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迟慕 作者:草木葱(起点vip2012.9.30完结)-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逗了一会儿她的重孙,抬起头命旁边的宫女,给德妃婆媳看座。

然后,朝德妃关切地问道:“回来后让太医请过脉没有?哀家看你神色有些憔悴。别累出病来了!这三个月辛苦你了。”

德妃摇了摇头,微蹙眉峰,恭谨地答道:“儿臣不辛苦,这是应该的。陛下身系万民之福,儿臣做的仅是微不足道一丁点罢了!”

“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不过了。福气要靠心诚性善,自己慢慢积攒起来的。佛祖都看在眼里。”太后语气中带着一些欣慰。

“翃儿打生下来后身子就不好,当初儿臣也是这样,隔三差五茹素祈福。就盼着他早日康复,跟他大皇兄一样健壮。这几个月就相当于,换了个地方吃素而已。”顺着太后的话,德妃忆苦思甜起来。

拍了拍对方搀扶着自己胳膊的手背,太后缓缓地说道:“你看翃儿,身子骨不就渐渐好了吗?!可见老天听得到你的心愿的。”

德妃连忙点头附和:“母后说得极是!打煦儿出世后,儿臣就带着媳妇到龙兴寺供了盏长明灯。如今都快周岁了,煦儿越长越壮实了……”

于是,婆媳三人聊起了育儿经。

妙如偷偷抬眸瞄了一眼跟前的德妃。发现她长了一双好看的杏眼,姿容俏丽,保养得极好。不知道的,没准会以为她三十不到。

好似发现有人盯着,在旁侧的庆王妃庄氏,突然抬起头,朝这边望了过来,还朝她颔首微笑。妙如也向对方点头示意,目光中带着一丝久违的问候。

德妃似有感觉,抬起眸子也朝这边看过来。见对方收回视线,作出副恭顺的模样,心里早有了计较。

端详了妙如片刻,她不禁出声问道:“早有耳闻,说母后身边来了位解语花,长得跟观音座前玉女似的。一直没缘得见,今日总算碰着了。这位是钟探花的长女吗?”

太后闻言,放下逗弄婴儿的手指,欣然地回道:“可不是!刚来的第一天,差点没把我老人家逗得岔过气去。”

德妃忙问是何缘故,旁边的莫姑姑把那天的情景,讲述了一遍。

“老佛爷?!这个称呼太贴了!不过,你这丫头也不醒事。母后年纪大了,笑话要慢慢讲,最好先有开胃菜。以前都是六殿下给母后当逗乐开胃菜,以后就交给咱们煦儿了。”德妃作佯怒状望着妙如,站起身来对着婴儿,挤眉弄眼哄道,“是不是啊?小煦儿。”

回应她的,只有婴儿的咿咿呀呀声,和手脚乱划的动作。

太后乐了,笑骂道:“十多年了,还是这副老样子,都是做祖母的人了。”

德妃甚是机敏,讪然地陪笑道:“母后不体谅儿臣的一番心意,我这是彩衣娱亲。”说着,她瞥了妙如一眼,唱作俱佳地嗔怨道,“原来母后如今有了新人,就忘了咱们这帮旧人……”

她的这话引起了满堂哄笑。

突然殿外传来宦官们尖细的嗓子:“皇上驾到!”


第一百九十八章帮衬



本章节

话音刚落,玄德帝跨步就走了进来。殿中立刻跪倒一片,向陛下行礼问安。

“你们在陪母后聊什么?这般番高兴的!”落位后,皇帝问起刚才言笑晏晏的情景。

屋内登时寂静无声,谁也不敢出头为陛下讲解。

“德妃刚回宫,就想着来哀家这里彩衣娱亲了……”见儿子来了,她们不敢造次,都屏声静气的。太后打破沉默,自己解说起来。

“哦?!儿子记得筝儿刚进宫那会儿,整日就陪在母后跟前逗趣。”玄德帝露出笑容,赞扬道,“一回来就想着来尽孝,有心了!”

说着望向德妃,眸子里有几分嘉许。

后者见他心绪不错,心里的紧张不安去了大半,露出羞怯的神态,谦逊了几句。

太后接口道:“都是好孩子!翌儿整日里忙得抽开身,还惦记老婆子的心愿,千里迢迢把钟家丫头找来,可不也是孝顺?!”

玄德帝望着妙如点了点头。

见状,德妃跟儿媳庆王妃暗地里对了个眼神。

皇帝随即把头转向德妃,问道:“爱妃讲的什么笑话,逗得母后如此开怀?”

德妃有些难为情,说不出口。太后嘴角含着笑意道:“她看见妙丫头来了,埋怨哀家偏爱新人,争风吃醋呢!”

德妃赶紧接道:“臣妾哪会如此浅薄,是逗着母后开心,故意说笑的。陛下不信,可以问问钟姑娘。”

妙如忙俯身屈膝,证实道:“禀圣上,德妃娘娘着实风趣幽默。她在向微臣示范,如何让人开怀,又不至于太过突然让人呛着。微臣刚来时就犯过此等错误。”

玄德帝了然地点了点头。德妃忙不迭地乘机夸奖道:“难怪钟姑娘会得圣上称赞,太后喜欢,果然领悟力极强,一点就透。”

妙如谦逊道:“谢娘娘夸奖,微臣尽本份而已。”

德妃似来兴致,接着问道:“钟姑娘想来是从小被你父亲,拘在跟前言传身教吧?!”

“禀娘娘,小的时候微臣确实是由爹爹亲自启蒙。在老家时,在二伯母素安居士跟前也学过几年。大前年回乡后,入了江南的汩润女子书院习过一段时日。”妙如乘机推出钟谢氏。

一直以来。她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为书院争取到官方承认。以后即便是遇上突发变故,不至于停课解散。

果然,一听她提到女子书院,殿中的诸人都来了兴致,要她说来听听。

接着,妙如就把书院介绍了一番,最后还提到:“微臣下山时,书院基本已经关门。有位学生感染瘟疫去世,二伯母恐怕独力难支了。如今也不知如何了!”

老太后听闻。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喟叹道:“这素安居士也算是个奇女子。当年钟谢两姓联姻,可是羡煞不少人!哀家记得,那年殿试揭榜传胪时,先帝见到进士中,有位年纪特别小的,一问才知是淮安钟氏子弟,仅有十六岁。当时的陈首辅十分爱惜他的人才。想把女儿许与他。谁知对方推辞说早有意中人,家中已给对方下了小定。后来才得知,是谢家的才女。”

德妃在一旁附和道:“这种奇女子世间少有,陛下何不把她召过来,在京中开办学堂,教公主和宗室郡主们读书也是好的。之前臣妾也曾听嫂嫂东昌伯夫人提过。她娘家的侄女在江南就入了此学,很是不错!翃儿媳妇你也曾听到过吧?!”

庄青梅上前施了一礼,谨慎答道:“儿臣不仅听过,还在钟家妹妹府中见过素安居士几次。确实是个亲切和蔼,让人尊敬的长辈。”说着,她朝妙如方向瞥去一眼。

后者有些惊讶,不懂德妃婆媳为何要暗中帮她。她还是朝对方,感激地回了一个微笑。

玄德帝沉吟半晌。问妙如道:“你觉得若是邀她进京办学,素安居士会为难吗?”

妙如禀道:“微臣未曾跟二伯母讨论过。或许她会舍不得离开故园也说不准。不过,伯母办学的宗旨,是更希望她的学生,以能提高自身修养为目的。而不是单单只为了嫁人。”

太后击掌叹道:“果然见识不凡!宫里公主郡主的训导,可不都是为了今后在夫家过得幸福,不丢了皇家的体面,跟普通人家闺学的目标还真不一样。皇儿不妨考虑试试。”

玄德帝微微颔首,应承道:“朕这就让太子派人南下,妙丫头写封信给你二伯母吧!解释清楚前因后果,让她好生斟酌。不要她太为难,省得违了本心。”

妙如连忙跪下称诺谢恩。

这声“妙丫头”一经叫出,德妃婆媳俩脸色有些异样。不过,庄青梅还算机灵,马上在底下握住了婆婆的手,暗中安抚。

德妃不愧在宫中是经历过风雨的,脸上顷刻恢复如常,笑着向太后恳请道:“儿臣这里还有个不情之请,望母后成全。”

太后今日心情颇好,应道:“有什么事,你就提吧!”

“东昌伯夫人今日上午进宫看望儿臣,提到母亲卧床几个月了。有个心愿一直没达成。想托儿臣向母后讨个人情,借个人出宫帮个忙。”

“哦?!借谁啊?”太后抬起眼眸,奇道。

“就是您身旁伺候的钟姑娘,想请她为老人家画幅像。”

太后了然一笑,打着哈哈道:“就知道你们早惦记上了。”也不恼怒,转过身来朝妙如嘱咐道,“你得空跟德妃合计合计,看哪天出宫为好。”

又跟儿子问道:“还没安排给宫妃她们画像吧?!”

“儿子的像才刚刚画好,她们的画像并不着急。”玄德帝答道,眼神复杂地望了德妃一眼。

回到自己住处——芷兰斋,妙如浑身疲惫。

这是靠近前宫的一座僻静的院落。离后宫太后居住的长宁宫不算太远,离得最近的宫门是西华门。

皇后娘娘本打算在尚宫局,给她安排个有品级的职位,被玄德帝否决了。暂时给妙如封了个宫廷画师的头衔,准在后宫中任意行走。这后面的一条,是区别如意馆那般男性画师的。

进宫时,她的婢女莲蕊被挡在了宫门外。妙如请罗擎云帮忙带给薛菁,让她帮忙代为照管一段时日。如今也不知如何了?

芷兰斋这里,据说以前是教授公主们的女先生住过的地方,自从六公主被指了婚后,先生们都离了宫,这里才被闲置下来。现在安排给她暂时居住,算是恰到好处了。

这是一座小小的庭院,进门就是一间正堂,正堂后是中庭,庭后有三间小小的厢房,都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庭院有一口井,四周植满了绿茵茵湘妃竹,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得就是幽静。鹅卵石铺成的小径,通往院子的后门。

妙如刚一出现在院门口,贴身伺候的两位宫女,芳汀和春渚就迎了上来。

她们俩是管事太监当初给她安排住处时,一同赏下来伺候她的。

妙如而今的任务是伺候人,是以到长宁宫或圣上那边时,她并没带两个中的任何一人。平日让她们留在院子里,制作绘画要用特制的颜料,帮着做些洗扫针线等活计。

见她精神疲乏,芳汀上来就替她揉肩。边动作还边关切地问道:“姑娘是先沐浴还是先用膳?”

“都等一等!芳汀,你是哪里人?入宫几年了?以前在哪里当差?”妙如突然问道。

“奴婢是登州府宁海人,入宫四年了,之前在漪兰殿当个洒扫的宫女。”芳汀答道,不知对方怎会突然想起问这个。

“哦?那么各宫娘娘们的来历,你大体应该知道了?”

“只要是入宫超过三年的,奴婢知道一些。姑娘,您是想打听谁的?”

妙如转过身,盯着她的眼睛,解释道:“其实平常我勿需打探这些的,只是受邀明日要去东昌伯府上拜访,怕犯了忌惮,开罪了贵人。你就择德妃娘娘族里的事情说说吧!”

“东昌伯是德妃娘娘的庶兄,他府上的太夫人是娘娘的亲母。四皇子成亲前,东昌伯府中女眷除了太夫人,并不常被召进宫里请安。”芳汀娓娓道来。

“他府上可有什么特别的事或不能提及的人吗?”妙如提起这个。

其实她早记起东昌伯府是哪户了。只是想打探一下,外面传的是何种版本。

“这奴婢就不知道了!只晓得前年跟南安王府退亲的事,闹得蛮热闹的。”

妙如眼皮直跳,装作初来乍到半点不知情的样子,好奇地问道:“怎么个热闹法?”

“说是府里的二少爷,被跟他订过亲的南安王府郡主,在寺庙里撞见,跟他二婶家的表妹……”

这事听来怎么此般耳熟?

妙如突然记起,杨氏不就是这缘故,退了头次订亲的?!

这帮恶趣味的家伙,就不能换个别的说法吗?

她突然又想到,若是有先例在前,人们可能更容易接受些。

想到这里,她也就释然了。即便如此,对他们老喜欢用阴暗手段的习惯,还是不能认同。

正想着,春渚从院子外进来,向她禀道:“姑娘,毓庆宫那边差人来送信,说有您家乡亲人的消息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绕道



本章节

“这些书信,是太子妃娘娘让奴婢送来的。说是您家人托了丁良娣娘家的嫂子,送到了丁府,后来转到毓庆宫的。”东宫的使者,是位三十出头的女官。

妙如命春渚替她接过,然后起身行礼,朝对方敛衽谢道:“劳烦姑姑了!请替在下跟娘娘说声多谢。本来是要亲自上门致谢的。怎奈太后吩咐,在下明日出宫,替东昌伯府的太夫人画像。回来后再去向娘娘谢恩。”

“姑娘客气了!娘娘说了,她早就有意请您到毓庆宫一叙,却不好跟太后和陛下抢人。还说她娘家妹妹时常提起您呢!”孙姑姑不卑不亢地答道,没有半分得势骄奢之气。妙如见了,心中暗自称赞。

她也客气地附和道:“在下也盼着有机会,能跟以前的朋友聚聚。就怕她们有夫家了,不像以前那般空闲。请转告娘娘,多谢她的惦念。”

“奴婢一定把话带到!”说完,孙姑姑朝她行了一礼,请辞就离开了。

把东宫信使送出院门外后,妙如迫不及待地把包裹打开。

嘿!来信的人还真多,有爹爹的,有二伯母的,还有明俨的。当然少不了傅红绡她自己的,竟然连莲蕊的信都有。

妙如一一拆开了细读。

爹爹告诉她,不用操心家里,在宫中注意保护自己。

还说自她走后,淮安的疫情稳定下来了。知府大人亲自到灵慈寺,上香拜谢佛祖。还到专程到钟府道了谢。说得亏她及时给慧明大师写信,献出方子和防疫措施,救了当地许多百姓。这事后来不知被人传开了,她的举动也广为人知了。家中随后还来了不少上门提亲的。

明俨发誓要考取功名,当她以后在夫家的靠山。还说若她一日不定亲,他也不会早早谈及亲事。

二伯母的信上。说明了书院重创后的情况。说她把云隐山上的庄子还给了原主苏家。如今回到钟府槐香院,继续教族里的姑娘们,和书院里还不愿离开的弟子。

这些家书中,谁也没提及杨氏和她儿女的只言片语。

傅红绡的信就比较乐观了,一个劲地替她高兴。说她若是伺候好太后娘娘,以后就有人撑腰了,终究会有个明朗前程的。还说不用入宫为奴或当采女,就能在宫中任意行走,这在大楚朝立国以来,都是头一份了。被许多世家贵女们暗地里羡慕。

莲蕊则简单地汇报了这几月的生活。还告诉她。薛菁的及笄礼快到了,对方想请她当赞者。

可不是吗?薛家那小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