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H欢嗣俏稳缡撬担咳梦颐蔷痛诱饫锾钙鸢伞!   
    1644年的正月初一,标志着明太祖朱元璋创建的大明帝国已经过了277个年头,也是崇祯皇帝在位第17年的第一天。按惯例,明朝的元旦有大朝仪,同皇帝即位约略相仿,“晨贺昼会”《明史?礼志七》,卷53,1348页。,相当隆重。可是自从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北而南,再由南而北,如今已占领西安;辽东的清王朝更是异军突起,不但以辽东为基地实现了东北的统一,切断了京师左臂,而且绕道蒙古,进入内地,几度迫使京师戒严。面对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威胁,即使除夕之夜,崇祯皇帝又岂能安枕!正月初一,比往日都早,刚刚天亮,他就上朝了。当他来到皇极殿上,只见空荡荡的大殿,只有一名锦衣卫士立班。当时钟声已停止,这名锦衣卫士不等龙颜发怒,忙解释道:“群臣不闻钟鼓声,谓圣驾未出,来者益迟。令再鸣钟,启东西门,远近闻之,自皆疾驰。”崇祯帝立刻谕令鸣钟,而且不要停歇,朝门大开,永不关闭,迎接来自京师东西二城的文武百官前来祝贺元旦。结果沉闷的钟声接连不停地撞击着,声传数里之外,皇宫里却仍是死一般的寂静,久无一人至者。于是崇祯帝乃欲先谒太庙,然后接受朝贺,呼驾銮舆。但是此举非同小可,驾舆马与立仗马约用上百匹,眼前竟无一马为备。幸亏有个小太监急中生智,将长安门外朝官们所乘的马全部牵来端门。将欲登辇,司礼太监奏称:天子乃万乘之尊,乘用外臣马匹谒太庙,对祖宗不敬,也恐马有不驯,生出意外,请求免劳此行。崇祯帝这又改为先受朝贺后拜太庙,再次登座以候。原来明朝的文武官员分东西二城居住,文臣寓西城,武臣寓东城,恰与朝班所列文在东、武在西相反。此日皇帝先至朝,龙颜正视,文武大臣不敢过中门,从长安门入者各寻方便,文武朝班大乱。接受朝贺后,崇祯帝谒太庙,六品官以下不应陪祭者,也因马掠而入。一连串的反常现象,给明王朝上上下下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奇异的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大风刮得天昏地暗,对面看不见人。尽管年前腊月二十六已立春,燕京(今北京)的春天,刮点风不足为奇;然而不止此也,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又传来了闹地震的消息。占卜的结果是:“风从乾起,主暴兵至,城破。”真是骇人听闻!    
    崇祯皇帝御极以来17年,虽所用文臣武将比他的先辈都多,但自己总有主意。此时他比别人忧虑更重,见刮大风,又闹地震,非常不放心,必要躬亲一问。他沐浴焚香,拜天默祷,口中念念有词:“方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仙即降乩给了开始那篇文字的答复参见《明季北略》,卷20;《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7;《明史纪事本末》,卷79等。崇祯皇帝见此回答,默不作语,满脸不高兴。其实这首诗说的全是社会现状:第一,明末贪官污吏的确成为国家的首要问题;第二,社会动乱,十室九空;第三,黎民百姓,苦上加苦;第四,战争难免,休想太平。崇祯皇帝不爱听这些话,只能说明他不愿面对现实。    
    事虽如此,崇祯皇帝仍力求振作,便在朝贺礼后,召集内阁大臣陈演、蒋德璟、魏藻德、李建泰、方岳贡,兵部尚书张缙彦、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等,赐茶并商讨解决当前危机的对策。这一班文武重臣,为首的陈演“既庸且刻”;魏藻德凭一个好口才,被破格重用,超拜大学士入阁,“一无建白,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晋人李建泰“家富于资”《明史?陈演、魏藻德、李建泰传》,卷253。他们无论自己有钱无钱,此时异口同声提出:“库藏久虚,外饷不至,一切边费刻不容缓,所恃者皇上内帑耳。”崇祯帝沉默许久,难过地说:“今日内帑有难以告先生者。”说完,大哭起来。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上册,2页,中华书局;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7,309页,辽沈书社。皇帝说了话,又流了眼泪,好像缺饷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崇祯皇帝向来疑心很重,他明知道逼他的人家资万贯,皆不愿佐国家之急,因此内帑即使有钱他也留了后手,何况他的聚敛之心似乎仍未收敛。明朝末年的政治坏就坏在有权的和有钱的只顾个人,不顾国家,最后落个国破家亡。如这时曾出入过禁闼的宋起凤在其所著《稗说》中称,崇祯末年外饷告匮,而内库甲乙十余库内,不只黄金、白银帑币而已,尚有诸多其他宝物。检查账面上固然只见黄金一万余两,白银数万两,可是旧库地坎中竟藏有无数黄白大锭,每锭重三四百金。有人感叹道:“崇祯天子蓄如许物,奈何数称饷绌耶?”宋起凤:《稗说》,卷4,见《明史资料丛刊》,第2辑,112页。很多人不理解此事,连提供这项资料的宋起凤也认为这是从崇祯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崇祯本人不大清楚。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有过一位还是著名的明君,即隋文帝,就在他统治下的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人多饥乏,而仓库盈溢,竟不许赈济,乃令百姓逐粮。唐太宗耻笑他说:“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贞观政要》,卷8,2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崇祯帝时内帑匮乏,的确不像他说的那么困难,其“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实不亚于隋文帝。最高统治者及其宠臣们刻薄至极!崇祯帝转移方向求救,下了一道谕令给兵部:“凡罪废武职及草泽义勇,有励志杀贼者,予上赏。”《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7,309页,辽沈书社。    
    1644年古都西安的阴历正月初一,完全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西安位于关中适中之地,周围不仅有沃野千里,又据百二河山之险,周秦以来一个个赫赫帝国由此勃兴。如今经过十几年浴血奋战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成为这里新的主人,心情极为激动。他本是陕西延安府米脂县双泉里农民李守忠之二子,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1606年9月22日),原名李鸿基李自成出生年月日据《明季北略》,卷5,无名氏批注;出生地据柳义南:《李自成纪年附考》,3页。李自成小的时候并不起眼,后来领导最底层的农民起义,有人骂他是“破军星”托生的此说见《明史?李自成传》,卷309,其荒谬在记载上即显而易见,如谓李自成父无子,祷于华山,梦神告曰:“以破军星为若子。”其实自成本已有兄,他的父亲不可能以无子而祷神。他念过几天书,也曾出家为僧,并为姬(或艾)姓地主放过羊。十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无依无靠,他不得已向姬姓地主借贷,因过期无力偿还,竟被狠心的老财痛笞一顿,套上枷锁,在烈日之下游街示众。郑廉:《豫变纪略》,卷3,65页,浙江古籍出版社。李自成历尽磨难,绝不少屈,为了报仇雪恨,刻苦习武。一次,他和侄儿李过等人到关帝庙欲仿桃园故事结义,恰巧庙中有个重73斤的铁制香炉,李自成提议比试一下臂力,别人两只手都举不起,自成用单臂举起,绕殿走了两圈,同伴们为之折服。李自成兴之所至,豪言说道:“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自成自立,若株守父业,岂男子乎?”加上三天前曾梦见


天鼓已鸣正月初一见预兆(2)

    一位大将军呼他“李自成”,遂改名李自成《明季北略》,卷5,“李自成起”。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推翻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思想。    
    崇祯二年(1629年),23岁的李自成参加高迎祥领导的农民军。在这以前,李自成为生活所迫,先到银川驿站当马夫,后至甘肃当边兵。因为他作战勇敢长于骑射,在参将王国部下任队长,“辖兵五十”。是年十月,清兵入大安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甘肃边兵奉命勤王。参将王国率部下途经金县,士兵哗变,李自成率兵缚金县令索饷,“道遇王参将,刺杀之,率所部叛”李天根:《爝火录》上册,4页,浙江古籍出版社。一说李自成参加农民起义实在崇祯三年(1630年),见《李自成纪年附考》,31~32页。    
    李自成投入闯王高迎祥军中,最初称“闯将”,高迎祥牺牲后,为部众推为“闯王”。李自成作战勇敢顽强,生活艰苦朴素,为人虚己待下,在他身边结成了以武将刘宗敏、李过、田见秀,谋士牛金星、顾君恩、李岩等人组成的军事集团。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起,李自成部起义军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击败了战斗力较强的明将左良玉、孙传庭等人的军队,攻下洛阳、开封、襄阳、荆州等重要城市,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天占领西安,控制了陕西全境和甘肃、青海部分地区。    
    甲申年(1644年)正月初一,苦战十多年的农民军迎来了不平凡的盛大节日。李自成宣布于西安称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颁布所制“甲申历”。李自成大封功臣,以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不称六部,而设六政府,各有尚书,宋企郊为吏政府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府尚书,巩焴为礼政府尚书,张璘然为兵政府尚书,安兴民为刑政府尚书,李振声为工政府尚书。“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以下封伯、子、男。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黄,亳侯李锦,磁侯刘芳亮,英侯张鼎,绵侯袁宗第,淮侯刘国鼎等。伯七十二人: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巫山伯马世耀,桃源伯白广恩,武阳伯李佐,文水伯陈永福等。封子三十人,男五十五人。”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7,309页,辽沈书社;又见《爝火录》上册,11页。大顺国家有步兵40万,马兵60万,对明朝已成泰山压顶之势。这天,李自成改名为李自晟,表明他对大顺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山海关外盛京城(今辽宁省沈阳市)的大年初一,既不同于北京城的悲悲戚戚,也有别于西安城的兴高采烈,笼罩全城的是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因为这天是未满六岁的顺治皇帝登极后的第一个新年。    
    清王朝内部刚刚渡过一场权力危机。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智勇双全且又正当盛年的清太宗皇太极暴死,时年52岁。他的去世在满洲贵族中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由于皇太极没有指定接班人,满洲贵族们必须推举新皇帝。当时比较适合的人选有两个人,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另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豪格英勇善战,天命年间已被封为贝勒,天聪时晋为和硕贝勒,崇德初又被封为肃亲王,虽说是多尔衮的晚辈,但实际年龄比这位叔叔还大三岁。多尔衮足智多谋,战功显赫,政治威望高于豪格;而且据说努尔哈赤死时曾经安排多尔衮继位,但因年幼,被能力和声望都高于他的皇太极夺去《清史列传?多尔衮传》载:多尔衮死后清算其罪状之一是称皇太极即位“原系夺主”;此说又见蒋良骐:《东华录》,卷6,“顺治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之诏”。十几年后,皇太极去世而又没有指定继承人,这等于给了多尔衮一次夺回皇位的机会。所以多尔衮积极活动,他先找两黄旗代表内大臣索尼征求皇位继承意见,索尼主张:“先帝(皇太极)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所非知也。”次日,八旗贝勒大臣在崇政殿讨论时,索尼又和两黄旗将领率巴牙喇兵包围宫殿,索尼和鄂拜两人进入殿中,“言立皇子”《清史稿?索尼传》,卷249。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幕后活动,多尔衮和豪格两败俱伤,结果采取折中方案,立年仅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清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很早就动身前往堂子行礼,然后回宫接受朝贺。清王朝的八旗王公、文武大臣齐集殿下跪拜,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等满洲王公;有范文程、洪承畴、孟乔芳、张存仁、祖泽远、李率泰等汉军将领。同时朝贺的还有朝鲜国王李倧派来的使臣、外藩蒙古王公以及远在大漠以北的阿禄喀尔喀使者。朝贺完毕,盛京皇宫里大摆宴席,款待王公大臣及远方宾客。    
    仪式结束,小皇帝还宫,多尔衮等人开始处理朝政。多尔衮向济尔哈朗及诸大臣提出:当年攻取朝鲜江华岛时,对朝鲜国王之妻有不杀之恩,因此经常得到朝鲜国王公馈赠,今天身为辅政,“谊无私交”,并向众人提出“此等馈遗,永行禁止”,得到诸王大臣们的一致同意《清世祖实录》,卷3,2~3页。这件小事有着极重大的意义,证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在皇位更迭国君年幼的重大时刻,能够摒弃私利共谋朝廷大计,为以后举国一致挺进中原提供了保障。这和那些只靠从别人口袋里掏钱花的明末君臣们不啻是天壤之别。


天鼓已鸣危机四伏的大明(1)

    历史学家早已得出结论:明之亡自神宗始。说见《明史》,原文曰:“神宗冲龄践祚,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曼。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明史?神宗本纪二》,卷21。    
    的确,明神宗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始作俑者。但是,事出有因,而且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明神宗初即位,仅仅是个刚到十岁的孩子,一切大权操在内阁首辅张居正手中,可以说那是张氏的天下。    
    封建社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是把天下(国家)看作是人民的天下,而看作是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黄宗羲为此而作《原君》,大张挞伐,斥之曰:“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