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镇吉更加卖力,刀光划破空气犹如龙吟虎啸,不停的向塔齐布身上招呼。
  塔齐布看着身上不停的出现大大小小的伤口,知道这个小将想要活捉他。将心一横,对着石镇吉的大刀撞去,想要同归于尽。
  “砰”的一声枪响,闲下来的秦日纲见塔齐布想要同归于尽,抢捡起一支洋枪就对着塔齐布后背打了一枪。
  石镇吉看着正好从臂膀穿过的腰刀。后怕不已,拔出插在塔齐布心口上的大刀,对着秦日纲道谢。
  胡林翼看着死伤惨重的湘军,毫无形象的坐倒在地,对湖南提督塔齐布之死更是觉得心中慌乱,冷汗叠出。
  彭玉麟涩声道:“大人,退兵吧!”
  胡林翼双目无神的前方武昌城。呆滞的点了点头。
  湖口城外
  “末将李得胜参见汉王,愿汉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李得胜率领湖口守将在城外迎接李云中。
  “都平身,得胜啊,我们有好久没见了。上次你匆匆的来南京又匆匆的离开,也不找我叙叙旧,这让我很生气!这次我是专程来看望你的!”李云中扶着李得胜笑道。
  听着汉王佯装生气的说辞,李得胜感动的无以复加,面色红润道:“末将惭愧,在安徽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让殿下失望了!”
  李云中板起脸,佯装训斥:“此言差矣,这一段时间安徽风平浪静,无论是第七军还是民军都发展迅速,这是大功一件,第七军上下皆有封赏,为此我还想任命你为河南都督!难道你是说我赏罚不公?”
  汉王要任命我当河南都督!李得胜惊喜交加,语无伦次道:“末将无能,恐不足以胜任,罗军长功劳在末将之上,还是让他担任吧!我一个大老粗,只会打仗,对管理地方不在行啊!”
  说完,李得胜就有点后悔,虽然知道殿下说一不二,但是万一因此与都督之位失之交臂,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云中抬头望向江面,目光仿佛跃过崇山峻岭,到了徐州地界,深思道:“等到罗大纲攻下徐州,我打算任命他为山东都督,你们两个双剑合璧,继续合作,那时我大汉要发展内政,你们的任务就是将清军给我牢牢的挡在外面,只要要给我五年时间发展内政,连洋人都奈何不了我们大汉!”
  李得胜躬身道:“殿下放心,末将一定会配合罗大纲作战,清军来的少,我为大王吞之,清军来犯之敌多,我为大王拒之。”
  李云中看着湘军丢下的辎重、帐篷、旗帜,叹道:“原以为可以将湘军一劳永逸的歼灭在此,没想到还是让他跑了,这曾国藩运气也太好了!”
  众人来到县内别院。
  赵老七上前禀报:“启禀殿下,刚收到消息,太平军在此攻占武昌,胡林翼在城下损兵折将,不断地向曾国藩索要援军。”
  李云中问道:“曾国藩现在已经退往湖北了吧?我几万大军云集江西,就凭他那点老底,还承受不住我军一击。”
  赵老七低头道:“曾国藩的湘军并没有撤往湖北,反而在义宁州逗留。”
  李云中分析道:“义宁州靠近湖南,离南昌又近,这曾国藩打的好算盘,不但能支援南昌,还可以得到湖南的支援,此地离湖北也不远!看来他是占了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好地方。”
  李得胜请示道:“那我们是不是追上去,将湘军消灭!”
  PS:等会还有两章,争取在今天12点完。


 第九十八章 称帝议论(四更求月票)

  李云中想了会,否定道:“义宁州地势高低不平,山高水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曾国藩必然会严阵以待,而我军的大炮又不易携带,士卒爬山走路,战力下降,胜了也是惨胜,既然太平军攻占武昌,湘军是一定会派军回援的,这样一来曾国藩兵少将弱,不敢出来作战,我军就可以放心的攻打南昌、皖北!”
  李得胜有点失望,看来殿下要返回南京了,迟疑道:“胡都督已在赶来的路上,殿下是不是”
  听说胡以晃要到了,李云中兴奋道:“我与二哥也是许久没见了,正好趁这次机会叙叙旧,明天咱们到九江去,届时我会在九江逗留几天。”
  第二天,大汉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湖口开往九江,水陆并进,旌旗林立,江面上行驶的船只就有两千多,绵延十余里。
  九江守将林启容事先得到消息,率领部众在江边迎接。
  李云中看着面目全非的九江城是目瞪口呆,一眼望去全都是五花八门的防御工事,各式各样新建墙壁连着湖泊,山地,根本望不到真正的城墙在哪里,就连地上也有许多大坑被填平的痕迹,看来是湘军攻城时填的。
  见汉王盯着九江城愣在原地,林启容解释道:“殿下曾告诫末将九江城地位重要,所以末将闲来无事就在城外修建了这些防御工事,上个月湘军攻城破坏了一些,不过我军很快就能修复。”
  李云中忽然而笑,指着大小不一的城墙道:“我要是攻打这样的九江,立马掉头就走,城中要是有一万守军,我手里没有三万人根本不敢在城下多呆。”
  自己的成果得到汉王认同,林启容兴奋道:“清军湖北巡抚胡林翼攻打九江半个月,连第三道城墙都没突破,末将用事先挖掘的地道。派军潜入他们军中重地,两面夹攻将胡林翼打的大败!灰溜溜的从九江退往瑞昌县。”
  李云中越看越惊奇,赞道:“九江有你林启容在,我就放一百二十个心,不过你要特别注意湖口这个地方,湖口县是大汉支援九江的必经之路,如有闪失。九江就成了孤城,孤城不可久守,如果真有那个时候,你就突围吧,我是不会怪你的。”
  “末将誓与九江共存亡!”林启容荡气回肠,他不相信清军有人能攻下九江。
  李云中因为自己不能与什么城共存亡。所以也从不要求别人为此殉难,拍着几下林启容的肩膀,在卫兵的带领下走进九江城。
  李得胜见林启容茫然的站在原地,上前安慰道:“汉王重视将士性命高于城池的得失,如果九江真有陷落的那一天,汉王希望你能平安的突围,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还不明白?你记住殿下经常说过的一句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在汉王的心中,九江可失,林启容不可死。”
  林启容情不自禁道:“末将深受殿下大恩,必然会守住九江城,决不让清军越雷池一步。”
  心中决定的决定还是没有改变。一定要拼死守卫九江。
  李得胜见李启荣坦然模样,不禁自问:如果有一天安庆失守,自己会不会弃城逃生。
  李云中在九江的第三天,胡以晃就风尘仆仆赶来,李云中不待胡以晃问安,就上前笑道:
  “二哥你来了,我可等了好久了!”
  胡以晃道:“在安庆的时候有些琐事耽搁了。请殿下恕罪。”
  李云中拉着胡以晃,向屋里走去:“别站着了,都进屋说去,难得咱们兄弟相聚在一起。今天一定要不醉不休。”
  胡以晃慨然应诺,身后跟着焦亮、曾水源、李得胜等将领。
  一间不大的厅堂的中,坐满了汉军将领,每人面前摆放一面案桌,上面放着酒肉菜肴,看着这新奇的场面,李云中满意的点了点头,以往宴会都是围着桌子相对而坐,今天特意的享受一把古人的宴会方式。
  坐在上首的李云中对着下面举杯,笑道:“今天咱们能欢聚一堂,大家不要拘束,都是老相识,来,我敬大家一杯。”
  仰头喝完酒水,焦亮放下酒杯,恭维道:“大汉立国不过三年,能如此兵强马壮,地域广阔,这些全是殿下的功劳,太平太过偏安一隅,地域不足我大汉三分之一,殿下也应该废了汉王名号,自立称帝,与太平天国正是分离,也好让天下百姓知道殿下是为了与太平天国不是一路人。”
  胡以晃出身地主家庭,对太平天国本来就没有亲近感,出言附和道:“焦都督说的有理,太平军每到一处就抄人家产,淫人妻女,焚毁房屋,收纳田地,这些与我大汉政策背离,虽然天下老百姓都希望汉王您能吊民伐罪,推翻满清,但内心始终恐惧我们想太平天国那样对待他们。”
  曾水源、林启容等广西将领面有不愉之色,他们很多家人亲戚都在太平军中任职,并不希望大汉与太平天国为敌。
  广西籍将领有心反对,但见两位都督态度明朗,不敢当堂对质,全都沉默不言,愤懑不平之色全都表现在脸上。
  李得胜是地主家仆出身,在他心目中,是汉王收留并且一路提拔他当军长,所以他全心全意的为李云中考虑,听焦亮的意思是让汉王登基称帝,喜道:“殿下早就应该称帝了,那清廷咸丰的才能样样都不如殿下,他能当皇帝,殿下为何不能!殿下称帝,我李得胜第一个支持,”
  这个老李看起来糊涂,没想到遇到大事这么精明,只一句话就想把拥立之功抢去,胡以晃见汉王并无不渝之色,再接再厉道:“在永安的时候,殿下之所以接受洪秀全的封赏,是因为南王冯云山的劝说,殿下与冯先生亦师亦友,这才不好拒绝,如今南王早已牺牲,殿下与太平太过再无联系,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请殿下三思。”李云中苦笑摇头,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当皇帝,他来自后世,习惯了平等自由的生活,对称孤道寡这一套还真不感兴趣,当初接受汉王称号是因为形势逼人,自己还有仰仗太平太国的地方,在南京建都一年,他也从来没有用爵位封赏任何一位功臣。
  “我李云中之所以反清,是因为百姓实在生活困苦,而官府剥削日甚,百姓活不下去,心里只想着推翻满清,让老百姓从此以后可以过上安逸富足的日子,并不是为了封王称帝,割据自立,你们都多虑了。”
  焦亮见汉王竟说出这样的话,哭笑不得,鬼使神差般的接道:“殿下清心寡欲我等佩服,可是大汉并不是每人都像殿下一般无欲无求,他们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拼了全家性命随殿下造反并不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是像历代开国功臣那样公侯万代,与国同休,如今殿下不愿称帝,他们就丧失了立功的动力,我大汉必然有奔溃的一天,殿下三思。”
  李云中又愣住了,这一点他到没想到,现在可没有明主思想,大家全都奔着荣华富贵去的,如果他们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会不会抛弃他,投奔敌人!
  胡以晃等人面色尴尬,附和就是他们贪图荣华富贵,反对那就大家一起白身,不是他们心中所愿,只有板着脸,自顾饮酒吃菜,仿佛没有听到这句话。
  还是回南京再考虑,李云中抛却顾虑,笑道:“这些事情不是我等能决定的,还是交于大臣们考虑,来,大家再干一杯。”
  深夜
  酒席散去之后,胡以晃与焦亮心照不宣的留下来。单独坐在一起,交流着对李云中称帝的看法。
  “我之所以在安庆滞留几天是因为南京派人找我商量一件大事。”胡以晃站起身走到窗口,望着满天繁星。
  焦亮喝着热茶,驱散心中酒意,快活道:“他们已经达成协议,等到汉王到了南京就动手,到时可就由不得汉王了。”
  胡以晃摇头,叹道:“这觉得这样对不起殿下,有时又忍不住提醒汉王,免得到时殿下难堪,万一要争执起来,反而不美。”
  焦亮问道:“你们这边参与进来的有哪些人,一定要把南京的军队控制住,特别是洋枪队,动手的时候一定要瞒着他们,免得出了意外,一发不可收拾。”
  胡以晃慢慢说出参与的人名:“户部尚书蒙上升、刑部尚书凌十八、兵部尚书林大基、江苏都督李秀成、参谋长张遂谋、吏部尚书张维坤,这些主要人员,他们掌控了南京所有兵力,还有女军也答应给我们方便进入汉王府。”
  “这就万无一失,汉王就是跑到天上也会被搜出来,我们这边所有大臣都已经同意动手,还请了外国使节做见证,我想汉王到时不会反抗的。”焦亮说完,又疑虑起来:“我担心赵老七那边收到风声,让他禀报汉王,我们准备的事情就功亏一篑,说不定还会招来汉王的猜忌,赵老七在你们那边有很多耳目,一定要注意防范。”
  PS:24点的时候还有一章。求月票


 第九十九章 跳江(五更求月票)

  “你放心吧,这件事情只有军长以上级别的人知道,下面也是听命行事,赵老七就是神仙,也打探不到,我们还是安心在外地等消息吧。”胡以晃打开房门自顾休息去了。
  罗泽南听说曾国藩要他领兵增援武昌,惊讶问道:“曾公何必如此,江西局势危急,怎么还能分兵武昌呢,万一我率兵赶赴武昌,短毛来攻,曾公您只剩几千兵马该怎么应付!”
  曾国藩不回答,只是催促:“润芝不是个怕死之人,既然他几次请求我派兵支援,那就表明湖北局势真的很糟糕,大家同属湘军一脉,难道见死不救吗,你不要在犹豫了,失去湖北湘军就等于失去根基,变成无根飘萍,我拨给你的全是湘军老卒,你尽快击败长毛,稳定湖北局势,我在这里自有办法,你不用担心。”
  说到这里,罗泽南明白曾国藩决心已下,继续争论只能浪费时间,起身领命:“大帅保重,卑职一定尽快击败湖北长毛。”
  郭嵩焘听说罗泽南带着湘军精锐人马支援湖北,心急火燎的追上来,对着罗泽南质问:“曾公兵力薄弱,你却带着大部分精锐人马支援湖北,曾公留在江西怎么办?”
  罗泽南深吸口气,抬头看着出城的行军,回道:“上天如果还眷顾大清的话,曾公是一定不会死的,如果上天要灭亡大清,有谁能独活吗?我们就不要为此担心了,”
  郭嵩焘还是不放心,问道:“你打算如何支援湖北?”
  罗泽南指着湘军水路两师,严肃道:“以幕僚、训导刘蓉统左军两千人、知府李续宾统右军两千人经通城、崇阳往返湖北,以营官鲍超统领水营绕到岳阳走长江接应巡抚大人。”
  郭嵩焘放下心来,点头道:“如此万无一失,长毛远征,一时气盛而已,有君支援湖北必有捷报。”
  罗泽南笑了起来。答道:“此去不成功便成仁。”
  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