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道:

    “老爷,出货罚银八成的话,这边有三家就算货物和银钱全都算上,怕是都不够了,怎么处置?”

    “船扣下来,船工水手留下来做工,什么时候赚够了什么时候走!”

    听到王通的命令,那帐房也禁不住哆嗦了下,看着他有些害怕的样子,王通笑着说道:

    “不给个教训,他们记不住这个,他们多赚一分,我们少赚一分,今天不杀人已经算是慈悲了,快去吧!”

    帐房慌忙行礼,匆忙的回去了,这边的话一说,就能听到哭声更大了。

    从海那边的方向有一艘舢板停下,几名兵卒模样的人陪着三个人走了过来,这三人中两人是工匠模样,还有一人居然穿着六品文官的服色,但模样十分不雅,袍服下摆塞在腰带里面,正和工匠激烈的讨论什么。

    王通看到这几个人走来,笑着下马,迎上前去说道:

    “任主事在船上可还呆的习惯?”

    工部主事任愿有些为难的摆摆手,客气的说道:

    “多谢王大人的记挂,不过是几个时辰的行船,却吐了三回,真真无用。”

    这才看到他的脸色并不是太好,可精神很兴奋的状态,任愿双手拍了下继续说道:

    “五门炮不过千斤,开炮后退,用绳索相连,可船舷还是被拽裂了几处,今日幸运,若是再开几炮,恐怕就断了,也不知佛朗机那边如何做,唉,不出门知万事,做工的,不出门什么都不知啊!”

    “那三个番人不知道吗?”

    “不瞒大人,那三名番人比咱们官坊的匠户,胜在个仔细和勤勉,也懂得几个小窍门,现在都抓的紧了,他们那些学的,也就算不得甚么,船上的事情,他们只描绘个大概,说什么甲板有炮,船舱也有炮,可细处也说不明白。”

    两个人交谈几句,王通也是叹了口气,看着海面上的两艘炮船说道:

    “要是有那样的船,还用这么假模假式的过来,直接堵上来开炮就是。”

    任愿在那里迟疑了下,抱拳说道:

    “王大人,大人开关抽税,若没有自家的船只怕是有种种不方便,西洋番人战舰的确船坚炮利,不如仿制几艘……”

    看着王通沉默,任愿没有继续,过了会,王通的神色变得坚定,肃声说道:

    “是要自己造船!!”

    

    谢谢

正文 第三百三十章 平淡世间 无聊天子

    第三百三十章  平淡世间 无聊天子

    破掉唐家河一处私港。南北就再也没有合适停泊卸货的地方了,想要买卖卸货,就只能是在天津这边。

    十五艘船被王通重罚,货物拉回天津卫城之后就地发卖,价格比市价便宜三成,满城的商户都跟疯了一样的抢购。

    不要说这些做买卖的,就连城内的住户,运河上南北来往的行人客商都来了,上好的南货,价钱便宜到这个地步,不买才是傻子。

    要说这十五艘海船带来的货物真是不少,连带着又是腊月将近,大家手里有几个余钱,又要想着过年。

    更别说出货里面那些水银、鹿皮大宗暴利的货物,哪怕有一成的利跑这一次也是微赚,那些海商心里滴血归滴血,可为了这次不赔个底掉,还是尽可能的筹措罚金赎回了船和货物。

    就这么一批货变卖出来的款项,加上抽税等各项收入,王通在十一月给京师里又送了十万两银子。

    ************

    本来下半年提出来金花银增额一百万两,皇帝拍胸脯说自筹。大家还都以为是个笑话,现在盘算盘算,明年三月搞不好这增额就全弄出来了。

    一百万两银子,国库里面又有几个一百万两,京师里有些门路的勋贵和官员都是心动,心里琢磨着天津卫那地方到底有什么金山银山,居然能弄出这么多钱财。

    官场规矩,给上面交十分,落到手里的没有五分也有三分,心黑的都有捞十分的,这么盘算,王通岂不是不到半年就落手最少三十万两。

    那王通还是刚去,各项事情刚接手刚起步,而且有身份地位关注的,耳目也灵通,尽管言官们骂声不断,可天津地面那王通也没什么刮,据说做买卖的交钱还比从前少了不少。

    这一切一切都说明个问题,天津那地方的确是个宝地,只要过去,自然就能财源滚滚,眼下听说海河那边正在大兴土木,不少商家都拿着银子去投钱租铺子,这么多生意在那边,怎么看也会发财。

    现在京师中已经有些活泛的人家琢磨着要去看看了,王通倒是肥,奈何这块肉长在老虎身上。谁也不敢碰,可投钱下去发财总没人拦着。

    稍微想的长远些,就知道天津卫这边开了海,大批的南货就要从海上过来了,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在那里弄个门路眼线什么的,下手晚了,恐怕钱赚不到不说,还要吃个大亏。

    京师富贵人家,各自有了打算想法,京师那边伶俐,其他处也不傻,山东临清、济南、济宁,北直隶的保定,甚至山西河南的人现在也都得了消息,大家都要来天津卫这边看看,现如今能发财赚钱的路子就这么多,天津突然给大家指出一条金光大道,不来岂不是对不起王大人。

    ************

    谭家的十几名家将跟了王通快有两年,一直在虎威军中做教头,以他们丰富的练兵经验和作战技能,早该成为军将。

    不过王通一直不给他们甚么名份。只是个教习的虚职,直到十一月狙杀李大猛之后,才让谭家人深入下去带兵。

    给的职位叫做什么营副,负责操练兵马,和协助营官们作战,这个安排颇为别扭,要知道,二十个营的所有军官,差不多都是王通和谭家家将训练出来的,平日恭敬的行师徒之礼的。

    别扭归别扭,谭家这些最少也有三十三岁的家将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从前王通可是连兵都不让他们直管的,眼下已经是接受他们进入王通核心圈子了。

    老将俞大猷精神慢慢的衰弱,不过忙碌的劲头却是一天比一天大,除了盯着练兵外,每日就是把营头的军将们叫过来,给他们讲故事说战例。

    老人年纪大了,说话絮叨重复,即便是俞大猷这样老当益壮的也不例外,最先感到厌倦的是李虎头。

    “每日里骑马拿枪,督促着士卒苦练才有意思,整天听俞爷爷讲那些事情做什么!”

    他是这么和王通说的,王通的回答很简单,就是照着脑门狠拍了一巴掌,李虎头这性子急,年纪也小,静下心坐下来对他可不是什么容易事情,当日在虎威武馆那边,听黄洋的行军课。他也是这个态度。

    “俞大人讲什么,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听着,记下来,那天问起你要是答不上,我就让你回京,陪你爹当差巡街去!”

    王通随后威胁了一句,李虎头在天津虎威军中带兵打仗,虽然每天累和枯燥,可他却快活的紧。

    真说起来,回京师管着南街,做个治安司锦衣卫部分的成员,可比这边舒服太多,奈何李虎头天生喜欢这军旅生活,二来不愿意和要求严格的李文远照面,这威胁有用的很,立刻是老实了。

    后来王通才知道,敢情在虎威武馆出来的那批学生,历韬、孙鑫什么的,都不愿意听这个,所以才撺掇着李虎头这般。

    少不得要把这几个人叫出来痛骂了一顿。

    不过,天津卫城锦衣卫系统的日子平淡下来了,海船不敢再钻什么空子,老老实实的过来卸货装货。缴纳税赋。

    海河边的建设一步步的进行,越来越有形状,各地赶过来的商人越来越多,大家在这里看到了北地最丰富的南货和洋货货源,也同样看到了赶到这边的商人,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此处的巨大商机。

    兵马训练也是如此,因为忌讳等等考虑,天津卫锦衣卫千户不再招兵,不过装备的改善却一直进行,唐家河那次的行动让王通意识到马匹对于机动力的作用,他开始通过商人们到处购买可用的马匹。

    但山东和河南的骡马市场也是到歇业的关口。想要买马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件事也只能放放了。

    ***********

    天津卫的平淡似乎和大潮流很契合,整个天下除了天津卫王通这个小小的不和谐音符之外,其余的都在首辅张居正的计划中运行。

    要说天津卫的不和谐,似乎有些不对,据阁老亲信的人讲,阁老已经在考虑明年把各处官吏收取赋税的情况加入考核之中,虽说天下赋税是个定数,可财赋商税本来就是规矩,严格点也没错误。

    天下的正常运行,和天津那边的一切走上正规,让万历皇帝却感觉到无聊。

    一向是给他新鲜感的天津卫城在围剿私港海商给了他小小惊喜之后,一切也都按部就班的进行,定期呈送的文报上不过是什么今日练兵,今日抽税若干,今日海上来船几条,今日建设如何。

    这些东西就和每日朝会上所议论的大政一样,尽管万历知道这些事都是必须,而且很重要,可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天下有母后、冯大伴和张先生治理,天津卫那边又是井井有条,万历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治理天下的手段,也有了平衡群臣的能力,奈何没有用武之地,他所做的只是端坐在那里就好。

    万历皇帝毕竟才十五岁,既然无趣了,那就要找些有趣的事情来做。

    一个性格古板,姿色平常的皇后并不能提起万历皇帝的什么兴趣,如果不是两位太后盯着的话,万历甚至都不愿意和她睡在一起。

    但万历皇帝却感觉到大婚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因为大婚之后,从前太后例行的日夜相见训诫不需要了,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大大增加,他终于可以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皇城虽大,但仅仅这么一片天,出去溜达,南街那边没了王通和虎威武馆。和皇宫里面没什么区别。

    万历皇帝自由了几天之后,就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御书房中,看各地文卷陈奏虽然无趣,可到处溜达闲逛,似乎也有趣不了太多。

    十一月二十四这天,京师下完了入冬以来的第三场雪,也是最大的一场,纷纷扬扬下了两天一夜之后,晚上雪停,御书房院子道路两旁雪可以到没膝,当然如果不是万历特意的吩咐,这里早就打扫干净了。

    御书房中灯火通明,万历皇帝一个人在御书房中看王通的奏报,张诚却不在,临近年底,司礼监和内阁六部要核算全年的花销,平素里和气相处的大太监和大学士、尚书们在年底核销的时候往往争执的面红耳赤,吵的不可开交。可谁也不敢轻忽,毕竟这是今年自家背多少责任,第二年有多少银钱花的大事。

    冯保、张诚、张宏一干人每晚都是熬到通宵,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一干人也是如此,倒是万历皇帝乐得清净,反正不用他操心,就算闹得要裁决的时候,也是慈圣太后李氏拿主意。

    “万岁爷,御马监提督孙海孙公公求见。”

    赵金亮在外面细声细气的通报,正被天津卫收入核算数字弄得昏沉沉的万历一愣,御马监提督太监孙海是李太后的嫡系,他来做什么?

    

    老白会讲故事啊,下午又被朋友夸了,哈哈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章 孙海引君游西苑

    第三百三十一章 孙海引君游西苑

    “小亮这么说可是僭越的大罪啊。咱们做奴婢的,怎么能在万岁爷的面前叫公公。”

    御马监提督太监孙海在外面低声笑骂道,的确是僭越,不过孙海也是宫中前十名的大太监,赵金亮是御书房跟前的亲信,这样的误会和笑骂,却不会招来责怪。

    “小亮今后要记着了,叫孙海进来吧!”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中扬声说道,赵金亮红着脸打开了门,孙海伸手摸了摸赵金亮的头顶,举步走了进去。

    屋内有落在炭炉上的茶壶,万历皇帝定下的规矩,没有招呼,连端茶倒水的伺候人都不要进入这个屋子。

    赵金亮等到门关上,走下台阶对着门口招了招手,一名在院子外守着的宦官快步跑了过来,赵金亮压低了声音说道:

    “去告诉张祖宗,说孙海来见万岁爷了。”

    那宦官刚才就是探头探脑的,听到赵金亮这么说,连忙一躬身,快步出门去了。

    赵金亮转过身又小步的走到御书房的门前。里面孙海的声音没有压低,在外面也能听得清楚。

    方才孙海摸头的动作虽然亲昵,可赵金亮却清楚的记得,自己进宫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孙海,也是第一次说话。

    孙海今年四十三岁,可要是看长相就好像是个三十五六的人一样,身材中等,他在宫内却有些特殊。

    御马监是宫内的武职衙门,掌勇士营和四卫营近万精兵,等于是将皇宫大内,甚至是京师的存亡要害抓在手中。

    这样的内监衙门,几位统领的太监自然都是皇室最亲近的人,御马监掌印太监张鲸,是裕王府的旧人,当年和冯保、张诚并列的人物,监督太监林书禄,同样是裕王府旧人,还是潞王伴当,这两位说白了,就是慈圣太后李氏的亲信,而孙海则是仁圣皇太后陈氏的亲信。

    仁圣太后陈氏,当年是隆庆皇帝的皇后,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太后李氏,则是皇贵妃。

    两位太后的感情相当好,陈氏在裕王府的时候身体就不好,从那时到现在。一直是李氏主持一切,但李氏对陈氏保持了足够的尊敬和谦让,还有一点,陈太后因为自己没有子嗣,所以特别疼爱万历。

    相比于李太后的严厉管教,陈太后对万历来说更有慈母的感觉,他对陈太后的孝敬和尊重并不比李太后少。

    陈太后尽管对一切都很淡然,但不代表就全部撒手不管,御马监提督太监孙海就是她的代表之一。

    御马监提督太监虽然是宦官,可和外面的监军不同,提督太监更像是领兵的军将,是四个营名副其实的统帅,要懂得行军布阵,军法军械,甚至还要会些武事,孙海少时净身,但在裕王府的时候却和侍卫统领学了一身武艺,被认为是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