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忙着绣嫁妆,谁舍得分你的神。”王氏也笑了,“正好现在妞妞儿也大了,心明眼亮的,又在她祖母身边伺候,有她提点着,你就只管安心绣你的花。”

    这还是母亲第一次明确地表示,自己可以和大姐一样,为她分忧了……

    善桐含了一枚福建老家捎来的醉橄榄,眯着眼笑了,见善榴也望着自己笑,她羞涩地道,“大姐你也尝尝——酸酸甜甜的,好吃着呢!一会儿就能品出味道了!”

    姐妹俩彼此暗地里打趣,全从眼神动作过招,王氏看得也是会心一笑。正欲说话时,外头来报,却是丰裕粮号的少东家王德宝亲自来了。

    这和寻常掌柜的又不一样,两姐妹也就都不曾回避,等王德宝进来互相见礼过了,他还冲着善榴笑道,“听说大姑娘喜事近了,到时候可不能少我一杯喜酒,要不是我带了诸少爷往村子里来,今儿大姑娘可还不知道要嫁往哪家呢!”

    善榴顿时红了脸不说话,王氏也笑道,“小猴子,少不得你一杯酒喝的,到时候说不得还要和你同路,发嫁到甘肃去也未必呢。怎么,上回新年里你爹过来,还说今年预备要让你在凤翔府里承担起一两间分铺的,才半年不到,你又跑到西安来做什么?”

    王德宝神色顿时就是一暗,他四周看了看,又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二太太,这话就是对着三太太、四太太,俺也不敢随便开口的……”

    他虽然自小脱籍出去,但对旧主始终极为客气,见到慕容氏和萧氏时,总以三太太、四太太呼之,唯独对二房很是亲近,新春里几次走动,有时口中也会带出婶母字样来。因是两代养娘,又是奶侄子,王氏也从来不曾多加指责。王德宝和善榆、善桐之间,反而是像亲戚更多于像主仆,这样慎重其事地称呼二太太,那还是第一次。不要说王氏,就是善桐善榴都不禁皱起眉来,露出了凝神细听之色。

    “你只管说就是了。”王氏心中也是一惊:王德宝年纪虽小,但精明能干,从小帮着父亲打点生意。如今已经可以一个人跑远路了,踏实靠谱可见一斑。这样的人,是断断不会危言耸听的。

    再想到丰裕粮号在凤翔府也算是排得上号的粮店,王氏心中多少已经有数了,却还是抱了万一的希望,催促道,“不该多说的,你婶母是决不会往外漏一个字的。”

    王德宝又瞥了善榴善桐两姐妹一眼,面上神色数变,终于没说出请姐妹们回避的话来,他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婶母,宝鸡全府都没粮了……我这次来,是想乘着军粮到了,城里米价跌了,宕些粮食回去的!”

    王氏顿时就倒抽了一口冷气。

    当时同业之间,虽然也有竞争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存货互相平调是常有的事。丰裕粮号背靠了杨家,短短十几年间,在凤翔府已经很排得上号了,王善又一向很急公好义,隐隐竟有行业魁首的意思。他说宝鸡府没粮食,那就是真没粮食了。

    西安城还没下冰雹的时候,一石白面都要二两白银了,过上几天等陕南全线遭灾的消息传到城里,粮价恐怕是要翻着倍的涨!

    不论多贵,现在必须得买粮食了!

    只是到底买多少呢……王氏一时却拿不定主意了。她扫了女儿们一眼,又看了看王德宝,竟有了些不知所措:这件事牵扯到族中龌蹉,实在并不适合同嫂子说明。可两个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聪慧,却不能出面办事。德宝又不是家里下人,很多事也不方便出口……

    这一次,善桐却完全读懂了她的犹豫。

    “娘,依我看,这件事还是要问一问桂二哥。”她一扬眉毛,毫不犹豫地开了口,“不过,买肯定还是要买的,再贵也要买。这不是买粮食,是买命呢。不管三婶四婶怎么想,在咱们看,肯定是买得越多越好的。”

    是啊,真到了艰难时候,三房和四房可以避到安徽去投奔大房,可自己一家是必须在杨家村陪着老太太坚守到底的。就是老太太走了,丈夫就在前线,自己也万万不能离开……

    王氏赞赏地看了女儿一眼,就从袖子里掏出了几张银票,送到了王德宝手上。王德宝又哪里不明白她的意思——可这机敏练达的少年东家,不但没接银票,反而一脸苦笑,一缩手又续道,“婶子,我话还没说完呢——这到了西安都七八天了,日常相好的那些个商铺们,没有一户是有余粮的,都只剩仓库底了,就是我出到三两银子一石,都没人肯卖,一个是不缺钱,一个也不敢卖……现在就是有钱都没粮食买,实话说,还指着婶子能给指条明路呢!”

    西安城里面上不显,其实粮荒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屋内一时竟无人开口了,大家你眼看我眼,半天王氏才叹了口气,低声道,“从前真不知道什么叫做国难!你看看,还没到国难的地步呢,就是西北打了仗,什么四品不四品的,还不是和佃户家一样,今天愁着明天的粮!”

    她也只是抱怨了一声,就又站起身来,振奋精神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先出门四处问一问,不过,德宝你可别说太多了,就只说凤翔府粮食要卖完了,想要寻些便宜的米粮回去……”

    一边说,一边吩咐套了车,打发人和米氏说了一声,居然就这样出门去了。善榴、善桐姐妹面面相觑,都觉得心情沉重,说不出话来。两人相携回了客院,善榴忽然道,“真恨我不是男儿身!不然,哪里要娘亲自出去跑!到了有事的时候才知道,家里没几个儿子,真是不行。”

    善桐勉强一笑,心儿却也是飘飘荡荡地落不到实处。只觉得在这样严峻的形势跟前,似乎所有权势地位,都已经失去了意义,只有粮食两个字才是真的,才能保证生命的延续。

    生平第一次,她想到了死,恐惧起了死。在这一瞬间,她强烈地想要逃离西北,不论是去京城,去安徽,去福建,似乎都比留在这一块危机四伏的土地上要强得多!

    可她又想到了祖母斩钉截铁的那句话。

    “这件事是我们小五房从中促成,别人可以走,我们小五房不能走,小五房里谁都能走,我老太婆和你们二房不能走。就算到了那一步,把孩子们都送走了,你这个二房主母,也不能走!”

    当时母亲的回答,却的确是出自真心,她并没有丝毫犹豫,便已经答道。“老爷就在定西,媳妇自然是哪里都不去的。一家人,死都要死在一块儿。”

    在那时候,她只觉得这话是母亲难得的豪壮之言,可到了此时,善桐才觉出了母亲和祖母话中的分量。

    明知道离开西北,安徽福建都是鱼米之地,退一万步说,京城至少也绝不可能粮荒,可为什么却不能走?

    她不禁就问姐姐,“姐,你说要是甘肃也缺粮,那可怎么办啊?咱们和诸家说一说,成亲后让诸大哥带你下江南去吧!”

    善榴手上一顿,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显然也并不是不担心这一点,可话说出口来,软绵绵的声调里又透了一股硬气。“这话我们是决不能开口的。他是长房长孙,虽说不是宗子,可诸家和咱们不一样,族长家是早就没有多少声望了,一族亲戚都指望着总兵老爷的照拂。这时候一走了之,成什么人了?信义威望荡然无存,以后就是回乡,也羞于见人哩。”

    王氏到了晚饭时分都没回来,只是派人带话,说自己在小五房一门亲戚家吃饭,晚上还要再走几户人家,叫众人都别等了。米氏自然不免犯了疑心,问善榴道,“出什么事了,这样着急。”

    善榴倒没说什么,善桐已道,“就是怕晚买了粮食,买得就太贵了!”

    她又问米氏,“舅母,要是明年收成还是不好,战事也不好,您看该怎么办呀?”

    话才说了一半,米氏已经惊惶起来,一叠声地道,“那还用说!当然是回福建去了!连你舅舅都得让他辞官——”

    她看了姐妹俩一眼,又添了一句,“你们也一起带回福建老家去!至少饭是能吃饱的!”

    反倒是表少爷王时不以为然地道,“大丈夫死生国事,到那时候弃官而走,哪有脸回乡去。要走您走,爹是肯定不走的。”

    他放下碗筷,抹了抹嘴,起身道,“吃饱啦,姑姑晚上带个半大小子在外头,令人多不放心。我去陪着跑跑,看看能不能从男人们口中问点门路出来!”

    一边说,一边已经出了内堂。米氏被他顶得直翻白眼,半日才道,“到这时候又说国事了!让他去考功名,怎么都不肯去!你们这个二表哥,也不知道像谁!真是天生的牛心古怪!”

    善榴同善桐对视了一眼,两姐妹都没说话。善桐低下头去,不和米氏对视。

    当晚,王氏很迟才到了家,却也是一脸的失望:杨家在西安的亲戚虽然多,但毕竟和粮号有深厚交情的也就那么几家。多少也都和王德宝的关系网有重合,这一天全是白忙,没能牵得上一条有用的线。

    到了第二天,四老爷杨海武居然也到了,他又带上了几张银票——先先后后,居然凑足了一万两银子,并言明,“娘说了,手头也就是这些现银了,能买多少粮食,不分种类咱全买了。”

    只听这句话,就知道家里的灾情到了何等地步。

    王氏顿时苦笑起来,就是善榴、善桐,都是一脸的苦涩,米氏左看看右看看,一时间眼眶儿都红了。“哎哟喂,这可怎么办啊!真是要塌天了!”

    四老爷还有些不明白,“也到不了这地步吧?咱们手里捏了钱,还怕买不到粮食?”

    善桐握紧了扶手,想到桂含春当时所说,后续还有军粮会陆续运到,差点就要脱口而出,“我去求桂二哥,等后头粮食到了,匀一点先还给我们村子。”可心中又隐约明白,桂含春决不会答应,这也不是他可以做主的事。

    正在此时,又有人来报,“桂家十八房当家来了,说是给二太太请安问好来的。二太太您看——”

    米氏不由得就纳闷地看了王氏一眼,王氏强笑道,“是含沁那孩子?他怎么也来西安了!正好,问问他有门路没有。”

    四老爷面上掠过一线不以为然,“二嫂——他一个半大孩子——”

    王氏再忍不住,横了四老爷一眼,凌厉道,“还看不出来吗?咱们这里是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也没能买到粮食!含沁好歹是自家亲戚,不先和亲戚开口,难道要老了脸求老九房去?”

    到了这时候,四老爷才露出明白神色,张大了口呐呐地道,“可,可今年田里几乎是颗粒无收,家下还有那么多户佃农等着咱们周济呢……”

    王氏还没回话,脚步声响处,桂含沁一挑帘子就进了屋。“小侄见过王世伯母——二表婶!——四表叔也在!三妮,大表姐!这都是怎么了,有什么难事?方便的话,也说给我知道知道?”

    只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来含沁年纪虽小,在察言观色上却要比四老爷强得多了。

    王氏扫了四老爷一眼,在心底又叹了口气,“也不瞒你……”三言两语,便将事情交待了清楚。“现在正是不知道上哪买粮了,真是捏着钱也没地儿买去了——唉,早知道,半年前就买了,今儿也不至于这样犯愁!”

    桂含沁揉了揉眼,还是一脸睡不醒的迷糊相,偏头想了想,笑了。“我当什么事呢,您就把心往肚子里安吧——这件事,包在侄子身上了。”

    没等众人答话,他又冲善桐挤了挤眼,道,“三妮,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嗯,小含沁出场了。

    三妞正处在三观成形阶段啊……

    今天这一章自己特别地不满意,看了又看还是不满意OTL,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改了,就觉得粮食的事,我写得也吃力,大家似乎也特别不感兴趣,很双输啊。

 69、灰色

    这小半年来,桂含春自然没有造访过杨家村,但含沁因为时常要往来于天水和西安之间,往往经常绕到杨家村来看望老太太。众人和他都是熟稔的,善桐自不必说了,因善檀去后,老太太身边少了孙辈陪伴,善柏起往下,男孩们又都要上课。因此见含沁来了,高兴之余,总是留他在当院檀哥的住处住了。善桐又时常要在祖母身边侍奉,进进出出哪能不打照面?善桐和他早熟得不得了了,她扫了眼母亲,见王氏没说什么,就笑嘻嘻地道,“什么什么,别吊胃口了,快告诉我。”

    含沁一扬手,就从身后拿了一个珐琅描金的盒子出来,递给善桐道,“你自己拆。”

    一边说,一边又笑着向王氏递了一个眼色,王氏会意,便沉下脸来吩咐善桐,“别在这咋咋呼呼的,耽误我们商量正事,下去拆吧,和表哥熟了,越发连礼也不讲了,哪有当着人面拆的。”

    善桐虽然也挂心粮食的事,但说到底,她一个没长成的小姑娘,就算能出主意,却又能帮着办多少事?虽说明知道桂含沁是要把自己打发下去,但转了转眼珠子,还是没有说穿,站起身和米氏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里屋。没有多久,善榴也跟出来了,问善桐,“表弟给了你什么好东西?”

    善桐正费尽心思地解着那盒子上的连环锁,本来天气就热,已经解出了一头的汗,见到姐姐来了,忙道,“快来一起解!我瞧着可难了,比上回表哥带来的那个子母九连环还难解呢。”

    善榴生性也爱解九连环这样复杂委曲的锁扣为戏,一边问,一边早不自禁端详起来,得了妹妹的一句话,便拿过来道,“奇了,我也爱解九连环的,怎么表弟就不给我一个呢?”

    “上回不是也给你带了,你又叫人家别费事。”善桐头也不抬,回了姐姐一句,倒顶得善榴说不出话来,只是默默解锁。两姐妹专心起来,便连里屋的动静都顾不得听了,只过了一会,米氏出来吩咐人去衙门请王大老爷时,善桐抬头瞥了一眼罢了。

    不多时,王大老爷也来了,抚了抚善桐的辫子,便进了里屋。又过了一盏茶时分,善榴方才和善桐一道揭开了那复杂到极点的连环锁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