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助我去宫斗 作者:翦花菱(晋江vip2014-11-27完结)-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在慈清宫里,听完仍未拿到沈浩荣的奏报,太后看看坐在一旁的濂祯,说道:“沈浩荣逃得如此及时,藏身得如此隐蔽,倒是大出哀家意料之外。说不定他是有着什么靠山帮手,皇上以为呢?”
  濂祯着实腻烦她这种旁敲侧击,都已临到这样时候,双方知根知底,还敲个啥呀?于是他上来就挑了个明:“母后莫不是怀疑,朕是暗中动了手脚,刻意要放沈浩荣一条生路?”
  太后道:“皇上手腕高明,哀家可是看不透的。如今沈家是倒了,若说为他们留下一线生机,留待以后反手,以压制闻家,防止闻家东山再起,不也顺理成章么?”
  濂祯正色道:“母后说的是,不过朕要告诉母后一件事,想要杀莹儿的人,朕是绝不会放过的。所以母后大可不必疑心朕为了牵制闻家,而有意放过沈浩荣。”
  太后一时沉默。想要杀秦琇莹的人,还不是也包括她与闻嘉慧姑侄两个么?虽说她们还未真的下过手,但这次沈芳奕的行刺之计也是杀人未遂,一样是未遂,可没必要五十步笑百步,去说谁比谁好一些。
  太后半晌才道:“事到如今,皇上不妨直说了吧,可是想要亲政?”
  濂祯朝她看过来:“母后既这样问了,不如也来直说,你可同意让朕亲政?”
  两个问题,都是明知故问。太后又默了一阵才道:“不是哀家拿乔,这亲政之事非同小可,皇上虽有本事算计的了闻家与沈家,能否管的了一国的朝政,哀家可有些不放心。”
  言外之意:即使我答应,你有没有那个本事还说不准呢。
  濂祯唇角挂着浅笑,站起身来,信手理了理袍角:“母后的顾虑也没有错,这事看看再说也好。”
作者有话要说:  

☆、106、亲政

  接下来的朝堂形势,就步入了一个“看看再说”的阶段。
  闻世忠的思过期结束后又回到了内阁,却坚持说再无颜面继续做内阁首辅,只做了个普通的大学士,完全做出了一副放权的姿态。
  沈家犯的是叛逆重罪,只要沾了边的人都理所当然被追究,沈家党羽几乎全盘被肃清了出去,而闻家党羽却来了个180°大转弯,作风由从前的一把抓神马都管,直接变成了撂挑子,逢事都来问询皇上意见。
  表面看起来闻家是服了软,是顺从大家意愿还政于皇上,实则是以此为阴招,将皇帝的军,想让皇帝服软,也向外人证实,不是他们想要揽权,而是这个皇上确实挑不起大梁。
  他们的算盘是打得挺好,濂祯这皇帝再怎么耍手腕算计人,也不至于一朝一夕之间就学会了怎么管理偌大一个国家,他们这一撂挑子,皇上只能是抓瞎无奈,国家局势也会很快陷入混乱,到时舆论就会倒回来,无论是皇上还是曾经支持皇上的大臣们,都会反过来求他们,反而将权力拱手奉上。
  这个招数令濂祯与朱芮晨都觉得很好笑,一个后宅女人斗争的小手腕罢了,也好意思拿到朝堂上来耍,真拿他们当无知小儿啊?
  这样的状况没延续多久,濂祯就在朝堂上当场拍着桌子翻了脸——朕给了你们这个官做,就是要你们去管这一摊事儿的,细枝末节还要来问朕,朕来不及指示就撂手不干,那还要你们这帮拿着俸禄吃闲饭的蠢货干什么?来人,把这两个最没用的东西拿下,推出去斩了!
  两个反面典型一边大声求饶一边被拉扯了出去。于是,闻世忠一脸愕然,其余群臣惊骇不已,栗栗危惧。
  皇上说得没什么不对啊,真需要皇帝事必躬亲的话,花钱养你们这些手下做神马?
  大家跟着闻太师混,说到底是为钱权双赢过好日子,可不是为掉脑袋。如果皇上要砍我们的脑袋,你又没本事拦着,咱好像就没必要为你卖命了啊。一时间消极怠工的朝臣们跪倒一大片来向皇上请罪。
  皇上却没那么好说话,并没满足于这点威慑,接下来还是又追究了好几个官员的玩忽职守罪。道理是明摆着的——朕刚一来接手朝政,就看到你们啥也不会干,这说明你们从前就是在浑水摸鱼不干正事啊。既然你们那么谦虚,总说自己才疏学浅,不敢拿主意要听皇上意见,那就请你们彻底挪窝,回家陪老婆哄孩子去好了,那个活计不需要多少才学,想必你们都能胜任。这边的高难度职位就让给别人吧。
  闻世忠看着皇上条理清晰地罢黜和重新分派官职,完全傻了眼。皇上提拔上来的,都是些有着真才实学、但平时因为人耿直不愿攀附他们而不得志的人物。这熊孩子又是什么时候摸清了这些底细的?他到底还留了多少后手不为自己知道?
  朱芮晨备下的人力资源终于逐步派上了用场,他本人却还跻身于幕后。
  再见面时濂祯就来直接问他:“朱侯爷打算何时亲自出山啊?”
  朱芮晨苦笑施礼:“皇上就让微臣再偷几天的闲吧。”
  濂祯也知道,眼下虽然形势对他们很有利,却还远未达到高枕无忧的程度,留个后手,先不把朱芮晨这个主力推上台面,也有好处。
  就在大家都越来越觉得皇上应该亲政、也适宜亲政的当口,发生了一件事——戎狄进犯,边界吃紧。
  听到这个消息的闻世忠简直要高兴得跳起来了,简直是天助我也!你皇上再怎么高明,兵权总还是没有的吧,这下要打仗了,看你怎么办!
  朝堂上说起打仗的事儿,朝臣们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户部哭穷说国库空虚没钱没粮,兵部叹气说老将太老小将太小没人可派,有人便顺势进言:不如议和吧?
  议和?几天之间边界城镇就被那些凶悍的戎狄骑兵洗劫了两座,死人过万,这当口谁敢拍这个议和的板,谁就得被老百姓骂死。在这当口全国人民都在盯着,想看看这位有望亲政的正统皇帝会怎么裁夺,有没有本事罩着他们。
  濂祯却一脸轻松地回复大臣们:既然没钱没将,那就看看再说吧。
  众臣都傻眼了:那边的外族铁骑正在杀人越货,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皇上却还要看看再说?
  一时间朝廷内外对皇帝能力的质疑空前高涨。你自己做不成,好歹想个辙让闻世忠松口派兵啊,怎能撂手不管?这位熊孩子皇帝看来真是扶不上墙,小事儿还凑合处理的成,大事就完全指望不上。
  濂祯完全一副没事人的做派,倒像是躲清闲,又不来上朝了,终日在后宫陪着曈妃娘娘放风筝养宠物愉快地玩耍,而且还做了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决定——立后。
  闻嘉慧和沈芳奕都倒台了,皇上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立为皇后,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这事在这个当口提出来,就显得太儿戏了一点。
  濂祯:怎么了?曈妃的出身不适宜做皇后?泗国公的外孙女还不够格?
  大臣:边界吃紧,戎狄大军正迅速向京城方向逼近,皇上要先顾军情才是啊!
  濂祯:后宫都近两年没有皇后了,也该立一个来母仪天下了,除了曈妃,难道你们觉得还有其他人选?
  大臣:戎狄烧杀抢掠,百姓水深火热,皇上得尽快拿个主意啊!
  濂祯:看来你们也没有反对,那此事就这么定了,择日举行大典,册立曈妃秦氏为皇后。
  大臣:……
  群臣雷倒一片,不少人又去倒向了托病在家的闻世忠,表示了希望他重新出山来主持大局的意愿。闻世忠自然是要推辞一番,表示天意要皇上亲政,自己可不敢独揽大权,这些事还是皇上做主的好。余人皆道您就别谦虚啦,再谦虚说不定敌人就打到家门口来啦。
  连民间的舆论还在纷纷质疑皇上。闻世忠看火候差不多了,本想等到濂祯亲口来求他,眼下看来这熊孩子是不打算屈尊,反正目的也算达到了大半,就“勉为其难”地松了口。好吧,既然国家用得着我挺身而出,那我只好再为了天下苍生拼一把了。
  再到朝堂之上,闻世忠向濂祯口述了一篇《出师表之闻氏山寨版》,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把一个临危受命为国为民的老臣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表示,他已经拼了老命做好了部署,只要皇上点了头,他就会全力以赴为国家平定这次战乱。
  濂祯如看戏一样,托着腮饶有兴味地看他表演完,语重心长地劝他:闻太师年纪不小了,也为国家操劳了这么多年,朕哪忍心让您再做这么累的活儿呢?
  闻世忠正待继续客套,濂祯却慢悠悠地抛出了一个消息,险些将他惊了一个跟头——戎狄已经被打退了。
  一时间全场震动,打退了?谁打的?怎么打的?什么时候打的?
  这时候一封捷报踩着点儿被送了上来,一名身着战甲的千户跪倒向皇上奏报:“雁门关外首战告捷,戎狄大军不但全线溃退,而且元气大伤,溃不成军。与捷报同时被送回京城的,还有敌方主将的首级。午公爷请皇上示下,俘获的万余俘虏该当如何处置。”
  濂祯朝呆若木鸡的群臣扫了一眼,含笑道:“你的最后一句话朕未听清,再说一遍。”
  那千户提高了声调重复道:“午公爷请皇上示下,一万余名戎狄俘虏如何处置!”
  泗国公午倾方!众人终于都捕捉到了这番话里的关键词,一时惊愕的无以复加。皇上是什么时候与远在宁夏的泗国公达成了默契?那一支兵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行动?怎么会直到戎狄被赶出关外,他们这些人都还被蒙在鼓里?那位几年来避世低调的午公爷又是为什么忽然发了威?
  别人吃惊也就罢了,闻世忠却比他们还吃惊。本以为凭着手握兵权这一项还有望拿捏皇帝一把,哪知道皇上早在宁夏埋下了后手,就等着一鸣惊人。因太后早就提防着琇莹会与那位外祖父修复关系对他们不利,闻家是早就在盯着午倾方动向的。他们派去宁夏的探子也不是一个两个,若说往日里皇上与午倾方暗通款曲他们无从打探得到,怎可能连大军开拔都没来报给他们知道?
  自己还在这里装腔作势奇货可居,那边的敌人却已经被打回了老家,连捷报都送来了,这个跟头可是栽得又狠又丢人。
  等回到府邸,闻世忠才刚接到探子奏报:泗国公午倾方调兵出城,不知是何目的。
  闻世忠怒极反笑:不知是何目的?我知道!要不要我来告诉你?!
  闻世忠病倒了,这回不是装的,是真病了。
  太后听说了这战况后,颓然苦笑,摇着头道:“好,他果然是有够高明,我不服气也是不行了。”
  “真相”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皇上既然是早有对策,之前一直隐忍不来公布又是为啥呢?那显然是因为闻世忠那个老东西自恃手握兵权,图谋不轨,让皇上有所顾忌,这才害得大家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姓闻的就是打好了算盘要将皇上一军,趁机夺回权力,要不是皇上布局得当,还就真让他给得逞啦!
  乱臣贼子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果然四大家族都不是好东西!大家一群情激奋,就又忘了那位帮他们打退外敌的午公爷也是那四分之一了……
  事到如今,街上老百姓喊着让皇上亲政的口号,朝堂上大臣们引经据典陈述让皇上亲政的理论,就连后宫都充斥着让皇上亲政的舆论。甚至到了最后,军队之中都在谈论这个热门话题。还政于皇上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
  闻世忠不得已支撑着病体,出来表了个态——没有人阻拦皇上亲政嘛,前些年还不是因为皇上太年轻,不熟悉朝政事务,所以我们这些老臣就尽力辅佐他吗?没错,只是辅佐,我们连托孤大臣都不是,何来什么阻止皇上亲政?什么把持朝纲,什么乱臣贼子,都是你们乱扣的帽子,是莫须有的,是冤枉我们的!现在我们也看出皇上长大了,成熟了,会管事了,请他来做一把手拿主意,当然是顺理成章的,我们谁也没拦着不是?
  这就是个典型的耍赖撇清外加推卸责任了。
  话说先帝是在四年前驾崩,当时御极的濂祯已近十八岁,本就没有什么新帝尚幼、须得托孤重臣辅政的道理,只不过因着在先帝在位期间四大家族的势力就已经很庞大,而濂祯这位新帝又本就不爱搭理朝政,才给了他们把控朝政的机会。
  所以本来就没什么辅政大臣,所谓的皇上亲政就也没什么权力交接之类的过场。闻世忠的装无辜洗白,就是个打马虎眼的故作姿态。
  濂祯与朱芮晨都不由得感叹,闻太师果然堪称老奸巨猾,他要是继续强硬下去,与支持皇上的势力对着干,不就给了皇上把柄来置他于死地了吗?适时地示弱装了孙子,做出这么个姿态,让人无从指摘,也就轻易获得了保存自己、伺机东山再起的机会,不会如沈家那样被一举打垮。
  既然如此,也没别的办法,先顺水推舟吧。
  大燕正荣四年四月,皇帝白濂祯亲政。这个过程里没什么交接仪式,稍微有点标志性的事件不过是闻世忠的表态而已。之前一直呼吁让皇上亲政的人们都觉得很不过瘾,事情就这么完了?这就算达到目的了?没这么简单吧?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了。濂祯与朱芮晨的开会地点由影月斋改到了御书房,本次讨论的第一个重点就是这个话题。
  “闻家的势力根深蒂固,眼下明面上的虽然被打压蛰伏,余下的朝臣怕是还有许多是他们一党,这些微臣会尽力摸清底细,免得他们日后生事。”
  濂祯在厅中踱着步,点头道:“你那些负责打探消息的手下很得力,可比闻世忠的手下有本事多了。前几日莹儿曾有个提议,说是可以将你那些手下召集起来,设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为咱们搜集证据,监视群臣,可保证咱们随时随地掌握他人的一举一动。我觉得可行。”
  朱芮晨站在中间,想了想回答:“此举确实可行,只是倘若沿用下去,须得留意限制这些人的职权,以免他们将来一朝失控,会造成朝臣为排除异己而互相倾轧构陷的局面。”
  朱侯爷的先见之明向来不容小觑。如果被琇莹听见这话,又该觉得他也像穿来的了。
  濂祯道:“这事是莹儿那时代已然成型的东西,她里知之甚详,已经打算得十分周到,回头在朝堂上议一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