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关设备与人才。”
  密迪乐惊喜道:“谢陛下!”
  众人出了兵工厂,蒙上升对着张遂谋小声问道:“这个洋鬼子一年真的可以生产上万支洋枪?他不会在哄骗皇上吧!”
  林大基对兵工厂里的设备啧啧称奇,摇头道:“这个洋人是老伙计了。应该不会说谎,再说陛下比你我精明百倍,怎会让洋鬼子骗到。”
  “那我们岂不是可以与洋人的军队一样,全部装备洋枪大炮,以后就再也不用看洋人脸色,他们再敢说三道四,就发兵灭了他!”蒙上升还记得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抽鸦片而死。对洋人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常大淳看着一路上密密麻麻的工厂摇头叹气,对赵烈文道:“这成何体统,男子不在家种田纳粮,女子不在家相夫教子,反而都在此上班劳累,成何体统!
  乡下的良田荒废,无人耕种,地主家的佃农也逃散一空。长此以往国家赋税还怎么收,没有粮食军队还怎么打仗,老百姓还怎么过活!”
  赵烈文也无法想象,几亩地的一间服装厂竟然有几千人在内工作:“这些坊主能赚到银子吗?几千个人的开销一个月也得上万两银子,如果能赚钱,照这样算来这些坊主岂不富可敌国。”
  常大淳怒道:“上次兵部采购二十万套衣服,为此户部前后支出达到十五万两。这帮奸商,为朝廷办事,还敢要钱!”
  十五万两,每人每月可以生产八十套。二千人每个月可以生产一万六千套,日夜赶工就是三万两千套,二十万套要七个月,赵烈文惊道:“这帮商人从中赚取了五万两,这陛下也太大方了,不收税还倒贴!”
  常大淳指着后面的兵工厂,小声道:“听说以后兵部采购枪支还是让户部结账,你说这付账的钱到哪里去了,也不见他们还给户部,会不会让皇上”
  “大人慎言,皇上怎么会是那样的人,这些不是我们该讨论的,如果兵工厂到时敢私吞银两,我们一定要向皇上禀报!”赵烈文担心李云中会向明朝皇帝那样,身为一国之君竟然想着经商赚钱,与民争利。
  “最让人担心的是,乡间地主也贱卖土地,兴办作坊,苏州、南京、上海、扬州、常州、湖州这几个地方,城内百姓激增,地价暴涨,与两年前相比足足涨了五倍,贫者无立锥之地,奸商趁机囤货居奇,危害地方,地方官竟然不敢受理,纷纷往刑部上报,我最近受理此事就不下五十起。”赵烈文担心道。
  常大淳目光坚定:“下次我们联名劝谏陛下!”
  福建,泉州
  李玄一身戎装,这几个月的征战已经把他的儒雅之气消磨大半,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行伍的气息,配合着一节胡须满脸的风霜之色,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统兵人物。
  “攻城!”李玄看着紧闭的泉州城,对着身后的‘玄’字营、‘齐’字营大声下令。
  “杀”
  李诗齐在前方指挥着大炮、火枪,同样喊道:“开炮”
  “轰”
  “轰”
  一时间城墙上硝烟弥漫,白色烟雾逐渐遮住城墙,
  “所有大炮对着城墙,给我轰开一个口子。”李诗齐见攻城部队被打下来,对着炮兵喊道,让他们继续开炮。
  “流天,还是再攻一次吧,大帅率领第一军正在赶来的路上,让那帮广西佬看看,不是只有他们会打仗!”王开林从新安排了攻城队形,跑过来找李玄商量。
  李玄看着摇摇欲坠的泉州城,答道:“好!那就再攻一次,这次等大炮轰出所有炮弹,一鼓作气攻下泉州,活捉和春!”
  李诗齐见所剩炮弹不多,连忙举旗向攻城部队示意。
  李玄回身喊道:“攻破泉州,活捉和春!杀!”
  PS:谢谢gigiliu5527的两张月票


 第一百一十三章义军来降

  城墙之上,和春满脸血污躺在一旁,一条臂膀被大炮炸断一截,强忍着痛苦看着清兵守城,嘴里不停地吐出鲜血。
  总兵潘安不停的回头看着和春,希望他能多坚持一会,不是他有多么关心和春,城墙上的清军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和春许下重诺,每人杀敌一人赏银十两,守住城墙每人赏银五十两,如果和春死了,他们这些总兵可没有那么多银子兑现。
  “钦差大人死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全体清兵顿时奔溃,争相的朝城下跑去,一箱箱白花花银子就放在城门口。
  “底下不是银子,是砖头,当官的骗我们!”一群清兵看着只有上面一层是白银,顿时气愤起来。
  “当官的跑了!兄弟们都降了吧!”
  “对,打开城门,我们投降,为他们卖命不值得!”
  
  黄位听说泉州已被攻下,惊讶的问道:“这才一天,泉州就被攻下了,当初江源哥哥围攻半月,还清军杀败,这泉州到厦门无险可守,如何是好!”
  吴宏劝道:“先机已失,如果当初派兵攻打金门,攻略台湾,我们还有退路,如今三面被围,我们又无水军,不如我们索性投靠左宗棠,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黄位有所心动,看向江源嫂,这里就属她威望最大,她要是不赞成投降,事情就难办。
  “江源嫂认为军师说的如何?”
  江源嫂道:“只要不降清军,任凭元帅吩咐。”
  黄位暗叹一声,对吴宏道:“那就麻烦吴兄弟再跑一趟,看看左宗棠能给我们什么官职,一定要给众兄弟争取的好处!”
  吴宏兴奋道:“元帅放心,末将一定尽力。”
  想了一会,吴宏迟疑道:“只是元帅的名字最好改一改,黄位与皇位同音。恐怕会犯了汉王忌讳。”
  黄位忙不宜的点头道:“吴兄弟说的极是,幸亏兄弟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以后就改名叫做黄威,威风的威。”
  左宗棠听说吴宏求见,对左右笑道:“这吴宏来得真及时,上次在福州是我们刚攻下城池。他就到了,泉州也是这样。”
  听大帅说笑,李玄道:“这说明他们很怕我军,只是一帮乱民而已,毫无战斗经验,末将已经打听过了。他们的统领黄得美只是一个贪生怕死、嫉妒贤能、贪图享乐的小人,大帅放心,厦门投降就算了,如果还敢跟我们讲条件,末将马上出兵灭了他们所谓的大明!”
  “把吴宏带上来,大帅有话要问!”第一军军长李春发对门外卫兵喊道。
  吴宏此次前来只是为了投靠,不敢再矜持。立马对左宗棠跪道:“小的吴宏拜见大帅!大帅百战百胜,打的清军丢盔弃甲,钦差大臣和春狼狈而逃,小的佩服不已!”
  李玄脸上浮现傲色,对着吴宏道:“和春已被我军击毙!”
  吴宏惊道:“和春节制四省兵力,如今被大帅击杀,这何止是灭了清军威风!小的代表大明军前来投靠大帅,请大帅接纳。”
  左宗棠正色道:“你们统领想清楚了?这次又提出什么条件?”
  吴宏答道:“小的不敢。黄得美冒犯大帅,已被我们擒拿,现在大明军由黄威元帅统领,黄威哥哥一直仰慕汉王,特派小人前来通报!”
  李玄问道:“那你们黄威有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见满堂将领都露出嘲弄之色,吴宏大声道:“黄威哥哥是为了厦门百姓而降,并不是贪图荣华富贵。只要元帅不杀害义军一人,我等甘愿为元帅效力!”
  左宗棠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难得黄威深明大义,既然他接受我军改编。你回去告诉他,将军队带到泉州,我军不要儿童、妇女,成年男子也不要吸大烟之人,其余的可以自愿加入我军!”
  吴宏想起江源嫂,明言道:“好叫元帅得知,我军监军江源嫂乃是一位巾帼英雄,武勇不下于男儿,胆略过人,在大明深得军心,求元帅收留!”
  左宗棠问道:“可是江源的发妻?我听说江源、江发兄弟率先举起义旗反清,可惜全家被清军杀害,只留一位遗孀逃出来。”
  吴宏急忙答道:“正是江源嫂,还要多谢元帅为江源哥哥报仇。”
  “报南京红头急报!”一位传令兵拿着一份红壳文件急匆匆的呈给左宗棠。
  李春发、李诗齐、杨开林、李玄等将领全都露出惊讶之色,他们只见过白色文件,还没见过紧急的红头文件,全都看向左宗棠,等待解释。
  “哈哈汉王已在六月二十九日称帝,国号为‘汉’,年号定为‘德武’,现在就是德武元年八月三日,汉王是皇上,命我们攻占福建之后,立即攻打广东。”左宗棠已经被前一个消息吸引住了,对后面只是简略的带过。
  李春发等人全都欣喜若狂,满堂都是喜悦的笑声,纷纷打算多立一些功劳,等到皇上大赏功臣的时候,也能谋个勋位。
  左宗棠放下文件,对李玄道:“皇上已经下令已‘玄’字营为核心组建十一军,任命李玄为军长,我兼任福建、广东都督,李诗齐为福建民政部长,杨开林为福州知府,李春发第一军、林凤祥第八军、李开芳第九军全部北进,返回南京修整!”
  李玄放下心中当上军长的喜悦,分析道:“这样算来,我军只有刚组建的十一军,与李世贤的第五军,攻打广州恐怕力不从心啊!”
  吴宏趁机表功道:“大人放心,我天地会的势力在广东最为强横,只要小人前往广东一行,为大人召集十万人马!”
  左宗棠惊道:“广东会党有如此力量!既然如此本帅就任命你为我军特使,前往广东策应我军,等攻下广东,有功人员必定重赏。”
  听说左宗棠南征大军攻下了福建,正在广东边境上厉兵秣马,随时准备进攻广东,广州十三行的富商巨富再也忍耐不住,聚集在一起商量他们到底应该站在那边。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浙江都督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垄断了茶叶、丝绸交易和大宗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日子一长,十三行就逐渐演变为一个特殊组织,享有了垄断对外贸易的特权,在这些特权买办中,又尤其以商家潘、卢、伍、叶四族豪门获利最多,所以由此发展成为广州四家最大的买办阶级。
  而广州也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他们既有外贸特权,也是官府与外商交涉的中间人,负有承保外洋船货应交税饷、财礼并向外商传达官府政令和管理外国商船人员的义务,实为官商性质。其中为首的是怡和行的伍绍荣、广利行的卢继光。但这十三行早已和外国商人共同勾结、包庇、保护鸦片走私,反而成了外商的代理人。
  伍绍荣叹道:“我们这些商人最怕的就是打仗,可是如今大清飘摇欲坠,到处都在发生暴乱,四川有洪杨发匪、江南有短毛生乱,这些年光我们伍家被官府勒索不下于三百万两,在这样下十三行只有解散一条路了,各位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广利行的当家人卢继光并不担心,对着伍绍荣笑道:“谁不知道你们伍家富可敌国,恐怕现在的家产已经不下于三千万两了吧!”
  “三千万两!”在坐的商人全都惊呼出声,虽然他们知道伍家的家产很多,但从没想过有三千万两之巨。
  伍绍荣赶紧否认:“这些都是家父在的时候真的家业。自从家父过世之后,我伍家的产业已经逐渐移往海外,现在伍家只剩一个空架子了,与各位可没法比喽。”
  提到伍绍荣的爹爹伍秉鉴,十三行的商人们全都寂寞无声,人的名树的影,伍秉鉴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是他将十三行推向顶峰,虽然很快就因为鸦片战争而衰落下去,本人也郁郁而终,他们还是继续信仰伍秉鉴的行事风格。
  伍绍荣接着道:“大家还是想想出路吧,短毛不日就可攻占广东,看来官兵是守不住广州了。”
  卢继光很看好大汉。言道:“那我们派人联系李云中?这些反贼造反只是为了贪图钱财,只要从十三行每年赚取的利润取出九牛一毛,足以让他们满足。”
  伍绍荣对投靠李云中并不反对,但不赞成每年抽取红利:“人的贪欲的是无尽的,当初官府逼迫我家,第一次开口只要十万两,第二次也才三十万两。第三次就要二百万两!十三行还是谨守中立,不要偏袒任意一方,各位也尽量的将自己产业转移出广州,那样一来,短毛进城,我们也可以到洋人军舰上暂避风头。”
  “这个办法好!”众洋行的商人全都点头而赞。
  南京上书房
  “微臣王庆露拜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云中放下奏折,欣喜道:“子川你回来了。在苏北可有收获?”
  王庆露拿出一本奏折,低头答道:“启禀皇上,淮北盐商都已经答应断绝与清军的来往,每年向我中国缴纳盐税五百万两,今年上半年的盐税,臣已押运到南京,共有纹银三百八十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是盐商献给皇上登基的贺礼。”
  五百万两!这些银子让李云中惊讶不已,放下奏折,惊道:“这么多!这帮盐商真是土豪啊!子川你给我好好介绍盐商的情况。”
  王庆露略为思考一下,组织心中语言:“清廷的盐法基本上是学习大明。而大明朱元璋为了筹措军费,开始颁布盐法,设置官员管理,对所有卖盐的商人征收二十分之一的盐税,将蒙元赶出中国后,实行专卖制度,过程就是:民产、官收、商运、商销。
  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朝廷又让盐商捐献报销,据盐商统计,五十年就捐了一千万两,盐商无奈之下,只有在卖盐的过程中加价,多报些损耗,从此盐税败坏。”
  李云中摇头而笑:“没想到卖盐也那么赚钱,这几百万两算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户部几次抱怨国库空虚,请求征收商税,可是朕曾立下诺言,明年才开始征收商税。”
  王庆露瞬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