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B克服平均主义,允许两极分化C防止贫富悬殊,纠正社会分配不公现象    
    D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0在分配制度上注意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要求()    
    A在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坚决依法惩处、取缔非法收入    
    B整顿不合理收入,纠正凭借行业垄断和某种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D建立和健全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1。共同富裕是()    
    A。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富裕        B。各个地区的同步富裕    
    C。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D。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3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B。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C。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混合所有制    
    D。改造个体私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3。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A。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公有制形式    
    B。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由国家机构直接占有、支配和经营生产资料    
    D。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34。股份制()    
    A。应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营效率    
    D。可以吸引和组织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35。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A。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B。放宽市场准入    
    C。禁止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D。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    
    36。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结构决定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区结构决定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试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2简述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4下面一组有关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材料:    
    材料1    
    表1我国不同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978780218021996280404316    
    注:1996年,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仍占70%左右,对国家的贡献率(上缴税收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仍超过65%。    
    表2我国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所占产值比例(%)    
    行业、领域煤炭采选石油天    
    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电力、煤    
    气、自来水有色金属    
    冶炼民航邮电、通    
    信、铁路高新技术产值比例80958390909510090    
    我国现有国有资产在能源、钢铁、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产业中所占比例分别高达95%以上;在全国1。48万个大中型企业中,95%以上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    
    表3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情况企业类型项目    
    大型企业集团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企业数量(个数)120多个3。6万700多个控股情况基本上由国家控股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控股占80%以上国有资本控股43%,支配着57%的社会资本。    
    注:120多个大型企业集团是目前新组建的。    
    ——摘自1997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最近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大大快于改革开放前26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97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36241亿元的6倍左右。    
    ——摘自1999年2月5日《经济日报》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三个表格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说明应当怎样认识材料中列举的经济现象?    
    5.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一组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3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应怎样看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变化?    
    6.下面是一组有关分配制度的材料    
    材料1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十六大报告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以下几点进展:第一,明确地把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而且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加以肯定下来;第二,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坚持”发展到“完善”,说明这一制度无疑已经确立,但还需要完善;第三,提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2月18日    
    材料2    
    为了贯彻落实“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精神,陕西省人事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并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试行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试行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活力,促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自陕西省人事厅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处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2)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7.下面是一组有关效率和公平的材料    
    材料1    
    十六大报告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指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3年6月15日    
    材料2    
    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切实贯彻,一方面要承认收入差别,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市场机制刺激效率,为过渡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去消灭收入差异,而是把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或贫富差距过大。    
    ——摘自《光明日报》2003年1月6日    
    材料3    
    人们在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时,必然会理性地按收益最大化原则,把与收益相联系的效率放在决策的首位,低效率收入的投资必然被人们理性地规避。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都必须、也必然要把效率摆在优先地位。虽然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或分配原则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原则都必须做到效率优先,任何非经济手段导致的“公平”都有损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政府只有在财力、物力迅速增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兼顾公平。    
    ——摘自《光明日报》2003年1月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涵义。    
    (2)简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根据收入分配上的问题,当前我们应当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下面是一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1    
    工商时报讯:南京工商联人士向南京市政府捐资360万元,用于抗击非典,他们发出倡议书,动员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出钱出力、奉献爱心,积极协助政府为抗击非典做出新贡献。    
    材料2    
    中华工商时报讯:中共十六大提出“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实践在发展,劳模的选树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循序渐进,尊重历史,继续倡导和弘扬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好传统型劳模的选树工作,关爱那些曾为共和国建设建有功勋的老劳模们,使他们老有所养;另一方面,拓宽视野,提倡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发掘杰出人物,表彰他们的贡献,体现他们应有的社会价值。    
    (1)结合材料1,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2,试析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9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结合材料,谈谈对“两个必须,一个统一”的理解。    
    10.下面是一组关于收入分配的材料。    
    表1“九五”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全国人均GDP增幅(%)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4839    
    5160    
    5425    
    5854    
    6280    
    68602。9    
    3。2    
    5。8    
    9。3    
    6。4    
    8。48。4    
    7。7    
    6。8    
    6。2    
    7。1    
    6。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九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年份农村人均纯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城乡收入差距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1926    
    2090    
    2162    
    2210    
    2253    
    23668。99    
    4。59    
    4。35    
    3。79    
    2。11    
    4。202。51    
    2。47    
    2。51    
    2。65    
    2。79    
    2。9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请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    
    11.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请回答:(1)如何评价股份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扬弃”?    
    (2)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请回答:如何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结合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