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霸九天-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后笑道:“哦,惟演倒有这样的闲心,几时拿来我看看。”低头想了一想又道:“我可见不得他这般清闲,你可告诉他准备着,再没几日这般清闲了。”
  刘从德已有些懂事,忙跪下谢恩。
  过得几日,旨意下来,迁钱惟演为工部侍郎,枢密院副使,兼学士。三司使丁谓、翰林学士李迪升为参知政事。
  
第六十三章
  汴京城的雪,今年下得特别早,丁谓走出轿子,只觉得一阵寒意袭来,他跺了跺脚,笑道:“今年好雪,明天的庄稼又可大丰收了。”
  早已经候在亭中的宰相王钦若抚掌大笑:“我们在亭里说了半日的风花雪月,不及谓之这一句惜时爱民。”
  丁谓大笑:“咱自从做了三司使后,每日里铢锱必较,张口钱粮闭口土木,早成俗不可耐,哪及得上王相与各位大人名士风流,才子口角。”说着,大步走进亭子里去,早见三司使林特、兵部侍郎陈彭年、皇城司刘承规等人均已经在了,都笑道:“谓之这话说得该罚,你自比大俗人,岂不是寒碜我们不是?”
  丁谓哈哈大笑:“不敢,不敢。”
  亭中五人,俱是当今名士,除治国理政外,亦是各有所长,各有所专。
  宰相王钦若,当年曾经主修《册府元龟》,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等三十一部。在五代十国百年之乱后,将史料整理收集,得以传之后世,实为大功。
  副相丁谓,首撰《景德农田赦》《会计录》等,自本朝以来第一次将天下农田的分布,赋税的多寡作一番普查,记录在案,由此真宗始知天下农田多少,荒废多少,人户多少,能收赋税多少,为以后制订农事赋税政策大有所用。咸平之治,便是有所本,有所据,方得天下大治,赋税丰收。
  三司使林特,对开国初的茶法进行改革。开国初因为军中急需要用钱,令商人以贩茶可加虚估之数,不料此风越演越烈,到近年来虚估之数超过实数七倍之多,令天下茶利朝廷只得五十万,倒有三四百万落于把持中间的茶商之手,造成官府无财,百姓夺利,前些年王小波李顺起义,亦有此中原因。林特改制茶法之后,虚估数减少到少于一倍,朝廷茶税大增,又加上其他举措,令得这些年虽然皇帝东封西祀,开销浩大,每年国库余数倒比往年增了许多。
  兵部侍郎陈彭年,在音韵方面成就极大,他重拾五代失散韵书,修撰《大宋重修广韵》,此书收字二万六千余。此后大宋词学兴盛,此书功不可没,千载之下研习韵书者,均将陈彭年此之奉为圭皋。
  皇城司刘承规,是昔年中宫总管,后结交当今刘后,权热日盛。他虽然是个宦官,满腹才学不下于当今才子,他历经太祖太宗与当今天子,掌皇家秘阁图书三十年,三馆秘阁书籍经久不治,多谬误乱简,他率朱昂、杜镐与他整理,著为目录;先朝修《太宗实录》和本朝编纂《册府元龟》、《国史》及雠校等事,均由他典领。他修撰目录心得,亦为后世之本。
  这五人意气相投,政见相似,便常聚一起,便如今日金明池赏雪饮酒一般。
  丁谓走进亭中,林特已经满倒了一杯酒送上,道:“丁相请!”
  丁谓一口将酒饮尽,笑道:“好,权当我向各位陪不是,又迟到了,又说错话了。”自己再倒了一杯,向王钦若敬道:“恭喜王相,终于得遂所愿了。”前些时候,因为宰相王旦病故,升王钦若为左仆射、中书侍部兼平章事,入阁拜相。
  王钦若淡淡一笑,将手中酒杯一饮而尽,却尽露疲倦之色:“这杯酒到得太晚了,意料中的事,却晚到心中竟然连高兴都提不起劲来了。”说着,将手中的酒杯重重一放,恨恨地道:“为了王子明,误我为相十年。”
  丁谓知道他仍然记恨着当年的事,十年前皇帝就拟拜他为相,却为王旦极力反对,直到如今王旦病死之后,他才得进阁为相,这十年的等待,对于他来说,的确太长太长了,长到他如今的失态。
  王钦若讥诮的眼神看向丁谓:“谓之今日迟来,是否临行前中宫有命,以致延误?”
  丁谓心头一震,镇定自若地笑道:“正是,临行前宫中询问,小皇子行冠礼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王钦若举杯轻饮一口,慢条斯理地道:“冠者成人也,而今年方五岁稚龄,就要行冠礼,古往今来未曾见也,老臣只怕到时候这冠礼行到一半,小孩儿哇哇大哭,岂不大失体统?”
  丁谓强笑道:“王相博古通今,若论史识,无人能比。虽然说冠者成人也,然而自周朝以来,天子诸候为执掌国政,则未必一定要到二十岁才行冠礼,传说周文王五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亦是古来有之。且《士冠礼》中亦有‘诸侯十二而冠’之言。小皇子既受大命,自然聪慧过人,王相多虑了。”
  王钦若冷笑一声:“但愿是老夫多虑了,小皇子行过冠礼,便可问政。有人急着要将这五岁孩子推上前台,却是为何?”
  丁谓咳嗽一声:“王相,慎言!”这边却不由地看了刘承规一眼,不想一抬头,却见陈彭年早远远地拉了刘承规去看远处的红梅了,座中竟然只剩下林特尚在一边。
  王钦若双目炯炯地看着丁谓:“老夫熟读史书,古往今来,最惧的是子幼母壮,女主专权。唐代武后之祸,离之不远。谓之,你我身为人臣,不可不防啊!”
  丁谓心头猛震,惊诧地道:“王相何出此言?”
  王钦若往后一倚,缓缓地道:“老夫要你与老夫联手,阻止后宫擅权。”
  丁谓强抑心头波澜,整个身子倾了过去问道:“如何阻止?”
  王钦若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上面。
  丁谓看着上面,心中领悟道:“天?”
  王钦若点了点头,神秘地一笑。
  丁谓会意地点了点头,两人转过话题,只谈风月,不涉政务,过得一会儿,陈彭年拉着刘承规回来,五人继续饮酒,说些诗词歌赋。
  丁谓不动声色地饮酒,作诗,直到傍晚,才兴尽各自散了。
  离开金明池回到府中,已经是日落西山了,丁谓迸退仆从,独立站在空空的书房子,忽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到全身脱力,笑到眼泪都出来了。
  十年了,今日王钦若但恨这十年来得太迟,丁谓又何曾不恨这十年来得太迟了呢。
  十年了,离寇准被贬出京,也已经整整十年了。
  为了这一天,他等了足足十年。十年来他结交王钦若,以三司使的财力全力支持王钦若东封西祀种种行为,取得王钦若的信任,使得王钦若放心将建造玉清昭应宫的事放于他,而他亦借此机会,早已经培养起自己的势力。
  可笑王钦若自以为抓住了皇帝,就足以抓住一切,但是却不知道,丁谓的势力,早已经悄悄地自下而上培养起来。可笑王钦若自以为精通史书,却不知道在从丈量土地,兴修土木等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的丁谓眼中,他也只不过是过于书生意气罢了!
  十年前,长亭送别寇准的情景又浮上眼前:“平仲兄待谓之大恩,谓之无以为报,唯有他日再在此长亭之中,亲自再迎平仲兄归来!”
  丁谓推窗,望着窗外最后一抹残阳,微微含笑:“寇兄、平仲兄,十年了,也该是你回来的时候了。十年了,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你,王旦、王曾、李迪,这些当初自命与你同一阵线的人,都不曾记得你,可是只有谓之不会忘记,你一定会再度回来的。这一天,终于等到了。”
  半个时辰之后,丁谓之子丁珝出府,前往枢密副使钱惟演府中而去。
  
第六十四章  职业牛人五鬼传
  呼,上来吐口口水先。
  不正式写到这里,有许多东西不去细究。以前看到书中说五鬼啥啥的,只说是五个跟寇准作对的,糟蹋国库的奸臣小人,今天拿百度各自搜一下,居然发现他们各是五个行业内的牛人。
  王钦若持修纂的《册府元龟》大部头类书,对宋前史籍的辑佚和校勘工作便很有价值。反正现在要说到宋代史料,一定要说到册府元龟啦,历史学牛人。
  他也做过好事,曾请真宗免除百姓拖欠税赋一千多万,澶渊之盟的岁币才三十万呢,一千多万能让多少老百姓过好日子,还释放过死囚。还有等等
  丁谓,也是一职业牛人,会计这两个字就是他首次创立的,他的《会计录》第一次把全国的土地人口做了丈量,现在任何一本会计学的书翻开首篇上必然有丁谓的名字,
  他也做过好事,曾不动刀枪,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叛乱,并根据西南地区产粟米,缺食盐的情况,从内地调入食盐换取当地粟米的充军粮,使官民两利。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每年征收数量不一,随意加码,百姓苦不堪言。丁谓奏议以景德四年民赋数为准征收,并报朝廷备案,以利国计民生。据叶得梦《石林燕语》记载,丁谓以郓、齐、濮安抚使知郓州时,北方契丹铁骑南下,民心惊惶,河北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欲避于京东者,日数千人”,而船民不肯尽力摆渡。丁谓听到此事后,采取果断措施,急忙从监狱中取出死囚数人,“以为舟人,悉斩于河上,于是晓夕并渡,不三日皆尽”。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黄河边“分画地分,各使执旗帜、鸣金鼓于河上,夜则传更点、申号令”。契丹人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而去,于是“境内晏然”。由此可以看出丁谓的为人聪明,办事果断、干练。
  林特的茶法,更是狗狗上一大堆,都是经济学论文,林特茶法朝廷增收,百姓得利,不但利民,而且非常有用,有用到数百年后上千年后,都经常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茶法改革。
  北宋音韵学家陈彭年:陈彭年,字永年,江西南城县人。生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卒于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终年57岁。彭年自幼好学,手不释卷,十三岁著《皇纲论》万余言,深为名辈所赏。南唐主李煜闻之,召彭年入宫。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进士,同年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后官至兵部侍郎。彭年博闻强识,才华出众,深为宋真宗所重。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与丘雍等奉诏修订《切韵》,修订后改名《大宋重修广韵》。《切韵》,隋音韵学家陆法言等人所撰,是唐宋韵书的始祖,原书久失。近几年来,音韵学者发现几本唐写本韵书,从而考定《切韵》分一百九十三韵。此书字数较少,注亦较略,部目次序都不及《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在修订此书时,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比《切韵》更为整齐。此书收字二万六千余。平声字多,分上下二卷,上平二十八韵,下平二十九韵;上、去、入声各一卷。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二百零六韵。为现代研究中古语音的重要根据;研究上古或近语音的学者,也以此作比较性资料,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部重要韵书。
  刘承规:北宋图书馆官员、目录学家。字大方。晚年改名为承规。宋初太监。字大方,其父本北周太监,因而从小即在宋宫中为黄门小底。楚州山阳(今江苏维安)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976年),召拜北作坊副使。雍熙中,为勾当内藏库兼皇城司。大中祥符初封泰山礼成,官左晓卫上将军、安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致仕。历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掌内藏30年,检察精岳,计财出入,甚有条式。咸平元年(998年)十一月,以三馆秘阁书籍经久不治,多谬误乱简,下诏由朱昂、杜镐与他加以整理,著为目录,之后,钱若水等人修《太宗实录》和编纂《册府元龟》、《国史》及雠校等事,均由他典领。当时太府所藏自1钱至10斤51个旧铜式,没有一个准确,权衡失去统一标准。守藏吏接收送进的金帛无法准确计量,前后任交接也常为轻重争讼;社会上常利用这一点进行欺诈。景德中,刘承规推究本末,按《汉书律历志》的做法,以秬黍为则,详定秤法,铸定新铜式33,铜牌20,授于太府收藏。又置副本11套于内府、外府、四方大都,从而使天下权衡统一,方便了计量与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
  呼,基本上都是百度上度来的,嗯,反正吧,你考史料,必须会有王钦若修册府元龟,你考会计学,丁谓的会计录是必考项,你考历史经济学,有林特的茶法,你考音韵历史学,有陈彭年有的名字,你考目录学,有刘承规的名字,呼,奸臣都是职场牛人啊,专业职能牛到可以载入史册。而且,还都曾经从好大臣过渡过来的,从为国为民过渡过来的。
  嗯,俺现在不怪真宗认不出奸臣来了,要是奸臣都这是这种职场牛人外加文采风流,成绩突出,过去又有爱民的政绩,放现在也认不出来啊,还真是都当人才用啊!别说过去了,就换如今,能有几个一二品大员是如此的职场牛人啊!
  
第六十五章
  次日,枢密副使钱惟演入宫参见刘后。
  半个月后,枢密院副使马知节在朝堂当众举发王钦若擅权,泸州都巡检王怀信等平蛮有功,王钦若不但不及时上报请赏,反而扣下不理。
  王钦若自为相以来,从未有人敢如此当面对他无理,气得浑身颤抖,回到内阁,便下了批文将王怀信等人全部除官,以消心头恶气。
  三日后,已经发出去的批文,却出现在真宗的御书房中,真宗大怒,当面召了王钦若来质问,重责他擅弄权术,遂令他闭门思过。
  十日后,王钦若再度上朝请罪,说了半晌,真宗方消怒气,不料马知节却拉住王钦若,争扯之间,王钦若袖间数十道本章落在地上,马知节遂骂他奸邪之辈,平时袖藏多道奏章上朝,看皇帝眼色而呈奏章。
  副相向敏中,亦是王旦寇准等一派的,十余年来亦是受王钦若打压不少,此时见状也趁势出面指责王钦若,王钦若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