李鸿章上点眼色,没想到惹得皇上大发雷霆,当即退后不语。
  兵部尚书赵烈文暗暗讥笑张遂谋,出列道:“启禀皇上,陕甘回乱都是一些暴民带头闹事,李大人已经找到了源头,正在诱降马化龙父子,请皇上放心,两月之内,李大人必能收复陕甘两省!”
  李云中这才点头,想到如果李鸿章这点事情都摆平不了,也不叫李鸿章了。
  礼部侍郎叶名琛为常大淳的事情虚惊一场,到现在才反应过来,上前禀报:“启禀皇上,湘军使者郭嵩焘等人求见!”
  “宣!”


 第二百五十三章 湘军条件

  朝堂之上,太监那独特的声音响起,一波接着一波:
  “宣湘军使者觐见!”
  “宣湘军使者觐见!”
  刘蓉、郭嵩焘二人,低头快步而行,以前只以为汉军只是穷乡僻壤出来的流民,虽然己方要投降,心里还是有一丝优越性,今番进了如此阵势,心中只剩下惶恐。
  刘蓉与郭嵩焘一前一后的躬身拜道:
  “外臣刘蓉拜见皇上陛下!”
  “大清臣子郭嵩焘拜见大汉皇帝陛下!”
  李云中微微一笑,看了郭嵩焘一眼,回道:“两位先生免礼,你们此番所来是为何事?”
  刘蓉暗自责怪郭嵩焘多事,如此场合竟敢得罪皇帝,为了节外生枝,急忙上前两步抢先答道:“小臣是受了三湘父老所托而来,以前湘军助纣为虐,抵抗皇上天威,实在是愚不可及,请皇上为了两湖千万子民,止戈息武,湘军愿意解甲归田,永不与皇上为敌!”
  郭嵩焘露出愤愤不平之色,埋怨刘蓉太过卑躬屈膝,就算他们投降,也不必说的如此谄媚,仿佛在摇尾乞怜一般。
  李云中笑道:“这可是那曾国藩的意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郭嵩焘强硬的回道:“我要是早知如此,皇上也没有机会在这金銮殿上而坐了!”
  “大胆!”胡以晃早对这不阴不阳的郭嵩焘不满,听他又说出讽刺大汉的意思,立即大声呵斥。
  李云中摆了摆手,对这郭嵩焘有了不同看法,虽然刘蓉的态度让他高兴,但是湘军如果没有一两个强硬人物,他反而不放心,认为这些人都隐藏起来,伺机而动。
  刘蓉对郭嵩焘使了个眼色,如果早知他这么冲动。说什么也不带他过来,如果此事弄巧成拙,他一番苦心付之东流不说,湖南家乡遭遇兵祸,这才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事。
  看着郭嵩焘低下他那强硬的头颅,李云中志得意满,问道:“曾国藩可有条件?”
  刘蓉笑道:“启禀皇上。我们大帅有三个条件!”
  “大胆!”张遂谋走过来大声说道:“准许你们投降就是最大的恩德,没想到你们还敢讲条件,陕甘的马化龙讲条件,我们刚刚传达了杀无赦的命令,难道曾国藩想要效仿?”
  郭嵩焘觉得不但曾国藩受到侮辱,就连自己也被轻视。立即怒气勃勃的回道:“湘军数十万士卒,三湘数千万百姓,哪一个怕死!岂是马化龙那个蛮夷能比得了的吗!”
  见二人有争辩的意思,陆建瀛出场笑道:“二位何必争辩,皇上自有主张!”
  张遂谋瞥了眼陆建瀛,躬身返回队列。
  李云中问道:“曾国藩有什么条件?如果是两湖自治,就不必说了。回去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天兵到来!”
  刘蓉躬身拜道:“小臣哪敢据抗皇上兵威,两湖自治绝无此事,国家多灾多难,我等志士仁人岂敢再提出非分之想。”
  顿了顿,见李云中露出欣慰之色,刘蓉继续说道:“我们的条件很简单,第一:湘军投降。有不愿为官的幕僚、将领,皇上不得强留。”
  张遂谋冷笑了几声,讥讽道:“真是笑话,世上还有不愿为官的人,我看他们是怀念满清,图谋不轨!”
  李云中瞪了张遂谋一眼,吓得他立即低头认错。不敢再随便插言。
  刘蓉见没人提出异议,又说道:“第二:两军交战,必有死伤,湘军杀过汉军。汉军也杀了不少湘军,湘军投降之后,汉军不得报复,皇上必须一视同仁,裁撤兵员,必须征得湘军将领同意,才可实行。”
  李云中摇了摇头,问道:“你们湘军有多少士卒?”
  刘蓉小心答道:“水军共有六十个营,三万八千余人,陆军共有128个营,大约8万余人,加起来就是十一万八千人,每月饷银五十万两!”
  李云中默算片刻,郑重的回道:“既然湘军归于大汉建制,那两湖就再也没有战事,这里身处中国腹地,用不了那么多人,如果湘军愿意北戍,我一兵不裁!”
  到时候,让湘军攻打俄罗斯,两败俱伤,既能应付英法等国的盟军,又能消耗俄罗斯的兵力,两全其美。
  天上掉下来馅饼,地上就有陷阱!刘蓉也不傻,立即问道:“皇上打算让湘军攻略东北?只是湘军还有不少愚忠之人,投降大汉已是难得,如果让他们攻打大清,恐怕会适得其反,请皇上三思。”
  李云中笑道:“当然不是攻打咸丰小儿,东北朕还不放在眼里,平定东北一个军绰绰有余,朕说的北戍,是与俄罗斯帝国交战,他们侵占我国大量土地,又觊觎东北,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已经与英国、法国等强国结盟,一起攻伐俄罗斯,现在盟军已经与俄军交战。”
  郭嵩焘暗叹一声,怪不得英国、法国、美国等没有人继续卖给湘军火器,原来都与伪汉打的火热,只是洋人都是贪财轻义之人,这李云中如何指使他们自相残杀?
  刘蓉也是惊叹不已,不过让湘军与俄罗斯交战,他也没有底,小心说道:“故土难离,况且俄罗斯远在万里之遥,恐怕湘军士卒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请皇上赎罪。”
  李云中对着下面二人冷笑几声,才回道:“既不愿裁兵,又不愿为国效力,难道你们相当军阀?朕已经决定了,湘军远征,朕一兵不裁,反而加兵加饷,如果湘军真的故土难离,朕也不是那种不近人情之人。”
  刘蓉与郭嵩焘听到这里,面露喜色,只以为此行功德圆满。
  李云中慢慢的说道:“十一万湘军,朕只留两万,其余全部遣散回原籍。”
  “这”刘蓉与郭嵩焘面面相觑,他们两都是幕僚,平时只负责账目、后勤,就算出谋划策也是按照曾国藩的思路去想,现在让他们决定那么的事情,他们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才好。
  见刘蓉与郭嵩焘不再说话,凌十八不耐烦的说道:“扭扭捏捏像什么样,难道曾国藩没有交代你们?”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蓉这才想起曾国藩确实授予他们全权,只要两人全部赞成,结果就是再糟糕,他曾国藩也就不反对。
  刘蓉主降,必定卑躬屈膝,郭嵩焘主张抵抗,必定持强硬态度,两人互相制约,互相合作,他曾国藩就高枕无忧。
  刘蓉对郭嵩焘使了个手势,郭嵩焘考虑了会,摇了摇头,刘蓉又换了手势,郭嵩焘才不动声色的点头。
  刘蓉有了准备,大声说道:“启禀皇上,湘军十数万人全部远征,军心必然不稳,小臣请求削减远征人数,这才可让湘军将士安心。”
  李云中问道:“你们湘军能出多少人?”
  刘蓉回道:“最多五万人,不得打乱重编,而且必须由湘军将领统帅,当然我们会服从皇上的命令。”
  李云中笑道:“那好,就出五万人,四万水军编入大汉海军编制,剩余两万湘军北上,配合李鸿章剿灭回民叛军!你们把第三个条件也一起说出来吧!”
  见李云中一转眼,就把湘军分解,刘蓉无奈,回道:“我们大帅有一女儿,名曰:曾嘉欣,年方二八,十分貌美,因为仰慕皇上文略武功,茶不思饭不想,眼看日益消瘦,持续下去不免香消玉殒,大帅无耐之下,这才假公济私,请求皇上纳曾嘉欣为妃。”
  听他说的露骨,李云中心虚的看了赵雅丽一眼,回道:“这不好吧,朕刚刚纳妃。”
  李云中是真的不想,暗自嘀咕,情报部门将曾国藩的画像呈上来过,那么丑的一人,生出的女人会十分貌美?鬼都不相信。


 第二百五十四章 准备与俄罗斯开战

  陆建瀛却不这样认为,清流一派失去了常大淳这种中流砥柱,继续补充曾国藩这样的人才,而现在正是拉拢他的绝佳机会,如果促成这段婚姻,不但增强了曾国藩的权势,也间接地增强了他这一派的实力。
  “启禀皇上,湘军新附,军心不定,如果皇上纳曾国藩之女为妃,不但湘军信服,三湘父老、官员也认为皇上是诚心纳降,无后顾之忧!”
  刘蓉看着说话的陆建瀛,暗自点了点头,见他处于百官领袖的位置,就已经知道他是陆建瀛,暗中记住他的模样。
  叶名琛早已经与刘蓉串通一气,也出列劝道:“皇上子嗣单薄,臣等实在担忧,理应为皇上广纳嫔妃,生儿育女,国家之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