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宗棠还真担心他那些老乡将李云中骂的恼羞成怒,一声令下把他们全部砍头。
  李云中见左宗棠不放心的样子,表示道:“我保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先生放心在这等我的好消息。”他也不想左宗棠看到他出糗的样子。
  走到驿馆门口,李云中就已经后悔了,暗骂自己犯贱,没事去挨骂干什么!忐忑不安的进入驿馆,将里面的当差人员全都不动声色的赶出去,禁止他人进出驿馆。
  “赵兄,你怎么能为反贼开脱,现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都是这帮反贼搞出来的!”
  “非也,杨兄,如今是朝廷不作为,任由洋人欺凌,天下百姓都活不下去,才去造反。”
  李云中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这个“赵兄”可以收为己用。
  “杨兄何必与他多费口舌,姓赵的不是我们湘人,肯定是反贼安插在我们中间的奸细,哼我看你不要白费心思了。”
  “不错,杨兄,大哥说得对,姓赵的不安好心,句句为反贼说话。”
  


 第五十二章 赵烈文来投

  “不错,杨兄,大哥说得对,姓赵的不安好心,句句为反贼说话。”
  
  李云中见“赵兄”落入下风,被反驳的说不出话,赶紧推门进去,道:“汉王殿下在广西起事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正朔,怎么能称呼其为反贼呢?”
  杨芳桂转头看向来人,见李云中穿着反贼的衣服,轻蔑道:“原来是李贼的爪牙,哼。”
  李云中半晌才反应过来“李贼”就是指他自己,也不准备公开自己身份了,看向被屋中众人孤立的那人,道:“这位就是赵兄了,在下姓李。”
  “在下赵烈文,江苏人士。”
  李云中疑道:“我听说这里全都是湖南人氏,赵兄怎么会在这里。”
  “在下仰慕汉王,特来投靠。”赵烈文解释道
  “真是斯文败类,枉为读书人,竟然不帮朝廷,反而投靠反贼在下王开化。”见李云中看向他,王开化不甘示弱的报上自己名字。
  李云中听出他的声音,刚才就属他羞辱赵烈文最甚,问道:“你读过书吗?认识孔子吗/”
  王开化指着旁边两人道:“我兄弟三人,个个都是举人,如何没读过书,孔圣人妇孺皆知也。”
  李云中指着他的辫子问道:“孔子在书中教你们留辫子了吗,满洲人入关之时屠杀多少汉人!说不定就有你祖宗,现在你竟然口口声声为满人尽忠,真是斯文败类。”
  王开化怒道:“满洲人入主中原就是正朔,你们造反就是贼寇。”
  赵烈文劝道:“现在不说那边是正朔,单看民心所向,满洲人入关之时,民心思定,这才让他们得了天下。如今朝廷人心尽失,正是我汉家男儿取回天下的时候。”
  王开林不屑问道:“你怎知朝廷人心尽失?”
  赵烈文自信一笑,单手负背,侃侃而谈“汉王起事不过两年就纵横几省,入主南京,这不正是朱元璋返元的兆头,况且四川有洪秀全占据重庆、淮北有捻军起事、陕西更有**暴乱,还有全国各地随起随灭的会党,你说这朝廷还能有活路,与其辅佐让它苟延残喘,不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而天下各路义军中,只有汉王能成事,各位以为如何。”
  “在下杨金龙,见过赵兄,听君一席话,真是茅塞顿开,这朝廷真的无药可救?”
  赵烈文回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土地兼并益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内忧外患,这些不都是亡国之兆?而朝廷并也没有人能力挽狂澜,八旗贵族堕落腐化,并无当初开国时的胆气,各位想一想如此朝廷不亡,还有天理吗?”
  “哈哈说的好、说得妙,赵兄真是宰相之才啊。”李云中是越看越满意,没想到今天驿馆一行,竟有如此收获,这是一个不亚于左宗棠的人才。
  见屋子里众人都是沉思起来,不少人还露出挣扎模样,李云中趁机蛊惑道:“明珠最怕暗投,如今汉王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各位留在南京必能人尽其才,日后大展宏图封侯拜相岂不痛快,何必还要回去为满人效力,皇帝终归还是信任满人,提防咱们汉人。”
  见还没有人说话,李云中继续道:“不瞒各位,我生平最佩服的人就是林则徐前辈,他虎门销烟这是大涨了中国威风,可惜道光老儿听信谗言,将他流放新疆,而接任的都是满人大官,对洋人卑躬屈膝,丧权辱国啊!”
  王开林情不自禁道:“王某深有同感,纵观朝廷几任皇帝都对汉人是又用又防,说是满汉一家,始终不肯推心置腹。”
  杨金龙对李云中道:“不知阁下在边身居何职,以阁下之才,恐没有我们用武之地啊!”
  “哈哈,杨兄多虑了,现在汉王是求财若渴,上次有个秀才来投,汉王就封他为七品县令,像杨兄这般大才最少也是知县,说不定还能当上知府。”李云中开始拉拢起来
  杨金龙喜笑颜开,上前道:“在下真能当上知县?不瞒李兄,我苦读十年连举人都没考上,到是杂七杂八的书看了不少。”
  李云中更是高兴,解释道:“汉王对懂得经世致用学问的人更是重视,杨兄必能受汉王重用。”
  不少人都露出兴奋神色,他们都是科场失意的人,对八股文不在行,最拿手的就是经世致用发面的的学问了。
  “在下李良平愿意投靠汉王,还请李兄代为引荐。”
  不少人反应过来,急忙上前围住李云中。
  “在下王德榜,湖南江华人,请李兄代为引荐。”
  “在下王开来,共有兄弟三人,请李兄引荐一二。”
  
  
  李云中痛苦并快乐着,嘴里不停的答应,好一会才拉着赵烈文摆脱众人,挤出屋子。
  “哈哈哈”李云中与赵烈文相视而笑
  “草民赵烈文拜见汉王殿下。”赵烈文后退向李云中拜道。
  李云中上前扶起他,问道“赵兄怎么就知道我是汉王。”
  “在下进城时就打听了,汉王今年二十三岁,常年留着齐耳短发,英勇果断,英气逼人,这不就是”
  “哈哈,不用再说了,我脸都红了,走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你们必定能谈的来。”李云中拉着赵烈文返回王府。
  “先生,大喜啊,我找到个大才给你认识了”李云中隔着老远就对左宗棠喊道。
  左宗棠看着风风火火的李云中,哭笑不得,这那点像是一国之主啊!看来以后有空还得教导汉王的言行举止才是,见他拉着一位不到二十的年轻人过来,不由问道:“见过殿下,这位小兄弟是?”
  李云中兴奋的答道:“这位叫赵烈文,江苏人士,你们先谈一会,我去准备酒宴,咱们三个今天不醉不归。”说完丢下两人,走进内堂布置起来。
  大约半个时辰后,李云中估计左宗棠也应该考核完赵烈文,就派人叫他们进屋。
  两人说说笑笑的走到座位,向李云中问候完后,就各自坐下,左宗棠悄悄的对李云中道:“此人真是天纵奇才。”
  “来,二位,为今天相识干一杯。”李云中举起酒杯道,
  
  酒过三巡,左宗棠与赵烈文二人明显有点醉了,说话也不再顾忌。
  左宗棠又喝下一杯酒,道:“我左季高蹉跎一生,没想到却是在殿下这里受到重用,朝廷只对八股文有兴趣,他们都是书呆子呵呵。”
  看来先生对辅佐我还是耿耿于怀啊。李云中想到这里,不禁提醒自己是否也办一个科举,这样有个正规途径招收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光用绑架强逼也不是个办法啊。
  赵烈文劝左宗棠道:“先生就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不会做八股文,朝廷也不会用你的,何必还抱着那份幻想。”
  左宗棠摇了摇头,又朝嘴里倒了杯酒:“幻想?我早就对朝廷失望了,我只是觉得对不起恩师的期望、对不起岳父大人的栽培而已。”
  李云中急忙安慰道:“林则徐前辈我是很佩服的,当年他在军中去世,我也下令大军披麻戴孝,可惜啊,林先生本来就有重病,还被道光催促千里迢迢赶往军中效力。”
  赵烈文气愤道:“说到底,还是满人排斥我们汉人,军机大臣王鼎屡次举荐林则徐,可道光就是不用,可怜王鼎大人他竟愤而自缢,哎可惜”


 第五十三章 决战来临

  李云中到头一次听说这件事,好奇问道:“这王鼎与林则徐是什么关系啊,为什么要自杀呢?”
  赵烈文看向左宗棠,道:“这二人与先生的渊源颇深,其中内情先生一定一清二楚,何不说出来,让汉王殿下引以为戒?”
  李云中赞许的看着赵烈文,真是聪明,挑起左宗棠对朝廷的仇恨,以后先生就不会再有侥幸之心了,李云中屡次封官给左宗棠,官是越封越大。但他都是推辞,称时机未到,分明是对朝廷还有幻想。
  左宗棠恨声道:“卫史遗言成永憾,晋卿祁死岂初心,王鼎大人正是恩师林则徐的老师,十年前,王鼎贵为军机大臣,因为劝朝廷向英法两夷开战,竟被派往河南治理河道,回京后,举荐恩师,被穆彰阿羞辱,愤而自尽。”
  原来王鼎是左宗棠的师公啊,怪不得他那么生气。
  石达开化妆成一个商人,风尘仆仆的来到南京,找到汉王府报出身份,由卫兵通知了许月香。
  许月香也不认识石达开,听说此人是从四川来的,就让陈玉成去通知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的李云中。
  石达开对当初在湖南紧跟在李云中后面的陈玉成有印象,就跟了上去。
  陈玉成领着石达开来到会议外,他进去通报。
  不一会李云中就亲自迎出来道:“原来是贤弟大驾光临,正好,我们正在商讨怎样攻打城外的江南大营,你也来参谋参谋。”
  说着就拉着石达开走进了会议室。
  只见会议室中间摆了个大沙盘,上面的模型正是南京城周围的形势图,石达开第一次见到这种沙盘,好奇之下仔细瞧了瞧:除了南京城内是插红旗外,城外密密麻麻全是蓝旗,不用说,红旗就是汉军,蓝旗就是清妖。
  李云中介绍道:“清妖在城外布置了有七八万人!重点在仙鹤门、黄马群、青马群、孝陵卫、小水关、七桥瓮这几处防守,共扎营140余座,大本营位于孝陵卫,你们说说应该怎样把江南大营连根拔除?”
  左宗棠分析道:“光凭城内的两三万人,恐怕还不行,加上镇江还有一万人,扬州第二军一万多人,才能十拿九稳。”
  张遂谋看着沙盘,又转头仔细的看了会墙上挂的地图,建议道:“清妖之所以建立江南大营,就是保护苏常一带,不如令安徽的第七军由芜湖攻打溧水、句容两县,如此湖州、苏州、常州都在第七军兵锋之下,向荣必定派出重兵堵截,这样以来江南大营内部必然空虚,我军再有朝阳门出精锐袭击孝陵卫,必可生擒向荣。”
  石达开不禁听得连连点头,不由感叹:看来汉王打下江南不是侥幸,麾下也有不少贤臣良将,这叫张遂谋的眼睛像瞎了一样,没想到也能得到汉王的重用。
  焦亮连呼妙计,又叹道:“还是汉王英明,麻痹向荣,使其将大营不断的往前移,现在竟然敢在离南京城门五里处孝陵卫扎营,真是自取死路。”
  李云中指着沙盘上的一个地点道:“让第一军坐船南渡,在燕子矶下船佯攻仙鹤门,主力到北面的黄马群一带扎营,第三军由太平门出击在九华山、龙脖子驻营的清妖,然后埋伏在山脚下的灵谷寺中,清军必然由最近的青马群发兵攻打黄马群,第三军再偷袭空虚的青马群,阻挡清妖的援军,这样就让江南大营分为两半,首尾不能相顾。”
  蒙上升道:“只是第一军军长苏三娘已是王妃,恐怕不宜亲自上阵!还是另派他人指挥第一军”
  蒙上升自从被剥夺军权担任有名无实的江苏都督,一直想再次掌军好攻击苏州,因为江苏都督的治所就定在苏州。
  李云中一直属意左宗棠为第一军军长,下意识的就将目光转向他,却见左宗棠在偷偷打量石达开。
  当即灵机一动道:“第一军暂由翼王石达开统领。”
  石达开慌忙推辞道:“在下能力浅薄,恐不能胜任。”
  “贤弟虽然年轻,但是身经百战,清妖都怕与你的部队打仗,送了个绰号叫‘石敢当’,指挥第一军万把人是绰绰有余啊。”李云中笑道
  石达开暗自寻思:这次前来南京是有求于人,不如先送几个人情,还可以就近观察汉军的实力,说道:“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李云中又对李秀成、李春发道:“你二人定要听从翼王指挥,不可懈怠。”
  两人也知此战关系到汉国前途,都躬身道:“遵命。”
  孝陵卫江南大营
  向荣今天天总是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最近南京城内的汉军频繁出击,定是在试探各处营垒的虚实,今天汉军却毫无动静,难道大战即将来临?叫亲兵召集了江南大营总兵以上将领商议。
  张国梁第一个到达孝陵卫,这两年因为紧跟向荣,已被其保举为总兵,这更加让张国梁对向荣感激涕零,唯命是从。
  半个时辰后,总兵虎嵩林、提督余万清、江苏巡抚吉尔阿杭、总兵潘安、王浚、江南提督和春、帮办长贵、新任江宁将军福兴、总兵德安等人相继而来。
  向荣见人到齐,开门见山的道:“我军相继派兵攻打镇江、芜湖、宁国三地,南京城内的反贼终于坐不住了,恐怕决战不可避免。”
  自从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南京城内的汉军熟视无睹,大本营从镇江西部的高资镇逐渐向西,一直到如今的孝陵卫,沿途驻守的汉军都退回城里,这让一帮巡抚总兵认为反贼已不敢战,要不是向荣再三阻拦,恐怕有不少人要全面进攻南京了。
  吉尔杭阿因为失守镇江,被咸丰降三级留任,念念不忘攻克镇江将功补过,当即开口道:“钦差大人,不如我们先发制人,末将愿意率本部人马攻打镇江,反贼必然会派出援军,这样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中。”
  张国梁反驳道:“一动不如一静,我军不如坚壁营垒,坐等反贼来攻,日久,反贼必定受挫而回,我军沿后追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