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大人,”苻子徵起身还礼,举手请他落座,笑道,“你我原是旧识?可惜我却不知道。”
  沈伊坦然道:“我与你是不过朝堂上的几面之缘,不过,你救过尚的命,帮过少卿的难,助过阿彦南北商事,我与他们都是兄弟,闻苻兄大名日复一日,听说你的轶事怕比你自己记得的还多得多,了解你的为人怕比你自己还要更深,怎可不是旧识?”
  最后几句话入耳,苻子徵抿入口中的茶在喉中颇有些难以下咽,微笑:“哦,你了解我?”
  沈伊摇头叹气道:“少卿说你此番南下摆一难局,数月以来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堪称里外不是人。阿彦说你是谋国之枭雄,心细如汪海之绵针,让人难以设防。当然,尚倒是没有和我品评你,只提到一句什么苻子徵以马震天下,太过屈才。所以,他这才放心托重任于你,任由你南下长袖舞一回罢。”言尽,饮一口美酒,满脸得色:“你看,我是否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寥寥数言将自己骂得几近体无完肤,苻子徵失笑:“沈大名士口舌之毒、挑事之能,真是举世无双,今日也算是闻名不如一见。”说着亲自给沈伊斟一杯酒,细细审视他:“看来我是无意得罪过沈大人,还请赐教。”
  “无他,”沈伊颇为干脆道,“只因你南下出尽风头,把我的名字挤出去了。”
  “什么名字?”
  沈伊瞪眼:“大才槃槃独孤尚,江左独步郗澜辰,挟剑绝伦萧少卿,后来出人苻子徵。你难道没有听说这新的四谚?”
  苻子徵莞尔道:“苻某确首次听闻。”
  “你其实得罪的不是我,而是得罪的他们。你后来居上,我并无所谓,”沈伊挤眉弄眼道,“更何况,与他们三个装模作样的家伙并列,惹得世人日日提醒我要盛德日新,我本就无德,也早就不耐了,多谢你替我受此一劫。”
  苻子徵挥摇青玉扇,笑而不语。
  沈伊再饮一杯酒,望着窗外夜色下的秀媚山河,语气忽而清冷下来:“不过赖你恩情我不能不报,因此顺便也送了个好礼给你,望你笑纳。”
  “什么礼?”
  沈伊道:“陛下已决定援助北朝,自余姚仓、豫章仓抽调二十万石粮草,七日后齐聚安风津,渡江北上。”
  苻子徵盯着他,缓缓道:“沈大人从何得知?”
  “你既称我大人,则该知我为当朝大臣,自有为君分忧之责,这个旨意,正是我为苻大人请示陛下而得的,”沈伊唇角微扬,“你不用这样看着我,怪只怪你太低估了我朝陛下的决心,更低估了朝中两个人的野心。”
  苻子徵道:“哪两人?”
  “沈太后,谢太傅。”
  沈伊索然无味地说着,温雅的容颜下一双眼眸波澜不兴,骤然不见一丝方才的飞扬轻佻。
  “难怪沈大人方才自避盛德,原来如此,”苻子徵冷冷一笑,慢慢收了六角扇,“怕不是我低估了沈太后和谢太傅,而是我看高了沈大人。”言至此闲情雅致毁坏殆尽,振袂而起。
  沈伊目送他的身影消没于廊外夜色,静默良久。夜起惊风,吹入室中,烛火骤灭。他低头,轻轻摩挲手中酒壶,半晌,将壶推至一旁,倒了一盏清茶,闭上双眸,缓缓饮尽。
  “为什么要改那四句话?”
  轻柔的声音飘入耳中,沈伊睁眸,望着门外窈窕纤细的身影,微微一笑:“我确名不符实。且在采衣楼说出,大概不久就会传遍天下了。我无此虚名所累,倒也方便行事。”
  “何必如此……”铭心轻轻叹了口气,而后便在门外沉默不语。
  沈伊亦是淡淡叹息:“进来罢。”
  铭心轻步入室,放下食盒与酒壶,想要转身点燃烛火,手臂却被人狠狠拽住,身体止不住地后仰,低呼声中,人已倒入熟悉的怀抱。
  “怎么了?”她柔声问,感觉那人温暖的手指从脸颊抚摸至脖颈边,五指环绕那处肌肤厮磨徘徊,禁不住微微颤栗起来,伸手攀上他的手臂。
  “为什么哭?”察觉到发烫的水珠自她脸庞滚落掌心,沈伊轻轻一笑,这才将五指自她脖颈松开。抱着她默默坐了一会,温和道:“天底下没有谁像你这样了解我。日后别人看着我只怕千般不齿万般羞辱,唯有你,肯为我流泪。我也相信你待我之意不假,不过……过了今晚,你便可以回去复命太后,任务已然完成,沈伊如她所愿,自此甘心背负俗世枷锁。”
  怀中柔软的身体渐渐僵硬,沈伊却俯首轻吻她的双唇,缠绵许久,慢慢将她放开:“今夜就此别过罢。”
  “少主!”铭心在唇角未褪的温暖和留恋下幡然悔悟,拉住他的衣袂,难忍轻泣。
  沈伊并不回首,笑了笑道:“至于郗彦,你潜留云阁十数年也未曾近他身边半步,今后也罢了。”一挣衣袍,绝然离去。
  。
  东帝萧祯近日心情颇佳,自怒江战事消弭以来,荆州重建在望,北朝求援事定,朝堂上君臣一心,诸政推行顺畅无阻,休养生息中正迅速恢复元气。且在七月二十三日,南蜀使臣携带重金抵达邺都。因三皇子祖偃被质东朝,南蜀此次与东朝求和订盟再无往日的强势,恭称“来朝进贡”,步步退让只求释放祖偃。只是萧祯登基以来在南蜀之事上吃尽苦头,此番绝不肯善罢甘休,对南蜀使臣请求觐见的呼声置若罔闻,只让沈峥、赵谐等一众大臣周旋。因郗彦是败祖偃之战的主将,为免激起南蜀使臣的仇恨,自不便插手此事。又兼郗谢两族联姻在即,婚礼杂事繁多,萧祯颇体谅地为郗彦减免部分政务,让他有时间能回东山祭祖,更怜惜郗彦与夭绍皆已丧亲,决意以姨父与舅父的双重身份,于宫中大设婚宴。
  外臣大婚举于宫庭,史无前例,下旨之日群臣面面相觑,却又不敢妄言,皆盼沈太后能力劝萧祯,拦下此议。然承庆宫那边连日不见动静,只赐往谢府的嫁礼绵延不绝。诸人想起沈太后往日对明嘉郡主的怜爱,自知其间荣宠弥天的意味,各怀所思,不敢再议。倒是谢昶接连上谏数言,却被萧祯以“此事朕意已决,太傅不必多虑”驳回。
  恩旨已不可逆转,而宫中多年未办喜事,时间又紧迫非常,连月来里外一片忙乱。
  萧祯登基数十载,熬至今日才得政令如山的君威,想着此前的种种悲酸苦楚,惘如隔世的怅然之外,更是壮志将酬的豪情。而能与他分享此等豪情的,这时便只有当年一众东宫学舍的老友了。
  这日午后小憩起身,得许远来报云濛夫妇昨夜已至邺都云阁,萧祯甚是欢喜,急旨将二人宣入宫中。
  云濛虽袖手朝外,然生性谨慎,入宫之后让独孤灵去承庆宫给太后请安,只身一人前往文昭殿。入殿后方知沈峥、赵谐也在,一殿君臣三人面色各异。云濛以为他们正商量要事,便要先退出,萧祯却冷笑道:“你留下!有人正想学你远离庙堂,你不妨也听听他是什么理由。想来人人都觉得你无官逍遥,把江山万事交给朕一人,你们便都可以如愿以偿了!”
  云濛一惊,便要下跪请罪,萧祯不耐烦地挥袖:“你手脚不便,起来!也别装模作样给朕来这一套。若是下跪请罪有用,沈峥,要不要朕给你跪下?”
  “臣不敢,”沈峥双膝扑通跪地,“臣辞官之意与他人无关,只是近日身虚病入,诸事力不从心,为免耽搁朝中大事,臣自愿卸职还乡。请陛下谅解。”
  “托词!”萧祯面容铁青,“不过是因为沈伊的政见和你不同,你就要这样意气用事?你是生你儿子的气,还是生朕的气?”
  沈峥道:“上至社稷,下至民生,四海五洲皆是陛下所有,陛下有权决定任何事,臣何以敢生陛下的气?何况区区二十万石粮草,在陛下看来,既动不了朝事根基,亦非左右北朝战事的力量,不过是给北朝使臣的一个勉强答复,臣又何以因此与犬子有政见之分?只是北朝战事牵扯一方为臣妻之族人,臣与妻身处其中,皆不能将时局看得通透,幸赖犬子对世态洞若观火,与陛下见解相合。先前臣只知犬子能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能颂古今文章赋诔,却不知他也精通当官政事宜所先后,擅用武行兵伏之势,臣为此也放心今后由他代臣来侍奉陛下。”
  洋洋大篇听下来,得其要领,不过辞官之意已决。萧祯指着他,半晌才道:“以前只以为阿恬犟,却不知道你比他更犟。”沉默顷刻,见赵谐与云濛皆垂眸低首,并无出来圆场的打算,只得叹道:“你既想的明白,朕也无强求的道理。朕知道你的心结和你的矛盾,许你辞官,却不许还乡,待在邺都,朕想和你说话时要随时能找到人。”
  沈峥叩首:“谢陛下谅解之恩。”
  沈峥告退后,赵谐另寻了缘由离开,殿中余萧祯与云濛二人静坐相对,良久无声。
  萧祯本欲和云濛商量郗彦与夭绍婚宴一事,被沈峥辞官扰得兴致泱泱,苦笑着道:“你是不是也不能理解朕为何这么做?”
  云濛叹息道:“陛下心中已有宏图。”
  萧祯道:“朕已昏聩十数年,若再错失良机,朕既无颜于天下,更无颜于列祖列宗。不过,朕可以援助北朝,但你云阁今后若有物资粮饷北上,朕也一概不会过问。”他顿了顿,问道:“云濛,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云濛抬头看着萧祯,许久,方道:“明白。我会照做。”
  沈伊回府后闻得沈峥辞官的事大惊,正要去后庐见过父母,绕过浅池时却望见不远处廊檐下素裙清冷,心中顿时一凛。舜华静静望着他,沈伊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偏偏哑然无声。想是日光太过耀眼,那双素来慈爱的双眸在廊檐的阴翳下愈发地深暗无温。
  “如果为解开上一个结最后却是这样的做法和手段,那你和你的祖父真的很像,”舜华将目光从他脸上移开,望着北方道,“那个地方,那些人,你们总想要利用他们,却最终都被他们挟制。伊儿,我希望你能好好再想想。”
  沈伊道:“母亲有更好的方法吗?请教导我。”
  舜华道:“如果我让你不要多管闲事呢,你肯听吗?”
  沈伊不语,看着廊外一丛几近凋萎的蔷薇。
  “我和你父亲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挡你的路。”舜华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
  七月二十五日,沈伊接到圣旨,受命为督运东朝粮草北上的使臣,将于次日先行前往安风津负责清点粮草数目、统筹北上船只等诸事。当日在官署交接政事至深夜,二十六日一早,沈伊单骑至谢府,辞别夭绍。
  时近成亲之日,谢府上下处处红绫飘动,彩灯高悬。沈伊观望满园欢色,无尽喜悦。只是脚下每走一步,心中踟蹰即少一分,也明白往日发生于此间的欢笑无忌也就这样清清楚楚地流逝了一分。
  走到月出阁外,一缕红绡纠缠上他的手臂,他脚下顿了顿,握着红绡静望半晌,终松手放开。
  园中侍女裙裾飘动,穿梭如云,地上摆放的都是宫中赏赐的成亲物事,正打包归类,放入绵连成队的马车中。
  “这岂是郡主出阁的陪嫁,公主下嫁,也不过如此了。”沈伊感慨道。
  有侍女见他到来,忙弯腰行礼,又欲上楼向夭绍通传。
  沈伊拦住她道:“我自己去。”
  “这--”侍女迟疑稍瞬,恭顺低头,“是,沈公子请。”
  沈伊转身入楼,楼中不同楼外,清静幽寂,一如往常,唯几缕琴断断续续地飘出。
  “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弹琴?”沈伊寻音至书房,推门而入。
  “你怎么来了?”夭绍惊喜,然目光在他随手携来的礼盒上略略停留后,便低下头慢条斯理地用轻纱擦拭案侧的琴盒,不再言语。
  沈伊在她对面坐下,见她神色冷淡,始终只注视着手下的琴盒,不免有些讪讪:“怎么不说话?不高兴么?”
  “说什么?临别送行的话么?”夭绍将擦拭干净的琴盒收起,“憬哥哥奉旨不得不去荆州上任,如今看来,伊哥哥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等不到二十八日,就要离开了。”
  “我也是奉旨……”沈伊轻抚携来的贺礼,忽然不知从何说起。
  夭绍不忍他在沉默中愈发为难的神色,轻声问道:“是非去不可的事么?”
  沈伊注视着她:“非去不可。”
  “那何时回来?”
  “说不定。”沈伊瞳仁微微一缩,侧过头,掩袖喝茶。
  夭绍至此倒是不再强求,笑了笑,柔声道:“我知道了。你诸事小心。”
  闲话盏茶时间,沈伊碍于有命在身,不得不辞别而出。夭绍留在室内并不送行,沈伊却感激她此刻的了解,省却了他额外的牵挂和伤感。只是驻足廊外时,望着眼前日光明帜,栏杆上的绛色彩带飘出血一般的殷红之色,满心强作的欢喜还是被漫溢的悲凉击溃成空。
  。
  夭绍站在窗旁望着沈伊离去,想着他非同小可的异常神情,难免不担心。一时望着阁外青天,只恨不能让在东山祭祖的郗彦立即回到邺都,好一解沈伊的难事。
  耳边隐约传来鹰隼的长啸,夭绍循声望去,只见楼外盘旋着的一只花梨鹰,阳光下的蓝色羽翼如此夺目,令她猛然一惊。
  “画眉?”
  夭绍扣指轻吹。清越的啸声让那四处乱飞的鹰找清了方向,慢慢飞落。与夭绍一丈远时,它却又迟疑不前,绕着她转了好几圈,才试探着缓缓飞近,红色的尖嘴轻啄她紫色的衣袂。
  夭绍抚摸花梨鹰的头,欢喜而又疑惑地:“你是画眉么?”
  飞鹰低低嘶啸,从中原飞至江左,两日两夜,脚上更缚着沉重的木盒,它早已精疲力尽。见眼前的人动作温柔并无恶意,它才怯怯地栖在夭绍的手臂上。
  夭绍揉抚它的羽毛,喃喃道:“你和它那么像,可却不是它。”她将它抱入房中,喂了甘露,取下它腿上的木盒。
  盒中仅有一物,约莫四寸长的紫色明玉,通体晶莹,华光暗蕴。只是明玉中空,雕凿有孔,似笛而非笛,似箫而非箫,其末端更刻着一朵蔷薇,正花姿怒放。夭绍怔忡,指尖缓缓摩挲在那朵蔷薇之上,心中如罩云雾,难辨喜哀。
  云梗
  虽从没有见过,但一眼望到,便知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