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春秋时也有了,庄子曾告诉惠子,羊沟之鸡非良鸡,而能屡屡获胜,是
因为鸡头上涂了狸膏的缘故。

斗鸡以外,帝王的兴致扩展到斗鸭、斗鹅。斗鸭尤以魏文帝嗜好,他曾
向东吴索要良种鸭,可知,东吴也有斗鸭之戏。斗鹅,是晋桓、灵二公所传
之宝,由唐僖宗继往开来。唐僖宗经常在兴庆池与诸王斗鹅,一时鹅价飞涨,
僖宗的鹅竟值五十万钱。

斗蟋蟀,明宣宗最为入迷,他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向宫中贡进千只蟋蟀,
因东吴斗蟋蟀之风很盛,料知那里会有优良选手。苏州的武弁们有的以捕蟋
蟀而立功,居然等同首虏而获世职。苏州有句民谣:“促织瞿瞿叫,宣德皇
帝要”,到万历年间还在流传。据说明宣宗从江南选取的蟋蟀,每只竟贵至
十几两银子,而宣宗的蟋蟀盆更是无价之宝,今故宫博物院仍存有宣德皇帝
当年斗蟋蟀的宝盆。


十一、皇家围猎活动

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狩猎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的。
它和人类的文明进化史一样源远流长。人类最初生活在荆棘丛生、凶禽猛兽
出没的恶劣环境中,人类要生存,就得武装自己,和险恶的环境相抗争。人
类的文明进化可以说是从和禽兽的争夺生存空间活动中开始的。人类发展到
一定阶段以后,贵族阶层产生了。狩猎渐渐成为统治者的军事训练的需要和
闲暇生活中游乐的一部分。

春秋战国以前,狩猎是一种严格的军事大典,是一种军事训练的综合演
习。汉学者太史公司马迁记载说,赵国曾在边境上聚集重兵。边境另一边的
魏王以为赵军要进攻魏国,便吩咐调遣重兵,以作防备。魏公子无忌消息灵
通,进奏魏王,说赵王狩猎聚集重兵是在大规模的狩猎。战国以后,狩猎不
再是一种严肃的阅军大典,而是帝王们的一种消闲和娱乐。

帝王们以田猎消遣生活,可谓由来已久。庄子说,桓公田于泽,管仲御。
这是说春秋初期的齐桓公曾经在大泽中田猎,由大臣管仲侍驾。《诗经·郑
风》中有这么一句:叔善射忌,又良御忌。这是指春秋时期,郑国的共叔段
在田猎活动中不仅善于射猎,而且御术也是十分娴熟。

古代的史书《说苑》中记载说,楚庄王酷爱围猎。大夫谏奏说:晋国和
楚国是你死我活的敌国,晋国不灭楚国,楚国必灭晋国;在这种形势下,大
王还怎能耽于游乐?楚王从容地回答:我纵马驰猎,为的是选择勇猛的武士;
在榛丛中能刺死虎豹的,我便知道他的勇武;能够和雄劲的犀牛一较高下并
战胜它的,我便知道他力大无穷;田猎完毕以后,分其所得,我就知道他是
否仁厚。很显然,楚庄王是位有头脑的国君,围猎在他不完全出于游乐,其
意是在挑选能肩负重伤的勇猛仁智的武士。

汉武帝刘彻文才武略,在游乐中最喜爱的活动项目之一便是在山林草野
间狩猎,以驰逐野兽为乐。武帝刘彻狩猎时,常有文学才士侍从。武帝一次
狩猎,他的文臣大才子牧乘写了一篇赋《七发》,详尽地描述了狩猎时的娱
悦情形:春天风和日丽;乘着轻快的马车,携带华丽的弓箭,沐浴着春风,
浩浩荡荡前去围猎;白刃在阳光下闪闪,旌旗遮天蔽日,劲装的武士奔驰在
山林草野之间;鼓乐震天,战马嘶鸣,飞箭如雨,手持刀、枪、剑、戟的武
士在山林中呐喊奔走;最凶猛的飞禽走兽见了也吓破了胆;一番追逐猎杀,
猎物如山,满载而归;日薄西山而夜幕垂垂,山林深处,篝火熊熊,举行着
盛大的庆宴,野味香飘四野,大碗的美酒斟满,品尝着山珍野味,歌舞尽欢
之后酣然入睡。

唐代的皇帝和皇族成员大多喜好围猎。唐高祖李渊夺得天下创建大唐江
山以后,每年都要举行一、二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唐太宗李世民也喜好围
猎,曾在一次围猎活动中,亲手刺死了一只犯驾狂奔欲置他于死地的野猪,
称之为天策上将击贼。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曾宣称:我宁三日不食,
不可一日不猎。唐玄宗李隆基风流倜傥,也是酷爱围猎。有一次,正值夏日,
禾苗茁壮,玄宗游兴大发,准备出宫围猎,府司马躺在他的马前进谏说:今
农在田,陛下何得非时以损下人。唐敬宗李湛好游宴,沉迷围猎。卜者苏玄
明以敬宗昼夜求猎,多不在宫中,便和染工张韶等一百多人发动政变,杀向
禁庭。宦官们惊慌失措。正在清思殿游玩的敬宗狼狈逃往左军。禁军开到后,
合围染工,全部斩杀,尸体狼藉。好深夜捕捉狐狸的敬宗夜猎回来动辄肆虏


内臣。宝历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夜,敬宗夜猎回宫,和内臣刘克明、军将苏佐
明等二十八人饮酒,酣饮之际,入内室更衣,忽然殿上灯烛全灭,敬宗终被
内臣和军将苏佐明杀死。

四时捺钵制

辽代有四时捺钵制度。辽代皇帝每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要
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在选定的地区进行围猎,以示讲武、巡游,既练
兵习武,商讨国事,又舒展筋骨,借以游乐。辽代的这一围猎活动有具体时
间和具体地点,并形成制度,称为四时捺钵。辽代的四时捺钵制度是从辽太
祖的四楼制发展变化而来。

《虏廷杂记》中赵志忠记载说,辽太祖所居的地方都设楼阁,常居四处
地方,形成四楼,太祖常在四楼间游猎。太祖常居上京,设楼称西楼。太祖
在南部木叶山设楼,称为南楼。西楼以东千里的地方又设楼,称东楼。再在
北部三百里的地方设楼,称为北楼。辽太祖一年四季游猎在四楼之间,即四
季在四楼间游猎,形成定制,称四楼制。

《契丹国志》记载说,太祖纵马游猎,弥旬不止。有一黄龙出现在太祖
所住的毡屋上,太祖连发三箭皆中,黄龙坠于太祖前。后来,太子即继太祖
之后的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在这里建州,这里就被定名为黄龙府。

辽代的春捺钵主要地点是在鸭子河。鸭子河在今长春城东北约三十余里
的地方。河中鹅鸭成群,大雁翔集,鹅群、鸭群、雁群便是春捺钵纵鹰放鹘
追捕的猎物。辽代皇帝每年正月出发,约两个月的时间到达鸭子河。这时正
值初春,阳光灿烂,春光还未到来。因天气尚冷,鹅群、鸭群和雁群自然也
在南方,正准备北飞。辽代君臣便暂时在冰上搭帐居住,凿冰捕鱼。春暖花
开,冰雪消融,大批大批的鹅、鸭、雁群光临鸭子河。辽代君臣便开始纵鹰
放箭,春捺钵活动开始。首获猎物的人先要将第一个猎物献给皇帝,皇帝赐
赏,首获者喝着皇帝赐赏的美酒,得意非凡地佩戴上象征着荣耀的鹅毛。

夏捺钵的主要地点是黑山。辽代皇帝先要在黑山拜陵、游猎、赐赏,然
后到鸭子河去避暑。六月上旬,辽代皇帝选择一处吉地纳凉,同时处理军国
重事,居留五十天左右,一般由文武大臣全班侍驾,共讨国家大计。理政之
暇,辽代君臣便在山林河谷间游猎,到七月中旬方才离去,夏捺钵结束。

秋捺钵的地点在伏虎林。伏虎林在今辽宁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的
白塔子(察罕城)西北。相传,辽景宗耶律贤曾率数骑在这里游猎,凶猛的
老虎慑于景宗的皇威,伏在草中不敢动弹,因名伏虎林。辽代皇帝十月中旬
出发,驰往伏虎林,在那里猎获花鹿和肥兔。秋猎时,侍从们埋伏在湖滨附
近,午夜的时候,鹿寻盐水。猎人吹响号角,作鹿鸣声,以此吸引鹿群。鹿
群来到以后,乱箭齐射,当时称之为舐碱鹿,又称呼鹿。

辽代皇帝的冬捺钵选在广平淀。广平淀位于辽宁永州境内,在今辽宁西
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合流处,东西凡二十余里,南北凡十余里。这里地势平坦,
地多沙碛,榆柳成林,冬季气候较为暖和。辽代皇帝冬季常来广平淀过冬,
既在此和大臣会议国事,接见各地各国使臣,又以游猎养性,借狩猎讲武,
训练士兵。

辽代皇帝的四时捺钵制度显然不仅仅是出于游猎,而是兼具多种功能的
处理国事,接见使臣,实地练兵,并在这一系列的围猎活动中切实考察随从
军士的骑射、跳跃、奔驰、搏击和刺杀等多种军事技能,通过考察,选拔优
秀人才,赐给官职,给予重赏,从而获大批武士为国效命。


辽圣宗开泰五年秋天,圣宗耶律隆绪带着卫队驰奔松山狩猎。圣宗在射
猎猛虎时,四骏马驰速太快,圣宗一时之间来不及发矢,猛虎转眼间便风驰
电掣般地怒扑过来。左右侍从目瞪口呆,惊醒之后皆四散奔逃。这时,兼掌
猎场主事的陈昭衮却迅即舍弃坐骑,纵身跃上虎背,双手紧握虎耳。老虎惊
恐至极,慌忙逃窜山林。圣宗命卫士追射。陈昭衮大呼不要放箭。猛虎狂奔
着窜入山林,而陈昭衮始终骑在虎背上,紧攥虎耳,并趁机抽出佩刀,将猛
虎杀死。圣宗惊叹陈昭衮的武艺,设宴慰劳备至,称赞他临危忠诚勇猛,并
将筵席上的一应金银器皿,全部赏赐给陈昭衮,旋加赐节钺,不久超升他为
围场都太师。

辽宫射兔

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驰骋于广袤的草原,逐水草而居,终日以射猎为能
事。马术和射艺的高低,便决定其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下。其大小首领以及皇
帝往往是马术、射艺的优秀者。辽、金、元三代的皇帝一般都好骑射,甚至
连后妃和宫人也精于此道,能弯弓射雕。可以说,马术、射猎是北方民族借
以保家卫国的看家本领,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不可或缺的传世宝。

每年重三、重五、重九、腊尾都是北方民族法定的重要骑射竞技日。竞
技后的优胜者荣耀无比。

辽代每年三月三日是他们传统的隆重热烈的陶拉葛尔布节。这个节日是
辽代规模宏大、极被看重的竞技日,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为精彩绝伦的表
演便是射兔比赛。比赛时,先在一个地方设置木兔。参加比赛的人员分成两
组,分别骑马竞射,先射中木兔的为优胜。每次往往优胜者威风凛凛,荣耀
无比,而失败者则要俯首贴耳,恭恭敬敬,跪着给优胜者讲酒,以示心服、
敬仰和祝贺,优胜者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接酒痛饮。

每年九月九日也是辽代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节日。辽代皇帝在这一天率
领群臣部族,驰奔山林围猎,射猎老虎。射多者为胜,射少者为输,输者罚
重九宴。辽圣宗统和三年重九日,圣宗耶律隆绪在骆驼山登高,赐赏群臣饮
菊花酒。第二年这一天,圣宗再次登高射猎。圣宗很高兴,在高水南阜祭天,
择一处高地立帐,赐赏从臣和命妇,饮宫中精制的菊花美酒。有诗描述了这
一情景:

重阳时节想题糕,射虎平原意兴豪。

叨赐天厨菊花酒,骆驼山上共登高。云州堡西北约一百多里的地方有一
个鸳鸯泊,周围约八十里,泊水停积,景致美丽。《辽史》记载说,延芳淀
方圆数百里,春时鹅骛毕集,夏秋又多菱芡。这两个地方,辽代皇帝时常光
顾。春天时,辽皇帝在这里射猎,随从侍卫都身穿墨绿衣,手持连锤、鹰食、
刺鹅锥,布列水次,相距五步的距离。上风处擂动战鼓,惊动鹅群。鹅群惊
慌奔逃,振翅高飞。这时,鹅群飞起时还没离开水面,皇帝和随从便放出凶
猛的海东青,捕杀飞鹅。飞鹅被一一击落,有的没有死,下面布列的侍卫便
用连锥将鹅刺死,当即就取出鹅脑,喂食海东青。这一活动中,谁得头鹅,
皇帝就赏赐准银、绢等头赏。

海东青是海东的一种名鹰。海东本是地名,是指当时女真东北部和五国
相邻的一带,五国东接大海。海东青体型较小,但却十分矫健,其捕捉鹅、
骛又狠又准。海东青中尤以爪白的最为珍贵。辽代皇帝酷爱海东青,每年都
要派使巨前往女真去求取海东青。女真慑于辽国的威力,只好兴兵五国,抢
夺海东青,然后献给辽主。女真和五国不胜其苦。


辽代的重三射兔;重九射虎;鸳鸯泊、延芳淀游猎和四季捺钵制度便是
辽代皇帝的主要围猎活动,这些活动既给辽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美味,练
兵巡边,同时也是辽代皇帝在不同的季节选择最佳的地点处理政务、接见使
臣、饮宴欢娱。

金宫射柳

射柳是金人每年重五的一个重要节日内容,金人有世代重五射柳的风
俗。金人的重五射柳如同辽人的重三射兔活动一样,同样十分热烈而重要,
不可缺少。重五祭拜天地以后,广场上插柳枝两行,分队比赛射柳。比赛时,
先按尊卑长幼排列,分别在柳枝上系上自己的手帕,并在柳枝离地几寸的地
方,削皮而白之。比赛开始时,一骑飞驰作为前导,然后,参赛者骑马飞奔,
以无羽簇箭发射:既射断了柳枝,又能手接断柳而飞驰离去的为上等;断而
不能接柳离去的为中等;断其青处或不能射断或没有射中的都是下等;上等、
中等为胜,下等为负。竞技时,场上金鼓齐鸣,气氛十分热烈。

重五射柳是金代的重要节日,也是金众多游乐节日中的主要内容,天长
日久,相沿成俗。《金史》记载说,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
天射柳,岁以为常,成为故事。金代承继辽俗,以重五、中元、重九行拜天
大礼。重五在鞠场,中元节在内殿,重九在城外。拜天时,用木头割木为盘,
像舟状,赤质木盘上画云鹤纹。做木驾高六尺,将盘放在架上,盘中放上荐
食,全体跪拜。金代皇帝大多喜爱射柳,一般是在常武殿筑台拜天,拜天以
后便开始射柳。

金泰和三年五月重五节,金章宗完颜璟隆重地行拜天礼,然后,亲自射
柳。章宗完颜璟张弓搭箭,骑在马上奔驰,三发三中,射得干净利落,群臣
山呼万岁、万万岁。章宗万分高兴,设宴鱼藻殿,大会群臣和侍从,君臣尽
兴方散。大定三年五月重五日,金世宗完颜雍临幸广园射柳,皇太子、亲王、
文武百官也都参与竞射,获胜者都有皇帝的厚赏。

金代皇帝醉心游猎,以至于关于狩猎的诏令花样百出。正隆六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