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昔年曾经想把妞妞儿说在陕西。”嫡亲的大姐,就像是半个娘,诸大奶奶心里记挂着善桐的婚事已经不止一日,现在说起这事,也是有板有眼,显见得是酝酿了许久的。“主要还是为了看顾榆哥,但我现在想着,榆哥既然能够治好结巴。秀才的功名,是怎么都能操办出来的,将来举人不指望他一定呀哦中,可监生那是稳稳落袋。有了这个功名在身,我和燕生日后又多半是要在西北的,妞妞儿就是嫁到京里,也不嫌远……”

    王氏眼神一闪,露出沉吟之色,看来是把大女儿的话给听进去了。不过未几又岔开了话题,“现在她终究还小,才刚刚十四岁,战事未平,我们家急着说亲,人家也未必愿意应下。毕竟你爹的差事,那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一旦出错,恐怕——”

    二老爷因为任务完成得实在出色,在前年年尾,达延汗忽然东犯,意欲绕过大军驻地切断粮道的那一场小动乱中,他临危受命,调动有限粮草,坐镇中军,非但保证三十几万大军吃饱了肚子,甚至还挤出了一部分粮食,供应给平国公四子许于潜所率的数千人往前突击,主动追击达延汗。战后议功时,两位老帅做主,给许于潜记的还是次功,竟是给二老爷记了首功。一并命他权知全军粮草辎重,坐实了全军后勤大管家的身份。如此一年下来,又积功升了两级,如今已经是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也不用东奔西跑了,竟是回西安坐镇大后方,将全国解来的粮草,源源不断地发往军前。

    好消息传到杨家村的时候,老太太高兴之余,也不免和善桐犯起了嘀咕。“这军中打仗,从来都是战功第一。你爹这记的居然是首功,是不是耐人寻味了一些?”

    善桐想到平国公三子许于升那悄无声息的死亡,不禁就打了个寒颤,想要和祖母念叨几句呢,又顾虑着善梧在祖母跟前已经是处处小心,便含糊了过去。“恐怕还是两位老帅,一位看在小四房大爷面上尽力提拔,另一位和爹关系也不坏,自然乐见爹升官升得快啦。”

    “说起来,含沁家里亲戚零落,我这个姑婆,他就难免看得重了些。”老太太若有所思,“桂老帅似乎也很看重这个侄子,处处都算是提拔……想来这里头也许有含沁的工夫在,也是难说的事。”

    和王氏不同,老太太素来是很中意这个虽然没有正形,但关键时刻却从来都不掉链子的侄孙的,她又叮嘱三妞。“听含沁几次说起来,他和老九房也不是那样肝胆相照。现在他小小年纪,官衔倒是要比哥哥还高,要是再仗着老帅的宠爱为你爹说话,传扬出去,一来他恐怕越发遭到兄长的猜忌,二来人家为善不欲人知,是他的涵养。我们从容查证,若是你表哥的功劳,自然是要有报答的。”

    想来想去,也想不到该怎么报答桂含沁:说身份,小小年纪就是实权千户,这一年多来也都在战场上风风火火地积累功勋,正五品的官衔,以他十六岁年纪已经足够显赫不说,战后只怕还要再升;说财富,小五房自己家产并不太丰盛,恐怕还不如含沁自己生财有道,米铺是做得风风火火;至于说关系,更不要说了,文武殊途,含沁天然又有生父一支庇护,别看他平时似乎孤苦可怜,但真的计较起来,老太太还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含沁才好。

    “索性就运足眼力,为他说一门上好的亲事罢了!”这话和善桐说了一嘴巴,见善桐不大自在,老太太也就住了嘴,多少有些自失地一笑。“是啊,忘记我们妞妞儿也大啦,说起这男女间的事,也晓得害羞了!”

    善桐其实却并不是因为含沁的婚事而害羞,她之所以脸红,乃是想到含沁上回经过村子,在亭子里悄悄告诉她,“你爹这一次升官,其实我们桂家内部也不是没人眼红,都说升得太快了……想让叔叔压他一压,是二哥私底下和爹说了许多话,爹才不置可否,没有闹大。”

    不过,虽然含沁没有提到自己的功劳,但善桐心底也是有数的:这小子肯定没少敲边鼓,没准桂二哥去嚼父亲的耳朵,还是因为沁表哥的提醒呢……

    自从何家山外剖白心事之后,阴错阳差之下,善桐再没能见到桂含春一面,便已经被父亲果断地同四老爷一道送回了定西,正好含沁也要回西安有事,便辗转将她携带回了宝鸡。也还好她走得快——那之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宝鸡一带大雪封路,一直到开春三月,秦岭才能通车行人。这一场大雪使得后勤运输无法跟上,大军缺粮,却也成就了父亲腾挪周转、调粮运粮的大功。不过,那几个月前线物资匮乏,却也是难免的事。以她女儿身的身份,当时要再住在军营,不免就要带累家人了。

    虽说榆哥没能跟着善桐回家,但王氏只听得‘结巴有望痊愈,现在已经好了大半’这一句话,就喜得关上门搂住善桐,掉了半天的眼泪。老太太嘴上不说,也是吃了一整个月的净素,两个长辈虽然挂心榆哥单身在前线侍奉父亲,又要跟随权仲白的足迹,以便随时针灸,但经过善桐一句话说破,“先不说爹是管粮草的,肯定只在后方走动。就是权先生,那是皇上御用的名医,身边不知跟了多少高手暗中保护,只怕要落一根睫毛,都有人捡起来。跟在权先生身边,倒是比在宝鸡都安全得多了。”

    这也的确是正理不错,小五房余下几个人口,便安心在村中过活起来,因家里人口少了,无事并不到外头走动。善桐更是性子大改,闷在家里足足学了一年的女红刺绣,闲暇时也练字读书,她的气质除了西北女儿家所特有的勃勃生气之外,那几乎是无边无际的活力,也渐渐被少女的娇羞给束缚住了,平时抿唇一笑,也大有静女其姝的味道。

    诸大奶奶这一回在杨家村,始终不过是匆匆落脚,小住了三天,便急着要上路同夫君一道赶回兰州去,令诸燕生去领他的差事:虽说时机已经晚了,诸总兵自己又不方便亲自过来抢功,但他到底还是辗转为长子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也令到诸燕生的仕途有了个光明的开始。这三天内小五房自然是开了几桌宴席,全家人都将两夫妻做了上宾对待。王氏尤其忙得厉害,前前后后亲自照顾女儿,等送走了善榴,这一天请安,她才借故留下来,和老太太商议了半日。第二天起,就张罗着给善桐姐妹们做新衣服。

    “年纪也大了,老梳着大辫子,还当自己是个小妮妮?”王氏一边打量善桐,一边就和望江商量,“这些年都没进京了,大姑娘回来的时候,也没问问京里、江南,都流行什么样的头发。你看她,一张瓜子脸,不如梳个垂鬟分肖髻,倒是又得体,又显得俏丽简便。”

    “真个要梳,倒不如梳起百花分肖髻试试。”望江一边说就一边笑,又为善桐打散了头发,左右打量一番,便道,“姑娘是真个大了,连这样披散着头发,都显得有披散着的漂亮。”

    年少的女儿家,谁不是顾盼生姿,怎么都是漂亮?善桐被望江夸得有些面红,白了她一眼,便赶她,“好嫂子,该吩咐着做饭了,您快去忙吧。”

    的确也近了午饭时点,王氏哎呀一声,忙忙地吩咐望江,“二姨娘手巧,让她给三妞梳个百花分肖髻试试,若好,再让六州六丑两个人学起来。”

    一边说,一边就出了屋子。望江望着善桐就只是笑,善桐一吐舌头,问了一声,“望江嫂子你笑什么?”她又只道,“姑娘大了,真是怎么看都看不腻。”

    少女怀春容易害羞,这半年来,善桐没少被望江打趣,虽然也不免脸红,但终究是被打趣得惯了,她也不理会望江,自己揽镜照了片刻,又眯着眼凑近了玻璃镜,仔仔细细地看了脸上前几天发起来的一点点小红疙瘩,见已经消退下去,这才满意地回过神来,要和望江说闲话时,就见得望江虽然人站在自己身侧,但眼神却已经投向了窗户外头。

    善桐一下就明白了望江方才的笑意,究竟是针对何人,她忽然间就没了梳妆打扮的兴趣,啪地一声,倒关上了镜盒,往后一倒,冷漠地扫了望江一眼,便也跟着望江一道等待了起来。

    没有多久,二姨娘的声音就已经先传进了院子。

    或许是因为这位红姨娘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见到二老爷,而二老爷捎回家的信里,又根本从未提及自己。又或者是因为梧哥对她越来越有礼、虽依然尊敬,但却渐渐敬而远之,各种事情,都更愿意听王氏的说话。二姨娘这些年来,脾气是越发古怪了,也就是在善桐跟前,还稍微收敛一点儿,别个儿要敢支使她做一点琐事,虽不说指天骂地,但高声大气、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等等手段,却也已经为她所惯用。老太太几次看不过眼,暗示王氏敲打一番,可王氏这头敲打,她安静不了几天,又要故态复萌。这又不比从前,二房还单独住在外头小院子里,如今一家人聚居一处,二姨娘便慢慢有了些猫憎狗嫌的气质出来。

    “都有五六年没有梳头了,自打嫁进了杨家,吃穿都有丫头伺候,头也是别人来梳——就怕把姐儿的头给梳坏了,又要挨老太太的数落呢!”

    从嫁字开始,这句话里少说有五六个话缝,七八处暗藏的不满,二姨娘于是就以这句话为开场白,摇摇摆摆地扶着大椿,进了善桐所居的东上房。

    因为老太太格外疼爱,也因为家里人口实在不多,善桐如今是独自住在老太太院子背后的小跨院里,一人倒占了一个院子,她又爱好亲近,此时院子里除了望江并六州、六丑之外,倒是没什么外人。梧哥虽然就住在隔院,但去宗学上课还没回来,这满是挑衅意味的一句话,应当还不至于传到不该听的人耳中。

    善桐看了望江一眼,在心底叹了口气,她冲二姨娘点了点下巴,态度倒还算尊重。“二姨娘到了。”

    说话声虽然平淡,但话中似乎又蕴含了一股说不出的威严,语气里更有几分难以捉摸的沉重暗示,令二姨娘不禁为之一怔,她再开口的时候,语气就正经了不少,也不再抱怨,只是简洁地道,“三姑娘要梳百花分肖髻?”

    一边说,一边握起善桐的长发来,善桐就势抬起头,又开了镜盒,眼神倒是和二姨娘在镜中相会,她神色木然,微微点了点头,既不愿露出喜色,给二姨娘明褒暗贬、明枪暗箭的机会,也不愿意过分肃穆,又给二姨娘说嘴的借口。——两三年前,粮荒时期的那件密事,曾经的确是令二姨娘老实了大半年,不过,随着事情渐渐事过境迁,梧哥的文章越写越好,却因为战事迟迟不能下场,而榆哥的好消息又一个接一个地传到了家里,二姨娘的脾气也就越来越古怪,对善桐,她也有点渐渐不服管教了。

    不过,今天二姨娘的心情似乎还算不错,她垂下头来,长指一阵飞舞,便已经快而灵巧地分出了几股头发,一边分,一边就低低地叹了口气,轻声道,“三姑娘都要打扮起来说人家了,几个哥哥却连一门亲事都没有……”

    虽然还是抱怨,但毕竟是抱怨到了点子上,也不算是无理取闹。善桐微微一笑,也懒得搭理,倒是望江眼神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又望住了二姨娘,只是沉吟不语——不想自己的眼神映在镜子里,却已经被善桐尽收眼底,令得三姑娘微微一怔,也犯起了沉思。

    二姨娘却丝毫未曾留意,她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善桐乌鸦鸦的一头黑发上,拿起篦子又为善桐篦了篦头顶——动作居然出乎意料地温柔,尖锐的梳齿,都未刺痛善桐头皮,梳着梳着,她又叹了口气,“人家小四房的二太太可是才从京里过来的,这七八年前时兴过的头式,现在顶着过去见她,岂不是白白遭人笑话?”

    这句话出来,善桐面色就变了,她一下坐直了身子,也不顾扯动头皮一阵锐痛,就扭过头望向望江,沉了声音,满不高兴地问,“怎么,这打扮起来,是要去见她?”

交际

    就算满心不情愿,但毕竟也不好正面违逆长辈们的决定。这一天太阳西下时候,善桐还是跟着王氏一道,进了小四房位于村子外围的祖屋。

    小四房的这位二太太,听说是因为身体不好,索性回老家休养,一并为小四房祭祀祖宗、管理祖产的。刚回乡的那几个月,也的确深居简出,除了同宗房一家应酬之外,也就是同小五房、老三房这样兴旺的分支略做来往。王氏本来还颇以为这位京中书香门第内长大,又是翰林主母的二太太,可以和自己来往起来,彼此也有话说些,但带着善桐去坐了一次,便觉得二太太神思恍惚、寡言少语,似乎的确病得不轻,便也熄了结交的念头。倒是萧氏成天和她来往走动,两人倒是多少有了些交情,萧氏口中渐渐就挂起了“小四房二嫂子”,什么事都是“小四房二嫂子说了,当年她在江南的时候……”。善桐对小四房二太太,多少是有些厌屋及乌。

    不过话说回来,王氏这次登门,萧氏倒也是尽心尽力陪在一边,还特地挑了晚饭后,二太太一天最精神的时候上门,还特地拉了小二房的主母刘氏作陪。

    虽说有了这个重量级人物回归,但小四房也只是将原有的屋宇做了一番整修,却并未添置多少名贵家具,善桐之前上门的时候,还觉得恐怕是因为二太太才安顿下来,没能从容布置。不过这半年多之后,屋子里居然还是和从前一样,只是一套樟木家具……

    小五房虽然这些年来也经营生发得不错,家业算得上丰盛,但和小四房在江南的身家,那是没得比的了。当然,也因为老太太是苦出身,节俭惯了,家里没有成套的名贵家具。可就是从前在京城的时候,二房靠着自己的私房,还都置办了一整套的铁力木家私呢。这官宦人家往来,看的还不是主人身上的衣饰,首先就是家具摆设,毕竟衣服再名贵,能值几个钱?真正家事如何,还是要看大件。

    善桐一扫屋内,便觉得有几分纳罕,她小心地看了母亲一眼,见王氏也正不落痕迹地巡梭着屋内的陈设,但面上的笑容却依旧十分自然,似乎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