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不穿护甲?”

    王通低声问道,亲卫们用器械训练,都是要传竹甲,这也是从虎威武馆传下来的习惯,但这个习惯王通下面的军将却觉得多余,将来都是要在沙场上厮杀的角色,难道连个疼都吃不得,所以能不用就不用。

    不过王通问起,谭将也只是笑着回答道:

    “让他们真打几次,要不然和大家都是生分。”

    用杆棒的那人王通认得,是战死在宫中的李豹的弟弟,名叫做李彪,虽然在自己亲卫这边,却已经有个百户的身份,而且在京营中还有个把总的实职,也就是年纪小,先在王通这边历练学习,另外一个却不认识了。

    “跟李彪对打的那人是谁?”

    “沙大成的儿子沙东宁,昨日才到的,还没来得及和老爷知会。”

    大海盗沙大成在天津卫开设船行之后,按照从前的约定送来了自己的儿子,沙大成在天津卫也知道不少消息,知道送儿子过去未必苦了孩子,没准还是给自家孩子一个前程。

    两人简单对答几句,也就把目光投向场中,李彪虽然在亲卫中是难得的瘦弱,不过从小也是习武,在亲卫中练的时间也长,动作颇有法度,很是沉稳,但他是处于守势,他的杆棒不时的向前轻探,逼开对方。

    而这沙东宁的动作颇为跳脱,他始终是在移动,双手握着长刀,寻找靠近的手段,双方看似对峙,不过王通却看出来,这沙东宁完全占有优势,而且沙东宁用的这架势他却看过,当年那顾老虎领着海盗上岸,里面颇有些人就是这个动作。

    “这沙东宁用的是倭人的把式?”

    “老爷好眼力,沙东宁在倭国长大,昨日考校了下,应该是海盗和倭寇的技艺都学了些,而且别看他年纪小,沙东宁手上可是沾过血的,据说曾在平户领着百余家丁杀败了当地三百多倭寇。。。。。。”

    “那李彪不是对手了”

    王通刚下判断,场中局势就有了变化,沙东宁向前迈的步子大了些,李彪以为机会到,手中杆棒一挺,猛地刺了过来。

    王通和谭将一起摇头,沙东宁那一步却是个虚的,对面杆棒刺来,他已经侧身上前,手中的“长刀”在李彪身上划过,李彪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谭将开口朗声说道:

    “沙东宁胜,李彪败,散开来当值去吧”

    这沙东宁难得的是沉稳,赢了之后并没有什么自矜得意的神色,反倒是上前低声和李彪客气了两句,这样做的话,下面亲卫的抵触就不是那么大,听到谭将吩咐,众人齐声答应了句,各自散开,谭将摇头说道:

    “若是真刀,李彪整个人都要被豁开了,这些孩子里,大虎和二虎,还有鲍家的二小应该能打得过,老爷说过的那个韩刚应当也可以的,其他人却是难,这沙东宁练的就是这种对战的本事,在船上地方小,他的本事正适合。”

    王通点点头,开口说道:

    “先按照军中新兵的规矩练,若是撑不下来的,也就是个单打独斗的能耐了。”

    谭将笑着点点头,王通以前手头缺人,能用的都要尽量用起来,现在局面不同,自然要精益求精。

    看完了校场上的比斗,王通心情畅快了许多,回到书房的时候,那边杨思尘已经收拾利索,正在那边分门别类的整理文卷,王通摇头笑了笑,这和从前一个样子,他这边文卷太多,需要有这么个放心的幕僚做文书的事情。

    “大人,天津卫船厂那边传来消息,今年七月间,又可以有两艘舰船下水,这次的一艘船要比飞鹿号大一成。”

    王通对船厂的消息颇为着紧,杨思尘当然明白,所以先拿这个来说,王通笑着点点头,颇为高兴,能造出比飞鹿号大一成的炮舰,那说明天津卫的造船技术又有提升。

    正要说下一件事,外面听差却有通报,说是锦衣卫某处小旗侯万才有要事禀报,王通知道这侯万才是给侯经历跑腿的,也就让人进来。

    侯万才挨板子的伤已经养的差不多,行动看不出来什么问题,进来后行礼,恭恭敬敬的说道:

    “大人,有人弹劾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贪墨军饷,奏疏已经送到通政司了。”

    …
 

    第六百九十章变动

    自从经历司侯真领着侯万才来王通这边拜见之后,侯万才就有事没事的朝着这边跑,经历司那边是个坐衙门的差事,等闲离不开,有什么消息想要知会,就让这侯万才过来告知,也算是让自家人在王通面前混个脸熟的意思。

    听到这个消息,一边的杨思尘有些愕然的抬头,然后却若有所思的低下头继续整理文档。

    “谁上疏弹劾的?”

    “是兵科一位姓赵的给事中,他的奏疏一个时辰前才递进通政司,咱们的人把消息传了出来,家叔赶忙让小的送消息过来。”

    锦衣卫耳目遍布京师,通政司这等要害地方自然有耳目安插,王通点点头,这消息他比天下大多数人都要早知道,也没什么意外的。

    “好,本官知道了。”

    王通答应了一句,侯万才躬身施礼,就要退下,他心中有点纳闷,这样的大消息,怎么王大人这般镇静,侯万才自然不敢多问,刚要离开,却听到王通在身后开口问道:

    “听你叔叔说,你善于打听消息,这京师城内外你都精熟?”

    侯万才连忙转身,恭敬的回答道:

    “小人遇事喜欢打听,三教九流的朋友也多,有些旁人不知道的,小人倒是能知道。”

    侯万才现在心中很激动,他在经历司的叔叔提醒过他,王通虽然年轻,将来前途却是无量,而且刚入京师,身边能用的人也少,能在此时巴结上,对将来是好处多多,侯万才自问没什么本领,不过是这个打听还算出色,可王大人手中几个衙门,成千上万的人为他奔走,什么消息拿不到,也没有用自己的时候,却没想到今日间好像机会来了。

    听了侯万才的回答,王通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京师城中应该有些坐地分钱,没有官身的豪强吧,你去打听下,把名字拿过来。”

    所谓坐地分钱、没有官身的豪强,就是那种结帮结派的匪盗,那种横行一方的地痞恶霸,但这样的人物在州府还算是人物,在京师若没有官身,或者官身不到一定品级,也属于虾米一样的存在,根本入不得王通的眼。

    听到王通让他打听这样的人,侯万才也是纳闷了下,不过能给王大人办差事,这个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喜事,连忙跪下领命说道:

    “小的领命,一定打听完备了给大人送来。”

    说完喜滋滋的下去了,等侯万才下去,杨思尘从书案上抬起头,开口说道:

    “陛下不放心老张阁老那时的扶起来的人,何况是蓟镇总兵这样的大将位置,这给事中上疏,恐怕陛下会顺水推舟啊”

    王通坐在那里摇头说道:

    “若贪墨军饷的事情子虚乌有还好,偏生是真的,这次戚继光恐怕是要从蓟镇那边走喽”

    治安司和锦衣卫档案,王通和杨思尘都是看过,张居正当政时,戚继光的确克扣下来军饷给京师高官权阉送重礼,甚至还有传闻,戚继光曾给张居正送过姬妾,若没有这些行迹,有奏疏弹劾还能自辩,偏生都是真的,那就说不得什么了,只是可惜了这样一个当时名将。

    杨思尘尽管不知道王通入宫时候万历皇帝所说的话,但也能从局势上推论出万历皇帝不愿意戚继光再在这个位置呆下去,这就说明,无论戚继光到底有错没错,将他拿下来已经是个必然,就算不用这个理由,也有别的。

    不过,王通的情绪最多也就是个感慨,那一世对戚继光的印象自然高大光正,真正接触下来,实际上感觉并不怎么好。

    古北口之战,用虎威军大部吸引鞑虏的主力,以虎威军的损失和苦战换来大胜,这样的胜利对大明来说是有大好处,王通是为了大明才愿意去苦战,但这不代表对用他们作饵的戚继光有什么好印象。

    天子要处置大将,即便是私下也不好多谈,杨思尘在那边一边给文档记录摘要,一边开口说道:

    “且不说现在锦衣卫的消息大人能尽知,东厂和治安司的消息,大人若要了解,也不会有什么阻碍,为何用这个人。”

    “经历司侯真每日办差,抽不出工夫来,就靠着这侯万才上门巴结,给这侯万才一些事情做,也算是安他们的心,再有,这治安司在京师五年,下面办差的人日子久了,也和方方面面有了人情往来,用他们,总有些看不到的地方。”

    才成立衙门几年的治安司都是如此,更不必说什么东厂和锦衣卫了,杨思尘笑了笑,不再多言。

    在那兵科给事中上疏的几天后,京师各处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都知道天子发怒,说是要彻查此事。

    事情真相如何,众人并不怎么关注,大家只是注意到了天子的态度,看到天子这般的表态,原本还在关注的各方都明白了过来,事已至此,大家都知道如何做了,凡是有资格说话的人都是纷纷上疏,有说戚继光拥兵自重包藏祸心的,有说戚继光贪墨残暴,荒yin无度的……

    各种各样或真或假的脏水都是泼了上去,反正大家都是知道,如今需要对戚继光不利的东西,真假谁会去管。

    天子派出了钦差前往蓟镇,要查明奏疏弹劾中所说的种种罪状,事情到了这一步,结果大家都能料到了。

    不过九边中,最先动的却不是蓟镇,三月底的时候,大同镇总兵孙大英因去年曾与鞑虏激战,斩首四百余,获封伯爵爵位,在京师的都督府给他挂了个不管兵的闲职,令他入京荣养。

    自从王通宣府外大胜,然后蓟镇、宣府和虎威军三军联合在古北口外大胜之后,边兵边将们突然发现,草原上的鞑子也就是那么回事,似乎也可以战胜,而且战斗力不比边兵强上多少。

    从前秋冬时,小股鞑虏寇边,边兵都以坚守为先,绝不轻出接战,不过万历十年的时候,边塞各镇纷纷出击,和鞑虏发生了不少战斗。

    输赢各半,原来能打赢的,还是能赢,打不赢的,还是打不赢,大部分自以为战斗力变强的明军都吃了点亏,不过奏疏上报还是吹的天花乱坠。

    倒是大同镇总兵孙大英这边有些不同,他带着自家亲卫和平日里还算优待的兵马出战,而且颇为“巧合”的碰上了前来寇边的几百鞑虏骑兵,以多打少,大占了上风,并且在尽数歼灭鞑虏之后,还顺势抄了跟在后面的部落,缴获了些人口和牲畜。

    尽管孙大英率军近五千,不少都是足饷养出来的精锐,但这样的胜利依旧非常亮眼,少不得要褒奖一番。

    但在年初的时候,分驻在大同的锦衣卫和其他的情报渠道却报向京师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说归化城的僧格都古楞汗派信使和孙大英有过几次联络,比如说那个寇边的小部落统领的老婆被僧格都古楞强留在那边,这个统领也被安排此时进犯大同边境,据说前去还有一搏,后退有两千人的骑兵等着他们。

    这个胜利有这样那样的疑点,但在大同那边的消息也并不能确定真实性,大同也是门户之地,有这样的问题,总不好放任这孙大英继续领兵坐镇,索性以褒奖为名让他进京做官。

    去大同宣旨的钦差,倒是比去蓟镇查案的还早走了几天,王通还知道,去大同宣旨的钦差一走,宫中还有密旨去往宣府,给宣府总兵李如松。

    如果孙大英不接旨,要有什么举动的话,宣府的兵马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不过按照众人的估计,孙大英也不会有什么反抗的举动。

    他在大同快有十年,早就是捞足了,现在获封爵位,入京享福,也算是给孙大英一个好去处。

    再说,出身宣府的副将马栋在大同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个钳制,孙大英并不是那么有勇气的人。

    不过,孙大英入京,总兵的位置出缺,按说应该是副将马栋递补,但宫中没有什么动静,只是命令马栋暂代总兵职司。

    “现在李如松镇宣府,而马栋的弟弟马林又在辽镇做副将,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二人掌握大镇,已经是忌讳,若马栋再掌大同,真要有不测的心思,京师立刻成了绝地,朝中诸公倒是清醒的很。”

    “当初让李如松分出他们李家的家兵去宣府,也是为了防止李家在辽镇的力量太大,都已经做了这样的考虑,断不能再让李家和马家合流了。”

    对这样的情况,王通和邹义有过一次交流,京师是天下中枢,身在中枢之地,要保持天下间的力量平衡,这也不是容易事情。

    几路钦差出境不久,宫中又有消息传出,说天子御览各处情状,曾经夸赞宣府副将历运来办事沉稳,有大将之才。

    连京师中消息不太灵通的人都知道,宣府副将历云来是虎威军第一团团副厉韬的父亲,厉韬可是当年虎威武馆中天子的同窗之一,还是关系最好的几个,当然,厉韬曾领着武馆少年围攻万历皇帝这事,就没什么知道了。

正文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上位者何须关注小事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上位者何须关注小事

    “……确有贪墨军饷之事……”

    钦差还未回返,不过在蓟镇彻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官方的文书总是比私下里传递的消息慢些。

    蓟镇那边查办的消息京师已经有不少人知道,按照王通的了解,京师中已经有不少人在预备着弹劾的奏折,准备打死老虎,他日说起,也可以自夸,是自家弹劾了名将戚继光。

    不过王通同样也知道,宫中就要放出风声,比如说万历皇帝随意谈起,当日东南倭患,戚继光剿灭倭寇立有大功,皇祖和先帝都曾亲口褒奖,又有古北口大捷这样震古烁今的大胜,还是功大于过的。

    王通还知道戚继光接下来的去处,去往广东当做总兵,大明军制北将重于南将,而南将又以云贵为重,广东太平多年,是最不被重视的一处地方,蓟镇总兵有将军加衔,广东总兵则不过是一省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