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5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差的道理,不过王通提出,万历皇帝就准许了,倒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吕万才的判断。

    王通需要归化商团的力量,所以不愿意他们在满套儿拖太久,秘密调用火炮帮助商团武装开了满套儿,然后命令他们在归化城准备力量听命,随时等候调遣。

    以谭将在归化城的地位和声望,在满套儿都是指挥不动各家商团武装,王通不在归化城这么久,说话就未必那么管用了。

    王通下到归化城的命令很简单“不听号令的,就不要在草原上做生意了”。

正文 第九百三十八章有子王夏 一路苦行

    第九百三十八章有子王夏 一路苦行

    京师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九月间对于王通来讲却是有一桩大喜事,韩霞为王通生下了一个儿子。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通有了后代,这是大喜事,宫中赏赐,亲朋恭贺,自不必讲,定北侯这样的地位,他的长子也是有爵位官身,虽然是个婴儿,在襁褓之中也是荣华富贵。

    王通孤身一人,马婆子虽然算是长辈,可起名的事情却不好插手,这件事还真是难住了王通,实在是没有经验。

    这段时间关于宁夏镇的呈文和密报繁多,倒是给王通提供了个思路,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王夏。

    单单一个字,也评价不出好坏,大家也不知道王通是根据这个起的,听到之后都是赞誉一句“听着响亮”,别的也说不出啥了。

    长子降生,自然是让王家上下欢欣鼓舞,韩霞不必说,韩刚也是高兴的要命,据说消息刚传进宫里的时候,御用监的韩太平险些欢喜的背过气去。

    孩子刚出生,韩霞还在休养,王通却只能在家过个满月,孩子的百岁肯定是赶不上了,因为宁夏镇那边有差事。

    每逢腊月过年就办差,这也是王通这些年做事的惯例了,也不知道巧合还是怎地,家中女眷也只能是苦笑对待了。

    这次去自然不可能像是去归化城那样大张旗鼓,王通只带了自己的亲兵百余人,马三标和陈大河也是跟随。

    一百二十人的队伍都是骑马,行李也是马匹携带,众人都是扮作商人模样,在天黑关闭城门前离开了京师。

    京师人多眼杂,消息保密些总归是好的,在出城之前,沿路和城门里外的行人都是驱赶一空,出城三十里之后,王通这样的商队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也就没有什么人注意。

    王通出城的时候,送往归化城的消息也是一起出发,快马赶往北地。

    走保定府入山西,然后山西入陕西,再入宁夏,实际上如果在宣府去草原,然后在草原上以归化城为中转一路去往河套地,这样更加快捷,但同样的,如今草原并不安宁,调集大队骑兵护卫会惊动旁人,如果仅仅是这一百多人,那就是白龙鱼服,很容易有危险了。

    各家商行销售的货物不同,彼此的利益也不同,所以在草原上的诉求也个个不同,正因为这些不同,谭将在草原上调动商团武装就有种种的掣肘,麻烦的很。

    商团的不同,往往就是背后各支势力的不同,这些势力绝大部分都是亲近万历皇帝,是王通的盟友。

    这样的状况下,就连万历皇帝和王通也对他们没太多的办法,有些小事就不能强制,只能顺势利导。

    王通说要用商团武装作为预备,应付宁夏镇可能的动乱,万历皇帝就有了那样的担心。

    王通对这个却很有信心,谭将做是谭将做,王通又是不同,王通也没有去京师找这些商团背后的权贵们,只是自己去了封信。

    “不听号令的,就不要在草原上做生意了”

    这句话实在是简单,而且极为的粗暴,自然,这个命令到了归化城不会大张旗鼓的去颁布,而是由孟铎和本地谭家的家将分批通知,仅仅由那些东家们知晓。

    谭家家将一干人去传信的时候还都有点担心,谭将在满套儿的遭遇他们都知道,生怕王通的命令也会被人这么拖延和阳奉阴违,那就不好看了。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命令一到,各家豪商都是震动了,立刻是调集人手准备,甚至有人连夜派出了快马去草原上的各个据点联络,不敢耽误一点时间。

    这段时间商团在草原上扩张的都是太快,很多家的护卫或者去打满套儿,其余的都在各处守卫,接到这个命令后,有几家甚至连草原上的据点防御都不顾了,都是急忙调人回来准备,不敢有一点的懈怠。

    城外的各族城傍,更是群情激动,王大人要用人,这是莫大的光荣,能选上自己,那代表着自己的勇武。

    赶回到归化城的谭将看到这样的局面,也就只能苦笑了,那些在满套儿满嘴理由,各种推诿拖延的商人们,在归化城都是变得积极无比,那些甚至敢和谭将顶嘴维护自家力量的虎威老兵,这次都是勤勉异常,不敢有一点的懈怠。

    王通的一纸命令,整个归化城都是疯狂的准备起来,甚至这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上的需要,少不得谭将这边要挑选精锐。

    谭将名为三江商行的卫队长,可实际上要对整个归化商团在草原上的军势做出判断,满套儿那边刚打下来,而且只留下了三门三斤炮,必须要倾斜一定的力量在那边,目前来看,科尔沁部距离那边更近,投入力量更加方便,而归化城这边,除却两个大的中转站之外,其他几处都被鞑虏骚扰破坏,有很多麻烦。

    但出乎谭将意料的是,科尔沁部开始收缩了,在燕山余脉以西的各部都在向东撤,在一开始打下满套儿金矿的时候,夜里经常有人过来骚扰,外出的商团武装如果人数少于百人,也经常会被骚扰袭击。

    可临近年关的时候,居然一切都安静了,从塞内运来的各项物资能够补充上,满套儿这边居然可以过个好年了。

    对这个情况,谭将纳闷的很,但一时半会,也没什么消息送过来,蓟镇那边给过来的消息,科尔沁部的确是在收缩,据说察哈尔部越来越向南了,这边原来可是科尔沁部的势力范围。

    既然是这样,倒是让谭将的调配轻松了不少,本来已经要从归化城周围的各个屯垦农庄抽调团练去往满套儿,这次却不用了,仅凭商团武装已经足够可以支撑到开春的时候,那时候草原各部不能行动,归化商团却能投入力量。

    原本准备抽调的团练解散,回去准备过年,对这些农奴来说,这是他们换了主人之后的第二个年,年景好了许多,都愿意在家过年。

    谭将贴出了招募的榜文,要精选兵卒,团练训练本就不足,但这次精选的条件却和虎威军兵卒差不多,这让众人看起来可是有些为难了,不过条件也开得很是丰厚,如果能被选上,家中不用缴纳赋税,会专门划拨田地和农具,甚至是耕牛。

    这等于是一下子从佃户变成了富农,有些人奋斗一辈子都未必有这个待遇,当即参加的人众多起来……

    王通这边走的并不快,从京师到宁夏就算是用快马加急的方式急进,也需要二十天的时间。

    形势一天数变,王通这边去了是为平息不稳,更多的是那边出现变乱之后,王通这边率力量平定,这样的前提下,就不能光是图快,而要随时知道那边的变化,随时应对,因为调动力量也需要时间。

    所以王通每到一处,都是等到宁夏那边传递消息的人赶到之后,然后再行前进,和宁夏那边的千户,事先约好了见面的地点,传信的锦衣卫就在那些地点将消息呈报给王通。

    尽管锦衣卫的呈报判断宁夏镇喖倚幕巢还欤恼蜃鼙脱哺Ц饔凶嗍璧溃旆床皇且患菀椎氖虑椋瑔家一直没什么大的动作。

    从山西入陕西,王通一队人走的是汾州、永宁州入陕西吴堡、绥德州这一条路线,延安府地处陕北,算不上什么富庶,更因为陕北一线,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三镇相连,当年鞑虏征战不休,因为三镇对鞑虏大多时候都是处于劣势,所以鞑虏兵锋经常是扫过陕北一带。

    兵祸连连,加上这边本就是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地方上人丁稀少,王通一干人在山西境内的时候,走一日路程,夜里总能找到投宿的地方,但在陕北一带却不行了,过了绥德州之后,却需要露营了。

    数九寒天,露营野外颇为辛苦,但王通一干人在野外的经验也是丰富的很,晚上找个避风的地方扎营,用干枯的草木生火,打些猎物添点油腥。

    生火之后,就围着火堆裹着羊毛毯子睡去,早晨起来往往都是被冻醒的,心想家中正在忙碌过年,自己却在外面奔波,这个感慨也是难免。

    王通一队人都是按照军队的操典过夜,布置岗哨,准备第二日的行程等等,但跟来的史七却还要做些别的布置,防护布置完成之后,他还要围着周围走一圈,不知道做些什么,王通跟着去看过,却发现史七不过是在一些地方放置些干枯枝杈,有时候还要用细绳子拴在隐秘处的两块石头上。

    过了保安之后,最起码要有三天在路上露宿,麻烦的是,在保安县城里采买,很多东西都是买不到,还颇为引人注意。

    离开京师走了这么久,路上走的辛苦,沿途的风景尽管变化,可也没有什么新鲜了,晚上布置完吃完倒头就睡,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习惯。

    离开保安一天后,王通熟睡中突然被枝杈断裂的声音惊醒,他伸手握住了身边的刀柄。

    …

    我发现我每日码字更新,快有强迫症了

正文 第九百三十九章 何处来

    第九百三十九章 何处来

    王通已经警醒了很多年,即便是和妻妾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候院子中的细小动静也会让他惊醒。

    在这个位置,做了这么多事情,小心翼翼都还遇到了这么多的事情,不小心恐怕早就要死在外面了。

    干枯的枝杈放在地上,会被人以为是自然在那边的,根本不会有人注意,但踩踏上去的断裂声音,在寂静的野外夜里会极为的刺耳。

    史七的布置看似没有规律,但王通却知道夜里值守哨位肯定不会踩踏上,那么,这样的声音代表着敌袭。

    王通手里拿着刀,身体放得很低,从毛毯中爬起,另一只手却摸出了火铳,燧石打火的短铳已经是激发的状态,王通没有动,在他身边另一侧却有人已经是跳起,高喊道:

    “低下”

    这个口号喊出,寻常人反应不过来,但王通所带的人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直起身,那边喊声未落,就听到弓弦响动,箭支呼啸,紧接着有惨叫响起。

    “在火堆东边”

    每到一处扎营,从王通到下面的普通兵卒,每个人都要将方向辨明,并以篝火堆为基准点,夜间遇袭,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喊出方位,韩刚已经抄起一面蒙皮木盾顶在最前,十几个人各持武器站在两翼,向着东边冲了过去。

    谭大虎和谭二虎已经是来到了王通的身旁,能看到鲍二小猫腰来到火堆跟前,拿着刀将已经快要熄灭的火堆搅动,看着火堆变得明亮之后,拿起箭囊中的箭支引燃箭头向着东边射了出去。

    鲍二小的箭支中有包着油布的火箭,箭支飞在半空,火焰燃烧不灭,能起到短暂照明的作用。

    果然,火箭射过去,几十名慌张的身影露了出来,几乎是与此同时,那两名吴二带来的蒙古射手都是起身,和鲍二小一样,朝着各个方向吊射出火箭,在其他两个方向上还有人在。

    黑夜中能看到的肯定是超过了百人,王通稍微一顿,大声的喊道:

    “肯定是从保安那边跟过来的盗贼,不会是那边的,上去杀,杀光这些贼人”

    这次是去往宁夏镇查案,一路上小心翼翼,夜间突然遇袭,第一反应就是喖遗扇斯矗跬ㄋ婕磁卸喜皇牵绻媸菃家想要动手,恐怕就不会在夜间,因为荒郊野地本就不用担心什么被人发现。

    黑夜里战斗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趁乱走了一个恐怕也是天大的麻烦,白日里直接出动大兵岂不是更加方便。

    既然做了这个判断,那就不用担心太多,王通刚下了命令,却被谭二虎在身后一推,直接扑到在地上,王通还没从地上起身,却听到韩刚冲出去的那个方向有两声痛叫,却是王通这边的人受伤了。

    弓箭呼啸,对方也射箭了,王通从地上爬起,谭大虎已经拿了一面盾牌站在王通的身后,谭二虎却从靴子中摸出短刀,咬牙削断了箭杆,方才他推倒王通,自己的胳膊上却被带了一箭。

    “贼人弓箭扎手,火铳快些顶上来”

    那边又有人大吼,栓马的地方已经有惊动,马匹开始嘶鸣,王通抓过谭二虎手中的箭杆,就着火堆的光芒一看,顿时是一愣,高声说道:

    “这帮杂碎用的是军弓”

    民间制造的弓箭往往分量不够,射程不远,军中的弓箭虽然也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总体的质量还是要比民间强很多,而且边军多以防守为主,箭支都是选取长箭,取射程远的优点。

    对于王通来说,属于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原本以为是贼人,却没想到还和军人有关系,难道真是宁夏镇的。

    “披甲,披甲,快去点火绳”

    马三标一边在那里大吼,一边将手边能够到的燃料都是丢在火堆中,火焰开始变旺,夜里寒冷,甲胄又都是铁板,穿在身上体温会快速的流失,所以夜里睡觉,还是要脱下铠甲睡觉。

    火堆燃烧,有人引燃火把迅速的分发了下去,警戒在王通身边的人开始组合成队伍,陈大河和几名蒙古射手都已经是反应了过来,前面兵卒盾牌替他们遮挡住第一轮,他们大概判断箭支射来的方向,不管不顾的射了过去,对面的惨叫开始密集起来。

    夜间火铳都是保持弹药装填完备的状态,只要是点燃火绳立刻可以激发,不多时已经是准备完毕。

    “向东,向东齐射一轮”

    王通喝道,二十名兵卒排列成两排,王通站在他们右侧,身前有拿着盾牌的一排士兵做肉盾遮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