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在五月二十四日,领导集团中出现过一次危机。真正的原因也许是,首先,希特勒同意伦斯德对形势的判断;其次,戈林在前一天允诺德国空军能够完成的任务。这种情况便导致下达了人们乐于接受的十二时三十一分电话指示:“根据元首的指令,第八军和第十军在B集团军群左翼的协同下向阿拉斯东部的进攻应继续向西北发展。另一方面,向阿拉斯西北面进军的部队不应越过朗斯-贝顿-埃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一线〔运河防线〕。在西翼,所有的机动部队都停止前进,让敌军去碰撞上述有利的防线。”就这样,希特勒批准了伦斯德的建议,同时显示出他现在已定下决心强行贯彻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使他自己的军事指挥权。希特勒急于在战场上显示自己,以证明他作为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决非徒有虚名。
  陆军总部对元首的新指令吃了一惊,不得不作出新的部署。下午,希特勒还亲自提请陆军总司令注意他的命令。勃劳希契和哈尔德都对这种直接干涉作战实施的行为极为愤慨,但他们又能怎么办?五月二十四日傍晚,勃劳希契既不能也不愿意作出新的决定。
  参谋总长却不这样。意想不到的元首指令对他来说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因为他最终要对作战行动负责,而且他已感到由于希特勒的干涉,能否成功地结束第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已有危险,“使用反正面进行歼灭战”的伟大作战思想也受到了危害。他自己反问是否可能通过下达一些补充指示来抵销希特勒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同时将勃劳希契和A集团军群拉到他这方面来。哈尔德及其亲信冯·格赖芬贝格上校也许将这看作是他们不顾希特勒的旨意而贯彻他们自己的作战意图的唯一机会。因此,他们在当天夜间用无线电向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下达了如下命令:“补充五月二十四日陆军总部的指示:批准继续进攻到敦刻尔克-卡塞尔-埃斯泰尔-阿尔芒蒂埃尔-伊普雷-奥斯坦德一线为止。因此,保留给德国空军的作战空间也相对缩小。”
  B集团军群欢迎这个指示,因为它希望这至少能给第四集团军一个向敦刻尔克港口推进的机会,以便阻止盟军仍在那里进行着的海运撤退活动。毫无疑问,它对于没有将最后包围敌军的行动指挥权交给它也深感遗憾。
  这样,陆军总部并没有明确地下达继续向敦刻尔克进攻的指示。也许它认为,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不需要走那么远,不过它至少又已允许部队采取这一作战行动。无论如何,陆辛总部的指示使A集团军群有机会恢复根据陆军总部的精神来取行动的自由,假使A集团军群并不同意希特勒的决定——爆发战争以来,A集团军群的所有代表都多次强调了这一点。然而,当新的指令于五月二十五日零时四十五分到达夏尔维尔时,高级作战部长立即报告了冯·伦斯德将军和参谋长冯·佐登施特恩中将,他们却一致决定不将这个指令传达给第四集团军,因为希特勒已经把作战指挥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本身。伦斯德认为,现在急需的是首先将机械化集群集中起来,然后才谈得上它是否向前推进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强调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现在根本没有时间来得及与德国空军作出这些新的安排,即使在越过运河防线时可能需要这样做。假如伦斯德在五月二十四日上午的看法代表他自己的意见,那么因为第四集团军无论如何还得交给B集团军群指挥,所以他现在的意图已很明显:由于他同陆军总部对形势的看法有分歧,他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已无视他的直接上级下达的命令。要说伦斯德的态度不同寻常,那只是一种婉转的说法;也许这在德国的现代军事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要理解这一点,可能只有参照当天战争日志中所作的记载:“在法国北部的战斗正接近结束。除了可能会发生纯局部性的问题外,不可能再有任何危机。因此,总的来说,A集团军群的任务可以认为业已完成。”
  伦斯德同其他许多人一样显然认为迟早都会由B集团军群肃清佛兰德地区内的残敌。除此而外,他还将他目前日益关切的战役第二阶段的困难看得很大。因此,他似乎认为最好节约装甲部队以待后用。在这个问题上——正如在制定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年冬季的作战计划时那样——德国将领们在判断敌情和自己的意图时,他们的思想和感觉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观念和经验束缚之深,是显而易见的。
  后来人们经常提到,希特勒下达停止部队前进的命令,是“有意给英国提供一条退路”,故意让英国陆军的大部分部队逃走,并且说这是由于相信这样一种“高尚的”行为将使他尔后较容易同英国达成某种和平协议。这种说法只能算作是战后奇谈之一。首先,德国陆军和空军都得到过明确的指示去消灭佛兰德地区内的敌军,请参看《西方战局文献集》第一二一页:“下一个目标是以向心突击来歼灭被围在阿图瓦和佛兰德地区的法国、英国和比利时的军队。”这从希特勒于一九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傍晚签署的第十三号元首指令中可以得到明证。
  而且,这种提法也不符合希特勒的一般政治观点。各方面曾正确地指出,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并没有制定一个很明确的战争计划;而且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如此,关于在战争中如何挫败英国的问题,希特勒却已经有了某种相当明确的想法。在他看来,有一件事是相当清楚的:如果战争爆发,德国是不可能“占便宜”的。希特勒也完全明白,恰恰相反,这将是一场生死搏斗,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只有一拼到底。他对敌人并不存在幻想;他知道英国是骄傲、勇敢、坚韧、固执的,并且——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善于随机应变。希特勒不止一次地对他的亲信谈过。他还知道英国人具有“使每一种新情况都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的天才。他从不怀疑英国确有实力,并且他知道这种力量是建立在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有战斗力的空军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认为这支强大的力量也有它唯一致命的弱点——补给。只要切断它的补给来源,就可能迫使它投降。因此,如果德国陆军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为德国海军和空军夺取了较好的作战基地,它也就为最后挫败英国铺平了道路。所以希特勒从一开始就认为粉碎英国的抵抗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封锁,这个看法反映在最高统帅部第九号补充指令中。这个指令规定了如何对敌实施经济战的新方针。德国海军作战局发表评论说,德国的战争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挫败主要敌人——英国。为了取得这个胜利,首先要粉碎其在欧洲大陆上的一把利剑——法国,尔后要不列颠群岛为饥饿所困并使其经济力量从根本上受到破坏。德国只有通过“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战”才有可能挫败英国。
  根据现有的可靠材料来分析,直至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希特勒仍可使用两种手段迫使英国求和:或者消灭敌方在欧洲大陆上的军事力量〔他在一九四○年五月和六月强调了实现这种可能的重要性〕,或者对英国发起致命的经济战。但是,入侵英国的可能性一直到击败法国之后才得到认真的探讨。
  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勃劳希契再一次试图说服希特勒允许装甲部队前进,但是希特勒拒绝改变他的决心。希特勒指出,他已经将决定权交给A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司令部也不同意让装甲部队前进,认为装甲部队应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随时投入尔后在南方的作战。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对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见评论道:“今天,在勃劳希契和元首之间就包围战的下一步行动问题又发生了一次令人痛心的争吵。我的计划是让A集团军群对在它前面有步骤地进行退却的敌军发起一次猛烈的正面进攻;这样插入败退之敌的后方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要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使用机动部队。但现在我们的政治当局认为,最后的决战必须在法国北部而不应在佛兰德一带进行。为了掩饰这个政治目的,却告诉我们说,佛兰德一带的地形由于水道众多,不适于装甲作战。因此,装甲部队在抵达圣奥梅尔-贝顿一线后必须停止前进。我本想让A集团军群当铁锤,B集团军群当铁砧;但现在情况正相反,B集团军群成了铁锤,而A集团军群成了铁砧。B集团军群却面临着敌人有组织的防线,因此,这样做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和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现在寄予很大希望的德国空军的作战行动却完全要看气象条件如何。由于这种种意见分歧,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结果这比战役的整个组织工作本身还更使人伤脑筋。”
  一旦德国进攻部队进行内线包围的左翼接到上级命令转入防御,对佛兰德地区的作战行动能否取得成功,就要看北翼的B集团军群各师和第四集团军的右翼能否首先通过向心钳形运动包围并消灭布鲁日以南的敌军,尔后向阿拉斯东部推进。最后,德国空军能否充分有效地使用兵力对付佛兰德地区内的被围敌军,仍是值得怀疑的。
  实际上,无论在进攻中的B集团军群的北翼或是南翼,作战行动都没有按计划向前推进;只是在战线的中间地段,德军进攻部队于傍晚穿过鲁莱尔斯-梅嫩公路,并派遣先头部队进入格卢威。此次作战的结果现在使B集团军群司令部认识到,应将进攻重点转到第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的内翼。
  但是,第四集团军的右翼力图切断瓦朗西安-帕吕-杜埃-卡尔万-里尔地区内之敌的作战行动并没有取得特别的成功。在瓦朗西安西南面的德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只能缓慢地前进。事实上,法国第一集团军的部队甚至已经开始在那里反攻了。
  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在当天傍晚的战况报告中不得不承认,由于敌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右翼未能越过自布夏安以西沿拉巴塞以东运河至圣韦南特西南面的菲埃里尔一线。冯·克莱斯特集群在菲埃里尔-格拉夫林的运河地段以东各桥头堡停止了前进。第八军的当面之敌在筑垒野战阵地顽强地抵抗着,并且得到强大的炮兵火力的支援。只有第二军的当面之敌在缓慢地退却,但随即又一路战斗着。霍特集群和冯·克莱斯特集群当面的敌人几乎毫无活动。
  空中侦察报告说,敌军正从库尔特累-里尔地区向北运动。敌军显然并不试图向西突围。第四集团军还认为,在南方战线上,敌军也没有计划实施重要的作战行动来对付德军。
  五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德国空军使用了比以往多得多的兵力对付佛兰德地区内的敌军,以粉碎敌人的最后抵抗,并阻止它们逃往不列颠群岛。所有可使用的德国空军部队都用来一波一波地连续轰炸泽布勒赫、布兰肯伯奇、奥斯坦德、纽波特和敦刻尔克各港口,直接命中港口设施,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在此期间,战况的迅速发展迫使新上任的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不得不推迟了原计划于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实施的进攻,以便能够在现已分割为南北两面的盟军之间重建联系。无论如何,鉴于缺乏协调和佛兰德地区内的混乱,实施进攻能否取得成功是很可疑的。五月二十四日,新上任的法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布朗夏尔将军〔前任司令比约特将军遭到不测〕会见了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勋爵,讨论了即将采取的攻势中的细节。就在第二天,比利时战线的形势已如此恶化,以致不得不完全放弃进攻计划。德军在库尔特累达成的突贯,迫使戈特勋爵动用了他一直留作预备队的两个师,用来向南面的比英两军阵地的间隙地进攻,以图挽救这条战线。到了五月二十六日,形势已经发展得如此危急,丘吉尔只好被迫同意戈特勋爵立即开始撤回英军的建议。因为敦刻尔克周围的防御阵地已经四面八方受到威胁,继续坚守显然是不可能了。早在五月十九日,就已经为撤退某些个别部队采取了初步预防措施,现在则加快了大规模撤退的准备工作。五月二十六日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代号为“发电机”的作战行动,第二天便完全展开,佛兰德地区内的英军和法军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撤退。撤退于六月四日完成,一共撤走了三十五万盟军部队,可供日后作战之用。盟军部队是逐步退往海滨的,沿途进行着后卫战斗,在东、南、西面保持着掩护战线的完整,稳步退入敦刻尔克地区。盟军拼命地守住周围防线,直至绝大多数部队都已撤走为止——虽然所有物资装备都不得不放弃了。
  允许装甲部队再次前进的命令
  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哈尔德无可奈何地写道:“我们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都停在贝顿和圣奥梅尔高地上纹丝不动,好象它们已经在地上生了根。根据上头的命令,不允许这些部队实施进攻。按照这样的速度,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扫清佛兰德地区内的敌军,而这必将会大大破坏我们的威信和影响我们未来的计划。”哈尔德还在这天上午写道,勃劳希契很显然正在火头上,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在B集团军群进攻的正面上,敌人正在谨慎而有步骤地进行撤退因而能进行顽强的抵抗,而A集团军群本来可以很有效地攻击敌军后方,现在却在原地不动。显然,在这段时间里,伦斯德本人也感到疑虑,他便前往霍特和冯·克莱斯特两个集群视察情况,以便重新考虑是否应当允许机动部队继续前进。
  同时,A集团军群司令部也开始在作进一步的考虑。无线电监听报告说,在索姆河以南有强大的敌军正在集结;并且,这些部队同在里尔、杜埃和圣阿尔芒附近作战的敌军保持着经常的电信联系。从加来和其他海峡港口还接到了有关敌军企图登陆的报告。这意味着敌军可能作最后的尝试,也许通过向心攻击在南北两支被分割的部队之间重建联系。
  尽管A集团军群司令部并不把这种情况着得那么严重,但是为了能够在尔后向南方的进攻中取得充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