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担当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共产党和红军不但现在要充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应当成为坚强的石柱子。他告诫全党必须记取1927年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而使革命遭到失败的历史教训。    
    5【答案要点】(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主要就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站在中国革命前列,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英勇斗争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从这一意义来说:“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党的建设是指挥部的建设、先锋队的建设。我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比较主动的地位,能否使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胜利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党能否率领全国人民正确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把我国的事情办好。我们应该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得到启示,关心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冲锋陷阵的战士。    
    6【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诞生和进行革命的,加之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因而如何建设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便成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2)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做到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第二,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和好形式。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之先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延安整风是全党范围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是思想建党原则的新发展。第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    
    (3)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员成分主要来自农民的情况下,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成功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今天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而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而毛泽东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对于党在新的时代如何保持并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更好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7【答案要点】(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反对主要的敌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采取的基本策略路线。在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尤其重要,因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因而必须与其他革命阶级、阶层建立统一战线;而且,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都不同程度地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2)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通过实施统一战线策略,有效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是工农革命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和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是反国民党蒋介石的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力量,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对于资产阶级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在同其联合时,要防止右的倾向,在同其斗争时,要防止“左”的偏向。    
    8【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诞生和进行革命的,加之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因而如何建设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便成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为此毛泽东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    
    (2)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做到:第一,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学习,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第二,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和好形式。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之先河,它是全党范围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是思想建党原则的新发展。    
    (3)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员成分主要来自农民的情况下,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成功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今天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而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和指导。    
    9【答案要点】(1)由于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还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还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所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规定,中国共产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说明,这时党对统一战线策略还缺乏认识,采取了一种“关门主义”的立场。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与“一大”时对现存各政党采取“攻击和排斥”的态度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思想有了重大发展,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了提高。这是二大的重要历史功绩之一。但中共打算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针是“党外合作”,两党平等合作,这是孙中山不同意的。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共三大决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3)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反对主要敌人,同其他革命阶级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必须结成联盟。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残暴的,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党派、团体和个人,成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国共合作建立后,国共两党的发展壮大,工农运动的高潮,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大革命高潮的到来,都说明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    
    10【答案要点】(1)其依据是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这个观点不正确,因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是在城市。    
    (2)材料1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这个观点不正确。因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材料1的分析不全面。因为农民是民主革命中反封建势力的中坚和主力军。    
    (4)材料1、2代表的分别是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1【答案要点】(1)材料1中的“旧军阀”是指北洋军阀;新军阀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一样都是对内依靠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武力为支撑的政权。所不同的是,第一,在理论上国民党政府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第二,在政权体制方面,国民党政府搞“五院制”欺骗人民;第三,在组织上,它以国民党为核心。    
    (2)红色政权所以能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占绝对优势,这使得广大农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不依赖城市而自给自足,因而革命势力可以在农村独立地长期存在。第二,地方经济的存在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规定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在许多偏远的农村还没有形成直接的支配力量;大小军阀同时并存,长期混战,搞封建割据;加之中国地域广阔,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3)流动游击的错误之一,是没有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不可能有全国性的同时的革命高潮并迅速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革命斗争是长期的。流动游击的错误之二,是没有认识到在农村创建红色政权和根据地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于推动革命高潮到来和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意义。    
    (4)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根据地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独创性地开辟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第一,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可能造成割据的态势。第二,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据,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第三,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发展。    
    12【答案要点】(1)这段话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其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当时中央领导人多次非常严厉地指名批评和指责毛泽东,他们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他们的指责从反面进一步表明毛泽东等人这时已初步确立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设想。    
    (3)毛泽东这时已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把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强调根据地的存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革命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正确路线,其实质就是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三位一体原则。只有逐步扩大和巩固根据地,才能创造真正的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工具,达到动摇反动统治基础,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目的。    
    (4)在这里毛泽东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非常明确地把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相比较,指出中国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长期的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