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报告指出,中国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全党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要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上述内容表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6【答案要点】(1)中共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2)从必要性看,首先,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个体农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从可能性看,首先,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巩固,这是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其次,我国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有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为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地位的牢固树立。    
    7【答案要点】(1)因为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由于没收官僚资本,使解放前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的80%成为国营资产,全国银行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这样巨大的经济力量集中到国家手中,成为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的主要力量。而社会主义经济在当时已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是一支日益向上的新生力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时,国营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扩大(在当时条件下是惟一正确的选择),成为中共认为需要也可能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一个基本因素。    
    (2)我们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实际上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肯定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这是中共认为这时可以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第二个基本因素。    
    (3)我们已经积累了在土改完成后的农村中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在农民分得土地后,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较普遍建立,初级社已开始发展。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统一经营和协作,也可以增产。这是中共认为现在可以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第三个基本因素。    
    (4)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社会主义苏联援助中国,而社会主义在当时又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对我国有重大的榜样作用,这是促使党认为应当提出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第四个基本因素。    
    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    
    8【答案要点】(1)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通过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和平赎买民族资本。这样可以避免生产力可能遭受的破坏和社会动荡,符合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    
    (2)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3)成功地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    
    (4)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团结资本家,在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同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总之,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本章无新增知识点。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重点是: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于斯大林逝世和苏共二十大后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了解中国国情,这就是中共八大的正确分析。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分成“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历年涉及到本章的题目不是很多,题型以选择题居多。重点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断提出的时间、背景及出处。如1994年理科第6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97年文科第16题: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004年本章考了两题共4分。一是22题考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很容易得分,干扰项也很好排除;二是23题考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关于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阶段和比较发达的阶段。得分率非常高。    
    另一个重点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转折的标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一些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章大题比较少,只是1998年理科第28题考过一个“试论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    
    二、本章2005年试题标准答案分析    
    1。(2005年多选题第23题)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BD    
    【解析】本题考的是中共八大,是较容易的一道题。    
    三、本章2006年重点预测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过去出题以选择题为主,也有论述题。可以看出历年来涉及本章的题目较少,但并不是说本章不重要,本章2006年出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本章出选择题的可能性仍然最大,但不排除出分析题的可能。本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最容易与邓小平理论及现实联系起来命题。“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注意选择题就可以了。“正处”是重中之重。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下列哪次会议报告中最早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任务()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C二届人大一次会议D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2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没有完全结束。”()    
    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B《不要四面出击》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第一次使用“四个现代化”来规定中国的目标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上B1949年政协会议上    
    C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D党的八大会议上    
    4苏联开始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在()    
    A苏共二十大B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    
    C赫鲁晓夫上台后D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时    
    5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B中共八大召开    
    C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农民的矛盾B工农与知识分子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0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    
    A大干快上,赶美超英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力争高速度,快压倒一切D慢一点,稳一点    
    111956年4月毛泽东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基本方针是()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C加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B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C照着马克思所说的去做D以苏联为鉴戒,建设社会主义    
    131958年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    
    A中共八大一次会议B中共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1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不断解决仍然存在的敌我矛盾,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15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这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161955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以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重大问题的是()    
    A毛泽东B陈云C周恩来D邓小平    
    17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人民内部矛盾B主要矛盾    
    C敌我矛盾D社会基本矛盾    
    1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目前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    
    1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