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仅对于评论界,对于作家,对于喜欢你的作品的人,恐怕都是很有兴趣知道
的吧!

贾平凹:有的是写以前考虑过的,有些是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启发的,比
如说开头写了15 万字全部作废了,为啥作废了,15 万字基本上是大框架的,
基本上讲是属于块式的,这一块和那一块间隔距离特别长,空间也特别大,
我觉得有个问题,第一读者不容易接受,再就是这样写出来给人一种感觉太
疏、太粗,有许多东西连不起来,也没有系统地展开。当时采取的那种办法
不好展开,要么就变成了啰里啰嗦的东西,那种写法还不太适应自己的写法。
后来把这两种写法结合起来,严格讲也是摸索,比如说吸收西方的东西怎样
和中国的结合,我看了西方一些作品,他们有一种神秘主义、荒诞主义,但
西方是西方的神秘,中国的神秘是个什么,所以我在作品中也大量写了一些
神神鬼鬼的东西。

王愚: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像占卜、星相,和尚的玄玄虚虚的议论,很
有点东方式的神秘感。

贾平凹:当时就想追求这个东西。比如说摇卦,对鬼的理解,梦的巧合
性,它和西方的神秘主义不一样。

王愚:东方式的神秘,基本上是人世间的神秘,西方式的神秘往往是远
离人世的神秘,比如说耶稣基督的东西咱们可望而不可及,而东方式的神秘
包括摇卦、包括圆梦大体上是和人世间的东西互相照应的。

贾平凹:这里面也采取吸收了好多象征性的,比如关于河的描写,河里
发了几次水都是有一定讲究的,第一次发水是游击队进城把城墙冲倒了,第


二次发水是金狗进城也冲过一次,关于河里涨水不是随便涨起来的。

王愚:河里涨水和你作品中人物的情景是结合在一起的。

贾平凹:对的。这里面有象征的东西,河的流向都是根据八卦阴阳太极
的流法。

王愚:这或者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现在对这类东西从表面上接受
的多,有点猎奇。当然,咱们是谈心的形式,你也不一定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我也不一定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还是力求互相理解吧!

贾平凹:只要能做到互相理解,即使意见不一致也不要紧,反而会促成
更进一步的探讨,更进一步的理解。

王愚:对,我完全同意你这个看法。比如对《浮躁》可能提出十条八条
的意见、缺点,包括你考察人的形象,咱们今天还没有完全谈到,你为什么
把它放进去,将来再可以研究。但是,我觉得整个《浮躁》标志着长篇小说
创作,至少在把握当时的复杂现实上它走出了可贵的一步,从咱们的交谈中,
我更加深了这个印象,这就是交谈的收获。在历史急剧转变的时刻大体上都
是这样,浮躁是几大浪潮掀起的一种动荡状态。没有你的探索,很难想到这
些,看来,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有益处的,可以说是“平等互利”吧!

贾平凹:是啊!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老作家不用说,我们的知识还是比
较薄弱的,还需和评论家交流。因为评论家掌握的知识、信息,美学的,历
史的,作家不可能那样全面。交流以后,从自己的自私心理来讲也是大有收
获,又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要么巴结评论家,要么歧视评
论家,这都是对评论家人格不公正的看法,出现这两种偏见,反映出的都是
同一种思想。

王愚:评论家自身也有这个问题。有些评论家就是依靠作家,谁有名就
评论谁;或者一反其成,专门挑刺,危言耸听,都是过于趋时和媚世,有真
正品格的评论家应该是作家的知音,诤友。知音就是你要理解作家怎么写,
不要随便地否定作家的某一种探索,甚至这种探索可能是不成熟的。诤友,
就是要坦率地指出作家作品中一些不成熟的东西,作家可以同意你的看法,
也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然后再互相切磋,只要做到这两点,我觉得作家和
评论家之间是可以沟通的,也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贾平凹:这几年我和评论家交谈,他的话不可能在你的创作中都能应用,
如果用评论家的话来创作那就不能创作了,只能说评论家的话能升华我,能
引起我好多思考,突然给我点一下,几句话能启发就行了,所谓悟,也就是
这么悟出来的。

王愚:我觉得和作家交朋友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评论出来的东西是有
血有肉的,生气蓬勃的东西,而不是拿某种理论框架来套作家的创作,理解
作家创作的甘苦以后,你就知道作家的作品是怎么构思。评论家不通过实践
来讲,实际上是一种空谈。

贾平凹:这样交流我觉得收获大,交流能开拓好多东西,你想成熟就要
把你的细胞向任何方面开放,你不能带任何狭隘的、逆反的心理对任何人,
逆反心理影响你自己吸收别人的东西,成不了大事情。

王愚:谢谢你对评论和评论家的理解和鼓励,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1987 年冬于西安


读书杂记摘抄

读《川端康成小说选》
1 

川端康成的身世决定了他以后文学的情绪和基调。孤苦凄凉的生活使他
性格内向;受尽了人世的歧视,却又不肯屈服,便只有孤独、虚无、颓废,
官能的压制。但只有这种人,其内心才最龙腾虎跃,才最敏感,才最神经质,
才善于有瞬息间纤细的感觉和细致的微妙的心理活动。

这类气质的人,表面上是冷漠的,内心是热烈的,他永远使人看不透。
以此引伸入文学,必然有一股神秘色彩,变化莫测,有不可学得(模仿)的
特点,他不善于打正面攻击战,却极会选择角度进入中心地带。因此,题材
的选择对这一类作家尤其重要。拿手的是写日常生活中的微妙的感情的东
西,靠的是感觉,靠的是体验,而不是靠横的即知识面广赢人。

对于画家,当都有了技巧,有了功底,但到最后就要比各人的格调,人
的格调决定了画的格调。文学亦是这样,气质的发现、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2 
川端氏作品在主题和题材上,局限了他的范围,然后却发展到了极致。
一般说来,优点愈是鲜明的,缺点亦愈是鲜明。
3 

一个作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一方面是因他的身世所致,另一方面是所处
的社会的心理状态所致。川端正是如此。换句话说,作家要重视发现自己的
气质,同时要研究社会,准确地抓社会情绪、社会心理。

4 
玄妙的余韵,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将四季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
的自然美同人的哀伤、灭亡联系起来,这就是川端了。

5 
川端走的是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同日本古典传统结合起来的创作之路。
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是站不起的文学,没有相通于世界的思想意识的文

学同样是站不起的文学。用民族传统的美表现现代人的意识、心境、认识世
界的见解,所以,川端成功了。
1982 年9 月20 日记于日记

读《吉檀迦利》

泰戈尔之诗文,天地鸿大,不可觅踪寻迹。始信大天才是天之生成,如
中国的屈原、太白、东坡。他们天性自在,随物即赋形也。
故想起宗白华的话,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而铸造诗格,多与名文习研而
训练诗文结构,这是我今后的方向啊。
1982 年冬月记于扉页

读《李商隐诗选》

“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这样便可雅俗共赏了。
1983年 2月 7日记于扉页



读《冯文炳选集》

冯氏之文与沈从文之文有同有异,同者皆坦荡,平泊,冷的幽默。异者
冯多拘紧,沈则放野,有一股勃勃豪气。冯文技法有七,①行文多靠感觉,
故细腻,形象新鲜,在感觉行笔时再加上意识流动,此意识有主人公的,有
写书人的。②转折自然,多在上一段对话中暗交待,遂倏乎转入别处。这样
不易露出痕迹。③对话时空白极大,初看不知晓,细读则入味,后味。④描
写多闲笔,全是感觉,能摇曳开。⑤不交待来龙去脉,随到随写,有《史记》
之法。⑥学六朝、唐人绝句,学李商隐、陶潜,句出意境。是以现代意识浸
润意境。以色块写意境。这样意境阔大,无俗媚。⑦思想沉静,无浮躁气,
自己保持自己一个世界。

严格地说,沈文是发展了冯文,扩大了视野,气盛。当今文坛,林斤澜、
何立伟有冯之气,吾则要拉开距离,习之《史记》,强化秦汉风度。
1985 年9 月8 日记于扉页

读《将军的头》

今日购施蛰存一书。吾喜施氏的心理层次的描写。心理描写要传神,一
是变形,二是细腻,三是层次。吾多年前便欲以现代意识写古事,但未成,
读施氏大作,倒颇有启示。

1987 年夏日记扉页
浓重的背景,使一个很平淡的故事支蔓起来,丰厚起来,而施氏叙之从
容。
一个月又记扉页
读《诗创作心理学》——《诗品》臆解

畅广元先生从创作心理上言,颇有新意,也见功力。《诗品》只指向各
类诗之意境,而意境以象示出,着人解悟。诗是最难明言的艺术,企图明示
则妄也。

1989年 7月 10日记扉页

读《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

一、小说的问题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充分地写“背景”下的故事过程,
而又恰恰没有故事的结局。这便是写人与写故事的区别。

二、不停有伏笔,而写伏笔时又使故事摇曳开,以增加深厚度。

三、叙述时,动作性东西多,互相交替,显得容量。

1988 年10 月 3 日记于《殉葬》题前

读《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

对于唐诗,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迄止今日,唐诗研究国内外大
有人在,国人之研究,当然有古今区别,但洋人研究,则中西古今之异趣也。


我喜欢外国人所写的中国古典研究书,此正是中西结合。日本松浦友久先生
在此书中说:“感受客体化的意欲间的紧张关系”的产生,即为优秀之章。
此话有理。作者重在写太白诗中的离别、行旅、月光、女性、风暴、怀古、
饮酒、战乱、政治、游仙、赠寄,以内在心象着笔行文,循艺术之规律,读
之合我心境也。

1983 年冬日记于扉页

读《沈从文文集》

信手来写,放得开,收得合,而开合间的圆润之处,沈氏大知。此等文
法,必得天资好的人用之,必得文笔补救,其没骨写意法。
文章作得随意如水,沈氏是大天才也。
1983 年2 月20 日记于第四卷

读《实验诗选》

岛子之诗令人最大之感受是一种沉重之灵魂苦难。这是整体感觉性的、
强大理性的诗。《易》的辞是中国人的最具象和最抽象的东西,而岛子研究
《易》,却为什么不借鉴这种作法呢?岛子好像并不喜欢一些字、句的诗境,
这应该是对的,但也不必一概拒绝。集中的那些诗剧是出色的,容量颇大。
岛子之所以这样为诗,完全是人生之坎坷所致,却不一定陷入而不拔。中国
诗坛上杜甫、李白、屈子、东坡皆一生不得意,但诗极豁达,这便是一种生
命之超越。禅语讲,古镜未磨时光照天地,磨后则黑漆漆的,此意岛子应戒。
学以魏晋诗人,学李贺,在黑纸上写白字,当然好,但若将生活为副业,以
诗作生活,则会沦为贾岛气。

1989 年7 月28 日记于扉页

读《她就是那个梅》

梅女士之诗是从民间和生活中体验而得,其清新可人,与流行诗人的故
作高深不同。但梅诗境界狭小,且并未放达。古陶渊明诗也写田园,所谈的
哲学也不是何等新,但旷达飘逸气充盈,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
故人与自然契合矣。

1987 年7 月记于扉页

读《闲情偶语》

有闲情者方有蕴藉文。
平常心。
1989 年5 月于扉页


在洛阳读稿

七年前来洛阳看牡丹,可惜一场风雨,牡丹谢了;七年后又来洛阳,恰
是花事正盛,我读到了一大批好的文章。洛阳有世间最热闹的牡丹,也有最
沉静的卢舍那大佛,看花参佛,由富贵走向高尚,这也是读这批稿的境界。

《洛阳日报》“一拖杯”全国小小说大奖赛,据说来稿近四万件,涉及
到除台湾外的各个省份,甚至于欧洲国家。一个地方报纸敢作这样的工作,
气派是够大的。他们不以搞奖赛而挣钱敛财,以维护文学的庄严,竟敢将候
选篇目交给评委时统统将作者的名姓用墨涂抹,作法又多么令人敬佩。艺术
是靠征服而存在的,也正是他们的严肃认真,这次大赛的来稿质量很高,影
响颇大。

我所读到的文章,都是千字左右,篇幅上是短,但内容却很丰富。对于
小小说的定义我并不懂得多少,为短而短,是一句诗的扩大,一个简单的意
会,这种写法我不喜欢。在我的感觉里,小小说是机智的、智慧的、过目不
能忘的精悍篇章。评选结束后,查阅原文的署名,发觉相当多的作者都是业
余的,声名并不显赫,可谓是成名的并不一定就成功,而成功者却未必成名
啊。现在的文坛未浪出声名的俊才实在是多,自己作为一名评委,是幸运也
是可悲,想我四十左右的这批人,文坛上多少有人知道,那是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时势所造,当文学的热潮平静下来之后,在文坛出名是不易了,《洛
阳日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出一批新人新作,其见识不凡,功德无量。

读这批好稿,给我的启示有二:

一、大量的文章是抒发人生的况味,他们已从强烈的社会的角度转入对
于宇宙、自然、生命的体验。如果将小小说写成类似于一种散文诗或纯粹成
了讽刺小品,我想那是不足取的。长的小说和短的小说,它一样是要有境界
的,真正的对宇宙、自然、生命有体验,就有了大的境界,而文章就是这种
体验后自然而然的提笔,一般说技巧是无关紧要的,是不是就指这些?由此
又可得出,一切形式问题何尝不又都是认识问题呢?

二、大多的文章写得沉静,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如我,惹上了一种“气”,
即激愤太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