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6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等万历皇帝继续发问,王通脸上却有了笑容,温和的继续说道:

    “陛下,锦衣卫的职责是内卫、侦缉、维持治安,当年收平安牌子规费也是事出有因,并不应该是常态,此次平安牌子推行天下,又怎么能依旧让锦衣卫办这个差事,臣觉得,税赋乃是天下大事,而户部和地方上盘根错节,不知道多少人在这税赋上吸血,朝中若无强人,地方上就是胆大妄为,这税赋年年减少就是明证,如此大事,却这般趋势,对江山社稷可是大大有害。”

    “说说该怎么做吧,这些事朕天天看到。”

    万历皇帝没好气的催促了一句,王通笑着点头,开口说道:

    “陛下,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宫内的人做起来最放心,不如新设一衙门,总管天下税务,为了防止地方上下其手,此衙门不归督抚布政使管辖,而由内廷直控,两京一十三省,省、府、州、县,各级税官不由地方任命,而是该衙门直管直接任命,地方无权干涉,以税赋收取多少决定考核升迁。。。。。。”

    王通才几句话,万历皇帝已经是听的入神,王通说到这里,田义忍不住插嘴说道:

    “若是这般,为求升迁恐怕是层层横征暴敛,到时候必将激起变乱,那岂不是成了恶政。”

    这田义果然是和朝廷中的清流一个路数,一文钱收不上来,真闹了变乱,朝廷无钱发饷,连压都压不下去,那又如何说。

    “定下税额,各处都有税基,核定税基之后定下税额,比税额多收些,那是他的本事,要是短少,那就是他的错处,设立这个衙门正可以借此再次清查天下田亩,并厘清天下商铺生意。”

    万历皇帝连连点头,这时拍手说道:

    “这个主意不错,一举数得,这个衙门叫什么名字好?”

    “陛下,国税局如何?”

    “兵仗局、银作局、酒醋面局。。。。。。不错,以后这二十四衙门就要变成二十五衙门了。”

    万历皇帝笑着点头说道,“局”这个官衙名字,只是用作内廷相关的衙门,这个国税局一听就是内廷的。

    “万岁爷,王大人这法子高妙,不过这么一个从京师到下面县的大衙门,从筹备到设立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且不说这个,朝中的纠缠恐怕就要积年累月,还是要有个应时见效的法子才是。”

    田义又是说了句,万历皇帝回头瞥了眼,神色淡淡,田义身子颤了颤,躬身退了步,万历皇帝转过头,却顺着田义的话头说道:

    “王通,还是要有个见效快的法子才是,眼见着这国库里的银子一点点少下去,虽说现在还没什么大碍,但朕心里着急啊”

    万历皇帝对赋税之事有一种执着,这个倒不是今日,不过今日朝廷上的争论却让万历皇帝有些钻牛角尖了。

    “陛下,松江开埠如何?”

    王通脑中电光一闪,脱口说道。

    …

正文 第九百六十八章 论松江

    第九百六十八章 论松江

    大明禁海,在隆庆年又逐渐恢复海贸,但开的不过是广州、杭州、泉州等四个港口,其他各处依然如故。

    松江这边原本是良港,但是在海盗猖獗的时候,江南地方官府直接将松江港口封禁,现在海上来的也就只有渔船了。

    不管万历皇帝或者田义,他们都完全不知道王通为何要提起松江府来,这根本和眼前的谈话完全没有关系,再弄出一个和天津卫一样的聚宝盆,杭州也好、广州也好,和这个松江府有什么关系。

    王通这一说,万历皇帝和田义的脸上都露出了迷茫的神色,王通自己也是愣了,他是个理性冷静的人,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种称得上是冒失的行为实在是罕见。

    不过转念一想,王通却发现自己这个建议是深思熟虑,下江南办差去过松江府之后,这个想法就一直存在于脑海,只不过在合适的情况下说了出来而已。

    “松江府?”

    万历皇帝疑惑的问了一句,脸上的表情很有趣,心想朕的询问你就算想不出也要装出一份深思熟虑的模样,怎么脱口就说出来了。

    “陛下,是松江府,陛下,可否拿地图来,臣凭借图样为陛下解说”

    万历皇帝做了个手势,田义立刻去一边吩咐,有小宦官匆忙的去了,王通开口说道:

    “陛下,天津卫因何兴旺发达,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陛下庇佑,这地利人和也是要紧的,地利是天津卫是个海港,可以汇集南北和外洋的货物,他又是运河的枢纽,是北直隶的南北转运之地,人和货物可以便捷的从四面八方来,又从这里去往四面八方,天津卫又距离京师近便,京师豪富天下,从天下各处来的货物有人买,也有人有多余的银子过去做生意,这是地利,而京师商铺众多,善于商业的人手从上到下都是众多,天津卫草创之时,不愁人手填充,有这几条,天津卫才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越发的兴旺发达。”

    殿堂中变得很安静,万历皇帝和田义都是聚精会神的听着,天津卫的成功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个很神奇的事情,一定有什么神佛庇佑的缘故。

    莫说是外面的旁观者,就连天津卫的财神庙都是兴隆无比,香火不坠,但听王通这么一解说,众人才发现,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道理。

    殿中每个人都在想,这就是所谓的“生意经”,今日听到的一定要牢记,没准什么时候就可以用到,王通又是继续说道:

    “臣为何说松江之地,松江府不仅有良港,靠着长江口,又有河流联通江南各府,还汇通运河,连接天下,江南地方,富贵千年,比京师还要更胜一筹,江南工商发达,人手也不会缺乏,地利人和,胜过天津卫就许多许多了。”

    万历皇帝拍拍桌子,突然开口说道:

    “田义、王通留下,其他人退下,今日所言不得外传。”

    在殿中伺候的宦官们都是齐声领命,很快就退了出去,万历皇帝又是说道:

    “田义,拿纸笔将方才所说的都记下来。”

    纸笔就在田义手边,立刻在这边飞快记录下来,万历皇帝沉思了会问道:

    “松江府地利一事,你详细解说。”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宦官送地图过来了,田义出去拿进来,直接就在御座之前铺开,万历皇帝起身,王通蹲在地图前,伸手点住一处,开口说道:

    “陛下,此处是松江府了,顺长江自松江府向西,沿江一路西行,过南直隶,江西、湖广,自松江府开始,松江府、扬州府、苏州府、应天府、宁国府、安庆府、徽州府、饶州府、九江府、黄州府、武昌府。。。。。。。一直入四川,陛下,这些沿江府县,可都是大明富庶之地,出产众多。”

    万历皇帝点头,王通所说的这些,是大明最精华的地域了,湖广、江西、南直隶,这也是大明最富的几个省。

    “陛下在看,这些沿江之地又有众多江河通往内陆,也就是说,自松江府海口西行至四川,沿路水网纵横,货物乘船无处不能到达,外洋南北货物,可以从松江府经水路入长江,长江南北各省货物可以通过江河入长江,从松江府去往外洋和南北各处,货物汇集交通,财货就在此过程中生出,不说别的,但说松江棉布一项,买卖交易,运送往来,朝廷就可以其中得利巨大。”

    “你方才说的这些地方,都是富豪云集,他们有钱来买,也有钱去松江府开设商号,江南工商繁盛,从业的人手也是不缺,是不是这个道理?”

    万历皇帝琢磨着说道,王通笑着说了一句:

    “陛下圣明。”

    万历皇帝晃着头坐回了御座上,这次又是沉思良久,还起身趴在地图上顺着王通方才指出的那条线路重新描画。

    “松江府这里还真是可行,如果按照天津卫的规制来做,更胜天津卫也不是不能。”

    万历皇帝想了许久之后,终于做出了判断,在那里记录的田义听到这句话抬起头,随即又是摇头继续记录,万历皇帝沉思了一会之后又是说道:

    “此处不能交给地方上来管。”

    “陛下说的是,杭州府、苏州府地方官收税,皆以少收为贤,曾有在官衙前设一木箱,令商户自行缴纳,一年缴税七百五十文,曾有一文税赋未收,号称是两袖清风的,这等做派全了自家虚名,却耽误了官家的事。”

    万历皇帝点点头,开口说道:

    “你说那税务局适合放在此处,再安排一个锦衣卫千户,田义,将天津卫的规制整理完备了呈上来,看看松江那边如何施行。”

    “奴婢遵旨。”

    在殿中的议论差不多已经定下了松江开埠,说设立税务局耗费时间,想要重新规划松江府,将松江府变成类似于天津卫的商业中心,这个同样需要花费时间,也是不能立刻见效。

    不过万历皇帝却没有提这个话头,谁去松江府,在天津卫有过成功经验的王通去自然最为合适,但万历皇帝明显没这个意愿。

    王通自然不会去争取什么,他手中拿到的已经太多,万历皇帝一直在对王通实行制衡之道,就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太大了。

    话说回来,王通在天津卫所作的,可不仅仅是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有一个绝对强势、纪律严明的王通势力的存在,天津卫的商业规则大体上做到了公正,港口和城区的规划建设都极有效率。

    在天津卫,没有大明朝见的豪强吞并,也没有差役去勒索敲诈,而且天津卫可以保障海商的安全,基本上杜绝了海盗,天津卫被王通变成了工商阶层主导的城市。

    天津卫之所以兴旺发达的那些原因,在松江府那里不可能存在,因为没有王通,这些就根本不可能。

    不过王通也想的明白,即便是没有自己这些领先于时代的法子和规矩,松江府也会远远超过大明其他的城市,包括广州和杭州等地,因为松江府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港、江南、长江,光是这货物的汇集流通就会让松江府繁荣无比。

    至于说吞并、敲诈等等陋规,江南地方官府没什么管制的能力,就是因为江南豪门众多,彼此制衡抗衡,谁吃下谁都不太可能,都要彼此顾忌,这种平衡,也会让豪商们在松江府都能生存下去。

    海盗这个,虽说松江府未必会有天津卫这样强的武力庇护,不过江南豪商,凡是有海上门路的都和海盗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或者本身就是大窝主,为海盗提供给养、窝赃销赃,更别提自家养船当海盗的了,这些人在松江府做生意,海盗多少也会给几分面子。

    天津卫这里和草原上和辽镇生意往来,松江府面对的却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这个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草原和边镇虽然是暴利,但量怎么也比不得内陆,这一点是松江府的巨大优势。

    虽说有意无意的让王通不去插手松江府开埠的事情,但这个计划真的实施,王通同样可以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下江南的时候,三江系统已经是在松江府取得了许多的产业,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如果开埠,三江系统已经是占得了先机。

    而且万历皇帝提到了锦衣卫,现如今南直隶的几个锦衣卫千户可都是对王通敬畏非常,到时候伸手自然是容易。

    有一件事王通没有去讲,北有天津卫,南有松江府,海运和海贸会越来越发达,早晚有一天,漕运这个体系会崩溃,不过这也不是坏事,漕运劳民伤财,耗费巨大,保留该保留的,其他荒废就荒废了吧

    回到自己府中,王通猛地反应过来一件事,松江府的位置不就是后世那个繁荣无比的巨型都市吗?怪不得自己提出松江府。。。。。。

    

    上海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这也是近代那么多城市开埠,最繁华的却是上海,和上海相近的地方则是美国纽约,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正文 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秋天渐凉

    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秋天渐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松江府即将开埠的消息在奏对的第二天就开始在京师流传,开始仅仅是消息流传,毕竟这是国家大事,谁也不敢确定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不过六月底的时候,郑皇后的弟弟郑国泰去往天津卫,在三江钱庄提了一大笔银子乘船去望江南,这件事让大家全明白了。

    万历五年在天津卫的生意人,本钱不过百两,只要这几年不犯错,到现在手中随时可以拿出五万两以上的现银,这就是跟住了天津卫开海的大好形势,想不发财都难,这个机会多少人看着眼馋却没有赶上。

    如今有天津卫成功的例子在前,松江府也要开海,大家再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太傻了。

    就算你再有疑虑,可郑国舅已经冲过去了,这就是最好的保证,眼下勋贵第一的郑家都拿着真金白银的过去,还等什么。

    北直隶一带没有赶上天津卫的一干富贵人家纷纷派人前往,携带者大笔的金银,如果不是三江保险行积蓄了大批的金银,可以让三江钱庄调拨,短时间内,三江钱庄差点没有金银可以给出来。

    不过,最早过去的是三江系统的人,钱庄、保险行、商行的大批人手乘坐海商们的船只赶往南方。

    不管松江府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能捞到最大便宜的就是王通这边,对这个万历皇帝并不反对,臣下发财做君主的自然乐见其成,只要不掌控就可以。

    实际上,郑国泰之所以这么急着去,就是因为了解到了三江系统资本大举南下的消息,让他感觉有了保证。

    对松江府开埠一事,朝臣们的态度颇为复杂,最该发话的户部因为宋纁的那次失言,反倒是没了什么声音,其他的人怎么想,都想不出有什么不可以的道理。

    倒是有不少号称清正的大臣以及言官清流上疏痛斥这等重利重商的风气,认为长此以往,岂不是道德败坏,圣贤大义将在何地,上疏的同时,往往都是写信给家中,让家人速去松江,不要耽误了发财。

    “消息应该是从皇后娘娘那边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