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部分三、买办人家评说义和团(3)

    老祖父自然是看见过的,老祖父对我们说,坛口活动也并不隆重,就是大师兄一个人按时到坛口来,焚上一柱香,再煞有介事地东瞧瞧西望望,说是看上苍有什么指示,再看人间有什么灾殃,由此再决定义和团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每天的例行公事,大师兄就是做些表演罢了,焚香之后,我家自然有人会和张二哥打交道,据老祖父对我们说,反正每天大师兄走的时候,都要带走一蒲包食物。    
    蒲包,是当时天津人用来放食物的包装袋,那时候没有塑料袋,卖食品的商贩,就用蒲包来装东西,鲜货铺,一蒲包水果大约有2公斤吧,最大的蒲包可能在3~4公斤之间。小时候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平常日子大多都带一蒲包水果,也说不上是送礼,就是一点点表示罢了。    
    张二哥每天从侯家大院带走的一蒲包食物,有馒头,有大饼,自然更离不了酱肉,有时候还有条大鱼,反正足够张二哥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了。再过些日子,侯家大院平平安安,侯家大院于一只蒲包之外,还有一个小纸包儿。“买包茶吧。”送小纸包的佣人对张二哥说着,张二哥也不说什么,将蒲包和小纸包一起带走,心照不宣,也就是了。    
    义和团之后,又出现了红灯照,距离天津60华里的杨柳青,有名的杨柳青年画,就是杨柳青镇的传统产品。义和团在天津日益壮大,杨柳青镇上一个叫林黑儿的女人,摇船来到天津,将船停靠在天津城北归贾胡同北口的南运河上,以此为据点,林黑儿发展一些天津城内的女子,自称是红灯照组织,大显神通,很快就成了义和团的一个派生组织。    
    红灯照,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天上升起红灯,以照耀天下了。参加红灯照的女子,必须是未婚女子,而且还得是经期没有开始的黄花女子,用天津话说,就是未来天水的童女,更必须是缠足女子。这类女子参加红灯照之后,她们就被赋予了魔法,每天晚上脚上悬着两盏红灯升到天上,而且“红灯升起,歼灭敌人”,无论是什么洋兵洋将,红灯只要升起在夜空里,他等就被消灭了。红灯照的本领比义和团还大,义和团还要操练功夫,什么“下天门”呀、“掐诀”呀、“顶仙名”(刀枪不入)呀等等等等,那是要付出一定体力的。而红灯照则不然,她等只要升到天上,立即敌人就被消灭了,由此扶清灭洋的伟大使命也就愈来愈完成了。    
    我的老祖母生前对我说,她看见过红灯照,据老祖母说,那景象是非常壮观的,夜半三更,就是为了等着看红灯照,老祖母每到入夜便坐到院里仰望夜空,有时候自然也是看不到红灯照,赶到红灯照显灵的时候,夜空中真是这里两盏红灯,那里两盏红灯地在夜空上飘飘浮浮,相信义和团、红灯照的市民看见夜空中的红灯飘浮,立即跪地焚香嗑头,而且每到红灯照升起的时候,整个一个天津城就要沸腾起来,满城的人都向天上仰望着,祈祷红灯照消灭洋人,保佑大清江山万世不衰。    
    稍有一点知识的人也不会相信义和团、红灯照这类的鬼话。一个未出嫁的女子体重再轻,也总要在30公斤左右,凭籍着什么力量她们就能升到天上去呢?而且只要她们脚下系着两盏红灯,不须任何武器就把洋人消灭了,直也是太荒唐了。    
    我的老祖父崇尚新学,每说起当年义和团、红灯照旧事,他总是愤愤地对我们说,那是骗人的鬼话,什么刀枪不入?后来在八国联军洋枪洋炮面前,刀枪不入的鬼话,不知道葬送了多少愚昧的中国人,再至于红灯照,那就更是骗人了,所谓的女子升天,其实就是放风筝,夜半三更将风筝放到天上,风筝下系着两盏红灯,如此便是红灯照了。    
    义和团时代,红灯照就是一个活广告罢了,给乱哄哄的社会添加点热闹气氛,乱世多妖言,民众对朝廷丧失了信心,妖言就有了市场,一旦妖言也成了一种信仰,社会就会随之变得疯狂。    
    义和团开始传入天津,天津知县阮国祯曾经明令严禁,阮国祯满城贴出告示,严禁“习拳”滋事,而且“有违立惩,决不姑宽,分别首从,锁押下监”。但阮国祯远没有朝廷的权威,北京义和团得到朝廷支持,有恃无恐地恣意横行,义和团更是无法无天,他们置天津县的严禁于不顾,阮国祯看到事态已经无法收拾,只好自己逃走,从此天津成了一个不治之城,没有法律,没有秩序,天津城完全瘫痪了。    
    在义和团控制天津的时候,侯姓人家真的能逃过这一场劫难吗?一切只有靠天保佑了。好在侯家大院立着坛口,有了什么消息大师兄会出来保护,但事态恶性发展到最后,侯家大院也受到威胁了。    
    一天深夜,侯家大院早早地熄灭灯火,大家都早早地睡下了。大概到了后半夜时分,前院里值更的老佣人匆匆跑到后院来,急急火火地敲着侯六爷的窗户,轻轻地向侯六爷禀告说:“老太爷,你老出来看看吧。”    
    老佣人请侯六爷出去看看,那就是说有“情况”了,什么情况呢?自然是义和团杀上门来了。    
    匆匆忙忙,侯家大院所有的人都惊醒了,男人们都跑到前院听外面的动静。女人们更是护着孩子,唯恐出现什么意外。    
    院外,喊声震天,而且愈来愈近,已经就响在耳际了。侯六爷带着全家男子一起跑到前院来的时候,外面的火光早已照得漫天通红了,据老祖父后来告诉我们说,那天夜里向侯家大院涌来的义和团弟兄不在万人之下,众人一起喊叫着“杀二毛子呀”,举着火把,就向侯家大院涌过来了。    
    侯姓人家的男人们都吓坏了,也没有人说应该祷告上天,侯姓人家的男人们一起跪了下来,没有人出声,也可能是大家都站不住了,跪在院里等杀头,只好听天由命了。    
    大难临头了,跪在院里,侯姓人家的全体男子吓得全身打颤,天知道这些男子汉们在想着什么?是想他的妻女?还是想着他自己的罪孽?似是一切都来不及想了,人们只等着义和团拳民闯进院来,一个个把侯姓人家的男人全杀光。    
    “噔噔噔。”已经听见踏上大门台阶的脚步声了,火光更照得侯家大院如同白昼,据老祖父后来对我们讲,当时他也跪在大院里,他的几个弟兄已经有人吓得尿裤了。    
    也是千钧一发,就是在拳民们眼看就要冲进侯家大院的时刻,就听见院外有人大喊了一声:“停下!”果然,向院里冲过来的脚步声就收敛住了。    
    “不要骚扰民宅!”在院门外面,只隔着一道大门,侯家大院门外台阶上似是站上了一个人,拦住向侯家大院冲过来的拳民,大声地向人们喊着。    
    “杀二毛子!”被喝住的拳民似是有人向喝止的人申辩。    
    “你怎么说这户人家是二毛子?”那个拦住拳民的人质问着。    
    “阿弥陀佛!”跪在院里的侯六爷到这时才念了一声佛,他似是看到一线希望了。


第一部分三、买办人家评说义和团(4)

    谁会挺身出来为侯姓人家说话呢?明明侯姓人家就是二毛子,他还拦阻拳民不可骚扰民宅。    
    这时,看门的老佣人俯身到侯六爷的耳边,小声地向侯六爷说,此时此际立在门外台阶上拦阻拳民的,正就是侯家大院坛口的大师兄。    
    拳民自然不服从大师兄的阻拦,人们在侯家大院门外相互质问,据老祖父对我们说,他听到相互对质到互不相让,大师兄向拳民们说,这户人家姓侯,门外立着善人牌坊,天津卫有名的六块匾侯家,这样的积善人家怎么会是二毛子呢?    
    大师兄的理由非常勉强,拳民们绝对不会轻信,但义和团还有纪律,拳民服从大师兄的指挥,不可轻举妄动。    
    也是天保护侯姓人家了,就是在拳民和大师兄争执不下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什么消息,就觉得院外拳民们发疯一般地喊着匆匆跑去了,那喊声响彻夜空,可以听出来似是一桩什么事情使拳民们愤怒不已,他们已经顾不得杀二毛子,而是一涌而上迎击更凶恶的敌人去了。    
    终于,侯姓人家逃过了一场劫难,听得拳民们走远了,侯六爷吩咐就在院里摆设香案,全家人叩拜苍天,积善人家必有余庆,子子孙孙切切记住不可造孽呀。    
    是什么事变帮助侯姓人家怎么逃过了那场劫难呢?    
    洋鬼子攻过来了。    
    义和团弟兄和八国联军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的时候,天津义和团弟兄包围了火车站以阻止八国联军的侵略行为。    
    在反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义和团弟兄表现出了世人难以置信的勇敢,义和团弟兄自称天兵天将,他们手中的武器只有土枪长矛,刀枪不入的自信使他们变得无畏无惧。而手持洋枪洋炮,并且乘坐火车,开着炮舰的八国洋兵几乎毫不需要瞄准就可以一炮杀死一排排的义和团弟兄。面对如此凶恶的八国联军洋兵洋将,义和团弟兄不肯屈服,他们在战争中表现的勇敢令他们的敌人都为之震惊。    
    后来,一个参加过八国联军的洋鬼子在述说他的参战经历的时候,不无感动地写道:“义和团面对着来福枪和机关枪秋风扫落叶似的射击,还是勇猛冲锋,真是不能想象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勇敢的人了。”另外一个侵略兵在参加了廊坊战役之后回忆说:“他们(义和团)在训练上所缺少的东西,却由他们的勇敢来补足了,中国人并不像我迄今为止所想象的那样,他们很少怯懦,而更多的却是爱国心的信念。”确确实实,义和团的勇敢,使帝国主义侵略者闻风丧胆,发生在天津的几起战争虽然最后都以义和团弟兄的全军覆没为结局,但义和团弟兄给历史留下了不屈的英雄诗篇。    
    最大的遗憾,诗篇是不能救国的。    
    老祖父对我们说,八国联军逼近天津,义和团弟兄开赴战场,城里的义和团活动日渐冷清了。    
    光绪26年6月18日,西历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终于攻进天津城,义和团也终于最后惨遭毁灭性打击,一场扶清灭洋的乌托邦彻底地失败了。    
    直到6月18日的下午,张姓大师兄还到侯家大院坛口来祭过坛,据老祖父回忆说,那一天也怪,大师兄开始祭坛之后,香火怎么也点不着,蜡烛也是点不着,大师兄草草地祭过坛后,匆匆地就离开了,临行前大师兄还留下话,转告侯六爷早做打算,大难就要临头了。    
    关于八国联军入侵天津的种种纪录,史书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不只是八国联军杀义和团,曾经支持义和团活动的清政府,更是帮助八国联军杀义和团,当时的天津城,城墙上一排排义和团弟兄的尸体没有人收拾,没有几天的时间满天津城充溢着腐尸的恶臭。天津城里家家惨遭八国联军抢劫,八国联军强盗以杀人为儿戏,他们竟然将大炮横倒下来,对准城内民房,肆意屠杀民众,城外的海河,河道被浮尸堵塞,天津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天津城惨遭洗劫,天津人为了保护自己,家家户户在大门外贴了一个“顺”字,沿用中国人于改朝换代之时对于新政权的归顺。原来在洋行做事的二毛子们,自然就有了安全保障,洋行发给二毛子人家保护证明,使在洗劫之时得到安全保证。我们侯家大院自然有日本人势力,八国联军入侵天津之后,侯家大院门外贴上“日本国保护”的字条,就避过了这场浩劫。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八国联军的入侵,以及北京皇帝和太后的“西狩”,宣布了长达几千年中国封建势力的最后崩溃,清朝政权虽然以出卖义和团换取到了几年苟延残喘的最后时间,但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清朝政府已经灭亡了。未来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心里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但大清的天下完了,天下要大变了,历史在人们的心间揭开了新的篇章。


第一部分四、我的父亲母亲(1)

    父亲侯凤翔生于1905年。    
    母亲马景福生于1905年。    
    父亲是侯姓人家的长子,弟兄们之中排行第一。我的祖父祖母房里共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和二爷、四爷房里的叔叔姑姑们大排行,我父亲是老大,我祖父祖母生的第二个儿子排在第七,我们称是七叔,还有一位九叔,九叔18岁时得了不治之症,胳膊窝长疙瘩。其实就是淋巴炎,打几针消炎针就会好的。那时没有消炎针,眼看着年纪轻轻地就离开了人世。九叔和我的感情极好,我记得清清楚楚,病中的九叔常常将我唤到他的房里,取出父亲从日本给他带回来的甜食,都是用铁盒装着的,很好吃,母亲嘱咐我不要吃九叔的东西,我自幼不抵御物质诱惑,不必九叔再三劝说,我就欣然接受了。    
    九叔的死,我很悲伤,我记得九叔“咽气”之后,大门洞开,二道门拆下,棺材抬进来的时候,我放声大哭挡在大门口,不让棺材抬进院来。    
    三个儿子中,爷爷最喜爱九叔,爷爷说九叔心志高,努力上进,他是看着我父亲不成器,生是被我父亲气死的。我父亲后来在塘沽大坂公司供职,花天酒地,偷立外宅,九叔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自尊自爱,父亲不听九叔劝告,九叔一气之下得了重病,由此痛失年轻生命,真是太悲惨太悲惨了。    
    父亲后来的花天酒地,和自幼的娇生惯养有直接关系。母亲常常告诫我们一定要自幼养成刻苦向上的好品德,就是要我们记取父亲的教训。母亲对我们说,父亲少年读书时本来也知上进,河北高等工业学校毕业之后,立即就考上了当时录取学生十分严格的大直沽海军大学。大直沽海军大学校长是袁世凯,据父亲说,袁世凯梦想做皇帝之后,建立海军,为此建立了这所大学,造就未来的海军精英。只是后来袁世凯称帝逆历史潮流而动,最后遭到国人反对,被迫下台,回天津做寓公,海军大学停办,学生们也就各奔西东了。    
    天津大直沽海军大学,在当时很有名气,许多有志青年在那里读书,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