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改革开放三十年-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会主义新农村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些中央文件也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提法。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次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背景看,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后提出来的,发展起点更高;从思路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
五个统筹
,指导方针更明确;从目标看,提出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总体要求,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的协调统一,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看,主要是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


  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5年下发解决
三农
问题的一号文件,惠民政策的力度一次次加大。5个中央一号文件根据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制定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继续坚持对种粮农民和购买良种、农机具实行直接补贴,并加大补贴标准;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事业。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


  让农民告别
皇粮国税
,这是历史性的跨越。自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行
初税亩
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视交纳
皇粮国税
为天经地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享受的最好待遇不过是
轻徭薄赋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农民缴纳的税费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初期积累。现在,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的两大转变,实际上是国家和农民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也显示了党和政府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国家对农民改



:种地不缴税,种粮有补贴,上学不交费等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仅2006年,国家支农资金就达3397亿元;取消农业税,给8亿农民减轻负担1250亿元,每个农民当年受益140元。


  2007年9月18日,湖北省监利县村民朱建华,把收存的1993年至2007年整整14年的农民负担卡与税费收据,托付给湖北省委负责同志,请他带到北京,带到党的十七大。朱建华的农民负担卡和税费票据显示:2000年,每亩责任田的实际负担为309。06元;2006年,每亩田的实际负担只有29。39元。另外两组统计数字也能反映监利农民生活的变化,2002年监利农民平均纯收入2100元,2006年是3300元;2002年监利县居民存款是19亿元,2006年是64亿元。
如今,肩头的负担减轻了!地头的庄稼丰收了!手头的收入增加了!
这是中国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朴素概括。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重型机械制造厂,2006年,与沈阳矿山集团实行重组,成立
北方重工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通过发挥原有两大企业集团优势,实行机制创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一跃成为中国重机行业的
航空母舰
。2007年企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谁曾想到,这家企业几年前经营艰难,陷入发展困境。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后,邓小平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进行过深入思考,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
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东部地区的区域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党中央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6年,提出促进中部崛起,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中国的西部,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大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甚至有扩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日趋扩大,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具体部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十五
计划纲要,明确规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任务等。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3月,国务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重点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大批西部开发建设项目相继实施。


  据统计,2000…2005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1万公里,新建铁路铺轨4006。5公里,建成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22个,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600多万千瓦。3200万人告别了饮水难问题,102万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969个无电乡通了电,6。8万个村开通了广播电视。完成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期间,国家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乡面貌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西部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


  白山黑水的千里沃野,曾经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粮仓;大庆的原油、一汽的
解放
,一直是民族的品牌和骄傲。然而,由于历史包袱过重、体制僵化等原因,东北地区许多国有企业出现经营不善甚至倒闭,大批职工下岗。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再创辉煌,成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


  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思路。同年9月,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年底,国家拿出610亿元开始实施第一批振兴项目,被批准的绝大多数项目都享受国家贴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项目涉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东三省的优势领域。


  五年来,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形成了鞍本钢铁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北方重工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业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明显增强;城镇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成了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批关系东北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黑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007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东北振兴之路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明天。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中部6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是我国的腹心地带。就在神州大地劲吹
西北风

东北风
之际,寂静的中部地区也开始进入中央决策的视野。


  200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2006年3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被正式列入
十一五
规划。同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把中部6省建设成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
,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启动实施,中部6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中部6省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粮种、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粮食产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条件;核准了一大批能源、原材料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发展清洁高效技术装备;加快交通运输干线建设,推进乡村
通达工程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完工,这项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宏大工程,为中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2006年以来,中部地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6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2961。6亿元,占全国比重上升到20。5%,这是进入21世纪后,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第一次
止跌回升
。中部崛起,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重要而精彩的一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加强了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缓解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和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建设生态文明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一首江南民歌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曾使无数人陶醉而心驰神往。然而2007年6月一则消息,又让人心碎而深思。由于周边企业污染物过度排放,太湖爆发大面积蓝藻,太湖污染了,水变腥臭了。2007年6月30日,国务院在无锡召开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把治理
三湖
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导致过度的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创造1美元的GDP,能源消耗是美国的2。1倍、英国的2。97倍、德国的4。97倍,甚至是印度的1。65倍。而我国的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13%,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2/3以上的河流和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工业缺水量为工业用水量的44%,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2007年,在国家掌握检测数据的522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城市22个、占4。2%,二级标准的城市293个、占56。1%,三级标准的城市152个、占29。1%,低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5个、占10。6%。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早在1979年9月,我国就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底,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实行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管理
三大基本政策。1996年,发布施行《国家环境保护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自1997年开始,中央连续9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具体部署环保工作。党的十六大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年又一年的
环保风暴
在中国大地刮起。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奋斗目标。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强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