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疆飞龙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组,他自任统领,方天杰是副统领,计全是执法。
  这个飞龙组只受命于圣光寺的圣僧,其他人的命令一概不接受,行事有自主之权,但是要受到执法权监的监督。私下里,他跟方天杰谈过,要他全力支持计全,好好带领那批人去辅助建文。
  因为梅玉渐渐发现了李至善对建文仍是不错的。
  但那个人的野心太大,权欲心太重,对建文帝的敬意不够,老是要左右着建文帝的行动,甚至有时会代建文发布一些命令,梅玉在缅甸时,就跟他冲突过了,结果不但建文支持梅玉,连他的女儿李珠也都站在梅玉这边,李至善只有低头让步。
  梅玉离开仰光,李至善是很高兴的,他也听过方天杰,只道方天杰勇而无谋,比较好驾驭,但是没想到梅玉会安排了这一手,安插了一个计全。
  梅玉和计全分析过情势,也告诉过他说注意的情势,更有一封私函给建文帝的。
  私函上写得很恳切,直接指陈出李至善可信而不可靠,要建文帝自己拿定主意,不要太听他的话,李珠已嫁,现在的身份既已为朱家妇,行事可能较为偏向建文帝,不明白的事可以向她请教一下。
  方天杰有勇有胆,计全有谋,这两个人的忠心可恃,至少不会成为桀臣悍将,可多予倚赖。
  自己不日将进京一行,那是受郑文龙交代与郑和见次面,届时必能谈出个结果来,圣光寺方面恐将仍有骚扰,请建文帝特别小心,李珠武功尚可为保,请他对李珠温柔些,至少在方天杰未能完全接掌警卫前,对嫂夫人多示温柔,以慰芳心。
  最后一段话虽是开玩笑,但也说中了建文帝的毛病,这个人就是有寡人之疾,因为他本来就是寡人,从前在京中做皇帝,他宫中有的是女人,仍然不满足,要溜出宫来玩女人,原因无他,就是外面的女人比宫中的解风情。
  梅玉到过仰光,知道那些蛮女风情,尤甚京师,而且个个貌美如花,风情万种,要老哥不犯毛病恐怕不容易。只是大内的人也在动他脑筋,为了安全起见,暂时请他小心一点。
  他自己先到南京的家中盘桓了一阵,他的父亲老侯爷梅殷已经放回家了,只是侯爵已削,给了他这个儿子继承,脾气很大,每天在家里骂人。
  梅玉见了父亲倒是没有隐瞒,把情形一说,老侯爷才感到很灰心,建文帝自己无意勤王,这些臣子们赤胆忠心又有什么用,何况,他也不能硬说建文帝不对,燕王势力已成,为了争天下而大动干戈,非仁民之道,永乐也是太祖的儿子,比他有魄力,治国较为适当,自家内争更无聊,眼光放远看,建文帝不失为贤君。
  毕竟他们这些忠心不事二主的臣子少,不过他也只有训勉儿子一番,要梅玉好好地匡扶建文帝。
  梅玉在家中住了一个月,他虽然继承了侯爵,却没有多少人敢来沾惹他,因为谁都知道他是在跟当今的皇上过不去,沾上他很可能杀头抄家都有份。
  但侯爷仍然很帅气,有几位国公对锦衣卫的人都要客客气气,只有他这汝南侯府,锦衣卫的人访府问事,还要递手本唱名求见,见了面也得规规矩矩行大礼。
  因为梅玉很会摆架子,每次见客都在大厅上,高高地供着太祖御赐的上方宝剑,那是老侯爷征东时的赏赐。
  这柄宝剑的权限很大,二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可以先斩后奏的,锦衣卫指挥的官阶不过三品而已,其他那些下属更别说了,人人都够挨斩的资格。
  当局对梅玉的礼遇和容忍也是令人难解的,以他的行为该杀头抄家十次都有余,可是朝廷不但没抄他的家,反而把个已废的侯爵又还给了他。
  这种情况不但做官的难懂,连锦衣卫中一些执事人员也不懂,他们不只一次地往上报,要求办梅玉,同文总是一顿申斥,连他们的第一大头子谷王朱穗也为了这事请禀过成祖永乐帝,居然也碰了钉子。
  永乐帝的批语很妙——汝南侯屡世忠贞,家中不可能有不忠不孝之子弟,梅玉才堪大用,朕岂能为馋言而毁忠良,此事毋庸再议——这份奏章本是秘密的,可是机密院加以公开了,而且上了邸报。
  奏章是谷王上的,批文是成祖亲笔,目的是使每个人都知道,最妙的是那一句“梅玉才堪大用”。
  朝廷让他继承了侯爵,却没有派给他一官半职,让他在江湖上保镖也不去管他,有言官也为此上过劾章,同样的碰了个钉子,永乐帝在那份劾章上的批语就更妙了——梅玉的一切朕都知道,该员未知确讯,仅凭道听途说即妄作猜测,胡说八道,有亏职责,各予罚俸三月示诫!
  成祖是个很精明的人,做事有他自己的套,很讨厌那些言官搬出世人的大道理来罗嗦他,借着梅玉的事件他也给那些言官们一点颜色看,要他们对不懂的事少乱做主张,尤其这是锦衣卫的事,更不必他们费心。
  其实这都是郑和在背后做成的,成祖跟郑和是从小的玩伴和死党兄弟,两个人的交情好得不能再好,他们一个当王子,一个当内侍,本来没什么厉害关系,可是这两人就建立了交情,燕王在太祖面前渐渐得宠,势力日增,郑和的功劳很大。
  所以永乐称帝后,郑和成了第一红人,任何人都及不上永乐对郑和的信任,这是亲为手足的谷王都比不上的。
  梅玉到了京师,他这个新任的侯爷照道理该先拜表叩谢圣恩,侯旨召见。
  但是梅玉却不理这一套,他一到北京,就往八大胡同跑,住进了一个叫金凤仙的红姑娘香闺。
  金凤仙是清倌人,落籍不过才半年,身价奇高,多少王孙公子想一亲芳泽,都被她的身价吓坏了。
  奇怪的是梅玉替她梳拢,据说只花了一百两金子,那虽然也不少了,但是只及她以前所开身价的百分之一。
  小妮子一见梅玉就发了疯,言誓终身相随,据说这一百两金子还是她自掏腰包,拿出来打赏用人使女的。
  他在金凤仙的香闺中住了五天,第六天,两个人乘了一辆车上玉泉山去进香。
  玉泉山有座仙女庙,据说很灵,这天为了梅侯爷要进香,居然开了庙门,禁止其他香客进门。
  那些香客中当然有几个是不好惹的,当时在门上就吵了起来,硬要进去,其中还有湘王朱柏的世子朱年,哪知还没吵几句,庙中出来了锦衣卫指挥正使郑文龙,当场叫人把他抓了起来,打了二十藤条,说他恃势喧扰佛门净地。
  郑文龙出了头,湘王小子挨了打,这才没人敢再闹了,眼睁睁地看着梅侯爷的车子徐徐在门外停了下来,带着千娇百媚的金凤仙进庙去了。
  金凤仙被引到佛殿中去烧香了,梅玉才到客房,一个微胖白净的中年人在含笑等他。
  这正是红极一时的三宝大监郑和,他先向梅玉作了个揖请安道:“侯爷安好。”
  梅玉也还他一礼:“总监大人好。”
  郑和此刻身居十数要职,天下兵马总监军,禁军总监,锦衣卫、龙禁卫、金吾卫,他都是总监,所以梅玉干脆叫他总监了。
  郑和客气地请梅玉坐下才道:“侯爷,此刻我们可以放心谈话,本座可以保证话不人第三人之耳。”
  连郑文龙都站得远远的,屋中没有第三者了,梅玉才谨慎地问道:“总监想谈些什么呢?”
  郑和想了一下才道:“主上安好?”
  “还好,虽然小有困难但总算都渡了过去。”
  “他是真的打算在南疆安身了?”
  “是的,中原已无立足之地,有人也不放心他。”
  “侯爷,说来你也许不相信,不放心他的人不是皇上,而是以沐王爷为首的一批国公爷。”
  这句话给梅玉的震荡是难以想像的,他当然不信,可是他也知道郑和不会乱说话,顿了一顿才道:“这似乎不太可能,我护送大哥到天南,途中还全亏沐王府的人解围。”
  郑和道:“这事咱家知道,但咱家的话也没错,侯爷,相信你也明白,今上对他的侄儿并不担心,他们叔侄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似的,他们整个朱家的子孙,都有着一种默契,大家各自制造情势,发展权力,当谁的力量大时,谁就做皇帝,失败的一方也甘心认输的。”
  梅玉奇怪地道:“你怎么知道的?”
  “开始时诸王争逐,永乐不是最强的一个,可是他有计划,有毅力……”
  “最重要的是有你的帮助吧!”
  “这……咱家出过一点力,但不敢居功,圣人自有天助,皇帝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也不是必定哪一个人该做的,有人有机会,有条件,自己不好好掌握,这不能怨天尤人,做皇帝是一种责任……”
  这番话有很多人都听不惯,只有梅玉承认它的正确性,因为他跟刚丢掉江山的建文帝最熟,建文帝的心态他也最了解,建文帝是自己不想再负这个责任来做皇帝。
  建文帝太重感情,太重面子,朝中许多大臣犯了错,他都不好意思重罚,国家已经不太平了,他不好意思用重罚。说好听点他是仁慈,但严格说来,他是懦弱,如果历史倒溯几千年,回到唐、尧、舜的时代,建文帝会是个好皇帝,但此时此地,他的老叔永乐实在比他强得多。
  郑和叹了一口气道:“咱家虽然帮了今上的一点忙,但用心无愧,咱家为的不是富贵,谁做皇帝,咱家的地位都差不了太多。”
  梅玉道:“差多了,公公是当今第一红人。”
  郑和庄容道:“侯爷,咱家不否认手中抓了些权势,但咱家是在做事,不是在揽权,咱家为的是天下,不是为了自己,身为内侍,与富贵都绝了缘,也不会有后人,咱家争的是什么?”
  梅玉也不知如何回答了,郑和为的是什么,这话无人能答,他是寺人无后无继,而且明律,太监严禁叙品做官,郑和担任了好几个总监,权利不小,却不是实缺,这个名衔不得铨叙,不载于吏部,可有可无,一旦失势,就什么都没有了,不像他这个侯爵,世代传袭,除非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否则是永远存在的。
  郑和虽然提拔了一部分的家人,那也是假的,据说他原姓马,家世很差,连入宫都不够资格,燕王朱棣少年时跟他却十分投契,把他转介到一个姓郑的太监家中认了谱,再为他净身带进了宫,所以他这姓都是假的。
  他这样拼命地求上进,到底为了什么呢?
  郑和的神情更为庄严:“历朝以来,数遍历史,做太监的人除了祸国之外,没有一个人好名声的。”
  梅玉道:“这也不然,稗官野史中,宫监颇多忠义之士,像宋朝仁宗时的陈琳,保全幼主,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家喻户晓。”
  郑和一笑道:“咱家想出的不是那种名,咱家认为太监也可以轰轰烈烈地在青史留名的。”
  “这个……公公除非也当上皇帝。”
  郑和大笑道:“咱家绝不做这种梦,咱家没那个命,也没那份才气,人要守本分,既然净身为寺人,这九五之尊是注定没份了的。”
  “将相无种,皇帝也没限定非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当。”
  梅玉倒不是劝他当皇帝,只是表示自己对皇帝的看法而已,他跟建文帝是拜把子兄弟,却并不是为了攀权附势,而是一种真正的兄弟般的感情,不过多少也有点关系,那就是对皇帝这个位置不像一般人那样有敬意。
  郑和却笑道:“侯爷,咱们不抬这个杠,帝位在我们眼中都没算回事,即使垂手可得,你我都不会接受的。咱家想做个天下第一人,却不想做皇帝,至于咱家如何做,目前却还没决定,那要走一步算一步,目前咱家只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请你务必要据实以答,咱家才能斟酌情事,妥为应付,第一逊皇帝是否真的落脚在天南?”
  对郑和,梅玉必须说实话,他也相信郑和对建文帝不会有恶意,因为建文帝在出去之前,郑和就放过他们一次了,以后让他的侄子郑文龙多方照应,都是暗助着建文帝。
  因此,梅玉点点头道:“是的,大哥落脚在仰光的圣光寺,不会再回来了。”
  郑和神色沉重地道:“谢谢侯爷相告,其实咱家和宫中都已得到了消息,只是未能证实而已,咱家第二个问题是逊皇帝有没有把传国王玺带到圣光寺去?”
  梅玉又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告诉他老实话:“没有,大哥藏了起来,藏的地方很秘密,相信没人可以找到了。”
  郑和目注梅玉道:“这地方有谁知道?”
  “目前是大哥和我,将来连大哥都不知道了,因为大哥要我把它换个地方。”
  郑和居然点头道:“好,好办法,这正是咱家担心的事,如果逊皇帝自己也不知道地方他反而更安全了,因为有些人不死心,非要找到它不可,但只要这东西不出现,逊皇帝就一直是安全的。地方换好了没有?”
  “还没有,这就是我要找总监帮忙的地方,东西还藏在大内,只有总监才能接近。”
  “侯爷,你别忘了,皇宫已经搬了地方,逊皇帝的大内在南京,而现在的大内在北京。”
  梅玉叹了一口气:“没有错,东西现在应该在北京的大内,因为它是交给了某一个人,而这个人现在也已经迁进了北京的大内。”
  郑和哦了一声道:“今上把南京的人大部分都调到北京去了,宫监的工作不是人人可干的,逊皇帝交付的这个人靠不靠得住?”
  梅玉道:“应该靠得住的,否则他早就把玉玺献出来了,司太极和李景隆也不会追得这么急了。”
  郑和道:“那就请侯爷保住秘密好了,咱家也不想知道,这东西对今上还有些钳制作用,对咱家却全无好处,咱家的事功已无可再加了。”
  “可是谷王和李景隆他们找到了,对总监的权限就可能有关系了,我跟大哥商议的结果,认为还是交在你手中较好,也希望你在适当的时候交出来。”
  “哦,逊皇帝也同意如此吗?”
  “是的,大哥知道你跟燕王的交情虽深,但是你的忠心对着朱家,一直还在夸说你,我只是不懂,这传国玉玺何以那么重要,难道不能重刻一个吗?”
  郑和道:“这是国家最庄严的象征,怎可轻易重换,除非是换朝代,否则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