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谢我吃茶。前年冬天,她领一外地读者向我索字,写毕了,曾泡着我
的茶而说“用茶谢你”,修身坐喝于窗前,那读者就笑,她反问笑什么,读
者便说她坐姿好,坐着像竖琴。

今夜还能写出这一篇文章来,令我高兴。服四片银翘,睡吧。


读几位散文家的书

陕西有一批年轻的散文家,将他们的书一齐推出,丛书名为“西风烈”,
意在刮起另一股西北之风。读后作笔记如下:

邢小利:《回家的路有多远》

这是一位精神优雅者。精神高贵方能优雅,优雅方会从容,文章必然是
自在的。邢是评论家,评论家写散文,文章常有另一种质感。人是分为有诗
情和没诗情两种,搞评论和搞创作并不在思维上矛盾,存在的只是作者才华
的大小。他的思考常常是关于人的家园,已没有农耕思维的小器,而思想上
的先锋却文本上冲和朴素,这是极其难得的。

朱鸿:《放弃》

朱的文章越来越磨掉了一种冲动和粗糙,走向平和,平和是深沉的表现。
明显看出,他的趣味向高、雅、逸方面发展,也在努力扩大天地宇宙空间,
已经随意。他着眼于小事,放弃的是小器,自由的精神和自由的笔,蹈大方,
可以随物赋形了。

冯积岐:《人的证明》

他是小说家,小说写得已优秀,在散文里仍作着小说式思考:生活的沉
重和灵魂的苦难。他提供的人生困惑的成分多,文章的轻与重便在于困惑的
大与小。写文章不该分那么多的题材,体裁上也不该清理门户。文章说到底
是一种载体,能载大道即可。冯的散文对拓宽散文路子有启迪。

庞进:《慧雨潇然》

庞的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尤其有一般人很少涉猎到的现代生活多方
面的知识进入文章,使文章别开生面。他不是个细腻或情思缠绵的人,可能
的粗疏,但能有犀利的见地和思想上的锋芒。他在文体上是潇洒的,并不拘
泥于什么。散文写到一个层次,便有了杂说的味道,看起胡乱说来,骨子里
却有道数,这需要对人生的透彻,天地的贯通。庞阔开了步子,追求的是一
种大散文。

刘明琪:《善待世界》

他写乡情、人情、亲情,有浓厚的生活味。读他的散文,能读出人间的
善良和关怀。他讲究文法,讲究控制,文风平实,在这一批作品中尤为突出。
平实地叙述人间物事,传达美好的理想与温馨,现在已经少有人这样做了,
他坚持这么写,写到位,也必会写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来。

穆涛:《俯仰由他》

穆的文章很灿烂,开合自如,充满趣味,有他人生独特的体悟。他的文
章没有做作的痕迹。他和陕西另一个作家方英文是一个大路子,都是才子式
的,智慧和幽默是他们过人处。这样的文章在陕西文坛会产生别样的意义。

陈长吟:《行色匆匆》

这是一位能抒情的人,散文细腻优美,有浓郁的地方性。他受五四以来
散文的影响大,有陕西老一辈散文的影子。对于继承传统,我的观点,明清
以后的民族传统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传统,而应是这个民族最强盛的汉唐以
前的东西。抒情性散文是一个路子,古人这么写的,今人也这么写,写得好,
读者是广泛的。陈的散文已发出新的变化,但感情的真挚和抒情诗意依然是
他的基调。

总体上来说,这批作家基点高,已没了陕西的目光,面对的是中国文坛,


面对的是文学的永恒。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么些人没有一个模式,这正
是这一代散文家的可贵可嘉可敬之处。充分发挥个性,特立独行,看出他们
的文学品位比我们高。他们都十分成熟又充满生气,前途不可量。从他们的
文章中,我吸收了许多东西,即如何吸收外来的东西,如何思考我们面临的
社会和所处的人生,又如何无顾忌无框式地思维。更重要的,是如何重塑我
们现代汉语的写作,即既写出中国人的东西,又是人类情感共同的东西。


读张爱玲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的
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
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
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
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
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
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面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
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
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
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
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
又刻薄,要离开又招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
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
《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
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
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使我常常想
起画家石鲁的故事。石鲁脑子病了的时候,几天里拒绝吃食,说:“门前的
树只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
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
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则是水波浩淼,鹤在
云中就是鹤在云中,沈三白如何在烟雾里看蚊飞,那神气毕竟不同。我往往
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
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
惚。她明显地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
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
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
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要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
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
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
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
的。

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
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
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
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
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我要说的话——关于《废都》

在40 岁的这年里我干了几件事——常言说40 不惑,我却事事令人大惑
——之一是写了部《废都》。《废都》是生命之轮运转时出现的破缺和破缺
在运转中生命得以修复的过程。生活越来越是一把沉重的铁锤,我不知道它
打碎了玻璃后能否就锻造了利剑?我说过,《废都》是“安妥我灵魂的一本
书”,也说过《废都》是我“止心慌之作”。搞写作的人说顺了生命体验之
类的话,对我而言,《废都》不仅是生命体验,几近于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过去的我似乎已经死亡了,或者说,生命之链在40 岁时的那一节是断脱了。

写《废都》时,我并不刻意有什么目标,甚至准备了不发表出版,只是
在写的过程中,初稿得到身边一些朋友的阅读,竟甚是喜爱,相互轮换,以
至惹得许多杂志编辑部、出版社的大编辑家纷纷来索要。直到越来越多的作
家、评论家、编辑家、影视制作家读了全稿,给予热情的祝贺和极高的评价,
我惊异不已,我对他们能深切的理解这部书稿感动得双眼潮湿,一个人独坐
的时候却扪心自问:是这样吗?茫然得不知所措。好的作品真正的意义在于
时空价值上,《废都》既然面市,我注重的是读者的反应,注重的是各个层
次上的人对它的热情到底有多少,现在如果还有人读,以后的人呢?40 多岁
的人了,是不易太大激动,是能看透荣与辱的,是应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今
生今世从事了写作这门工作,面对的就该是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吧。

我不明白我怎么就混入了名人之列,我一再说成名不等于成功,名使我
得到了许多好处,名又常常把我抛入尴尬之地。一部《废都》,传闻说我得
了百万稿酬,曾经令我哭笑不得,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如果一部作品
能获那么多钱,这钱一定烂贱得连手纸都不如了。我是个幻想主义者,在我
静定思游的时候,我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在现实中却蠢笨如猪。我的这种
秉性注定了我的创造,也注定了创造的毁灭,是一个悲剧小人。我写不了纪
实作品,也从不善以生活中的原型放大后进入小说。小说家的任务是建构一
个意象世界,所以我历来讨厌就事论事的作法,更反对任何心态下的对号入
座。因有人喜爱了此书,读后的印象有过《废都》是“当代《红楼梦》、《金
瓶梅》”之说,我听后立即制止了,我说,《红楼梦》、《金瓶梅》是伟大
的,我还不敢有那个梦想,再说,就是《红》与《金》第二,那又有什么意
思呢?《废都》什么都不是,《废都》就是《废都》。也有人读后说过许多
话,什么“一部奇书”呀,“传世之作”呀,“《围城》后最好的小说”呀,
“文学上的‘清明上河图’”呀,真诚的鼓励我太激动了,但我也真诚地劝
告更多的人万不要期望太高,或许这是一部平庸不堪的书,是一部糟糕透顶
的书,各人读有各人的心境和见解,但各人仅仅是各人的。如果要读,以平
常心随便去读,上厕所读也罢,睡觉前读也罢,只要读得慢些我就满足了。

对一部书的评价,作者最好不要出来说话,作品既然已成了社会的东西,
作者的初衷并不一定就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而许多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都是读者重新发现的。读者怎么看都是合理的,一部书的作用是作者和读者
共同来创造的,想象力是第一位。《废都》的写作时间并不长,但它的酝酿
却久而又久,十多遍的提纲折腾得日夜不宁,写时提纲却又全然抛弃,只有
了一个大的趋向,然后漫笔写去如水逝之而流。我的感觉里,“废都”二字
有太多的沧桑,又难以言传,西京城如果是中国的一个废都,中国在地球上
算什么,地球在宇宙中算什么?时间到了一个世纪结束前,这个并非特定地


域的废都中作为人的心态如何,情绪如何?史诗并不是我要追求的东西,我
没有那个欲望(其实哪儿有所谓的史诗呢?),我只想写出一段心迹。但我
绝对强调一种东方人的、中国人的感觉和味道的传达。我喜欢中国古乐的简
约,简约到几近于枯涩,喜欢它的模糊的、整体的感应,以少论多,言近旨
远,举重若轻,从容自在,在白纸上写写黑字了,更多地在黑纸上写白字。
我关注现实,因为我是平民,平民并不少有悲天悯人之怀。但我又是作家,
作家又称闲人,我笑我是半忙半闲过日子,似通不通写文章。正是关注现实,
关注生命,我注重笔下的人物参差而不是人物的对比,注重其悲,悲中尤重
其凉,注重其美,美中尤重其凄,在无为中去求为,在不适应中寻适应吧。

一部《废都》原本是为安神而作,没想却惹得一片繁嚣,我只有静伏一
隅了。今日觅得一块偌大的浑圆白石,安放在那尊仿制的青铜独角犀牛之上,
再放一枚同样浑圆的小白石于大石下,要欣赏一个“望月图”的境界的,不
知怎么,却冒出了别人送我的半句联语:假烟假酒贾平凹。咳,世上哪里逃
得掉一个假字?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五辑手艺人说画

观浩然逆书

中国的书法之所以是一种艺术,正在于它是人的情感,是时代的情绪。
传统的有众多源系,或娟秀或典雅或狂颠或敦厚,区别也在此。但天下学书
人蜂涌,却多有以为是纯技艺之事;现今科学考证书法可以健身,更是什么
人都想学书。当然以求健身者不必论,而有心能作为者则大都学传统而不识
书之真谛以致摆脱不了框式之苦。书法艺术家与写字人就是这么仅隔一纸之
遥,但捅开纸的,又能有多少呢?

浩然已经学书了多年,又去了某一大学专攻书法,学习归来,大通书道,
书之风格为之大变。观其创作,由下往上写,字也随之颠倒,观者初不识,
如游丝纵横纠缠。写毕,将纸反拿,则识字见法。有人闻之,嘻谑为“时髦
病”,以为旁门左道,怪玩意儿。殊不知细细揣摸,通篇气息贯通,极尽饱
满,颇有音乐之美,粗细大小干湿轻重,又有结构之美。比他以往的正书显
得内涵丰富,且大有拙厚苍劲之感。遂想:世有传统的用笔结体框式,各人
若会书字,也皆有习惯的写法布局,有时不少书家写同样内容的作品,竟是
惊人相似,有时为了追求一种什么趣味,又不免常常造作而失情感,自然,
为此逆书、随必所欲,这一切弊病就消失了。遂又想:张岱评说梁山泊晁盖
“盗贼草劫,帝王气象”,当今文坛、画坛、歌坛以及书坛多甜腻,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