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明朗,乌桓与鲜卑贵族把持朝政,百年间既相依亦倾轧。十余年前,鲜卑一族在北朝的实力正达巅峰,独孤、慕容两族昆弟众多且名重一时,独孤玄度在外总征讨,慕容华于内专机政,群从子弟更是各居显要,已深为先帝忌惮。先帝为对抗鲜卑,壮已势力,不惜一切拉拢北降裴氏,封裴氏青、兖二州,使裴氏为北朝东南门户。十三年前,北朝北方、南方同起战事。北帝为弱鲜卑,令独孤玄度孤军北战,裴氏大军南下战郗峤之。那一战我父亲带走了所有的儿子,只因我反对他的出征而独留我在洛都。至于后面的事,你应当知道了……”
  裴行闭了闭眸,缓缓道:“安风津一战,北军全军覆没,我父兄除裴伦外尽数丧命疆场,而东朝大获全胜。此战后,郗峤之个人声望如日中天。朝中独孤玄度又于西北得胜而归,独孤皇后之子顺利加封储君。裴氏一族于北朝黯然失色。也是自此开始,人人都认为裴氏与郗氏之仇自始不共戴天。”
  商之听出他的话外之意,问道:“难道事实不是如此?”
  裴行的面色在拂面谷风下微微发白,声音刹那如水冰澈:“如我告诉你,事情的真相是有人收买了郗峤之帐下殷桓,更计诱萧璋于战中全灭裴氏,与郗峤之无关,你相信吗?”
  商之沉吟道:“裴道熙曾授姨父兵法,以姨父的情义为先的行事,我信他不会对昔日恩师赶尽杀绝。”
  裴行叹道:“是,这也是我当年在邺都东宫学舍认识的峤之。”
  “那收买殷桓的人是?”
  “沈弻。”
  商之疑惑道:“裴氏与沈氏素来交好,沈弻为何——”
  “士族交好全因利益驱使,裴氏既不在东朝,还有何可交?”裴行冷笑道,“何况因裴氏当年的叛逃祸及沈氏,除沈弻一脉为沈太后所佑外,名誉天下的沈门满族五百人杰尽灭,这样的族耻血辱,以沈弻的心高气傲、目下无尘,此仇若不报,那是枉生为人。”
  商之细想前因后果,终于了然:“如此说来,沈弻步步为营只是为了将郗峤之推上那个水深火热的地位,功高震主,朝野不容?”
  “非如此怎能引发九年前的祸事?”裴行漠然道,“九年前,沈弼以与柔然先帝的旧情暗通异族,并以柔然之故勾连乌桓姚氏,逼得北朝与东朝再一次对阵怒江。北朝由你父亲率军,东朝郗峤之为帅。二人一因水汛、二因私交避而不战。东朝殷桓密信诬告报与朝廷,郗峤之被朝野忌惮,因此被拿回邺都问罪。谢氏竭力周旋,却因此而受牵连。此后的鲜血染城,白骨连屯,你比我还要清楚,就无须我多说了。”
  商之起身站到窗旁,望着裴行,犹豫须臾,还是问道:“敢问裴相,九年前我为躲追兵渡河北上,危急时刻为裴萦郡主所救,此事是否为裴相安排?”
  裴行语气淡然,不辨喜怒:“我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无须在意。”
  他纵然竭力克制着心绪,然他说这句话时面色怅宛,戚色隐现,商之不想也知托付之人为谁,沉默片刻,才又道:“那裴相此次叛逃洛都,是否也是为了——”
  裴行打断他道:“与旁人无关,只因裴氏与司马皇室也有血海深仇。”
  商之突闻此言颇为震惊:“什么?”
  裴行冷酷一笑,面色无温:“十六年前徐州青台之祸正是司马皇室一手所导。当日事发时我尚在邺都,随伴东帝萧祯左右,深知当时朝局——即便郗、谢两族对裴氏生隙,却也未到兵戈相对、屠杀殆尽的时候。可那些流民的□□却起得如此及时,正值我父亲从北府调任扬州之前。也非如此不能牵绊我父亲的调迁,非如此不能留郗、谢把柄,最终逼迫我父亲北逃。北上后我对此件事变一直存疑,暗察数年方知晓,当年的乌桓为防鲜卑拥兵独大,亦防北方流民继续南下,须有一定名望的汉姓士族位列朝中显贵,方能收揽北方士子之心。这个傀儡的最好选择便是当时南渡不久、根基未稳的裴氏。为此司马皇室不惜南下使这离间计,其后一连串裴沈之灾、安风津之战、两朝之乱一一由此衍生,也由此终至乌桓如今的颠覆之局。此乃报应,亦是天命。”
  裴行的语速不急不缓,似一如常态,然而自他唇间道出的言词犹如冰溅雪水,透着彻骨寒凉。他道尽往事,垂首理了理衣袖,拱手对商之道:“裴某率麾下兖州水师八万投奔鲜卑,不知云中王是否收留?”
  商之来此之前虽料到裴行叛逃所向,但等亲闻他说出这话,还是有些疑惑:“裴相并非意气用事之人,虽说裴氏于东朝的祸根源自司马皇室,但裴氏荣宠亦起于此。如今裴氏在北朝堪称极盛,且当下局势乌桓势强,而我势弱,裴相为何舍弃一身荣华,来投鲜卑?”
  裴行直言道:“只因裴某还想求一大道。”
  商之不解:“何为大道?”
  “以武安之才启之疆锡,以文王之风被乎汉江!”说这两句话时,裴行素来沉静的目色潋滟生光,“乌桓统治百年至今已腐朽不堪,一殿群臣居官无官官之能,处事无事事之心,北帝虽决心治世崛起,却无容人之量,亦无匡世之才,更无济世之明。如今天下只有一人能完成裴某心愿。”言至此,他面色恭敬,振袂跪地,于商之面前俯首:“臣,裴行,叩见主公。”
  ·
  商之带回夭绍至绛城时已是黄昏,深秋日色浸沉青黛山岭,留红霞漫染西天。彼时郗彦与拓拔轩等人正在官署内庭的轩阁中商量着接下来的战事,听到无忧飞速来报二人回来的消息,俱齐齐起身,奔往前庭。拓拔轩和慕容子野一早起来不见商之踪影,后又听说商之独自去了汾水之东,满心的忧虑虽被郗彦温言压住,只是此刻望到商之回来,二人还是不住追问商之这一日的行踪。
  他们将商之围着脱不开身,郗彦却正好与夭绍有时间独处,两人回到内庭,在房中歇下。
  郗彦见夭绍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眉眼格外温柔婉转,笑容也另有深意,不由柔声笑问:“怎么了?半月未见,不认识我了?”
  夭绍笑而不语,依然目色盈盈地看着他。她将他的清俊容色细细打量了良久,在心中已悄然勾勒出腹中生命未来的五官模样。她在溢满胸膛、难以自抑的幸福中抿嘴而笑,轻声道:“阿彦,北朝局势至此已定,我们回东朝吧。”
  郗彦笑了笑:“好,待我将风云骑于河西所占城池与尚交接过,我和你便启程南归。”
  “不只你我,”夭绍握住他的手,轻轻放在自己的腹上,“还有他。”
  饶是郗彦平时智谋绝伦参透万事,遇到此事却还是要怔一怔才恍悟过来,一时又惊又喜,不敢置信地望着面前的女子。她微笑着拉过他的手指按住自己的手腕,让他清清楚楚地感受那往来流利、如盘走珠的脉搏,看着他双眸,一字一字柔声说:“阿彦,从此你不仅有我,还有他。”
  此际天色渐晚,室中灯火未燃,郗彦却觉得昏暗的光线中她的颜色竟愈发明媚温柔,让他刻骨铭心,欣喜若狂。
  ·
  逾半月后,时值初冬。趁着纷娆飞雪迷乱中原烽烟之际,一辆皂缯盖车摇摇晃晃地驶出绛城城门。城墙上,黑袍男子孤身独立,目送马车于风雪飘摇下悠然远去。他衣衫单薄,身心透凉,一如去岁隆冬在济河上的疲惫孤单,只是时至今日,无人再来为他添衣送暖,更无人能与他守望相助。
  他垂袖,修长的手指按着腰间长笛,黯然从笛孔划过。耳边音未飘起,空中已尽是清音萦绕。
  这是离别的殇音,送走的是往昔酸涩缠绵而又不可追回岁月。
  他曼然长叹,转身从城墙上走下的一刻,夜色如浓墨披覆北方山河。风雪正狂肆,扑面的寒冷送来彻骨弥漫的孤寡意味。
  前路恻恻,无人相扶——这是等待着他一生的路。
  ·
  “……
  十月庚戎,闻喜裴氏叛乌桓,率兖州水军八万众奔鲜卑。王喜而纳之,以裴行之智行才德,过往功勋,封侯拜相,位居显位。丁亥,兖州水师南下洛水,月余侵占安邑、弘农、曹阳诸镇,破乌桓府兵五万余,灭青州水军。洛都大震。
  ……
  翌年夏,八月,甲午,围攻雍州。
  九月,鲜卑主将拓拔轩领二十万众,连营数十里,进攻洛都。洛都城广墙坚,欲以计引诱乌桓出战相较,不得。苻景略、裴伦据城固守,任城外尽其攻击之术,乌桓咸拒破之。 
  ……
  腊月,云中王收平北方诸州,倾百万众,围剿洛都,昼夜轮攻,终至城破。乌桓主豫自焚宫阙,乌桓主将司马徽、苻景略、裴伦战死城头,乌桓贵族死之□□,余者半数逃亡西域,半数随苻子徵率归鲜卑。
  ……
  正月,鲜卑诸族及众将相与共请尊云中王为帝。王辞而不当,诸臣劝曰:“主公起自重冤,崛于纷乱,诛暴逆,定四海,天下人杰皆奔信义明君而来。王不尊号,世人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王三让,不得已,即帝位于洛水之阳。天下大定,建元“云平”,大赦。
  三月,追谥乌桓主豫曰英皇帝。以慕容华为司徒,闻喜裴行为司空,慕容虔为司马。立元妃裴氏为后。
  ……
  云平三年,帝与东朝皇室结姻,迎娶建安郡主为妃。
  ……”
  ——《周书卷一?帝纪第一?明帝》
  

  ☆、尾声·月出东山

  夜风吹过锦堂,送来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伏榻正瞌睡的阿弥迷迷糊糊察觉到外间动静,昏沉沉的脑中飘过一个念头,忽激灵清醒。他揉了揉眼睛,手脚并用爬起来,拨开薄纱帷帐,看到歪在榻边的侍女睡得正沉,便也不惊动她。瘦小的身子从矮榻上滚下,他连鞋也不穿,光着脚走到门外,朝左侧偏阁望了望。
  那里灯火淡微,烟雾袅袅飘升,母亲纤柔的身影仍静静跪在佛祖金像前,一动不动。
  阿弥小脚踩着地上软毡,不安地原地转圈。爹爹平时常和他说,娘的腿受不得风寒,受不得雨凉,更受不得这样长时间的跪叩。爹爹如今被云伯父请去了邺都,临行前殷殷嘱咐过自己,好好陪着娘亲,更要看好娘亲的双腿。
  可是自爹爹走后,娘每晚总是跪在佛前祷告长久,秀丽的面容间有着挥之不去的愁色。即使白日里自己在她膝下撒娇打滚故作痴缠,也不能将娘紧蹙的双眉抚平一分。
  娘到底在忧愁什么呢?年仅六岁的阿弥并不能将世事看得透彻,却也隐隐约约知道,娘的忧愁与邺都城中病重垂危的皇帝有关。云伯父来找爹爹时,他躲在屏风后偷听,云伯父忧心忡忡地说朝中有变,沈氏操持江左半壁江山居心叵测,北朝也有重臣风闻东帝病危想借此生变。云伯父提起南北朝局时,叹息深深,说只怕怒江即将再兴兵戈,重蹈二十年前的覆辙。
  阿弥对他云伯父高深莫测的言辞自然听不太懂,他只知道早已避世隐居在东山的爹爹因云伯父的这席话,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辞别了娘亲和自己,随云伯父去了邺都。
  想着爹爹临行交待自己的事情,阿弥灵活的眼珠滴溜溜转了转,光脚前行如猫儿轻微,靠近佛像前跪坐的人身旁。
  “娘,娘。”他拉扯着夭绍的衣袖,扁着嘴,装作满怀委屈。
  夭绍闻言睁开眼,朝佛祖合十拜过,才转过身摸摸他的脸:“怎么了,阿弥?”
  “娘,我一个人睡不着。”阿弥靠在夭绍怀中,言行举止故作胆小,心里却想着:好在元琳那死丫头不在,不然自己这样被她看到又是一顿嘲笑。
  夭绍温柔笑笑:“阿弥乖,娘这就陪你去睡。”她跪得太久,起身时脚下微微趔趄,阿弥忙扶住她。
  母子二人往东厢行去,经过廊下,湿润细雨缕缕扑面,夭绍看着眼前朦胧难测的夜色,想起此刻邺都剑拔弩张的局势,不免又是一声叹息,低声喃喃道:“不知道舅父的病怎么样了?”
  阿弥也想他爹了,仰头问:“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呢?”
  夭绍柔声道:“你爹办完事就回来了。”
  “娘,”阿弥犹豫片刻,还是问,“爹爹是去帮云伯父和沈伯父为敌吗?”
  夭绍在这话下微微一惊,蹲下身与他平视,轻声道:“阿弥为什么这么说?”
  阿弥想起那天他在屏风后偷听爹爹和云伯父说话,云伯父但凡提到“沈氏”时,必定一口一个“沈伊那厮”,语气不善,咬牙切齿,似是恨极。阿弥当时摸着小下巴也很狐疑,沈伊伯父不也是爹爹和云伯父的好友吗?每次见到他们三个在一起,云伯父虽然常呛得沈伯父脸色泛青,沈伯父却并不和他动怒,过后还是好脾气地笑着,摸着阿弥的头道:“谁不知道你云将军挟剑绝伦风姿无双,何必在我面前这样逞威风?何况孩子还在这里呢,可别凶神恶煞地吓坏他。”一句话便噎得云伯父再也作声不得。
  他们相处的情景如此怪异,说他们关系好吧,他们却事事争吵不休,听沐三翁翁说,这两人在朝堂上吵起架时更是争锋相对、寸步不让;可是说他们关系不好吧,平素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喝酒聊天,却也能和睦融融。
  阿弥脑子里一团雾水,想了想,才回答夭绍道:“云伯父和沈伯父在一起老是吵架……”
  夭绍问他:“那阿弥和元琳也吵架呢,你和她关系也不好吗?”
  阿弥皱着小小的眉头,借此忿然告状:“元琳那死丫头,蛮力无穷,嚣张跋扈,仗着她比我大几个月,就知道指使我欺压我。”
  “可是你和她是敌人吗?”
  “当然不是,”阿弥看着夭绍明净的双眸,低下头,小手扯着衣角有些羞愧地道,“我们一起出去玩,有人欺负我时,她都是帮着我的。”
  “那就对了,”夭绍温柔含笑,谆谆教导他,“云伯父和沈伯父就与你和元琳一样,虽然平时相处看着有些口角之争、互不相让,但他们却不是敌人。当有外面的人要欺负他们时,他们一定会互相帮忙,且视死如归、绝不退缩。他们和你爹爹是生死与共的兄弟,永远的兄弟。”
  “兄弟?”阿弥默默记住这个词,不忘问她,“娘,那我的兄弟呢?”
  夭绍眨眨眼,笑容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