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一至三卷) 作者:肖申克117-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这个大合唱要有特色,绝不与别人雷同,就在曲目上下点功夫了。”李思明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 
  “那你说说看!”徐大帅明显是善于纳谏的人。 
  “这首歌叫《七十年代的新一辈》!”李思明硬着头皮回答道。其实这首歌叫做“八十年的新一辈”,是李思明前世父辈在八十年代的比较著明的合唱曲目,在这里,李思明将它改名了。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七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七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 
  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 
  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 
  流过多少汗? 
  回道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七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七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七十年代的新一辈! 
  李思明和张华还是未能阻止各自的父母前来送行,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诗人郭河川是这样描述这样的场景: 
  这是21点30分的火车站 
  汽笛已经响起 
  如战鼓敲响 
  战士们已整装待发 
  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挥手告别 
  在广阔的天地里 
  有我们矫健的身影。。。。。。         
第三章 火车上奇闻逸事 
更新时间2007…9…4 16:42:00  字数:0   
 直至今天,知青们仍然可以回忆起他们赴边时的情景,年轻时的点点滴滴如同老照片一样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关于在那列开往黑龙江的火车上,所发生的事情,张华在二十年后仍然记得清清楚,仿如昨夜,他是这样记述的: 
  那天我和李思明,还有其他五十个同学大包小包的挤进火车,大家都很兴奋,车厢里分为两个阵营,一个当然拥有52人的十五中阵营,另外一个是拥有同样人数的清华附中阵营,而且许多人还互相认识。火车里那热闹啊,如同集贸市场,吵吵闹闹的,只有李思明是个例外。为什么这样说?你看,人家都是在说说笑笑,攀交情,他可好,拿出黄军包,里面全是毛主席像章,就是那种最常见铝制的主席像章,整整一包啊,逮谁和谁交换。天哪,我那时候怎么没有带一包毛主席像章,许多款式现在全国只有那么几个,该值多少钱啊!所以啊,李思明这个人所行所事,绝对用心险恶,别被他卖了还替他数钱啊。你看我现在就卖给他了。什么?我跟他也挣了不少钱?那是应该的嘛,谁让我们是好兄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不是也是百万富翁,现在有千万了吧? 
  事实上,熟悉李思明的知青们,在若干年后谈起李思明的时候,都是从这趟列车谈起。因为李思明换像章的行为,给大家的印象太深刻了,太明智了,感叹之余,大家对自己的白白失去一个发财的机会感到懊悔。与大家相反的是,李思明对于自己换像章的行为至今都感到沾沾自喜,其实当时他也不知道哪一种像章会升值,也许常见的不会升值,不常见的应该比较有潜力吧,抱着这种心思,他捧着一包像章,从车厢入口处,一个一个换: 
  “这位同学,咱换换吧?” 
  “不换?这样不好吧,我对毛主席他老人家是景仰已久,难道您就这么忍心阻止我革命小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 
  “这位战友,咱换换吧?不换?我俩换您一个,好几块钱呐!” 
  “外加你一包大前门,换不换?”…… 
  车过唐山,夜色已经深了,火车奔驰在华北平原上,如同一匹黑骏马,奔向它应该去的地方。车厢里,兴奋心情已经降温,已经有人开始昏昏欲睡。徐大帅这时候站起来了: 
  “我说,各位同学,未来的兵团战友们!为了表达我们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表达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表达对扎根边疆献身革命事业的忠诚,我和清华附中的陈诚同学商量了一下,决定举办一个革命文艺晚会。每个人都要表演!”陈诚是清华附中的最著名的一位学生运动领袖,年纪比李思明大三岁,看上去非常精明能干。 
  这下,车厢里震动了,这群十七、八至多二十岁的年轻人都是喜欢热闹的人,就连那些昏昏欲睡的人,也都一个比一个有精神。李思明饶有兴趣地打量整个车厢,众人的表情各异,有过表演经历的人,喜不自盛,终于可以露一手了,就连张华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从没有表演经历的,抓儿挠腮地求人帮忙想个招,最不济搞一个小合唱,混个南郭先生。 
  徐大帅,也就是我们的革命小将的衷心拥戴的统帅,第一个站出来表演,按他谦虚的话是:抛砖引玉!他唱的是电影《闪闪红星》的主题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实为73年摄制):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雄鹰展翅飞, 
  那怕风雨骤, 
  革命重担挑肩上, 
  党的教导记心头, 
  党的教导记心头…… 
  不错,真的不错,李思明在心里给他打了满分。很有水准啊,李双江算啥?接下来的表演,真是各显其能,水平也不错,参与性到是挺高。节目无一例外,均是符合政治形势的节目,比如《游击队之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不济的也就是朗诵毛主席诗词。都很有水准啊!李思明在心里面感叹,谁说文革一代,只知打砸抢?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十五中和清华附中两个阵营开始暗中较劲,你方唱罢我登台。不过很显然,清华附中的同学才艺更好一些,据张华说他们出身大多都是高干子弟,在这方面的训练机会较多。尤其是对面这位年轻的姑娘,她唱的是一首《我的祖国》,歌声高亢、嘹亮,很有郭兰英的水准。李思明一上车就注意到她,没有别的,只因为别的男同学都在高谈阔论,女同学也大都在小声嘀咕,她却一个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捧着一本书,是鲁迅的散文集,与车厢里的人好像两个世界的人。李思明没想到的是,自己将和对面这位秀气的女孩将发生许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看到自己的阵营明显不如对方,徐大帅有点急了,搜索一下整个车厢,对,那个李思明不是很不错吗,在火车站的时候那首我们从未听到的歌很好听啊。 
  “李思明,轮到你了,你给战友们表演一个,大家掌声欢迎!”徐大帅把宝押在他的身上。 
  “我?”李思明真得没想过要表演什么节目,他正在一边又一边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堆款式、材质、颜色各异的像章,再过二十年,不,十年后,哈,发了! 
  “对,就是你!”李思明的表情很显然让徐大帅觉得很不满意,就连对面那位美女也轻轻笑笑了一下。 
  “好吧,那我为各位亲爱兵团战友们清唱一首《小白杨》吧。”这首歌大家都没听说过,众人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 
  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一首《小白杨》,把全车厢的人都震住了,这首歌与当时的流行的歌曲明显不同,积极向上不用说,更表达了边疆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对献身边防事业的热爱,而且格调清新、旋律优美。 
  “好,再来一首!” 
  “真好听,再来一首!”全车厢的人都在欢呼,唯恐天下不乱。 
  “好吧,那就再来一首白桦林”李思明没有办法,只有再唱一首,这是爱显的后遗症。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 
  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他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嗯,这首歌嘛,有点悲观主义,对,有点悲观主义,毛主席教育我们,对革命工作要乐观,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徐大帅,无疑是个积极份子,“下面我们就罚李思明为我们重新唱一首,当然是积极向上的,不好不行,大家说好不好啊?”李思明,悄悄地抹了把汗,重新站了起来,唱什么呢,积极向上的,对,《东西南北兵》: 
  东西南北中 
  我们来当兵 
  五湖四海到一起呀 
  咱们都是亲弟兄 
  东西南北兵 
  东西南北中 
  我们来当兵 
  五湖四海到一起呀 
  咱们都是亲弟兄 
  心贴着心啊 
  情暧着情啊 
  南腔北调一支歌 
  咿呀呀荷嘿 
  官兵友爱 
  官兵友爱阳光照军营 
  嘿啦啦啦啦 
  “好,真好听。”底下人全鼓掌起来,李思明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 
  “哥们,真有你的,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你真是太有才了!”坐在李思明旁边的张华感叹道。 
  “一般、一般。”盗版份子李思明没有一点心虚的感觉。 
  …… 
  夜深了,车厢里昏暗的灯光在夜色中让人昏昏欲睡。窗外,死一般的沉寂,在广袤平原上偶而才能看到的一盏两盏的灯光,在夜色中,也显得那么孤单无助。张华早就睡得死死的,而且是抱着李思明的胳膊进入梦香的,嘴角还残留着馒头渣。想起临行时,父母还拜托张华照顾自己,李思明不尽自嘲地笑了笑。 
  “你很得意吧?”对面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是对面那个李思明很欣赏的女孩,不,女战友。 
  “什么?”李思明有点摸不着头脑。 
  “会唱几首歌没什么了不起的,又不是你作的曲。” 
  “是,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惹不起啊,咱躲得起。 
  “过份地谦虚等于骄傲。”对面地声音又响起来了。 
  李思明明智地闭上了嘴吧。那什么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不过,那几首歌写得真好,就是唱地难听。”李思明干脆闭起眼睛假寐。世界清静了。       
第四章 大兴岛,传奇开始的地方 
更新时间2007…9…4 16:43:00  字数:0   
 经过一天两夜的不间断飞驰,李思明终于到达了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在这里,他们将略作修整,然后汇合来自全国其它城市的知青再作分流到黑龙江各地。此时,哈尔滨站,这座当年日本人修建的火车站完全成了一个大兵站,来自共和国各大城市的青年男女挤满了车站内外。李思明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去大兴岛接待站。李思明打量了一下,一同报到的,有二十几个他都认识,都是十五中,另外有二十几个是清华附中的,包括那位李思明惹不起的女战友。相识的人去了不同的地方,自然一番相互告别泪洒衣冠,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有的人从此再也没有能够重逢,甚至于有的人将长眠于那片黑色土地之下。 
  人群中忽然暴发出一阵激烈地争吵声。李思明朝身后那接待站望去。打听一下,才知原来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名叫袁侯的知青吵着要去大兴岛,猿猴?他原来报名去的是黑龙江呼兰,来到这里知道大兴岛离老毛子很近,是反苏修的最前线,并嚷着改去大兴岛。但不是说他想去哪,就可以去哪,每一位知青的去向都是事先定好的,哪里是可以随便更改的,接待站的同志当然不允。猿猴,不,袁候垂头丧气,在一边自怨自爱。李思明看得有趣,上前把他拉到一边。 
  “听说你想去大兴岛?”李思明开门见山道。 
  “是啊,你有办法?”袁候神情郁郁地问道。 
  “办法到是有,不过就看你愿不愿意试一试。” 
  “好啊,好啊,快说说看。”袁候无精打采的双眼立刻迸发出逼人的光芒。 
  “办法嘛,嗯,你胸口佩戴的主席像章挺希罕的!” 
  “是啊,这是陶瓷的,全上海只烧过这么一窑,还是专门让景德镇烧的。”袁候有点得意,不过还未忘谈话的主旨,“喂,我说这位战友,有什么办法你到是说啊!” 
  “是不错啊!”李思明故意打起哈哈,“我挺喜欢收集主席像章的,你看我这个包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